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359


第七百九十一章
太子出京(下)
以前李节经过太津去登州,一般都不会在太津停留,而是马上就上船出海,毕竟太津距离登州也不是很远,坐几个时辰的船也就到了,就算是累了也可以在船上休息。
不过这次为了照顾两个孩子,李节却特意的太津停留了两天,这两天他也带着两人在太津转了转,给他们讲了一下太津的发展历史。
说起来北京和太津都是十分年轻的城市,北京的前身是元朝的大都,后来改为北平,现在又成为大明的京城,也不过才一百多年的时间,相比之下,太津更加年轻,就是这几年才新建的城市。
所以相比北京城,太津这边的一切都是新的,城市的边缘也在不断的向外扩张,各种居住点与作坊也陆续建造起来,全国各地的人都喜欢跑来这里定居。
也正是这些各地而来的居民,也为太津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与习俗,包括饮食也在这里交融,并且慢慢的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
所以两个小家伙在太津这里也是大开眼界,甚至还第一次见到南洋、西亚等地来的海商,引得两人也是大呼小叫,因为这些海商一般是不允许进京的,只能在港口城市中活动。
两天之后,李节这才带着两个孩子来到码头,然后登上早已经准备好的蒸汽船,这也是两人第一次坐船,所以刚开始也是激动的要命,上了船就没有片刻的安静,几乎把船舱内外全都跑了个遍,连蒸汽机舱都跑进去,还自己往火炉里加了几铲子煤。
直到船只开动之后,两个孩子这才安静下来,毕竟对于从小在陆地上长大的他们来说,坐船其实是件很有挑战性的事,特别是上船之后脚下虚浮,让人很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们也都老老实实的坐了下来。
趁着两个孩子安静的机会,李节也抓住机会,给他们讲解了一下船只浮在海上的物理原理,以及船舶的发展历史等等,这些东西如果放在课堂上讲,肯定会显得十分枯燥,但结合实际来讲的话,就显得有趣多了,两个孩子也听的津津有味。
“父亲,现在最快的船就是咱们乘坐的这种蒸汽船吗?”李重贺听完李节的讲述后提出一个问题道。
“不错,蒸汽船舍弃了风力,使用蒸汽船做为动力,速度比蒸汽船快上数倍甚至是十数倍,以前坐船要一个月才能到达的地方,现在只需要几天就能到了。”李节笑着回答道。
“那蒸汽船这么厉害,为什么外面还有那么多的风帆船?”朱文圻这时指着窗外海面上的风帆船问道,刚才李节给他们讲课时,曾经拿外面的风帆船举例子,让他们更直接的了解到什么叫做风帆船。
“风帆船之所以没有被彻底取代,其实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蒸汽船出现的时间还短,虽然许多人都想用蒸汽船,但蒸汽船作坊却生产不过来,所以他们有钱也买不到。”、
李节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至于第二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为蒸汽船还有一些缺点,比如蒸汽船需要烧煤做为动力,也需要大量的淡水,如果煤和水用光了,又没有坟补充的话,那蒸汽船可就动不了,所以有些长途航行,又补给不便的地方,就需要使用风帆船了。”
“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咱们把蒸汽船上也装上风帆,不就可以把两种船的优点都发挥出来了吗?”朱文圻这时再次兴奋的道。
不得不说,朱文圻还是很聪明的,这个想法也的确很有道理,不过李节却还是摇了摇头道:“你的想法虽好,但却有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朱文圻不解。
