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59


李节说上面这些话时表情郑重,虽然他很不喜欢李善长,但为了全家的性命,最简单、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李善长自己醒悟,早早的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从而打消掉朱元璋的猜疑,保下李氏满门的性命。
所以现在就看李善长的选择了,李善长能够听从他的建议当然最好,如果不听的话,那李节也算是仁至义尽,日后只顾全自己与父母一家的性命,至于其它人,只能听天由命了。
第十二章
赶出府门
“呯!这些话是谁教你说的!”李善长一拍桌子面沉如水的质问道,李节的这些话似有所指,根本不像他这个年纪的人能说出来的,所以李善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李节可能是受人指使,毕竟他留在京城有太多的利益,如果归乡隐居的话,就要放弃许多重要的东西了。
厅中的宾客也都是神色大变,谁也没有想到,李节竟然劝李善长回乡养老,这让所有人都露出了错愕的神色,唯独太子朱标却是神情一顿,看向李节的目光也一下子变得凌厉起来,旁边的汤和先是一惊,随即却对李节露出赞赏之色。
看到李善长生气的模样,李节也暗叹了口气,看来想要让李善长自己醒悟已经不可能了,他也只能启用自己的第二套方案了。
“没有人教我,这些话都是孙儿的肺腑之言,祖父早就已经辞官,留在京城也是徒惹是非,何不早日离京,一身清闲……”
“住口!”没等李节把话说完,李善长就气的再次一拍桌子怒道,他简直快被气疯了,刚才李节献上玻璃镜时,他还以为李节改了性子,没想到一转眼他就说出这些混帐话。
看到李善长生气,人群中的李祝也终于坐不住了,当即站起来就想替儿子求情,不过却被旁边的刘英一把将他按回了椅子上,整个大厅中,恐怕也只有他才知道李节要做什么,所以这时候绝不能让李祝坏事。
“祖父让孙儿住口,孙儿不敢不住口,只不过还请祖父三思,一切以身体为重,早日回乡颐养天年,以保平安!”李节这时也豁出去了,或者说他是故意在激怒李善长,既然无法让对方醒悟,那就只能与对方划清界线了!
“混帐东西,给我拖出去家法伺候!”李善长气极,颤抖着怒指李节大吼道。
厅中的宾客也都是不可思议的看着李节,有些反应慢的,到现在都还在懵逼中,刚才李节还献上宝物镜子,让李善长对他另眼相看,可是转眼间他又惹得李善长暴怒,这转变也太快了。
“父亲息怒!”这时李祝也终于忍不住,当即甩脱刘英的双手,快步来到李善长面前跪下道,“父亲息怒,节儿年幼无知,而且之前又得了癫狂之症,万望父亲不要与他计较!”
“狡辩,我看贤侄的模样,可没有一点癫狂的样子!”人群中的李礼却站起来火上浇油道,他刚才还在担心李节受宠,却没想到老天开眼,一转眼李节就惹怒了父亲,这可真是喜从天降,他当然不会再给李祝父子机会。
“父亲,节儿之前的确病了,您千万不要与他计较!”这时李祺也站出来为李节求情道。
不过李节可不想让李善长真的息怒,他要把事情闹的越大越好,因此只见他这时再次抢先道:“祖父,孙儿还有一首祝寿诗奉上: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一首《好了歌》仅仅说了前四句,就已经让李善长气的脸色发白,因为这明明是讽刺他放不下功名利禄,当即怒不可遏的再次大吼道:“拖出去!打!给我狠狠的打!”
随着李善长的怒吼,立刻有几个健仆飞奔而来,抓住李节就要往外拖,这让李祝急的眼睛都红了,当即死死的抱着李节再次向李善长求情道:“父亲息怒,节儿的病犯了,您要打就打我吧!”
“一并拖出去打,从今以后,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李善长气极,终于当众说出了断绝父子关系的话。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李节被拖出去时,却还大声的诵读着《好了歌》,看起来状若癫狂。
但其实李节心中却是沉静如水,他的计划总算是完成了第一步,只不过这顿打恐怕躲不掉了,不过被打一顿也正好,他被打的越惨,与李善长的决裂也就越彻底。
看着李节父子被拖出去,李祺暗自着急,但却没有办法,宾客们也都是窃窃私语,实在搞不清楚李节为什么会忽然发疯,明明有大好的前途,但转眼间就被他给毁了。
倒是那个李礼一脸的喜意,甚至他恨不得立刻出去,吩咐下人打的狠一些,最好把李节父子直接打死,免得日后再碍自己的眼。
眼看着李祝与李节父子二人被拖到门外,就要被几个下人执行家法,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坐在李善长身边一直没开口的太子朱标却忽然站起来劝道:“李公,今日是您的大寿之日,实在不宜动气,毕竟气大伤身,您骂也骂了,打就不必了!”
