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359


“千万别,大哥可是说了,大洋洲这边的生态与大明不同,兔子在这边没有天敌,又到处都是草原,如果有兔子的话,那它们繁殖起来,可是对大洋洲的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朱有炖却是摇头笑道。
兔子可是后世大洋洲最大的生态灾难,李节也一直记着这件事,所以在朱有炖出发之前,他就特意叮嘱对方,千万不要让人带兔子去大洋洲,朱有炖和笛儿也都是学习过生物的人,自然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天色已经不早了,笛儿让人收拾了一下猎物,然后和朱有炖骑马回到了港口,这座登陆点已经被朱有炖正式命名为子堪港,用以寄托他们对儿子朱子堪的思念。
现在的港口还在兴建之中,相比之前,工程进度也加快了不少,毕竟朱有炖这次带了不少的人手,这也大大缓解了用人方面的匮乏,不过就算是这样,港口依然还十分缺人,毕竟要修建这么大的港口,需要的人力物力都不是个小数目。
朱有炖和笛儿的住处也十分简陋,只是位于码头旁边的一个小院子,里面有三间正房,毕竟现在港口都还在修建之中,许多官员都只能住在临时的木屋里,所以有一套建好的房屋已经十分难得了。
趁着天还没黑,朱有炖把自己今天的见闻记录下来,这几天他和笛儿外出,可不仅仅是为了打猎游玩,真正的目的还是了解一下港口四周的情况,比如地形、水文、动植物等等,这些东西对日后港口的发展也极为重要。
晚饭是笛儿亲手做的,用的就是今天打到的猎物,虽然比不上以前在大明时的山珍海味,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晚饭过后,笛儿帮着朱有炖处理了一下今天的公务,现在港口的建造包给了民间的商人,再加上他们刚来,所以倒没有太多的事务,顶多就是安置船队,并且准备派出船队沿着大洋洲向东,寻找更合适的筑城地点。
“夫君,港口的建造虽然速度加快了一些,但还是与我们的预期有些差距,如果不想办法解决的话,恐怕整个工期又要延后了。”笛儿批阅完一份文书后叹了口气道。
“昨天我亲自到港口上巡视了一下,也找那些商人了解了一下情况,结果发现材料的问题倒是不大,石头木材都可以就地取材,水泥作坊也建立起来了,再过几天就可以出产咱们自己的水泥,唯独人力方面还是差太多,咱们带来的人虽多,但各有用处,让他们去干苦力也太大材小用了。”朱有炖这时也有些无奈的道。
这次朱有炖带了几千人来,而且这只是第一批,后续还会有七八批,到时会有数万人来到大洋洲,而这第一批来的人员除了士卒之外,剩下的都是官员和工匠,比如水泥作坊就是这些工匠建造起来的。
所以朱有炖之前也只是派了一队士卒跟着干活,算是缓解了一下人力方面的问题,但现在人力的缺口依然很大,大洋洲又距离大明太远,也招募不到干活的人手。
笛儿对港口的事情也十分了解,只见她深思了片刻之后,这才抬头道:“那些商人用的大都是土人做苦力,他们就不能多带一些土人来这里干活吗?”
“我问过了,那些商人说现在南洋到处都有活干,比如咱们之前见过的代王叔那边,他也同样在大兴土木,这也导致土人的身价也涨起来了,甚至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朱有炖再次耐心的解释道。
“如果买不到的话,那只能咱们自己去抢了!”只见笛儿深思片刻后,忽然开口道。
“抢?抢谁的?”朱有炖闻言也吓了一跳,他还是第一次从笛儿口中说出“抢”这个字。
“当然是抢土人了,咱们手中有兵有将,而且还有战舰,南洋的土人那么多,甚至大洋洲这边也有不少,咱们缺人干脆直接去抢就行了。”笛儿这时面色严肃的道。
“这……”朱有炖闻言还是有些犹豫,倒不是他妇人之仁,只是多年的儒家教育让他还是有些放不开心中的底线,虽然港口上的土人也是被抓的俘虏,但那是别人做去抓的,与他自己抓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夫君,这里不是大明,有些事情我们也要改变想法,而且大哥从小就教育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土人现在是实力弱小,所以才只能任由我们宰割,若是情况反过来,我们实力弱小的时候,你觉得这些土人会对我们有仁慈之心吗?”笛儿再次劝说道。
相比于朱有炖,笛儿还是受李节的影响最大,心中对于这些异族也抱有极大的敌意,所以用武力去征服和抢掠这些土人也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朱有炖闻言也再次深思了片刻,随后终于一咬牙道:“好,就这么办,以咱们这点人手,想要吞并大洋洲还不知道用到什么时候,必须将这些土人也利用起来!”