“其实在最初蒸汽船出现时,也的确有人想到过这种办法,但后来却还是舍弃了,原因很复杂,如果我们用人来做比喻的话,就是一个人即想学文又想练武,但它的精力是有限的,结果最后就算是文武兼修,但却文不成、武不就,两方面的水平都不高,反而还不如专心于一门,这样日后才能有更高的成就。”李节再次解释道。
风帆蒸汽船在原来的历史上出现过,但很快就被淘汰了,因为这种船需要兼顾蒸汽船和风帆船的特点,结果反而搞的四不像,蒸汽船要安放蒸汽机,就要对船体做很大的改变,偏偏桅杆的位置也十分重要,结果两边的设计冲突很大,强行搞到一起,最后都只会让船只变得更加平庸。
李重贺和朱文圻听不懂太多造船上的专业名词,但李节用人来做对比,也让他们立刻理解了,毕竟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只是没想到用在造船上也是如此。
快要中午了,李节看到不远处有渔船打渔,于是就吩咐人上前,向渔船买了不少的海货,现在的渤海湾可不是后世的渤海,这里还没有太大的污染,各种海货也十分丰富,甚至有时还能看到鲸鱼出没。
刚打上来的海鲜,哪怕是用盐水煮一下也好吃,更何况船上本来就有专门的厨子,等到厨子将这些海鲜处理好做成一盘盘美味的菜肴后,两个小家伙也吃的十分开心,虽然在太津他们也吃了几顿海鲜,但还是觉得在海上吃起来更香。
因为不急着赶路,所以航速也不快,直到傍晚时分,李节他们的船才抵达登州,而他们的船刚来到登州港外,就有一条船迎了上来,李节也一眼看到了船头的朱有炖。
朱有炖早在之前就来到登州,而且他还带了不少的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朱橚给他留的手下,另外还有朱允熥给他分配的一些人手,他们来到登州接受各种训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操作蒸汽船,毕竟这是他们去往大洋洲的主要交通工具。
“大哥!”朱有炖见到李节也十分高兴的叫道。
没等李节回答,李重贺就冲出来对朱有炖兴奋的高喊道,之前朱有炖住在李节家里,李重贺与他相处的也很好,毕竟笛儿可是重贺唯一的姑母,对他当然是极为疼爱。
第七百九十二章
登陆点(上)
朱有炖也没想到李节把李重贺带来了,所以见到对方也十分高兴,当即就让两船相靠,然后他也上了李节的船,不过他才刚上船,就见另一个男孩上前向他行礼道:“拜见堂叔!”
“咦?你是……”朱有炖看着面前这个比李重贺小几岁的孩子也一愣,他感觉对方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间却又想不起来。
“姑父,这是我表弟文圻啊,以前你们见过的!”李重贺笑着向朱有炖介绍道,之前朱文圻去李节府上玩,曾经和李重贺一起见过朱有炖一面。
听到朱文圻的名字,朱有炖也立刻反应过来,因为之前朱文圻被册封为太子的消息刚传遍全国,所以他也立刻惊讶的道:“太子殿下不必客气!”
朱有炖说完又看向李节问道:“大哥,你怎么把太子殿下带到这里来了?”
“陛下让我做文圻的老师,所以我就带他出来见识一下地方上的情况,毕竟身为大明的储君,不了解这些可不行。”李节笑着回答道。
听到李节的话,朱有炖也立刻明白过来,其实仔细一想也知道,李节敢把朱文圻带出来,肯定是得到了陛下的同意,否则朱文圻根本不可能出城。
想到这里,朱有炖也终于放下心来,随后和李重贺、朱文圻聊了几句,两个孩子也想知道他在这里做什么,于是也是问东问西,特别是对于朱有炖乘坐的战舰也十分好奇,毕竟战舰和民用的蒸汽船也有很大的差别。
李节和朱有炖还有话要说,于是就让人安排两个孩子去了朱有炖的战舰上参观,战舰上装备各种开口,这些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
两个孩子走后,李节这才向朱有炖问道:“这段时间感觉怎么样,能不能适应海上的生活?”
