我要做驸马(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359


也就是说,李节可能才刚回南京,就要准备和朱标一起出巡去北方,连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对此李节也十分无奈,不是他喜欢劳累,而是老朱逼着他干活,简直比后世的资本家还要可恶。
不过想到朱标,李节又有些担忧,本来他还打算回南京后,找个机会让朱标把身上的肥肉减下来,毕竟他那么胖,身体肯定会出问题,再加上为了迁都劳心劳力,万一真的像历史上那样发病,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恐怕就真的救不回来了。
可是现在老朱催的这么急,李节也在担心自己回南京后,根本没时间让朱标减肥,所以李节这段时间也十分着急,朱标可是他的老丈人,也是他最大的靠山,万一他真的出事,那他之前的努力可就全都白费了,说不定还要回头去抱朱棣的大腿,可朱棣那个暴脾气丝毫不比老朱差,跟在他身边才是真正的伴君如伴虎。
第一百六十六章
回程
天气越来越冷,但李节乘船南下,却越走越暖和,当船队快到达长江的出海口时,李节就不得不换上单衣,要知道北方这个时节已经要穿上棉衣了。
“李伴读,再往前就是苏州了,到时我们就要分别了!”正在这时,一个人走到李节身边开口道,正是随同大军一起出征的商人顾学文。
“你不去京城了?”李节闻言也露出惊讶的神色,这次他从倭国回来,顾学文这些商人也有不少人跟着他的船一起回来,毕竟李节带着几条战船,在安全上有保证。
说起来顾学文这些人在高丽和倭国也发了笔横财,不但低价收购了张定边他们的战利品,而且还和高丽与倭国的民间交易,每条船上都是满满的货物,这些货物占用了大量的资金,需要尽快出手,所以他们跟着李节一起回来了。
“我就不去了,不过会派个管事带着一些货物去京城,毕竟京城虽然繁华,也吃不下这么多的货物,所以我决定呆在苏州,把这些货物分批调往南方售卖。”顾学文再次回答道。
当初顾学文的老丈人沈万三,就是坐镇在苏州,将全国各地的货物运往海外,成为南方沿海首屈一指的大海商,沈家也靠着海贸一跃成为江南首富,哪怕历经数次打击,但沈家依然屹立不倒,这些都是当年沈万三打下的坚实基础。
李节闻言也点了点头道:“苏州倒是个好地方,位于长江水道,又能连通于海外,不过我建议你可以再往东发展一点,比如松江府,那里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即临江又临海,日后海贸兴起,必定是个商业重镇!”
上海可是后世中国的经济中心,李节也早就想开发松江府了,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只能让顾学文这些商人先考虑一下,只要能让松江的商业兴盛起来,日后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只是让李节没想到的是,他的话音刚落,顾学文就惊讶的看着他道:“李伴读您也这么认为!”
“还有别人有这样的想法?”李节听到顾学文用上“也”这个字眼,当即也好奇的问道。
“正是,当初我岳父在世时,曾经多次和我们说过,苏州虽然是个好地方,但松江的潜力却远超苏州,甚至我岳父还在松江置办了许多的田地,可惜后来因为家里出事卖掉了许多,但现在我们在松江依然有上千顷的良田。”顾学文再次点头道,看向李节的目光也满是钦佩。
李节闻言也是一愣,随即对沈万三的眼光也大加赞叹,不愧是能成为天下第一首富的人,沈万三竟然早早的看出松江的潜力,甚至还置办田地,可惜他只考虑到经济,却没考虑到政治,更没想到大明会海禁,直到后来列强侵华,才不得不打开海禁,使得上海终于一跃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恨不能与沈公相见!”李节这时也叹息一声道,他穿越的时间有点晚了,许多传说中的人物都没能见到,比如常遇春、徐达、沈万三等等。
提到沈万三,顾学文也露出怀念的神色,甚至他觉得如果岳父能活到现在的话,肯定会与李节结为忘年之交。
下午的时候,李节他们的船队终于进入长江,因为之前的对话,李节也特意命人绕了点远路,从崇明岛的南侧进入长江,这样就可以看到松江府的情况。
