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59


事实上汤和早在几年前就辞官回乡了,据说当时大明初定,许多像汤和这样的悍将都握有兵权,这让朱元璋有些不放心,于是汤和第一个站出来交出兵权,如此一来,其它将领不交也得交了。
对于汤和上面的举动,朱元璋也十分高兴,亲自下旨在凤阳老家给汤和修建了府邸,汤和也带着家人搬回了老家,京城这边的府邸无人居住,当然也就显得破败了一些,只是去年朱元璋想念汤和,又召他入京,直到现在都没放汤和离开。
李节登门送上拜帖,很快一个与李节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出门迎接,互通姓名后,李节这才得知,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是汤和的长子长孙汤晟。
“汤世兄,不知汤爷爷的病情怎么样了?”李节跟着汤晟进到府中,边走边询问道。
汤和好色在京城中有尽皆知,光是姬妾就有上百人之多,儿女更是一大堆,不过汤和嫡出的儿子却只有五个,长子汤鼎也就是汤晟的父亲,可惜前些年随军攻打云南时战死了,只留下汤晟这么一个儿子,如果不出意外,汤晟也将承袭汤和的信国公爵位。
“祖父的病情……”只见汤晟这时却脸色一红,神情也变得有些尴尬,似乎有什么话不方便说,最后只得干咳一声道,“李世兄你随我进去,见到祖父就明白了!”
看到汤晟的模样李节也是暗自一笑,看来自己的猜测应该是正确的,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汤和这么一个老滑头,竟然教出汤晟这么一个老实孩子,连撒谎都会感觉不好意思。
信国公府占地颇大,李节与汤晟边走边聊,汤晟对李节的事迹也早有闻名,特别是对热气球很感兴趣,抓住这个机会也向李节问了许多问题,李节也一一做了回答。
很快两人来到内宅,而当来到汤和住的院子时,还没等李节进到院子,就闻到一股诱人的肉香,等到李节迈步进到院子里,只见汤和光着膀子站在院子里,面前是烧的正旺的火堆,上面还吊着一口铁锅,锅里的肉汤冒着白色的蒸汽,里面的肉块也随之翻滚,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看到院子里丝毫没有任何病色的祖父,汤晟也更加尴尬了,毕竟外界都在传他祖父病重,但其实他却知道,自己祖父根本没病,反而每天都是吃肉喝酒,身子骨比他这个年轻人还要健壮。
不过让汤晟惊讶的是,旁边的李节见到汤和的模样却没有丝毫的意外,这让他也禁不住心中嘀咕,难道这个李世兄早就知道祖父没病?
“你小子可是稀客啊,怎么有空跑来我这里了?”汤和也没有丝毫装病的觉悟,见到李节也立刻大笑一声道,声音中气十足。
“家父听闻汤爷爷病了,于是就让小子前来探望!”李节笑着走上前笑道,同时他心中暗自叹息,李善长要是有汤和这觉悟,他也不用这么辛苦,拼死拼活的要去娶公主了。
“哈哈,那种鬼话也就骗骗你爹这种老实人,你小子肯定不信!”汤和闻言也再次大笑道,从刚才李节的表现就知道,这小子肯定早就猜到自己是在装病,不过他的病无所谓真假,只要朱元璋说他病了,那他就是病了。
“不过你来的正好!”汤和说到这里伸手一指火堆上的铁锅道,“今天我宰了一条老狗,你陪我一起吃肉喝酒!”
“狗肉?”李节听到这里也是一愣,他对狗肉倒是不排斥,不过老话说的好,狗肉上不了台面,很少会有人拿狗肉来招待客人。
“怎么?看不起这狗肉?”只见汤和却斜眼看着李节,脸上的表情似悲似喜,“这条老狗可是一条好狗,我打猎时,它总是第一人冲上前,哪怕遇到老虎野猪也从不退缩,不过现在它年纪大了,牙掉了眼花了,连跑都跑不动了,留着它也是无用,索性杀了还能解解馋!”
