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359


听到老爹同意让自己去军中,虽然条件苛刻了点,但也在情理之中,所以黑头也立刻眼睛一亮道:“这可是您说的,我要是有了儿子,爹您可不能再拦着我了!”
“我说的,其实我也想让你去军中,前几天邹太师说了,现在军中正值用人之际,也是最容易得到升迁的时候,你看你老爹我,只不过因为识字,再加上练过武艺,立马就成了百户,你小子不比别人差,如果真进到军中,肯定比你爹我强!”
吴老大说着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他倒不是自夸,黑头的确是胆大心细,本身也有本事,不但水性好,而且身手也极为敏捷,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进到军中,的确更容易出头。
“太好了,爹您就放心吧,只要成了婚,我肯定在一年内抱上儿子,到时咱们上阵父子兵,跟着邹太师和张太尉他们打天下去!”黑头说着给老爹倒了碗酒。
吴老大闻言也更加高兴,特别是想到一年后就能抱上孙子了,更让他兴致极高,当即端起酒再次一饮而尽,可能是常年不喝酒的原因,两碗酒下肚已经让他有些微醺,黑黝黝的脸上也泛起几分红光,虽然现在的生活依然很苦,但至少有了希望,这种感觉真好。
第二天一早,吴老大正准备为黑头的婚事做准备,却没想到军中忽然来人,召所有百户以上的将领议事,于是吴老大也不敢耽搁,立刻快步赶往军营。
相比周围简陋的村子,军营却修建的有模有样,事实上这里的军营是明军事先帮他们修建好的,有营房有校场,而且每天吃的喝的也比村子里的人强,而且还会发放号衣、武器等,所以渔民中的青壮也都争想参军,哪怕一个普通的小兵,穿上号衣走在村子里也能让家里人脸上有光。
吴老大来到军营才知道,原来是张定边回来了,所以邹普胜召集他们前来,一来是迎接张定边,二来也是商议一下出兵的事宜,据说出兵的日期已经定下来了。
很快所有人到齐了,邹普胜与李洪率领众人来到码头,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前方出现一支船队,随着船队进入港口,他们也能看到船上站着一个个衣衫褴褛的百姓,这种情景吴老大他们十分熟悉,因为当初他们来的时候几乎和这些人一模一样。
随着船队的靠岸,船上迁移的百姓也开始分批下船,邹普胜早就安排了人手安置这些百姓,这些人是第七批来到这里的百姓,他们并不是最后一批,因为张定边招募的百姓太多,所以后面最少还有十批百姓,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一下子来的百姓太多,邹普胜他们恐怕就安置不过来了。
等到船上的百姓下来的差不多了,只见张定边这才率领着几个弟子下了船,多日不见,张定边依然是一副有德高僧的模样,只是身上的僧袍显得更加破旧了。
“张兄,这一路辛苦了!”邹普胜看到张定边也立刻迎上去道,这几个月来,张定边几乎踏遍了九姓渔民的聚居地,终于招募了这么多的百姓前来,使得邹普胜他们对接下来的行动也更有信心了。
“邹兄客气了,你们安置百姓才是真的辛苦,不知迁移过来的百姓可还适应这边的生活?”张定边先是客气了几句,随即就问起九姓渔民的生活情况,毕竟这些人都是因为相信他才迁移的,如果来到这里生活还不如以前,那他可就没脸见人了。
“张兄放心吧,大明那边很守信用,粮食物资调集的十分及时,迁移的百姓也并不娇气,只要有吃有喝,大家也都十分安心。”邹普胜当即笑道。
当然了,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肯定会发生一些偷盗违法之事,不过邹普胜有治理地方的经验,已经派人加强的治安,所以这些事情并不会影响大局的稳定。
张定边闻言也终于松了口气,随即邹普胜与李洪又将身边的主要将领介绍给张定边,现在他们一共练兵五千人,其中三千人是邹普胜与李洪的老部下,也是这次出征的主力,至于剩下的两千人,属于预备军。
吴老大他们这些迁移来的九姓渔民,全都属于预备军,所以他在人群中也并不显眼,不过张定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毕竟吴老大是他去鄱阳湖时,遇到的第一个九姓渔民,甚至他还在吴老大家住了一段时间,顺手还帮吴老大的婆娘治好了病。
所以张定边在与众人见过面后,也特意和吴老大聊了几句,这让吴老大也十分兴奋,没想到张定边竟然记得自己,这让他的胸膛也挺的更直了。
邹普胜等人将张定边迎回军营,张定边却没急着去议事,而是在军营里走了一转,观看了一下将士们的操练,最后也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时间仓促了点,但士卒的操练并没有落下。
最后张定边这才与众人来到议事厅,然后当众宣布道:“出兵日期已定,就在半个月后,到时大明会派战船护送我们出征!”