不过相比后世的繁华,现在的松江府还只是一个盛产丝绸的小地方,别说和金陵比了,连旁边的苏州都比它强上无数倍,对于现在的苏州人来说,松江府才是真正的乡下。
晚上船队在苏州的港口停泊,顾学文也邀请李节上岸,去沈家的老宅休息几天,顺便也能游玩放松一下。
李节虽然也想看看明朝时期的周庄是个什么样子,说起来后世他也曾经去过周庄的沈万三故居,也不知道几百间有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李节考虑到京城那边还有一堆的事情,特别是朱标那边让他很不放心,所以也不想在苏州这里耽误时间,最终还是婉拒了顾学文的好意,然后休息了一晚就继续赶往金陵。
金陵皇宫东暖阁,朱元璋像往常一样批阅着奏本,朱标坐在一旁,桌子上也同样堆满了奏折,大明上下事无巨细,全都被朱元璋掌握在手中,每天处理的事务也极其惊人,哪怕朱元璋再能干,也需要让朱标帮他分担一些事务。
“李节应该快回来了吧?”朱元璋批阅完一份奏本后伸了个懒腰,随即向朱标问道。
“上次他写信给允熥,说是这个月就能回来,应该也快了吧。”朱标抬头回答道,李节一走好几个月,只有偶尔的书信送回来,但因为海路漫长,有时书信送到都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
“那应该是快了,这小子不在,京城似乎一下子少了许多的事情,感觉还真有点不太习惯。”朱元璋仰起头看向窗外道,李节走了这么久,他也有些想念对方了,因为只要有李节,就会时不时给老朱带来一些惊喜。
“就算他不在,可京城中还是有不少事情与他有关,比如最近钦天监搞的那个求真书院,已经在读书人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大儒说他们离经叛道,也有些人赞同书院里的一些学说,也就是李节不在京城,如果他在京城的话,说不定有些人就要把火烧到他身上了。”朱标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道。
所谓求真书院,其实就是李节在热气球作坊开办的那个小课堂,讲授的内容很杂,刚开始还只是讲天文地理,后来就开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内容,这也吸引了许多人前去听课,比如身为翰林学士的解缙。
哪怕在李节离开后,这个小课堂依然在运转之中,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钦天监干脆办了个学院,取名为求真,意思是求取世间的真理,甚至在书院里已经开始分化出一些科目,比如解缙所讲的物理学,就是学院中十分有名的学科。
不过求真书院的出现也在读书人中引起了一些争议,以前书院的学院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只吸引了一些感兴趣的读书人,倒也没什么,可是自从书院成立后,开始正式向外传播书院的一些学说,这对儒家体系造成了一些影响,所以也有不少人反对,甚至开始攻击求真书院。
“读书人的事,由他们去吧,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帮读书人再怎么争斗,也对朝廷没什么影响!”朱元璋却十分大度的道,他读书不多,但对读书人却十分宽容,在他看来,无论什么学说,只要对朝廷没影响就无所谓。
朱棣就知道老爹不会在意求真书院的事,于是再次笑道:“那铁册军也和李节有关,现在沐晟已经把铁册军操练的有模有样,而且还全部使用火枪,舍弃了刀枪与弓箭,这在战场上真的可行吗?”
听到铁册军,老朱也立刻露出凝重的表情,过了片刻他这才开口道:“纯火器军队这件事我也考虑了许久,以火器的威力来看,的确可以独立成军,不过打仗这种事,只有真刀真枪的拉到战场上去试一试,才能知道行不行,所以这件事我也说不准。”
铁册军中历史上第一次纯火器部队,老朱虽然是个天才的统帅,也知道火器的威力,但是对于这种新式的军队,他也有些摸不准。
不过老朱很快就再次笑道:“本来铁册军只不过是用来安置那些公侯家的世子之用,我也没打算让他们真的上战场,没想到李节还是给了我一个惊喜,竟然让沐晟搞出这么一支奇特的军队,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让他们去战场上试一试!”
