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359


“多谢李副使的提醒!”张定边听到高丽有变,当即也是心中一动,难道朱元璋要对马岛,是为了应对高丽的变故?
当下李节又询问了一下宁波那边的事情,又关心了一下他接下来的行程,张定边也一一做了回答。
宁波那边倒是十分平静,风暴的影响已经过去了,救灾也十分顺利,至于张定边自己,他则准备先去鄱阳湖,那里安置着一批陈友谅的旧部,听说有近十万人之众。
当初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将他手下的部众拆分开来,安置到十几个水域,鄱阳湖那边应该是最大的一个安置点,虽然陈友谅已经死了二十多年了,但当年的一些老人大都还活着,他们生活困苦,再加上张定边的号召力,应该能说服不少人。
既然张定边要走,李节也干脆不去詹事府了,当即请张定边去酒楼,订了一桌酒宴为他送行,而张定边也十分洒脱,与弟子们吃饱喝足后,当即向李节告辞,然后与陪同他的官员一起离京而去!
看着张定边远去的背影,李节却露出复杂的神色,本来张定边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了,可是因为自己的到来,却让他不得不再次奔波起来,虽然这是对方自己的意愿,但李节还是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些改变,对张定边等人是福还是祸?
第一百二十章
鄱阳湖上
鄱阳湖的水面上,一条小小的渔船缓缓的划过,满脸皱纹的吴老大坐在船头,手中提着一个小小的药包,这是他打了一天的渔才换来的几服药,没办法,屋里的婆娘又病了,而在他脚下的小桶里,则是一些没有卖出去的小杂鱼,也是他们一家今天的晚饭。
“爹,家里的盐也没了,妹子都已经长大了,却连一套自己的衣服都没有,只能和娘穿一套衣服,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正在这时,站在船尾摇船的一个黑小子忽然开口道。
这个黑小子就是吴老大的儿子,本来他有四个儿子,可惜前三个要么夭折,要么遇到意外死了,现在只剩下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叫黑头,黑头也是鄱阳湖中一种十分凶猛的鱼,这小子水性极好,一个猛子能在水下游出去上几百步,这在打渔人家中也十分少见。
“你想说啥?”满肚子心事的吴老大一下子就听出儿子话里有话,当即转头问道。
只见黑头咧嘴一笑,露出两排黄板牙道:“爹,何家大哥找过我,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咱们光靠打渔根本活不下去,官府那帮扒皮又时不时要咱们去服徭役,每回都得死上几个人,我娘身体又不好,经常要吃药,咱们家里现在都快揭不开锅了,与其等着饿死,不如拼……”
“闭嘴!你忘了你二哥、三哥是怎么死的了!”没等儿子说完,吴老大就气的大吼一声打断道。
吴老大前三个儿子中,除了老大是夭折外,老二老三却全都是横死,确切的说是被官府杀的,因为他们违抗朝廷的禁令,偷偷上岸与人交易,甚至还买卖私盐,因为他们这些渔民实在太穷了,根本吃不起官盐,可惜后来被官府抓住,导致他的两个儿子全都被判了死刑。
一听老爹提到自己的两个哥哥,黑头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是黑黝黝的脸上却还有些不服气,毕竟人都快活不下去了,他们这些年轻人当然要想办法找个出路。
看着儿子不服气的样子,吴老大也不禁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渔民的日子太苦,甚至都快要活不下去了,可是黑头已经是他们吴家最后一点香火了,他还想着早点给他娶个媳妇,再生几个大胖孙子,这样自己才有脸去见自己的列祖列宗。
想到自己的祖宗,吴老大又想到自己那个已经死了几年的老爹,他虽然看着老,但其实还不到四十岁,而且他家里也不是一直这么穷,当初他爹曾经是陈友谅手下的将领,所以吴老大也曾经过了一段富贵生活。
可惜对于现在的吴老大来说,年幼时的富贵就像是做了一场大梦,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的不真实,自从他跟着父亲被流放到鄱阳湖后,一家人的日子就越来越苦,他爹娘不到五十岁就相继病死了,而他自己的儿女也死了大半,现在婆娘也病了,如果挺不过去的话,恐怕……
