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359


比如以蜀王朱椿为代表,纷纷上书朱允熥强烈反对,甚至还有人叫嚣着要进京找朱允熥讨一个说法。
不过这些亲王皇族们虽然叫嚣的很凶,但老朱早就立下了规矩,他们根本不敢轻易的离开封地,所以朱允熥干脆就当没看见,反正政令已经颁布了,而且皇族的册封也需要经过宗人府,现在宗人府完全把持在朱允熥手中,所以他也不敢这些皇族能闹出个什么。
说起来这些亲王也挺倒霉的,实力最强、野心最大的一批已经出海了,留下的都是一些想要安心过日子的,结果朱允熥还给他们来了这么一手,现在他们人单力薄,手中的兵权也早就交出去了,根本没有和朱允熥讨价还价的筹码。
另外这次的事也只关乎到皇族的利益,对民间和朝堂上来说根本没什么影响,甚至对于官员来说,限制皇族的爵位反而是一件好事,要知道地方上有太多的皇族,对当地官员的管理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许多官员对这件事反而十分欢迎。
再加上现在皇族的数量还不算太多,要知道后世时,光是万历年间,皇族的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十五万出头,到了明末虽然没有统计,但数量肯定更加惊人,当然历史上的明朝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也尽量缩减了一部分,但皇族的数量依然给大明的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内部的皇族闹腾归闹腾,却没有什么实质的效果,最后只能无奈的接受了这个事实。
类似上面这样的改革,这段时间几乎一直在上演,在排除掉藩王这些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后,朱允熥也终于可以对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当然这也是因为大明的变化太大,如果朝廷不主动进行改革,恐怕社会的变动会倒逼上层改革,到时引发的动荡只会更大。
这天一早,李节又被朱允熥召到宫中,他本以为又是商议哪方面的改革事宜,却没想到朱允熥笑呵呵的将一份情报递给他道:“你看看吧,有炖和笛儿在大洋洲那边表现的还真是出人意料!”
李节接过情报打开,结果只见上面详细的记录着朱有炖他们抵达大洋洲的所有行动。
对于这种情况,李节早就见怪不怪了,朱允熥虽然支持各个亲王出海,但却也会在他们身边安插一些细作,倒不是朱允熥有什么坏心思,而是一种必然的准备,毕竟这些亲王出海时有兵有粮,万一他们出海后不安心在海外发展,反而想杀回大明怎么办?
所以从最初的朱棣,到最后的朱有炖,他们身边都被锦衣卫安插了细作,对于这点朱棣等人也是心知肚明,不过只要他们没有异心,这些细作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算是一种双方的默契吧。
李节把这份情报详细的看了一遍,上面记录着朱有炖他们在登陆点建造港口,而且还记录了其中的困难,比如着重提到的就是人手不足的问题,事实上这一点李节也早就预料到了,毕竟南洋去了那么多亲王,全都需要人手建造港口和城市,当然会人力紧张。
朱有炖在位置偏远的大洋洲,人手不足的问题只会更严重,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终于穷则思变,开始派出船队四处劫掠土人为奴。
本来在南洋一带,抢掠土人这种事也有许多人在做,只不过主要是以一些商人为主,而朱有炖则是第一个亲自下场的皇族。
而且相比于那些商人,朱有炖显然更有办法,他很少亲自带人捕捉土人,而是让人挑拨土人之间的内斗,事实上土人的部落与部落之间也是矛盾重重,许多都是世仇,所以只要稍有矛盾,双方立刻就会爆发冲突。
有了冲突就会打仗,而打仗就会有俘虏,朱有炖就会从双方手中收购这些战俘,只需要付出一些布匹或瓷器,那些土人就会欢天喜地的把战俘送过去。
“好办法,若是他连这个问题都无法解决的话,那还不如早点回来!”李节看完这份情报后,也是笑着点头道。