“现在就有个机会!”朱标这时忽然想到了什么,当即站起来再次道,“四弟从高丽给我写了封信,不知道他从哪里听说了铁册军的事,所以也想在自己军打造一支纯火器的军队,毕竟他在高丽只有几千人,这么点人想要压制住高丽也挺不容易的。”
朱元璋闻言也露出沉思的神色,手指也轻轻的桌面上敲击着,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道:“老四的确挺不容易的,当初李节提出高丽的计划时,我并不怎么看好,不过想着试一试也无妨,却没想到他和老四竟然真的成功了。”
“那父亲是同意了,我现在就让人给他调集一批火枪去!”朱标听到朱元璋的话也大喜道,对于朱棣这帮兄弟,朱标从来没有什么防备,更不担心他们坐大,因为他是大哥,更是大明的太子,他有这个自信和实力。
“不必,现在才想建造一支火器部队已经有点晚了,我看沐晟已经将铁册军操练的不错了,干脆让他们去高丽见点血,到时也好知道这支新式军队的威力!”老朱却打断了朱标的话道,他虽然相信自己的儿子,也相信朱标的实力,但有些事情还是不得不防,朱棣手中掌握太多军队也并非是一件好事。
第一百六十七章
郑梦周死了
李节的船停靠在西水门外,看着面前熟悉的金陵城,他也颇为感慨,这一走就是好几个月,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漂泊在水上,有时候也真的十分想念金陵城中的生活。
当下李节迈步下了船,刘英与刘义父子,以及朱允熥也都亲自来迎接,就像上次李节离开的时候一样,回来时他依然只通知了三人,当然老朱父子肯定也知道,朱允熥能出城,也足以代表他们父子的态度了。
“节儿你怎么黑了这么多!”刘英见到李节这个外甥也立刻心疼的道,当初李节离开时白白嫩嫩的,但仅仅几个月,整个人就变黑变瘦了,虽然看起来精干了许多,但依然让人心疼。
“海上阳光太烈,晒黑也是难免的,舅舅你们的铁册军怎么样了?”李节笑着回答道,他对自己的外貌变化并不怎么在意,毕竟他又不靠外貌吃饭,而且只是晒黑一些,大不了养上一段时间就能恢复。
没等刘英回答,旁边的刘义就兴奋的抢先道:“表弟你出的主意实在太好了,我们铁册军全部使用火器,操练起来也简单,之前还在陛下与太子面前演练了一下,甚至还得到陛下的亲口夸奖!”
“高兴个屁,等哪天让你们上战场看你们还能笑的出来?”刘英这时却瞪了儿子一眼道,他十分了解老朱的性格,所以在得到老朱的夸奖后,他也一直在担心老朱会把铁册军派到战场上,毕竟刘义也在铁册军中,他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出事。
“去就去,我们操练那么久,不就是为了上战场吗?”刘义却还是有些不服气的道,看来军队对他的影响很大,若是换做几个月前,他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刘英闻言也气的想骂儿子不知好歹,但却被李节拦了下来,随后李节又和朱允熥聊了几句,结果对方把求真书院的事告诉他,这让李节也是一愣,没想到自己才离开几个月,钦天监就把事情搞的这么大了。
时间已经不早了,李节还要进宫面见朱元璋,所以四人上了马车走边走聊,李节也把自己在高丽与倭国的经历大概的讲了一遍,结果刘英三人也听的啧啧称奇,没想到这几个月李节在海外过的如此精彩。
等到马车进城之后,刘英与刘义父子先下了马车,并与李节约定,晚上要他去家里赴宴,到时他们父子要为李节接风洗尘,李节当然也点头答应,随后这才与朱允熥一起进宫。
“李伴读,四叔现在控制了高丽,你们又初步进入倭国,那日后是不是要以高丽为根基,继续对倭国用兵?”朱允熥这时十分好奇的追问道。
“有可能,不过这件事还是要看陛下的意思。”李节笑呵呵的回答道。
“真羡慕四叔,竟然可以独领一军镇压一国!”朱允熥这时竟然一脸羡慕的道,随着经常出宫,朱允熥的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心思也越来越大,已经不再满足于小小的京城了。
“燕王殿下也不容易,高丽现在的局势还没有明朗,李成桂挟持伪王在外,内部又有郑梦周牵制,燕王想要彻底的掌握高丽,恐怕也需要花费不少的心力。”李节闻言也轻轻一笑道,他明白朱允熥的心思,不过以他的身份,恐怕想要像朱棣那样领兵在外基本不可能。
“对了,你姐有没有想我?”李节这时忽然嘿嘿一笑问道。
“这我哪知道,你有机会去问我姐!”朱允熥闻言也是无语,这种事他哪好意思向朱玉宁打听?