想到家中的困苦,吴老大也感觉心如刀绞,自从他们被贬为渔民,并且流放在湖中生活后,官府就处处打压他们,不但经常征召他们做劳役,甚至就连他们打的鱼,也要上交重税,渔民们都说,哪怕只打到一条鱼,官府也会把肥美的鱼身切走,只给他们留下鱼头和鱼尾。
另外官府还规定,禁止他们与岸上的人私自交易,所有需要的生活用品,只能从官府指定的几个商家购买,而这些商家与官府勾结,把货物的价格提高几倍,比如盐这种必需品,官盐本来就已经够贵了,但他们这些渔民想买,却还要比官盐的价格贵上几倍,而贩卖私盐则是死罪,他的两个儿子就是因此而死。
也正是官府的盘剥,所以无论吴老大他们再怎么努力打渔,也无法解决温饱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是缺衣少食,甚至年轻人的个头也都比老年人矮上大半头。
就在吴老大沉思之时,前面的水面上忽然出现一座杂乱的水寨,这让他也终于停止了思绪,站起来帮着儿子摇船,顺着水寨的入口进到寨子中。
吴老大这些渔民不允许上岸居住,但他们又不能一直住在船里,所以就在湖中找了一些水浅的地方,将一些破船、木板之类的固定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的水寨,每个水寨的规模大小不一,有些大的能住几千人,有些则可能只住了几十人。
吴老大顺着寨子中的水道前行,遇到两侧的熟人也会打个招呼,很快就来到自己的家,确切的说应该是半条破船,剩下的半条沉在水里,虽然只剩下一半,但露出水面的船舱还是能住人,据说这条船曾经是当年陈友谅手下的战船,不过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它本来的模样了。
“咳咳咳~”吴老大刚把船停好,就听到家里传来自家婆娘撕心裂肺的咳嗽声,虽然他都已经习惯了,但今天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心里堵的难受。
吴老大推门进到家里,所谓的家,其实就是一个凌乱的船舱,门口用泥糊了一个火塘,后面则是被隔开三个小间,勉强能让一家人居住。
“爹,你们回来了!”一个皮肤黝黑的少女见到吴老大也立刻欢喜的上前,并且接过他手中的药包和小桶,这个少女正是吴老大的女儿,也没什么正式的名字,平时就叫丫头。
“丫头,这个药给你娘熬上,另外把鱼也给煮了!”吴老大看着女儿穿着一身满是补丁,却还十分不合身的衣服,心中也十分的愧疚。
丫头答应一声,麻利的把药倒进药罐子里,并且升起火熬药,黑头这时也走了进来,帮着妹子一起做饭,其实就是把杂鱼煮成鱼汤,这也是他们家最常吃的东西了。
不一会的功夫,药熬好了,丫头端到里面,喂一个头发花白的妇人吃药,她正是丫头的母亲的婆娘,姓叶,和吴老大一样,娘家曾经是陈友谅手下的将领,可惜也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丫头先是喂母亲吃过药后,又给她盛了碗鱼汤端给母亲,因为母女两人只有一身衣服,所以她母亲只能坐在被窝里吃饭。
鱼汤里没有加任何的调料,甚至连盐都没有,所以鱼汤也是腥气扑鼻,味道就更别说了。
不过吴老大一家却早就习惯了,每人端起自己的鱼汤默默的喝着,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丫头却犹豫了好一会儿,似乎是有什么心事,最终还是抬头道:“爹,我……我想去许大娘船上……”
“闭嘴!你要是敢去我就打断你的腿!”吴老大一听“许大娘”这三个字,当即暴跳如雷的大吼道,所谓许大娘,做的就是花船生意,寨子里的女人活不下去了,就跟着她出卖皮肉,吴老大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女儿却做这种事。
“爹!娘病的这么病,吃了几服药还没好,家里更是一文钱都没有了,如果我跟着许大娘,就能挣到一些钱给娘换个大夫……”
“啪~”丫头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吴老大一巴掌打在脸上,随即只见吴老大红着眼睛厉声道,“你给我记住,我们吴家人就算是饿死,也不会去做那种下贱事!”