太子朱标竟然替李节求情,这让宾客们全都是一愣,不过紧接着只见汤和竟然也站起来劝道:“太子所言甚是,李兄你的大寿之日,实在没必要与孙辈们计较,而且有这么多客人,动手打了晚辈传出去也对你的名声不好!”
李节也没想到太子和汤和会为自己求情,不过略一思量他就心中暗喜,因为从太子和汤和的态度中,他已经推测出一些东西,也许会让自己的计划更加顺利。
太子和汤和一起劝说,李善长就算再怎么生气,也不好驳了他们的面子,最后终于长叹一声道:“罢了,既然太子和汤老弟求情,这顿打就免了!”
李善长说到这里扭头看向门外,随即再次恨声道:“来人,将他们父子赶出府门,日后不许他们再登门,我李家没有这样的儿孙!”
李善长说完一挥手,外面的奴仆也立刻领命,将李祝与李节父子拖到大门外扔了出去,既然李善长已经说了不认他们父子,府中的奴仆当然也不会再对他们客气。
李节被扔出去摔了一跤,不过他年轻,一个骨碌就站了起来,随即立刻跑来将李祝扶了起来,不过李祝却怒吼一声:“孽子!你……你办的好事!”
李祝说着抬起手来,看样子就想给李节一巴掌,就算平时他再怎么宠爱李节,但现在李节惹出天大的祸,连累他也被父亲赶出府门,对他来说简直天都塌了,这让李祝如何不怒?
面对暴怒的父亲,李节却十分坦然,甚至李祝想打他时,他直接闭上眼睛一动不动,他能理解父亲的愤怒,现在让他打两巴掌撒一下气也没什么。
不过李祝的巴掌举的老高,却半天也没有打下来,毕竟他实在太宠儿子了,再加上他相信李节是犯了病,所以实在不舍得动手,最后更是眼睛含泪的长叹一声,高举的手也落了下来。
“你……你到底是为什么?”李祝这时也老泪纵横的问道,就算是李节发病,可也太突然了,为什么连一点征兆都没有?
第十三章
世人都晓神仙好
今天可是李善长的大寿之日,府中宾客盈门,府门外还有不少前来祝寿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进门,这时见到李节与李祝父子二人被扔了出来,自然有不少好事之人围上来看热闹,甚至还有人认出了李祝,毕竟他好歹也是李善长的儿子。
看到周围的人越来越多,有些认出李祝的人也在对他们父子指指点点,李节于是再次劝道:“父亲,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您先乘车回家,等下我再向您解释!”
李祝心情悲愤,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他也只得跺脚长叹,转身和李节来到自己的马车前,李节亲自搀扶着父亲上了马车,自己却并没有上车。
“你不走?”李祝也发现李节没有上车,当即一脸不解的问道,他还想等上车之后,就让李节解释一下今天的事。
“父亲您先回去吧,我还有事!”李节微笑道。
“你……你又要做什么?”李祝都快哭了,李节今天已经惹出天大的祸了,总不会还想云惹祸吧?
“唱歌!”李节再次一笑道。
“唱歌?!”李祝这下真的要哭了,他之前只是怀疑李节发病,现在却几乎确定李节就是发病了,否则怎么会说出这种胡话来?