对于那些南洋的土人,他可没有半点同情,特别是靠近大洋洲那边,后世的几场大屠杀,李节可都记在心里,现在不过是替后人收点利息罢了。
“有炖看着斯斯文文的一个人,竟然被逼着去做了人贩子,我现在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朱允熥这时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道。
“人都是会变的,更何况在海外无依无靠,只能靠他自己,另外我怀疑这个主意可能是笛儿帮他出的。”李节却是再次开口道,正所谓长兄如父,笛儿更是他看着长大的,所以他对笛儿的性情也再清楚不过了。
“笛儿?她一介女流能做出这样的事?”朱允熥听到李节的话也露出不敢相信的神色,在他的印象中,笛儿也就是个贪吃的小丫头,虽然后来跟着李节学了不少东西,但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陛下可不要小看女子,而且你可别忘了,笛儿还是位母亲,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早点把大洋洲建造好一个据点,好把子堪接过去一家团聚,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她做出什么事来都不奇怪。”李节再次回答道。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理解笛儿了,毕竟上次文圻跟你去登州时,皇后可是提心吊胆,一直等到你们回来才放下心。”朱允熥闻言也再次笑道。
其实朱允熥也知道,出海之后,无论是朱允熥还是朱棣等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朱棣现在囚禁了朱橚与朱权,强夺了两人的兵权,这件事传到大明时,许多人也不敢相信。
第八百零三章
篡改历史
大洋洲子堪港,短短半年时间,整个港口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完工的港口已经彻底完工,港口背后的堡垒也建造起来了,虽然规模还是不大,而且建筑也有些简陋,但已经具备一座港口城市的所有因素了。
子堪港做为朱有炖在大洋洲西北方向的一个据点,安全问题也十分重要,所以港口背后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上面还架设有火炮,平时里面驻扎着三百士卒,看起来虽然不多,但以大明的火力,再加上堡垒的坚固,就算是遇到强敌也别想在短时间内打下来。
当然以现在的情况,出现敌人的机率其实是很低的,周围虽然有不少的土人,但这些土人太过落后,有些连铁器都不会冶炼,面对拿着火枪的明军,他们根本就是任人宰割。
所以这座堡垒主要还是防备海盗,不过现在海盗经过大明的几次清剿,存活下来的也不敢光明正大的活动了,更不可能对堡垒产生威胁。
朱有炖在长史向善的陪同下,巡视了一下已经完工的港口,那些参与修建的商人也都等着他们验收,对于这些商人,朱有炖也十分大方,不但给了足额的工程款,而且给出承诺,只要对方来大洋洲,税收上就可以免除一部分。
另外朱有炖还和这些商人签署了另一个合同,那就是把大洋洲后续的工程也包给这些商人,毕竟这个据点港口只是试手,后面他还有更大的城建工程。
而这些商人也十分高兴,本来他们和朱有炖这些皇族打交道,还担心对方拖欠工程的尾款,却没想到朱有炖这么大方,毕竟他们本来预定的工期可是延误了不少。
现在朱有炖不但结了尾款,而且还给出优惠,这让几个商人也十分感激,至于后续的工程,他们当然也是求之不得,要知道他们之所以来大洋洲,就是因为在南洋等地竞争不过别人,现在朱有炖给出这么多活干,他们当然也愿意继续留在这里赚钱。
别的不说,如果帮着朱有炖把城市建造起来,那这些商人也会成为朱有炖的半个自己人,日后他们如果愿意迁到大洋洲居住的话,那可就是权贵阶层了,比他们在留在大明做个商人可强太多了。
忙完了外面的事,朱有炖这才回到自己的住处,结果发现笛儿正在伏案写着什么,这让他也好奇的问道:“笛儿你在干什么,难道是给大哥写信?”