李节听到汤和的这些话却是心中一凛,这老头还真是啥话都敢说,只不过这些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却有股说不出的悲凉。
第七十九章
自焚的潭王
“呯~呯~”两大碗冒尖的肉落在李节和汤晟面前,紧接着汤和也给自己盛了碗肉坐到两人对面,抄起筷子就大吃起来。
“爷爷,您真把老黄给杀了?”汤晟看着面前的肉却露出一脸不忍的表情,老黄是汤和养的一条狗,年纪比他都要大,小时候他还经常和老黄玩,最近两年老黄越来越老,整天趴在窝里,汤晟也很少再见到它了。
“杀了就杀了,一条狗而已,难不成你还想让我给它风光大葬?”汤和看到孙子如此婆婆妈妈,当即眼睛一瞪怒道。
这下汤晟再也不敢多言,默默的拿起筷子夹起块肉,但老半天都没敢下嘴。
相比之下,李节端起碗闻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几分玩味的笑容,拿起筷子大吃起来,还真别说,汤和这肉煮的又香又烂,李节也是吃的满嘴流油。
“汤爷爷,我想向您打听点事!”李节边吃边向汤和道。
“什么事?”汤和只顾着往嘴里扒肉,连眼睛都没有抬一下。
“倭寇的事,您老带兵去过浙东和福建,也曾经打过倭寇,肯定对他们十分了解吧?”李节放下手中的筷子开口问道。
听到李节打听倭寇的事,汤和吃饭的动作也顿了一下,随后抬眼看了他一下这才问道:“你小子怎么对倭寇感兴趣了?”
“不是我感兴趣,而是昨天作坊里有泉州来的工匠,家人被倭寇所杀,据说最近倭寇又闹的厉害,所以我才想打听一下。”李节说到最后也是面色凝重。
只见汤和把碗里的最后一块肉扒到嘴里,嚼了几下咽了下去,随即用手一抹嘴巴上的油道:“倭寇就像是饭菜里的苍蝇,虽然吃不死人,但却能恶心死人……”
随着汤和的讲述,李节也终于了解到大明初期倭寇的情况,其实和他之前预想的差不多,倭寇数量并不多,战斗力也不强,遇到大明的正规军时,他们几乎没什么反抗的力量,毕竟这个时期的明军战斗力极强,连蒙古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更别说小小的倭寇了。
不过倭寇却有一个让人极为头疼的地方,那就是机动性太强,他们乘着小船,可以从任意一处海岸登陆,而大明的海岸线那么长,根本防不胜防。
当初汤和也曾经想过主动出击,直接找到倭寇的老巢清剿,可是大海一望无际,海岛更是星罗棋布,天知道倭寇的老巢在哪里,有道是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所以这小小的倭寇竟然把大明沿海搅的一团糟,几乎每年都有倭寇登岸抢掠的事发生。
说到最后时,汤和忽然停了下来,随后看着李节和汤晟反问道:“你们知道我在清剿倭寇时,遇到的最为可恨之事是什么吗?”
“是什么?”李节和汤晟都听的入迷,这时也异口同声的问道。
只见汤和这时冷哼一声,脸上也露出几分杀气道:“如果仅仅只是倭寇,根本不足为患,但可恨的是,沿海一带却有许多人与倭寇私通,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数不胜数,那些倭寇之所以能够神出鬼没,就是因为这些人为他们通风报信,导致朝廷的大军只能疲于奔命,最后劳而无功!”