丫头捂着脸满腹的委屈,眼泪更是不停的涌出来,她又何尝去出卖尊严,可光靠父兄打渔根本养不活家里,唯一能换点钱的,整个家里也只有她了。
“妹子,这种话就别说了,哥就算是累死,也不会让你去的!”这时黑头也闷声道,说到这里时,他心中也再次闪过那位何家大哥的一些话,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想要让家人活下去,他也只能冒险一搏了。
“好了,吃饭,明天我和黑头早点出去,说不定能捕到一些好鱼,到时多卖点钱给你娘治病!”吴老大也知道女儿是为家里着想,这时也在为刚才的冲动后悔,但又不好意思向女儿道歉,只能再次默默的喝起鱼汤。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吴老大就带着儿子黑头摇着小船出了水寨,找到一处合适的水域后,开始撒网捕鱼,本来鄱阳湖里的鱼还是很多的,可是经过他们这些年的捕捞,水里的鱼也越来越狡猾,有时几网也捞不上来一条鱼。
今天吴老大父子的运气也格外的差,忙了一上午,也没打到几条鱼,中午父子二人休息了一下,又吃了几条丫头熏好的几条干鱼,随后决定换个地方再试试运气。
不过就在吴老大父子二人划船前行时,忽然听到远处的岸上似乎有人呼喊,两人扭头看去,却发现岸上有人向他们招手,似乎是想乘船,这让父子二人也都是眼睛一亮,除了打渔外,他们偶尔也会载客人,当然要收取一些船资,相比他们打渔,载客的收入就好多了,只是这样的客人并不常见。
当即父子二人将船划到岸边,这时才发现,原来向他们招手的人是几个僧人,不过不管什么人,只要给钱就行,于是吴老大也立刻冲岸上的僧人喊道:“你们是要乘船吗?”
“不错,烦请船家载我们一程,我们愿意付船资!”只见为首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回答道。
这让吴老大也是心头一喜,当即就要把船划了过去,只不过就在这时,吴老大看着老和尚的相貌却一下子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忽然激动万分的指着老和尚道:“你……你是张太尉!”
第一百二十一章
相对和绝对
“……这个就是所谓的二元一次方程,用它来解鸡兔同笼的问题十分简便,大家回去后可以按照我刚才讲的方法试一下!”李节站在讲台上,对着下面的朱允熥等人讲完了这堂课,随后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当老师别的倒好,就是太费嗓子了。
不过就在李节的话音刚落,就见郭正林立刻站起来高声道:“李伴读,正课上完了,我有一个天文方面的问题想要请教!”
听到郭正林请教天文学方面的知识,课堂下面的人全都是精神一震,这些听课的人除了朱允熥外,全都是钦天监的官吏,年纪也大小不一,有些可能与李节年纪相仿,有些却已经是白发苍苍,不过他们在天文地理方向都有各自的专精。
“郭兄客气了,有什么问题咱们可以共同讨论一下!”李节也笑着回道。
上次李节答应袁监正等人后,这些人就跑来听他讲课,而且他讲完正课后,都会讨论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李节也乐得能和这个时代的学者交流,所以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尽量解答。
不过没等郭正林回答,就见马哈麻也站起来抢先道:“李伴读,这个问题其实是我和郭兄的一个争论,之前我们已经证明大地如球,而在我看来,在大地之外,依次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可是郭兄却认为火星应该在太阳之前,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还请李兄主持公道!”
李节听到这里也立刻明白过来,郭正林是中原浑天说的支持者,而马哈麻则是西方地心说的支持者,这两种学说大同小异,都认为地球位于中心不动,而其它天体沿着一定的轨道绕地球旋转,只不过他们对这些天体的顺序却有不同的看法。
“李兄,我家世代观测天象,记录下来的文册能够填满几间屋子,而据我们的观察,发现火星有时会挡住太阳,所以火星肯定比太阳距离我们要更近一些!”郭正林这时大声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可是有家族的记录做证据。
“古希腊的学者早就发现,天体在不同时期距离我们的远近不同,所以他们的轨道有时候是交叉的,火星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挡在太阳前面,但在总体上来说,它距离地球依然比较远!”马哈麻也丝毫不让的道。
马哈麻与郭正林虽然是好友,但在学术上却都有自己的坚持,所以对于这个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才找李节求证,毕竟这段时间李节已经用他丰富的学识折服了整个钦天监,甚至连袁监正都愧疚的想要辞官,把监正的位置让给李节来做。
李节听到两人的争论却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后世只要懂点天文知识,就知道他们两人都错了,因为两人的论点是地球保持不动,这一点错了,从论点上推论出来的东西当然也全都是错的。
想到这里,李节决定帮他们一把,于是干咳一声提醒道:“你们说的都对却也都不对,在你们的想法中,地球位于中心位置一动不动,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万一地球是在绕着其它天体运动呢?”