“父亲放心,我真的没疯,更没有发病,而且舅舅也知道我在做些什么!”李节怕李祝不信,干脆把刘英也搬了出来。
“你舅舅他知道?”李祝也终于神色一变,他对自己的大舅哥还是十分了解的,知道对方是个很精明的人,绝不会陪着李节胡闹。
“当然,否则在寿宴上时,舅舅为何会阻止父亲您站出来?”之前李节在寿宴上时,也一直在观察着场中所有人的反应,对刘英与父亲的举动当然也看在眼里。
“这……”李祝闻言也终于醒悟过来,难怪刘英在寿宴上没有出面帮李节求情,也阻止自己出面,原来他早就知情,可是李节到底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好了,父亲您先回去吧,我随后就到!”李节看到周围又有看热闹的人围上来,当即吩咐车夫驾车离开,等到李祝反应过来时,李节已经在后面向他挥手了。
李祝的马车离开,李节一个人留了下来,这时府门前的人都已经知道了李节的身份,毕竟人多嘴杂,只要一个人认出了李祝,自然不难猜出李节的身份,而且府中的奴仆似乎也泄露出了府中的事情,使得不少人都在用一种古怪的目光打量着李节。
不过李节却是丝毫不在乎,只见他仰首挺胸,清了清嗓子后,当即高声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好了歌》虽然是一首七言诗,但其实用词直白,对仗、用韵均不讲究,确切的说就是一首打油诗,李节把它当成儿歌来唱,竟然也朗朗上口,特别是大俗的诗句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让人听后回味无穷。
能来给李善长府上送礼的人,绝大部分都是识文断字,初听李节唱歌被吓了一跳,但是当冷静下来后,却也感觉这歌词虽然浅显,但却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刻画的入骨三分,不少人听后都露出沉思的神色。
李节边唱边走,丝毫不理会其它人的目光,他要把事情闹大,让所有人都知道李善长与他们父子断绝了关系,所以不但要府中闹,而且出门也要接着闹。
虽然他这么在大街上唱歌有点傻,甚至会被人当成疯子,不过李节已经疯过一次了,也不差再疯一次,而且相比性命,区区虚名根本不算什么。
李节步行离开了韩国公府,一路走一路唱,吸引了不少行人观望,也吸引了一些顽童的跟随,甚至还跟着李节一起唱了起来。
不要把孩子想像的太过于美好,事实上孩子最是欺软怕硬,他们能一眼分辨出自己能欺负的人,比如街上的乞丐,或是精神有问题的人,当一群孩子无聊之时,就会跟在这些弱势群体后,或是学着他们的样子,或是直接上去欺负他们,想必许多人都曾经遇到过种事。
李节现在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群孩子可能是把李节当成疯子了,不过李节非但不恼,反而还主动放慢了唱歌的速度,好让孩子们跟着学。
一首《好了歌》也不过才短短十六句,再加上朗朗上口,聪明一点的孩子唱上几遍就学会了,而且一帮孩子一起唱,也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加入,最后甚至连街边的乞丐也跟着唱了起来,事实上这首好了歌倒还真适合乞丐这种一无所有的人来唱。
跟在李节身后的可不止那些孩子和乞丐,事实上从他出了韩国府后,就有一些人远远的跟着他,只不过他们看到李节一路走一路唱,甚至还教给孩童与乞丐一起唱,这让不少人都在暗自嘀咕,这李节不会是真疯了吧?
等到李节走到家里时,这一路上已经有无数的人学会了唱这首《好了歌》,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传遍京城,并不是说这首歌多好,而是因为他们父子被李善长逐出家门,如此大的八卦,再配上这首简单易懂的好了歌,肯定会吸引无数人的关注。
刚到家门,李节就一眼看到父亲李祝守在门口,看样子他一直等着李节,毕竟他心里有无数的疑问需要李节来解答。
李祝快步上前,没等李祝开口,自己就抢先道:“父亲,大祸将至,我做这些不过是只求自保而已!”
“什么大祸,你……你是不是又在说胡话?”李祝先是一惊,但随即又有些痛心疾首的看着李节问道,他到现在还是在怀疑李节是不是犯病了?
“父亲您看我现在的样子像是发疯吗?”李节苦笑一声反问道,“咱们还是去书房详谈吧,这件事也该让父亲你知道了!”
李节想要救全家人的性命,只靠他自己是不行的,必须要得到李祝的支持,正所谓父子同心,其利断金,所以他现在必须要说服李祝,他接下来的计划也需要李祝来配合。
第十四章
固执的李祝
书房之中气氛凝重,不过李节却一脸的轻松,他已经把自己做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都讲了一遍,一开始李祝还有些无法接受,但现在却沉默下来,脸上的表情也十分纠结。
李祝虽然不及刘英将局势看的那么清楚,但见识肯定比刘义这个毛头小子强,连刘义听过李节的分析都能醒悟过来,更别说李祝了。
“节儿,此事关系重大,你确定陛下会因此而猜忌父亲?”过了好一会儿,李祝这才抬起头再次问道,其实这时的他理智上已经相信了李节的话,只是感情上还无法接受。
“有了胡惟庸的前车之鉴,陛下对手握大权的重臣都已经产生了猜疑,偏偏祖父明明已经辞官,却还放不下权势,留在京城拉帮结派,这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李节反问一句道。
其实李善长做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才智肯定远非常人可比,但再怎么聪明有智慧的人,只要被权力迷住了双眼,就会变得愚蠢短视,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蠢事来。
“可是……”李祝似乎还有些无法相信,但话未出口,眼泪却先流了下来,李节和李善长等人没有什么感情,但他却有,虽然不深,但血缘上的关系却是斩不断的。
“不行,我必须再去见父亲!”流泪的李祝忽然站起来道,身为人子,他实在不忍心看着父亲带着全家一步步踏上死路。
李节听到这里也急忙一把拉住李祝的衣袖,急切的劝道:“父亲您还没有醒悟吗,我在寿宴上已经劝过祖父了,可是他根本一丝也听不进去,还把咱们父子赶出府门,现在你再回去,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