此言一出,立刻引得不少人议论纷纷,虽然早就知道出征的日期不远了,但现在听到确定的消息,依然让不少人即兴奋又忐忑,一方面他们想要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一片天地,另一方面,又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感到担忧,毕竟战场无情,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倒在战场上。
“好了,我来安排一下任务,三千精兵随船出征,剩下的两千军队一边扩充,一边等候前线的命令!”这归邹普胜也站起来打断讨论的众人道,这个消息他和张定边其实早就知道了,只是直到现在才宣布出来。
下面的吴老大听到自己暂时不用随军出征,也暗自松了口气,毕竟他还想把黑头的婚礼办完再走,现在看来也要抓紧时间了,毕竟前线的战事如果吃紧的话,他们肯定也会被调往前线,只是不知道他们要攻打的是哪里?
不光吴老大好奇出征的目标,人群中许多人都好奇要攻打哪里,所以很快就有人站起来问道:“太师,不知道我们要乘船去哪里,又要和什么人交战?”
对于这个问题,邹普胜和张定边也早有准备,只见两人对视一眼,随即就由张定边站出来道:“这件事之前一直瞒着大家,也是为了保密,不过现在出征在即,也是时候告诉大家,也好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张定边说到这里长吸了口气,随即面色凝重的道:“我们这次出征的目标是倭国对马岛,不过那只是一个踏板,最终目标则是倭国的九州岛!”
“倭国!”听到倭国的名字,下面再次一片哗然,托倭寇的福,下面这些人对倭国还是十分熟悉的,虽然倭寇矮小,但却极为凶残,现在听说要杀向倭寇的老家,一时间也有不少人露出忐忑的表情。
第一百四十七章
未战先怯
李节的船顺江而下,几天后出海到达宁波港,早就得到消息的汤和也亲自前来迎接,说起来其它的公侯全都被朱元璋赶回老家了,唯独汤和却依然在外手握大权,由此也可以看出老朱对他的信任。
“京城那边怎么样了?”汤和把李节迎进水军的军营,随即就立刻问道,从李节进京到现在,京城发生了太多的事,汤和虽然听到一些风声,但肯定不如李节知道的详细。
“现在京城已经平静下来了,不过前段时间却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我们家与吉安侯等人的事您老肯定都知道了,后来六公十侯归乡,引得其它勋贵也纷纷跑回老家躲避,连我舅舅都害怕的准备回凤阳老家,结果半路又被陛下召回去掌握铁册军了。”李节大概的解释了一下道。
“你祖父就是个老糊涂,当初那么多机会他都没有抓住,结果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汤和闻言也气恼的道。
不过说这些话时,汤和也露出心痛的神色,因为除了李善长外,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等人,全都是他的老兄弟,特别是陆仲亨,更是他的老部下,曾经随他征战多年,可现在这些人却全都死了。
“汤爷爷节哀!”李节也明白汤和的心情,当即也开口劝道。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李节并不认为陆仲亨等人是无辜的,事实上老朱杀这些人并不是没有理由,虽然这些人曾经战功赫赫,但在功成之后,这些人却腐化堕落了,不但在乡间横行不法,甚至还敢违抗皇令。
比如以陆仲亨为例,当年老朱召他入京,结果他竟然没有按照到达,这在军中根本就是死罪,不过老朱只是免了他的官职,仅仅一年后就恢复了原职,甚至后来胡惟庸死的时候,陆仲亨就牵扯其中,只是老朱看在当年的情面上,再次放过他一马。
然而陆仲亨并没有醒悟,在逃过一劫后依然我行我素,最终让老朱的容忍达到了极限,于是在胡惟庸死后十年,再次重启胡惟庸案,而这次陆仲亨也难逃一死。
其它人也几乎和陆仲亨大同小异,相比之下,李善长倒是其中最无辜的一个,但他却贪恋权势不肯放手,威胁到皇权而不自知,才终于落得如此下场。
其实以汤和的精明,当然知道陆仲亨这些人自有其取死之道,不过他年纪大了,眼睁睁的看着当年的老兄弟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朱元璋这个老兄弟的手中,他心中依然十分难受,一双苍老的眼睛中也溢满了泪水。
“汤爷爷,人死不能复生,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李节见状急忙上前扶着汤和坐下,老头年纪大了,大喜大悲最伤身体,别再因为这件事而气出什么病来。
汤和坐下来好一会儿这才平复了心情,最终长叹一声道:“命啊,这都是命,当初我早就劝过他们要收敛点,结果一个个都当老子的话是耳旁风,甚至还有人在背后笑老子胆小,现在都他娘的死球了!”