“大哥放心吧,既然当初我选择这条路,无论如何也会坚持下去,更何况海上的生活虽然艰苦了一些,但也给我带来不少的新奇和乐趣。”朱有炖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一种开心的表情。
李节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这才体会到朱有炖的意思,朱有炖生下来就是王世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物质上的东西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唾手可得,但这种富足的生活,也让他感觉有些乏味,所以对他来说,精神上的满足其实更加重要。
这就像是后世一些喜欢跳伞、攀岩、翼装飞行之类的人,这些人往往都是家境富裕,物质上的追求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才转而追求这些精神上的刺激,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朱有炖倒是没有那么作死,但对于他来说,生活同样有些乏味,现在出海让他有了新的追求,哪怕在追求这个过程中辛苦一些,但这些辛苦也是朱有炖前几十年的人生中没有体验过的,所以他非但不会难受害怕,反而觉得十分新奇。
想明白了这些,李节也终于放下心来,随后又问了一下朱有炖在登州这边的具体情况,而据朱有炖介绍,现在他们已经初步的掌握了蒸汽船的操作,只是许多地方还不是太熟练,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合。
其实朱有炖的待遇已经超过其它的亲王了,哪怕是被朝廷树立为标杆的朱柏,在支持的力度上也比不上朱有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朱有炖在朝中有人,而且李节还是主管亲王出海这件事,自然也会有所偏向。
说话之时,船只也终于进到登州港,等到停靠下来后,李节和朱有炖下船,李重贺和朱文圻却还没有玩尽兴,骑在船头的火炮上不肯下来,直到李节向他们承诺,接下来的几天会让他们在船上玩个尽兴后,两个孩子才肯下来。
晚上朱有炖设宴,两个孩子虽然白天的时候精力十足,但晚上却很快就累了,饭才刚吃到一半,两人就打起盹来,于是李节让人把他们送到房间休息,自己和朱有炖边吃边聊。
“对了,这是笛儿给你的书信,听她的意思,估计过段时间就要亲自来陪你。”李节这时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交给朱有炖道。
笛儿早就决定要跟着朱有炖一起去大洋洲,至于孩子年纪太小也没关系,先交给李节代为抚养就是了,另外李祝夫妇的年纪也不大,对外孙更是疼爱,所以孩子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笛儿还是真是……”朱有炖闻言也一脸无奈,早在之前他就劝过笛儿,让她留在大明这边等候,因为他想在大洋洲打下一些基础后,再把笛儿接过去,这样也不用跟着他吃苦,可惜笛儿根本不愿意。
“其实这样也好,你和笛儿的感情虽好,但也只是同富贵而已,现在有这个共患难的机会,对你们的感情来说反而是件好事。”李节这时也再次笑道,只有经历过考验的感情,才能更加牢固,这点李节对笛儿和朱有炖有信心。
听到李节这么说,朱有炖也点了点头,其实对于考验感情这方面,他并不是太在意,只是想到自己到了大洋洲后,身边能有笛儿陪着,遇到什么困难时,也能找个商量和支持的人,这点对他来说也极为重要。
“对了,大洋洲那边有没有什么新的情报?”朱有炖这时再次开口问道,情报的收集是由李节负责的,现在朱有炖对大洋洲的情况也格外关心,毕竟每一份情报都关系到他的登陆计划是否能够成功。
“倒是有一些情报,主要是关于沿海地形的情况,我已经带过来了,明天我们仔细的研究一下,到时找一个好的登陆点。”李节也笑着回答道。
虽然朱有炖早就决定,日后会在大洋洲的东南方向立国,但最初的登陆点却不在那边,因为从南洋到大洋洲,最先抵达的肯定是大洋洲的西北方向,所以他们需要在那边建立一个登陆的地点,等到在登陆点站稳脚根后,才会进一步的寻找立国之地。
第七百九十三章
登陆点(中)
“轰轰轰~”随着火炮的轰鸣声,前方小岛上的标靶也被轰的稀碎,连山石都被打的碎片横飞。
朱文圻与李重贺两人看到火炮造成的破坏也兴奋的拍手大叫,简直比过年还要高兴,毕竟相比于过年用的鞭炮,火炮的威力简直大上了无数倍,也满足了他们身为孩童对武器的幻想,这种体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
