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359


“当然不能三个都选,不过也不能过于草率,所以我打算先派人去三城看一看,如果可能的话,到时你就替我去一趟,看看哪个更合适做国都?”朱元璋说到最后时,语气也变得柔和起来。
朱标也立刻明白了父亲的心意,迁都本就是为他和他的子孙们打算,所以父亲让自己亲自去挑选,这即是给自己的一个考验,也是让他来决定迁都的地点。
“儿臣愿往,不知父皇打算让我什么时候动身?”朱标当即答应道。
“这件事急不得,需要从长计议,而且前期我也会先派官员去巡查一番,最后才会让你亲自前去!”朱元璋说到最后也露出一个柔和的笑容道。
然而朱元璋和朱标都不知道,如果李节在这里的话,肯定会想办法阻止他们,因为朱标就是在巡视长安后,忽然染病而亡,而朱标一死,也把老朱的部署全都打乱了,朱允炆也在仓促之中被推上皇位,以他的性格,再加上黄子滕等人的鼓动,后来的靖难之役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一百零四章
无聊的碾压
巨大的战船乘风破浪,李节站在平稳的甲板上也激动万分,在他的身后,方关手下的水军几乎全军出动,而且这次不再只是小战船,那些高大的巨型战船也随之一起出动。
而在李节船队的两翼,还有昌国卫派出来的船队跟随,可以说这次几乎把宁波港的水军兵力调集了大半,为的自然就是清剿倭寇。
就有前天,朱元璋终于发来了圣旨,同意了张定边他们的要求,这让李节他们都十分高兴,汤和也立刻着手调兵遣将,这次一动调集了战船上百艘,出动的兵力更是将近万人。
李节身后的船舱里,汤和与方关正在商量着清剿倭寇的战术计划,张定边与邹普胜、李洪也参与其中,他们已经把倭寇的位置在海图上标注了出来,而且还提供了详细的情报,所以他们的意见也十分重要。
不过李节并没有去凑热闹,毕竟他对打仗可是个外行,去了也提不出什么好的意见,所以还是交给他们这些专业人士来做吧。
就在这时,李节发现前面有一座小岛,确切说应该是块比较大的礁石,上面连植被都没有,不过就在岛的四周,却已经有不少杂乱的船只在等候,看到李节他们的船队时,船上的人也开始向这边打旗号。
李节立刻进去请张定边和邹普胜三人出来,随即李洪也向着对面的小船只打了旗号,对方也很快围拢了上来,这些人正是李洪与邹普胜的手下,这段时间他们一直监视着倭寇的动向,现在也是为了协助他们清剿倭寇。
很快一个身材矮壮的汉子上了战船,见到李洪也立刻上前道:“爹,倭寇那边并没有什么异动,据说前段时间他们攻打金塘岛时吃了大亏,估计最近都不会有什么大行动!”
“这么说现在倭寇都在他们的巢穴中了?”旁边的方关听到这里也急切的问道,刚才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倭寇不在巢穴中,万一扑了个空,日后再想寻找他们的踪迹就困难多了。
“不错,这几天我们派人日夜轮流盯着几处倭寇的巢穴,而且还和我们的人一直保持着联络,可以确定他们都没有外出,反倒是最近有几船的倭人武士从倭国赶来这里。”李洪的儿子再次回答道。
听到又有倭寇武士到来,李节等人也全都是心中一惊,之前他们好不容易才消灭掉一些倭寇,现在又有倭寇从倭国赶来,如果不加以清剿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这些倭寇就会卷土重来。
机不可失,当即由李洪的儿子率人在前面带路,明军水师紧随其后,又向前行驶了大概一个时辰左右,一个由几座小岛组成的小群岛就出现在李节他们面前。
“前面就是倭寇的第一个巢穴,本来这里没有名字,只是这几座小岛排列在一起,看起来像是猫爪一般,所以被倭寇称为猫爪岛,其中只有中间最大的那座岛上能够住人,而那里也就是倭寇的巢穴之一,有六七百倭寇居住在岛上!”李洪指着前方的岛屿介绍道。
据李洪他们得到的消息,倭寇一共有七处巢穴,每处巢穴的大小不一,而眼前这个猫爪岛则是其中最大的一处巢穴,其它的倭寇也都听从这里首领的号令。
随着猫爪岛的临近,汤和身为主将,立刻开始发号释令,而在他的指挥下,船队两翼向前空出,如同一个大包袱一般,将整个猫爪岛给包围起来。