第八百章
大明的改革
随着朱有炖和笛儿的离开,大明各个亲王的出海行动也总算是告一段落,虽然后续还会有一些人员和物资需要送去,但已经不需要李节亲自去操心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节也一下子闲了下来,算起来从朱棣去美洲开始,一直到朱有炖他们去大洋洲,这一连数年的时间,李节都在为这件事操劳,现在一下子闲下来,他还有点不太适应。
不过幸好还有朱文圻需要他教育,倒是让他不至于无事可做,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节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朱文圻和李重贺两个孩子身上。
对于孩子的教育,肯定不能只是带他们四处游玩,增长见闻只是一方面,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朱文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础知识也要打的十分牢固才行。
所以李节干脆就在家里办了个小书院,除了朱文圻和李重贺外,他和朱雪晴的孩子,以及笛儿的孩子朱子堪,虽然这些孩子年龄大小不一,但反正也没几个,所以李节干脆因材施教,倒也顾得过来。
不过朱允熥可不会让李节这么一直闲着,所以这段时间也经常召他入宫问政,主要是对大明内部的一些改革问题。
天下间的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政治也是一样,特别是像大明现在这样,正处于一个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所以许多事物都在发生变化,而朝廷的政策也要因此而改变。
比如当初老朱立下的户籍制,将天下百姓分为农户、军户、匠户等等,这种户籍制在大明立国之初,的确对国内的生产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但户籍制不再适用,另外与户籍制一起衍生出的制度也需要改变。
比如以商人为例,老朱对商人本来就存有成见,所以给商人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甚至连衣服的材质和颜色都规定了,只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的地位已经开始提高,甚至有些商人也暗中打破这些规定,所以有些规定早就名存实亡了。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熥才决定对国内一些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朝廷改革,其实从朱允熥登基之后,就一直在修改大明的制度,比如吏转官就是其中最大的变动,现在科举虽然还在照常举行,但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许多人更喜欢从小吏做起,只要表现出色,日后升迁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相比于吏转官,其它制度的改变遇到的阻力并不大,毕竟许多制度本来就不合时宜,不但对民间造成影响,对官府同样也造成许多的不便。
当然了,户籍制度的改动还是影响很大的,毕竟这其中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不过以现在朱允熥的威望,也根本无人敢反对,毕竟连各路亲王都已经被他整治了,其它的大臣自然也不在话下。
所以就在朱有炖他们出海不久,朱允熥就下旨废除了原来的户籍制,但却又颁布了新的户籍制,毕竟户籍还是十分重要的,只是把原来的农户、军户之类把人划分太细的户籍,全都统一为大明户籍,不再进行细分。
换句话,大明的百姓也不用再受户籍的制约,农夫的儿子可以做工经商,商人的儿子也可以做官,可以说对大明内部来说,户籍一下子变得宽松起来。