汤和最后越说越气,甚至连脏话都骂出来了,但凡这些人能听进他的一点建议,恐怕他们也不会落得尸首分离的下场。
李节这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得一个劲的劝老头消气,最后汤和也终于冷静下来,然后又询问了一下京城的详细情况,李节也一一做了回答,并且把自己此行的目的也讲了出来。
“陛下竟然舍得让你出海?”汤和闻言也露出惊讶的神色。
“有什么舍得不舍得的,这件事本来就因我而起,我也想亲眼看了看它的执行情况,另外我已经征得陛下的同意,此行还要去高丽一趟,说不定会有个大收获!”李节说到最后也再次一笑道,高丽也是此行的关键,除了他之外,别人还真不好把握。
“高丽现在国内不稳,虽然那个李成桂拼命与咱们大明交好,但他并不能彻底的掌握高丽,你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倭国,现在又去招惹高丽,会不会节外生枝?”汤和闻言却有些担心的问道。
“汤爷爷放心吧,陛下和我早就商议好了,高丽也只是顺道去一趟,如果事不可行,我也会及时退走,到时绝不会耽误了正事!”李节再次笑道。
听李节这么说,汤和也不再多问,虽然李节没有过多解释,但他相信老朱和李节的判断。
“对了,九姓渔民那边怎么样了,邹普胜的安置没有出乱子吧?”李节这时再次问道。
“没有,邹普胜好歹也是做过太师的人,掌控这么点人也是小菜一碟,当然这也多亏了朝廷送来的钱粮及时,只要有吃有喝,他们就会老老实实的在岛上呆着。”汤和当即回来道。
“那太好了,汤爷爷您应该见过他们操练的士卒吧,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把握打下对马岛?”李节再次追问道。
“如果倭人都和之前的那帮倭寇差不多,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倭寇虽然凶残,但却没什么战法,基本就是一窝蜂的冲上去,彼此间也没有配合,说不客气的话,倭寇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也只能欺负一下百姓。”汤和提到倭寇也十分轻蔑的道。
可惜汤和并不知道,就是倭寇这群乌合之众,却搅乱大明沿海上百年,甚至影响到大明国策的走向。
“倭寇的确是一群乌合之众,这些人本来就是一群流浪的武士,倭国军中也是以武士为主,士卒也都是临时征召起来的农民,武器更是十分落后,所以真正的倭军就算比倭寇强一些,但也强的有限!”李节很淡定的判断道。
虽然后世的倭国将自己的历史吹嘘的十分厉害,但其实只要研究一下他们的史料就会发现,倭国在军事方面相当落后,甚至连给士卒配备金属武器都做不到,许多士卒干脆以竹子为武器,马匹就更别提了,矮小的倭马连蒙古马都不如,也幸亏一场海难让东征的蒙古人全军覆没,否则真让蒙古人杀到倭国,恐怕倭国上下早就成为蒙古人的附庸了。
“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不过倭寇凶残的名头倒是吓住了不少人,我听说张定边他们在宣布出征倭国后,他们手下也有一些人竟然害怕了,甚至已经开始交待自己的后事了。”汤和说到最后也再次轻蔑的一笑道。
对于汤和来说,九姓渔民这些人都只是他们大明的手下败将,如果不是大明不方便直接出兵的话,哪用得着这些手下败将出手?