岛上的倭寇这时也发现了这支庞大的船队,而当看到船上大明的旗号时,这些倭寇也是乱作一团,估计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大明水军竟然会主动出击,而且还找到他们的巢穴。
别看倭寇平时抢掠时凶狠无比,但那只是对手无寸铁的百姓,面对大明的正规军,确切的说是明初时期还没有腐化堕落的明军,这些倭寇根本没有任何胜算,更何况明军水师的兵力还是他们的十倍以上。
不过岛上的倭寇也没有选择投降,倒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知道,以明军对他们的痛恨,就算是投降也没有任何活路,所以倭寇们很快做出决定,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跳上小船,然后四散而逃,希望可以在混乱中逃出一命,这样至少也能给其它的倭寇报信。
然而汤和他们计划了这么久,早就把所有漏洞都考虑到了,之所以出动这么多的战船,也正是为了防止有倭寇走脱,更何况在明军的外围,还有李洪与邹普胜的人,专门负责追捕那些可能的漏网之鱼。
“开火!”随着汤和的一声令下,火炮最先发出愤怒的吼声,紧接着就是火枪与弓箭,这些远程武器开始倾泻的倭寇头上,只顾着逃命的倭寇小船上惨叫声连成一片,有些小船直接被火炮命中,直接在海面上解体,无数倭人掉入海中挣扎求生。
等到倭寇的小船临近之时,水军的战船也干脆直接撞了上去,毕竟他们的船即坚固又高大,远非倭寇的小船可比,唯独在速度上差了一些,对撞时直接就把倭寇的小船压进了水里。
没有接弦战,也没有激烈的反抗,悬殊的实力差距,使得这战场战斗直接变成了一场碾压战,倭寇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海面上到处都是落水的倭寇在哀嚎。
如果放在以前,汤和肯定会下令将所有倭寇射杀,不过这次却不一下,他开始让人把倭寇全都救上船关押起来,因为日后还需要审问他们,让他们交待出那些岸上与他们勾结之人。
相比于倭寇,那些与倭寇勾结,出卖大明的奸细更让人痛恨。看着那些被抓的倭寇,蒋瓛与手下的锦衣卫也开始有些按耐不住,在他们锦衣卫的刑罚之下,这帮倭寇的祖宗十八代都能被他们审问出来!
李节刚开始也看的津津有味,不过时间一久,却感觉有些无聊了,毕竟这些倭寇实在太弱了,一边倒的碾压看起来很爽,但其实也十分乏味。
等到海面上的倭寇被清剿干净后,水军们也登上了猫爪岛,只不过当看到岛上的情形时,李节等人也都是怒不可遏,因为岛上除了倭寇抢来的财物外,还有不少被抢来的女子,想到这些女子所受的遭遇,李节都恨不得把所有倭寇都千刀万刮。
最后船队带上这些财物与女子,然后把倭寇的巢穴一把火烧了,只不过李节也在头疼,那些财物倒还好办,可是这些女子却不好安置,因为她们的清白被玷污,哪怕送她们归乡,以大明的风俗,恐怕在周围的目光与流言蜚语,就足以把她们逼死。
不过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船队即刻出发,再次杀向另一处倭寇的巢穴,而面对绝对的实力,留下的倭寇巢穴几乎都是猫爪岛的重演。
三天之后,李节他们的船队开始回航,船上除了大批倭寇的俘虏外,还有被解救出来的百姓,而当他们回到宁波港时,知府王论也早就把消息放了出去,结果吸引来无数的百姓前来迎接,毕竟沿海的百姓都对倭寇痛恨不已。
不过船队刚一靠岸,蒋瓛的锦衣卫就立刻带着人下船,然后飞奔各地开始抓人,在来的路上,他们已经审问出许多与倭寇勾结之人的身份,为了防止他们得到消息逃跑,所以必须尽快把人给抓回来。
李节则在为解救回来的女子发愁,因为汤和把这件事交给了他来办,毕竟这件事太过麻烦,汤和也懒得管,刚好有李节这个副使在,于是直接就把事情扔给他了。
不过李节还没有想好安置这些女子的办法,邹普胜却在这天悄悄的找到他,因为当初李节点醒了他,却没给出解决的办法,现在倭寇已经剿灭,他也忍不住再次找到李节,希望他能给自己和手下的部众指出一条明路!