但是对外,大明的户籍却变得更加严苛,因为随着大明的兴盛,许多海外的商人也前来大明定居,对于这些海外的商人,大明虽然不排斥,但也谈不上欢迎,毕竟有宋末泉州蒲家的例子。
而且大明现在的户籍也是很值钱的,比如大明鼓励百姓向北方和西域移民,只要是大明的百姓,去了那里就能免费分到一定的土地或牧场。
另外各路亲王去了南洋,也积极招募大明的百姓前去定居,哪怕你什么都不会,也能分到一定的土地,毕竟相比当地的土人,这些亲王当然还是更信任明人,他们想要稳固在当地的统治,治下的百姓就必须以明人为主。
也正是因为大明的户籍有着这么多隐性的福利,所以海外的商人也很想取得大明户籍,以前对这方面的管理并不怎么严格,导致有些人钻了空子,现在当然要收紧,毕竟大明想要保持主体民族的稳定。
另外大明的内部也没有再搞什么民族划分,无论你是关中、河南一带的纯正汉人,还是云南、海南的少数民族,全都统一上大明的户籍,以后全都统称明人,孩子也接受统一的教育,免得日后再出什么幺蛾子。
可以说户籍改革是整个改革的核心,牵扯的方方面面也最为复杂,所以许多事情朱允熥都会找来李节商量,李节也提出不少的意见,使得大明少走了不少的弯路。
“姐夫你看看这个!”这天下午,朱允熥和李节商议完改革的事情后,忽然把桌子上的一份奏本递给李节道。
李节接过来打开,看到上面的内容也是眼睛一亮,这份奏本竟然是有人借着改革向朱允熥上书,阐述了一下皇族数量急剧扩张的危害,这个问题当初李节就曾经向朱允熥提到过,只是当时刚开始削藩,选择剩下的亲王也需要安抚,所以这件事两人也只能暂时放在心里,准备日后再做打算,却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人提了出来。
对于这个上书之人,李节也十分好奇,所以看完奏本之后也特意看了一下署名,结果又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提这个建议的竟然是杨荣。
杨荣也是三杨之一,所杨士奇并称,虽然他不像杨士奇那么有名,但在政绩上却丝毫不差,比如历史上朱棣想要迁都,当时朝中许多官员都反对,但杨荣却力主赞同,甚至在朱棣出征时忽然病逝,也是杨荣指挥大局,才让大明的皇权顺利交接。
想到杨荣在历史上的功绩,李节也赞叹的点了点头,不愧是历史上的一代名臣,现在就有这样的眼光倒也不足为奇了。
第八百零一章
五世而斩
“这个杨荣倒是颇有见识,陛下对这件事考虑的如何了?”李节放下杨荣的奏本,然后微笑着向朱允熥问道。
当初李节向朱允熥提出这个建议时,当时因为刚开始削藩,不方便对留在国内的藩王们动手,毕竟人家留下来,本就是为了贪图安逸,若是朝廷把他们本来的权利也给剥夺了,恐怕会惹出不少的事端来。
只见朱允熥这时犹豫了片刻,随后这才说道:“相比于当初,现在的时机倒也成熟了许多,只是对于如何控制皇族的数量,我还是没有什么头绪,杨荣的这份奏本也只是指出了问题,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
“这个好办,不如就把杨荣叫来,咱们一起商量一下。”李节笑着建议道。
朱允熥闻言也觉得有道理,于是立刻下旨,派人将杨荣召进宫来。
杨荣是朱允熥登基后的第一年考中了进士,而且还是会试第三名,殿试第二名的优秀成绩,所以也十分顺利的进入翰林院任编修,属于十分清贵的官职,只要表现不太差,日后很可能会入阁参政。
杨荣很快就赶到宫中,然后进入暖阁向朱允熥行礼道:“臣杨荣拜见陛下!”
“不必多礼,你的奏本朕和驸马都已经看过了,不瞒你说,驸马之前也提过同样的建议,不过你们都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所以朕才想召你前来商议。”朱允熥直接了当的道。
杨荣闻言也不禁惊讶的看了一眼旁边的李节,李节则报以善意的微笑,这让杨荣也对李节回以笑容,随后这才向朱允熥再次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太祖皇帝对皇族的封赏太过,一代代的封赏下去,导致皇族的数量直线上升,现在皇族已经传到五代,人员数量却已经达到几千人,再这么增长下去,恐怕光是皇族的开支就会成为一大负担!”