旁边的李节也看的连连点头,对于朱有炖的表现也十分满意,今天的演练当然不是为了哄两个孩子的,主要还是检验一下朱有炖这段时间的操练成果,现在看来朱有炖还是下了不少的苦功的,几条战舰都指挥的有模有样。
等到炮击结束,岛上的标靶和礁石都已经被炸的不成样子了,随后朱有炖又指挥着手下的将士,表演了登陆、扎营等战术,也都相当的不错。
说起来大洋洲那边也没有什么强大的敌人,顶多就是遇到当地的土著抵抗一下,所以在武力上也不需要投入太多,毕竟只靠着先进的武器,就足以碾压他们了。
不过朱有炖的目光显然更加长远,所以他对将士们的操练也极为上心,这段时间他不但亲自督促将士操练,甚至连自己也加入到操练之中,晚上还请人教授自己兵法,所以朱有炖这段时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人的气质更加的沉稳、凝练了。
演练结束,李节带着两个孩子,在朱有炖的陪同下登岛,亲眼见识了一下演练过后的战场,虽然相比真正的战场,这里少了鲜血与尸体,但多种武器留下的伤痕,依然让两个孩子大为震惊,同时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怕。
“姑父,你和姑姑真的决定要去大洋洲那么远的地方吗?”李重贺这时露出担心的表情向朱有炖问道,战争这么可怕,而朱有炖带着战舰去大洋洲,肯定免不了打仗,所以他也担心起朱有炖和笛儿的安全了。
朱有炖也看出了李重贺的想法,当即摸着他的脑袋瓜笑道:“重贺你不必担心,大洋洲那边只有一些落后的土著,就算发生冲突,他们也威胁不到我们的安全,更何况我们大明以仁孝治天下,只要这些土著愿意与我们交流,我们也不会和他们发生战争的。”
“堂叔,咱们大明这么好,为什么您和其它叔爷们都急着去海外?”朱文圻这时歪着小脑袋瓜向朱有炖问道,以他的年纪,还不明白削藩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这些出海的亲王都是他爹朱允熥逼出去的。
对于朱文圻的这个问题,朱有炖也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笑着回答道:“咱们大明的确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不过这个世界很大,还有许多的土地没有被咱们占据,这些土地如果咱们不取,日后只会便宜别人,所以我和其它王叔们才会决定出海,帮咱们大明占据更多的领土!”
朱有炖的这些话虽然只说了一部分原因,但也的确是实情,而且也能让朱文圻理解,所以小家伙听后也对朱有炖等人十分敬佩,也许只有他长大之后,再回想朱有炖的这些话,才会体会到更深层的含义。
演练过后,朱有炖有自己的事要忙,于是李节带着两个孩子上岸,然后带他们在登州城中转了转。
登州其实是有名的军港,而且历史十分悠久,远在唐朝时期,这里就是北方有名的港口,李世民出征高丽时,就曾经派水军从这里出发,后来登州这里几经兴衰,城中一直驻扎着大量的军队,城中也以军中的家眷为主。
不过这几年随着海贸的兴盛,登州港也同样热闹起来,原来的军港也被单独划出一片区域,其它地方全都变成了民用的港口,每天都有不少南来北往的船只进入港口休整。
可以说登州这边和太津很像,全都是由军港发展起来的港口城市,不过登州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距离太津太近了,导致海贸业务被太津吸走了相当一部分,所以这几年登州的海贸发展虽快,但却还是无法与太津相比,可以算是一个低配版的太津。
另外登州这边距离京城也远一些,受京城的影响较小,所以城中也能更好的看到地方上的一些情况,比如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城外农村的情况,这些都是朱文圻和李重贺以前无法见到的情况。
还是那句话,大明虽然已经十分富强了,但对于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而言,贫穷依然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登州的这段时间里,李节带着两个孩子不光见到普通人的生活,更见到许多穷人的生活。
虽然之前在京城的火车站时,李节已经给两个孩子讲过穷人是什么情况,而且他们也见过坐火车的穷人,但说实话,能够舍得拿出钱坐火车的人,在这个时代其实还不算是穷人,真正的穷人别说钱了,甚至可能连下一顿饭都不知道在哪吃。
“姑父,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可怜的人,甚至差点被活活饿死?”朱文圻眼睛红红的向李节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