汤和说到这里也狠狠的一捶桌子,相比倭寇,他更恨那些与倭寇私通的败类,但这些人却实在太多了,而且隐藏的极深,就像是地洞里的老鼠一样,想抓都抓不到。
“那他们为何要与凶残的倭寇私通?”汤晟这时问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道。
“哼!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人与倭寇私通利益巨大,或是走私,或是销赃,许多人甚至借此成为巨富之家,有钱之后,这些人甚至能买通官吏,从而对朝廷的动向一清二楚!”汤和再次恼火的道,当初他也曾经杀了一批与倭寇私通的人,但这些人却杀之不绝,很快就又冒出一批不怕死的,为此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李节听后也是沉默不语,在他看来,倭寇已经成为一个大明沿海系统性的问题,光靠杀一批倭寇和汉奸根本没什么用处,最关键的还是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彻底的消除倭寇。
接下来李节又向汤和打听了一些沿海的其它问题,汤和倒是对李节很有耐心,将自己所知的情况也详细的讲了一遍。
不过汤和在说话时,偶尔也会看一眼自己的孙子汤晟,以前他还不觉得,可是今天李节一来,他才忽然发现,自己的孙子除了老实憨厚外,实在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优点,这让他也是暗自叹息,都是同样的年纪,为啥别人的孙子就比自己的孙子强这么多?
最后事情聊完了,李节这才起身告辞,汤和也让汤晟送李节离开。
“呜呜~”不过就在李节和汤晟刚走,就见一条老黄狗从后院一瘸一拐的走了过来,黑黑的鼻头也在不停的嗅着空气中的肉香,等到来到汤和的脚边后,老黄狗也用脑袋蹭着主人的裤角,尾巴也摇个不停,一副讨好的样子。
“你这老狗,平时都不出窝,唯有老子吃肉的时候你才出来!”汤和看着脚下的老黄狗也不禁一笑道,随后就挟了一块肉扔给老黄狗道,“吃吧,这可是上好的黄牛肉,皇帝老子严禁任何人吃牛,可他小时候杀了刘财主家的牛吃肉,比其它人吃的都多!”
与此同时,出了门与汤晟告别后的李节上了马车,感觉自己的牙齿有些不舒服,伸手从牙齿的缝隙里剔出几丝牛肉,这让他也不禁低声自语道:“这老头做的牛肉倒是挺好吃的,就是牛肉本身太老了,该不会是老死的牛吧?”
……分割线……
长沙府城,潭王府内殿之中,各种金银财富、古玩字画堆积在一起,使得整个大殿看起来金碧辉煌,十分的壮观。
大殿的王位上,一男一女两个人正在相拥痛哭,其中男子身穿织绵缎盘袍,头戴九缝朝冠,正是潭王朱梓,而与他相拥的女子,当然也就是潭王妃于氏。
“都是妾身不好,若非我父兄之过,也不会连累到夫君!”潭王妃一边哭一边懊悔的道,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父兄竟然犯下如此大罪,甚至连他们也要受到连累。
“你我夫妻一体,有什么连累不连累的!”只见朱梓抹了一把眼泪道,“父皇下旨召我们入京,定然是听信了流言要问罪于我,我早就听闻锦衣卫凶名赫赫,若是你我入了诏狱,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索性一死以表清白!”
“夫君~”潭王妃听到这里再次抱着丈夫痛哭起来,他们成婚多年,虽然一直没有孩子,但夫妻间的感情却是极为深厚,哪怕发生了这种事,潭王也从来没有怪过妻子。
潭王夫妇再次抱头痛哭了好一会儿,最后朱梓也终于下定决定,只见他站起来走到殿中,拔出腰间的佩剑,挥手将地面上的几个大坛子砍碎,随即只见一股黑乎乎的油脂流了一地,正是军中常用的猛火油。
潭王妃这时也整理一下衣饰,然后举起一个烛台走到朱梓身边,夫妻二人这时一脸的死志,早在接到召他们入京的圣旨时,他们就已经做好了自杀的准备。
“夫君,来世……我还要做你的妻子!”潭王妃神情坚定的再次对丈夫道。
朱梓一手接过烛台,一手抚摸着妻子光滑有脸庞柔声道:“好,来世我们还做夫妻!”
朱梓说完就要把烛台掷于地面上的油脂之中,然而就在这时,忽然只听殿外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太监气喘吁吁道:“殿……殿下,又……又来了一道圣旨!”
“什么?”朱梓听到这里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然后与妻子对视一眼,夫妻二人却都是一头雾水,今天他们才接到入京的圣旨,怎么又来了一道?