第一百零五章
九姓渔民
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袭击了大明沿海,宁波港也大受影响,甚至整个港口都封了,严禁任何船只外出,而李节等人也都吓了一身冷汗,幸亏他们提前几天回到港口,否则在清剿倭寇时遇到这场台风,恐怕整个宁波水军都要全军覆没。
听着窗外呼呼的风声,李节也无比想念后世的天气预报,后世的台风刚形成时,无论是网络还是电视的天气预报,就会早早的开始提醒大家注意天气,可是现在倒好,只有台风糊你一脸时,你才会知道原来台风已经来了。
“这么大的风暴,也不知道家里那边怎么样了?”坐在李节对面的邹普胜这时却满脸愁容的道,他们居住在海岛上,受到风暴的影响更大,每次风暴过后,他们居住的村寨都要大修一遍。
“宁波距离澎湖还是有些距离的,这边的风大,也许澎湖那边只是受到一些涉及。”李节这时也开口安慰道,事实上他前世生活在内陆,虽然从网络或电视上看过台风肆虐的场景,但对台风的影响的范围并不怎么了解。
“希望如此!”邹普胜也小声的点头道,不过他随即就抬起头看着李节又道,“李副使,上次您的一番话,也让老朽如同醍醐灌顶,只不过我苦思多日,却还是没想到出有什么好的出路,还请李副使为老朽指点迷津!”
邹普胜说到最后时,也站起来向李节行礼,他都是可以做李节爷爷的人了,但为了自己的后人部众的将来,却甘愿向李节这么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请教。
李节也急忙站起来还礼,随后请对方再次坐下后,这才沉思了片刻开口道:“邹道长,你们不愿也不能回内陆,而留在大明沿海的话,官府打压你们,百姓嫌弃你们,随着海禁越来越严,你们的生存环境也会越来越恶劣,所以唯一的办法就只有主动走出去了!”
“走出去?怎么走出去?”邹普胜听到李节的话也愣住了。
“邹道长你们居住的海边,肯定和外界接触过,应该知道就算是在海外,也有许多地方适合居住,有些地方的气候条件甚至不比大明差。”李节再次笑呵呵的解释道。
“这些我当然知道,可条件越好的地方,就越早有人居住,我们就算是想移居过去也不可能,总不能和当地人抢地盘吧?”邹普胜却是露出为难的表情道。
“为什么不能抢,那些倭寇就是在倭国混不下去的武士,最后乘船来到咱们大明沿海,缺什么就去抢什么,他们可以这么做,你们为何不能这么做?”李节说到最后声音也冷了下来。
“说来说去,李副使你不还是让我们做倭寇吗?”邹普胜听到这里却有些糊涂了。
“非也非也!我可不是让你们做倭寇,而是让你们帮助朝廷,彻底的解决倭寇!”
李节说着转身拿过一张地图,然后在桌子上铺开,邹普胜也好奇的看向图上,却发现这是张沿海的地图,但地形却有些陌生,似乎并不是大明的沿海?
只见李节伸手一指图上一条如虫子般的海岛开口道:“邹道长,你可知这是哪里?”
“这个……不知!”邹普胜摇了摇头,这张沿海的地图他也是第一次见。
“这里就是倭国,而旁边的陆地其实是高丽!”李节指着地图介绍道。
“这就是倭国?”邹普胜闻言也露出惊讶的表情,他虽然知道倭寇来自倭国,也知道倭国在大明东北方向,但却并没有去过,更没见过倭国的海图。
李节这时又指向倭国与高丽之间的一座小岛再次介绍道:“邹道长请看,这座岛名叫对马岛,也是倭寇真正的发源地,倭寇走投无路的武士,一般都会先到对马岛,然后再乘着小船漂流到大明沿海,这点锦衣卫也已经审问的十分清楚了!”