李节的话一出口,房间中忽然有些诡异的安静下来,马哈麻与郭正林也惊愕的张大嘴巴,随即彼此对视一眼,然后与钦天监的其它人齐刷刷的看向房间角落的一个人。
李节本以为自己的话一出口,会让马哈麻与郭正林在震惊之后与自己争辩,却没想到他们竟然没看自己,反而看向角落里的一个人,这让他也好奇的看去。
只见角落里坐着一个有些落魄的中年人,身穿低级的绿色官服,脸上虽然没有多少皱纹,但头发却已经白了小半,胡子也没有打理,看起来邋里邋遢的,一副生活不如意的模样。
角落里的中年人这时也瞪大了眼睛,一脸不敢相信的盯着李节,他从来没想过,这世上竟然还有人支持他的学说!
“李……李伴读,你真的认为我们脚下的大地也并非是固定不动的吗?”只见中年人这时也激动万分的站起来,甚至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
“呃~,不错,我认为地球并非固定不动,而是绕着其它的天体运行!”李节看对方激动的模样也不禁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开口道。
“哈……哈哈……哈哈哈哈~”只见中年男子听到李节的回答竟然大笑起来,刚开始还有些悲呛,但却越笑越是痛快,似乎要把这辈子的郁结全都笑出来。、
李节这时也一头雾水,这个中年人他只是感觉眼熟,应该是经常来听他的课,但他并不认识对方,更不知道他为何表现的如此激动?
“李兄,这位是王越王司晨,他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大地绕着太阳旋转,只不过监中对他的这种说法并不赞同,甚至认为是歪理邪说,可他却是固执己见,所以他在监中也并不怎么受人欢迎。”这时郭正林来到李节的身边低声介绍道。
司晨是个从九品的小官,算是品级最低的官员,仅仅比书吏强一些,而这位王司晨又提出一个不被人认同的“歪理邪说”,自然会受到其它人的排挤,仕途不如意也就不奇怪了。
李节听到这里却不由得对这位王司晨肃然起敬,对方竟然能提出日心说,这绝对是个天文学的一大进步,可惜历史上却没有关于他的任何信息,想必应该是他受人排挤,所著的学说应该也没能流传下来。
“没想到王司晨与我所见相同,若是日后有时间的话,在下也要向王司晨请教一二!”李节当即向对方行礼道。
“李伴读客气了,请教二字万不敢当,下官也有许多问题想向李伴读请教!”王司晨再次激动的向李节回礼道。
这么多年的坚持,他的学说一直没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有时连他自己都有些怀疑自己,现在李节的一番话,让他终于彻底的恢复了自信,腰板也一下子挺直了,整个人的气度都发生了一些改变。
郭正林与马哈麻等人看向王司晨的目光也有些不一样了,因为他们早就被李节折服,对李节所提出的学说也极为重视,这个王司晨竟然能与李节不谋而合,想必那个日心说肯定也有着不凡之处。
天色已经不早了,李节也要送朱允熥回宫,所以他收拾了一下东西,又特意和那位王司晨告了个别,这才离开了房间。
而就在李节刚一走,王司晨立刻被钦天监的一些官员围了起来,以前他们只知道王司晨坚持着一套歪理邪说,但却从来没有仔细了解过,今天李节的话也让他们对王司晨的学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李伴读,咱们脚下的地球真的是绕着其它天体在运动吗?”回去的马车上,朱允熥也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毕竟在他的感觉中,脚下的大地可是一直不动的,除非发生地龙翻身,也就地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