“给大哥的信早就发出去了,不过我写的东西大哥肯定会感兴趣!”笛儿说着也抬起头对朱有炖得意的一笑道。
朱有炖闻言也十分好奇,当即走上前观看,这才发现笛儿写的是一篇类似游记一样的东西,只是语言更加直白,主要记录了他们从登州出海之后,一路上的见闻,以及抵达大洋洲之后的所做所为。
“你写这些做什么?”朱有炖有些不解的问道,他是王世子,而且日后还要独立建国,所以身边也有专门的人记录他的言行,虽然比不上皇帝的起居录,但也比笛儿写的这些东西详细多了。
“你可不要小看我写的东西,我来问你,是三国志的影响力大,还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大?”笛儿却是向朱有炖反问道。
“当然是三国演义,自从这书出版之后,读书人几乎人手一本,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也听过书上的故事。”朱有炖立刻回答道,明明三国志才是正统的史书,可是三国演义却影响更大,哪怕演义中有不少的历史错误,但依然被更多的人接受。
“那就是了,相比于干巴巴的史料,演义更容易被人接受,而我现在写的就是一本游记类的,主角就是你和我,主要是记录一下我们离开大明,然后在大洋洲扎根奋斗的故事。”笛儿再次笑道。
“有这个必要吗?”朱有炖还是不理解笛儿的意思。
“当然有必要,故事是我写的,当然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做修改,比如咱们抓捕土人做苦力这种事,传到后世可不怎么好听,但如果我在故事中美化一下,也就更容易被人接受了,毕竟我可不想在史书上剩下一个冷血女魔头的形象。”笛儿终于把自己的用心讲了出来。
“你就为了这个要专门写一本书?”朱有炖还是无法理解笛儿的想法,毕竟他的想法比较实用,至于后世人怎么去评说,他也根本不怎么在乎。
“你和大哥都是一样,只顾着做事,却不管日后对自己的影响,所以这种事还是得由我们女人来做。”
笛儿闻言也白了丈夫一眼,她可是很在乎自己名声的人,而且她不但要写自己,还打算日后有时间了,给李节也写个传记,到时让后世的人更好的了解自己大哥不凡的一生。
“可是你写这些真的有人会去看吗?”朱有炖这时再次提出一个问题道,写书传记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像三国演义这样的演义也很多,但能达到三国演义这样成就的却是寥寥无几。
“当然有人看,我这些年的书可不是白读的,而且我坚信,咱们大明正处于一个改变世界的关键时期,日后肯定有许多人对咱们这个时代的事感兴趣,而且我还是个女子,在这个时代,能够识字的女子都不多,更别说写书了。”
笛儿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所以我写的这本书肯定会吸引不少人,另外我会在书中增添一些对我们夫妻感情,以及儿女亲情的描写,普通人对这些贵族间的感情最感兴趣,所以只要我愿意出版,肯定不愁读者。”
“这……”朱有炖听到这里也不知道说什么说好了,不过仔细想想,笛儿的话也很有道理,绝大部分普通人并不关心真实历史上发生的事,他们只愿意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而笛儿只需要在故事中美化一下自己,只要这本书传播的范围够广,说不定真的可以达到篡改历史的目的。
第八百零四章
东南区域
“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笛儿以这句话结束了夫妻间的这场对话,至于这句话的出处,似乎是某个时候笛儿从李节那里听说的,至于具体的时间她自己也不记得了。
子堪港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也满足了这个阶段港口的需求,至于日后会不会扩张,朱有事暂时还没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他和笛儿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之前派出动的探索船队上。