对马岛在后世最有名的事迹,就是日俄曾经在这里发生过海战,最后以俄国战败,使得日本可以把手伸向朝鲜和中国的东北。
不过在此之前,对马岛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贼窝,臭名昭著的倭寇就是出自这里,朝鲜曾经多次发兵攻打对马岛,为的就是解决倭寇的问题,毕竟倭寇不仅骚扰大明沿海,对朝鲜沿海也大加抢掠,甚至多次攻入朝鲜的内陆,使朝鲜半岛深受倭寇之害!
邹普胜看着地图上小小的对马岛却陷入到沉思之中,过了好一会儿这才抬头看着李节问道:“李副使您告诉我这些,难道是想让我们去倭国,确切的说是这个对马岛居住?”
“不错,对马岛虽然有倭寇,但邹道长手下的部众也不在少数,再加上朝廷的支持,让你们打下对马岛也并非难事。”李节笑呵呵的再次道,似乎邹普胜带人去对马岛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去对马岛,毕竟现在我们居住的流求大岛虽然恶劣,但对马岛那边恐怕也不比流求大岛强,甚至可能还不如流求大岛。第二,朝廷为什么要帮助我们?”邹普胜这时也站直了身子道,他感觉李节的这个提议十分不靠谱。
李节早就料到邹普胜会这么问,于是只见他自信的一笑道:“对马岛只是一个跳板,我真正的要给你们指的明路,其实是它东面的九州岛,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又有许多的矿产,最关键的是,相比流求大岛,九州岛的土地已经被开垦出来,只要你们能打下来,直接就可以耕种居住,远比流求大岛强得多!”
说到这里时,李节顿了一下这才回答第二个问道:“至于朝廷为什么要帮助你们,当然是为了彻底解决倭寇的问题,现在虽然消灭了这批倭寇,但只要倭国还在,倭寇就源源不绝,如果你们占据了对马岛和九州岛,就相当于堵住了倭寇南下的道路,倭寇自然也就解决了。”
对于李节的解释,邹普胜却再次摇头道:“李副使你太看得起我们了,虽然我手下的部众有数万人,但大都是老弱妇嬬,真正能战之士不过几千人,这九州岛面积广阔,岛上的倭人肯定不在少数,只凭我们这点人,打下小小的对马岛都勉强,更别说九州岛了。”
邹普胜说到最后时,几乎想要站起来走人,因为在他看来,李节的提议简直就是让他们去送死,虽然他担心后世子孙的前途,但也不想马上把手下的部众送到战场上自杀。
李节当然也看出了邹普胜的想法,不过他依然十分自信的一笑,随后从怀中拿出一份文书递给对方道:“邹道长不要妄自菲薄,你能动用的兵力可不是区区几千人,事实上还有一支力量能够听你调动,只是就看你们愿不愿意了?”
邹普胜好奇的接过文书,当他打开看到上面的内容时,整个人却一下子僵立当场,脸上的神色也变得十分复杂,有屈辱,有后悔,但更多的却是滔天的愤怒!
过了好一会儿,邹普胜才克制住自己心中的愤怒,随即长长的吸了口气道:“张兄他知道这些吗?”
“他不知道,这份情报是我通过锦衣卫才拿到的!”李节也叹了口气回答道。
“我们去见张兄!”邹普胜当即把文书放在怀里,然后拿起旁边的蓑衣穿上,文书上的内容太过沉重,他必须要找个人一起分担。
李节也理解邹普胜的心情,当即也穿上蓑衣,冒着风雨出了门,两人很快来到张定边的住处,当进房间时,却看到张定边一身短衣打扮,头上也冒着蒸腾的热气,估计刚才正在练武,这也是他的老习惯了,只要一有空闲,就会练习武艺,据说他有些练武时遇到老虎,结果被他一棍子给打死了,虽然有些夸张,但张定边的武艺绝对不是一般人可比。
“张兄你看看这个!”邹普胜神情沉重的把文书交给张定边道。
张定边也正在奇怪,不知道李节和邹普胜为什么冒着风雨来找自己,当下接过文书后,刚看了几眼,脸上的表情也一下子变得狰狞无比,右手猛然抬起,然后狠狠的拍在桌子上。
只听“呯~”的一声巨响,一张结实无比的实木桌子,竟然被张定边拍成了两半,细小的木屑纷飞,打到李节的脸上有些生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