不过还没等朱梓想明白,就听外面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锦衣卫被几个侍卫架着跑进来,只见这个锦衣卫一脸泥灰,几乎都看不出人模样了,全身上下软绵绵的没有丝毫力气,如果不是侍卫扶着他,恐怕就要倒在地上了。
“潭……潭王殿下接旨!”累的半死的锦衣卫看到朱梓终于挣扎着将后背的竹筒取下,不过他这时根本没有力气再宣读圣旨了。
朱梓也急于想知道圣旨上写的什么,于是一把抢过竹筒,随后打开这才发现,里面除了圣旨外,竟然还一封书信,而且还是大哥朱标亲笔所写,这让他也更加惊讶。
当下朱梓打开圣旨,结果开头就是老朱批头盖脸的一顿大骂,朱梓先是惶恐,但紧接着又是露出大喜的神色,心中的恐惧也一下子消失了,最后他打开朱标的书信,结果越看越是高兴,最后竟然仰天大笑道:“天不绝我!天不绝我啊!”
“夫君,圣旨上写了什么,这封书信又是谁写的?”潭王妃看到丈夫有些疯癫的模样也吓了一跳,随即关切的问道。
朱梓这才想起来妻子还没有看圣旨和书信,当即一脸狂喜就要把这些给她看,然而意外发生了,朱梓可能是太过兴奋,根本没有注意脚下,身上穿的织绵缎盘袍又太过宽大,结果不小心踩到衣服的下摆,整个人也猛然向前摔倒。
幸好报信的太监眼明手快,一把就扶住了朱梓,但不要忘了,朱梓手里除了圣旨和书信外,还拿着用来点火的烛台,这下烛台上的蜡烛也一下子飞了出去。
不得不说王府用的蜡烛质量就是好,眼见着这根蜡烛在空中转了几圈,上面的火苗竟然没有熄灭,摔在地上又滚出去好远,最后朱梓夫妇惊骇的目光中,“骨碌碌”的滚到火油之中!
第八十章
百无一用是书生
于氏父子的案子闹的满城风雨,所有人都在等着朱元璋的下一步举动,如果他借此重启胡惟庸案,到时肯定是人人自危,天知道这次会有多少人掉脑袋。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最近几天皇宫中却十分的安静,一直没有任何与于氏父子相关的消息传出来,甚至连之前活跃的锦衣卫,也忽然间消停下来,这让不少人都在怀疑,难道陛下改了性子,准备将这件事大事化小,再不追究下去了?
不过李节却知道,朱元璋现在之所以没有动作,那是因为他的注意力都放在潭王朱梓身上,算算时间,两道圣旨应该都已经送到长沙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拦下朱梓自焚?
李节内心还是十分希望救下朱梓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功劳,而是朱梓如果死了,老朱肯定会发疯,以老朱的心理,老子的儿子死了,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死?
当然了,就算是朱梓不死,老朱照样会举起屠刀,只不过屠刀落下来的力度可能会小一些,说不定能让一些无辜的人逃得一命,比如李节的父母妹妹等人。
上午的课结束了,之前黄子澄讲的史记已经结束了,现在换了一个姓许的大学士讲资治通鉴,相比黄子澄,这位许大学士就正常多了,讲课就是讲课,从来不夹带私货,对朱允熥和朱允炆也是一视同仁,使得朱允熥上午听课时也认真了许多。
许大学士夹着书本走了,李节和朱允熥也立刻收拾东西准备出宫,却没想到旁边的朱允炆忽然冷哼一声道:“天天不务正业,真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
“你说谁不务正业!”朱允熥早已经不是以前的软弱性子,闻言也立刻怒视朱允炆质问道。
“说你怎么了,我是你大哥,本来就有管教你的责任!”朱允炆也是拍案而起大怒道,他本来从来没把朱允熥放在眼里,只不过最近的一些情况却让他感受到了威慑,连带着对朱允熥也更加的看不顺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