“肯定是想了,我这次回来可带了不少的礼物,等明天送到宫里,你代我转交给你姐!”李节再次一笑道,他也不知道朱玉宁喜欢什么,所以就挑了不少的礼物,到时让她自己挑。
“光想着我姐了,就没我的礼物?”朱允熥闻言也有些不满的叫道,他这个小舅子可没少帮他们打掩护,就算没功劳也有苦劳吧?
“怎么可能没有,我给你带了一把倭刀,据说是倭国的名匠所制,十分的锋利,还是我们攻打对马岛时的战利品,很有纪念意义!”李节当即笑道,这把武士刀是张定边缴获的,据说是对马宗氏的藏品,他看李节很感兴趣,所以就送给了他做为感谢。
朱允熥闻言也是眼睛一亮,当即抓着李节的手臂激动的道:“在哪呢,快拿出来让我看看!”
“那么长的刀,我怎么可能带在身上?”李节无语,他这次带来的礼物太多,所以都丢到了船上,而且他还要进宫,总不能带着武器吧?
“那你明天一定要送来!”朱允熥再次催促道,他早就对武器产生了兴趣,当初就想收藏一把火枪,可惜李节不给,现在总算是能收藏一把倭刀了。
两人说话之时,马车也进到皇城,然后在宫门前停下,两人步行进到宫中,最后来到东暖阁,朱元璋与朱标父子二人也早就在等着他们了。
“臣李节参见陛下、太子殿下!”李节上前行礼道。
“不必多礼,你来看看这个!”朱元璋说着随手把一份文书递给李节道。
李节上前接过,当打开看到上面的内容也是大吃一惊,这份文书是蒋瓛从高丽送来的,就在李节动身离开倭国没多久,郑梦周忽然被人刺杀,而刺杀他的人据说是李成桂父子派来的杀手,这也引得开城上下群情激奋,朱棣更是趁机总揽兵权,开始筹备征讨李成桂的事宜。
“陛下,这郑梦周死的好蹊跷啊?”李节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道,虽然蒋瓛在文书上没有明说,但李节已经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了,甚至早在朱棣打下开城后,李节就认定郑梦周很快就要倒霉了,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有啥好蹊跷的,就是老四下的手!”老朱却是毫不避讳的道,旁边的朱标却是尴尬的干咳一声,似乎是觉得父亲把这种阴谋诡计说出来有些不妥,不过老朱根本不在乎。
“对了,这个蒋瓛你觉得怎么样,我打算把他调回京城来?”老朱忽然再次问道,这让李节也是心中一动,老朱要把蒋瓛调回来,难道是要准备对毛骧下手了吗?
第一百六十八章
肯定没好事
老朱要把蒋瓛调回京城,而且还询问李节对蒋瓛的看法,对此李节当然是借机夸了蒋瓛几句,于私,蒋瓛与李节的关系不错,于公,毛骧担伤锦衣卫指挥使多年,早就得罪了不少人,也是时候卸磨杀驴了。
不过老朱听完李节对蒋瓛的评价却没有表态,而是沉思了片刻忽然转移话题,问起李节在高丽和倭国的情况,李节也一一做了回答,并且详细的将两国的情况讲了一遍,这让朱元璋与朱标父子也都露出满意的神色。
等到李节讲完后,朱元璋忽然开口问道:“你对迁都的事怎么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