从老朱开始算起,朱标和朱棣是第二代,朱允熥是第三代,朱文圻是第四代,不过朱允熥在皇族中已经算是晚婚了,有些不检点的皇族,十一二岁就和身边的侍女搞在一起,当爹的也不在少数,所以朱允熥这一代人已经有人做爷爷了。
“那依你的意思呢?”朱允熥沉吟了片刻这才开口问道。
老朱对自己的子孙实在太优待了,儿子是亲王,孙子是郡王,再往下还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之类的,直到第六世往后,全部都加封为奉国中尉,享受正六品的待遇,换句话说,大明的皇族最低也是正六品,一年的俸禄可不是个小数目。
听到朱允熥问起自己的对这件事的看法,杨荣也不禁犹豫了一下,甚至还偷偷的看李节一眼,而李节却依然微笑以对,这让杨荣最后鼓起勇气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所以臣以为皇族出了五世之后,就不应再受爵位的封赏!”
杨荣提出的这个意见还是很保守的,现在的第五代已经达到了几千人,哪怕五代之后不再封赏,日后这个人数肯定还会增加,甚至可能达到上万人,要知道大明六品以上的官员也没这么多,所以光是皇族的开支,就超过了官员群体的开支。
“驸马你觉得呢?”朱允熥这时扭头向李节问道,刚才李节可是一直没有开口。
“我觉得五世有点久了,皇子皇孙享受爵位倒是无可厚非,但再往后就大可不必了,当然对于这些皇族,朝廷也可以给出一些优待,比如开办皇族学校,让他们能够学习一技之长,为大明做出自己的贡献。”李节也终于开口道。
旁边的杨荣一听,也是吓了一跳,他本以为自己的想法已经很激进了,结果没想到李节的想法更激进,竟然只封赏前两代,后面的其它皇族就要自谋生路,这要是传出去,恐怕那些皇族就要造反了。
不过朱允熥听后却露出思考的神色,过了好一会儿后,他这才开口道:“只封到皇孙有些太不近人情了,而且现在已经到了第五世,也就是辅国将军,不如就以此为界,日后只封到辅国将军为止,其余的皇族不再册封!”
“陛下英明!”杨荣闻言也立刻赞同道,他建议分到第五代,倒是和朱允熥的想法不谋而合,虽然第五代之前的人数可能多一些,但朝廷还能负担,至少这些有爵位的皇族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并不会再无限的增长下去。
李节也没有反对,其实他刚才是故意提的激进一些,这样才能让朱允熥早点做出决定,现在只册封到第五代,其实除掉老朱,也只有四代人,而且亲王中有不少都已经出海,剩下的只有十几个人,虽然日后可能还会有新的亲王,比如朱允熥的弟弟等人,但只要把下限扎紧了,人数还是可以控制的。
接下来朱允熥又和李节两人讨论了一下其它的细节,比如那些超过五世的皇族,朝廷也不能不管,就像李节刚才说的那样,可以开办皇族的学校,让他们学习一些技能,当然有可能的话,他们也可以进入朝堂为官,并不会因为皇族的身价而有所限制。
当然了,李节他们三人也只能商议出一个大纲,更多的细节问题,还需要朱允熥与大臣们商议,而杨荣的表现也引起了朱允熥的兴趣,所以最终决定将杨荣提升为内阁学士,到时由他与内阁商议出一个具体的章程来。
其实在原来的历史上,杨荣就是最早的内阁成员之一,只不过他是因为受到朱棣的赏识,才能进入内阁之中,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但金子到哪都会发光,现在他得到朱允熥的赏识,再次进入内阁之中。
现在的内阁已经比较成熟了,虽然名义上内阁还只是皇帝的私人参谋机构,但却已经开始掌控一些实权,逐渐的向宰相过渡,毕竟老朱可以废除宰相这个职位,却废不掉宰相的权力,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帝国,光靠皇帝一人根本不行,必须要有一批助手,而内阁就是朱允熥为自己挑选的助手。
第八百零二章
出海的变化
削减皇族爵位的旨意很快就传遍了天下,这件事对于普通人,甚至是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都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对于皇族来说,却是关乎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当接到这个消息后,留在大明的皇族也一下子炸锅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