李节闻言却是一皱眉,未战先怯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看来自己得想个办法,帮着张定边他们鼓舞一下士气了。
说来也巧,就在这时,忽然有士卒前来禀报,张定边与邹普胜来了,估计他们也得到李节到来的消息,所以也亲自前来迎接,当然主要还是想打听一下朝廷出兵的安排。
李节当即亲自出门迎接,然后请两人进到客厅,不过张定边与汤和依然不怎么对付,两人见面后都是冷着一张脸,倒是邹普胜和汤和的关系不错,两人见面后也是谈笑风声,丝毫没有一点敌对的样子。
“沐讲大师,您是什么时候回来?”李节请张定边坐下,然后这才开口问道。
“我也刚回来没几天,听说这次李伴读你回来了,所以我们就立刻赶来,想问一下出海的细节。”张定边笑着回答道。
“出海的事倒不复杂,朝廷送给你们一批船,到时你们自己乘船,朝廷的水师在外围守卫,到时会一直将你们送到目的地,至于细节方面,还需要我与水军商谈,不过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李节也笑着解释道。
邹普胜与李洪手下本就居于海外,操控船只对他们来说本就十分简单,甚至他们自己也有一批船,再加上那些商人捐赠的船只,足以将出征的队伍装上船了。
“那些船我也正想问李伴读,当初陛下似乎并没有答应要送我们船只吧?”张定边再次追问道,他回来后才发现,朝廷给他们的支援,比当初老朱答应时还要丰厚,这让他也感觉不对劲,这次找李节也是想问个清楚。
“这些船只其实不是朝廷支援你们的,而是一些商人赠送,另外包括你们吃的粮食,穿的布匹等,其中有一部分也是这些商人所出,不过他们也有要求……”
李节也趁这个机会,把当初答应顾学文等人的条件讲了一下,事实上顾学文等人早就来到宁波,就等着李节来到后,将他们介绍给张定边等人,毕竟他们也要跟随船队一同去倭国。
“没问题,条件我答应了!”张定边也没想到竟然还有商人参与其中,不过商人提的条件并不过分,无非就是想买他们手中的战利品,以及日后的优先交易权,反正他们和谁交易都一样,所以张定边几乎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李节就知道张定边不会拒绝,这时也并不意外,随即他就想到刚才汤和提到的事,于是再次一笑道:“沐讲大师,我听说你们军中听说要出征倭国时,有些人心存畏惧?”
第一百四十八章
演一场戏
舟山岛,吴老大现在也是悲喜交集,一方面是他儿子黑头终于成亲了,估计再过一年自己就能抱上孙子了,但另一方面,他也对即将到来的远征感到担心。
虽然吴老大不是第一批的三千精兵,但做为后备,他们随时都可能被调到前线,而在得知要攻打的对象是凶残的倭国人后,他也是整夜的睡不着觉。
对于倭寇的凶残,就连他们这些封闭的九姓渔民也有所耳闻,再加上他们来到舟山岛后,更是听说了许多关于倭寇的传闻,而在所有人的口中,对于倭寇的描述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凶残,提到倭寇,甚至能把小孩子吓的不敢出声。
也正是倭寇的凶残,使得军中现在也对出征这件事议论纷纷,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但对出征却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坚定了,甚至有些胆小的人竟然打起了退堂鼓。
吴老大不是个胆小的人,否则也生不出黑头这么胆大的儿子,不过对于传说中的倭寇,他还是有些担忧,特别是自己儿子刚刚成亲,他还想着一年后抱上大孙子,如果真的死到战场上,那可一切都成空了。
也正是在这种担心下,吴老大也悄悄和自家的婆娘交待了一下后事,万一他真的回不来了,也好让家里有个准备,为此他婆娘也是悄悄抹眼泪,不敢大声哭,怕家里的儿女听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