“按照之前的计划,船队应该已经完成了对大洋洲东南部的探索任务,算算时间也应该要回来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们会在东南方向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做据点,到时我们就可以往东南搬迁了。”朱有炖看着桌子上的大洋洲地图道。
子堪港只是朱有炖他们登陆大洋洲的前哨站,最终目标是迁移到更适合生活的东南区域,那里不但气候宜人,而且土地也比较平坦肥沃,十分适合发展农牧业。
唯一的缺点就是距离大明远一些,需要绕过半个大洋洲,不过问题也不大,毕竟现在蒸汽船的速度很快,只要打通了航线,不过是多花几天的时间而已。
“夫君,我想子堪了,咱们现在要不要派人把他接过来?”笛儿这时半依在椅子上,面带忧愁的对朱有炖道。
他们来到大洋洲也已经将近一年了,这里的气候大部分都十分炎热,雨季时虽然凉爽一些,但却又十分潮湿,而现在正值雨季,也触动了笛儿的思儿心切。
只见朱有炖闻言深思了片刻,随后却又摇了摇头道:“还是再等一等吧,子堪港这边虽然完工了,但条件还是十分恶劣,特别是气候炎热潮湿,子堪年纪太小,万一生病了也十分麻烦。”
朱有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另外这里又容易发生雷暴,前段时间就有十几个土人在干活时被雷电击中,直接化为焦炭,咱们虽然在建造上安装了避雷针,但还是不太保险。”
听到丈夫提到雷暴,笛儿也露出几分惧色,当初他们来这里时,李节就告诉他们这边矿物太多,导致容易发生雷暴,之前笛儿对雷暴并没有任何概念,直到亲眼见到万雷齐下,宛如世界末日的场景时,她也是吓的几天没有睡好觉。
“夫君说的有道理,雷暴实在太吓人了,咱们可不能让子堪冒这么大的危险,所以还是等去了东南安置好了再去接他吧!”笛儿立刻点头道。
朱有炖看出了妻子心中的恐惧,当下轻抚着她的秀发笑道:“雷暴虽然可怕,但也有好处,比如给我们指出矿产的位置,前段时间的雷暴让咱们发现了一座金矿,只要开采出来,咱们日后建城就不用担心没钱可用了!”
一提到金矿,笛儿也眼睛一亮,李节早就告诉他们这边多矿,不过因为他们来到后只顾着修建港口,暂时没有余力派人出去探矿。
结果一场雷暴过后,他们派人去查探情况,却意外的发现金矿所在,这个消息传回来时,他们夫妻也是高兴坏了。
之前修建港口的土人刚好空闲了下来,所以现在全都被他们派去开矿了,再过几天,第一批黄金就可以正式出产了,而黄金无论在哪里都是硬通货,可以从南洋和大明换回他们需要的各种物资。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只见一个侍女快步进来禀报道:“世子,向长史请您去港口一趟,说是派出动的船队回来了!”
“这么快!”朱有炖和笛儿听到这个消息也一下子站了起来,刚才他们还在讨论船队是不是要回来了,结果竟然真的回来了,这让两人也都十分的惊喜。
于是朱有炖立刻换衣服,然后和笛儿一起赶往码头。
而当他们来到码头时,只见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城中绝大部分的人都已经赶了过来,毕竟探索船队出发的时候,整个城市的人也都前来相送,对于他们的探索成果,所有人也都十分关心。
长史向善早就来到了这里,当看到朱有炖和笛儿时,也立刻上前行礼,随后又有人上前行礼道:“下官洪寿拜见世子!”
“洪典薄不必多礼,这一趟也辛苦你们了,不知可有什么收获?”朱有炖也立刻搀扶起对方,然后关切的问道。
这个洪寿是周王府的典薄,本来是掌管着王府掌奏文书的起稿校注,不过现在他们出海后,官员的职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哪怕你是个文官,但只要有带兵的才能,也可以指挥军队上阵打仗。
“幸不辱命,下官在一个月前率船队抵达东南区域,发现那里有大批的土著居住,这些土著十分凶悍,还与我们发生了冲突,幸好手下将士将他们打败,我也趁机在那边立下据点,并且记录了航线与当地的情况。”
洪寿说着一挥手,立刻有人将几份文书送上来,这是他们记录的航线信息,以及在东南区域的发现,包括土人的情况,当地的气候、地理等等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