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3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4/359


说完上面的话,朱允熥忽然停顿了一下,接着再次开口道:“姐夫,我的这帮叔父们倒是解决了,但沐家手中的兵力丝毫不弱于藩王,而且他们同样割据一方,现在倒还没什么,可我担心天长日久,云南也会发生变故啊!”
朱允熥的话一出口,李节也是心中一沉,看来事情果然像自己猜测的那样,朱允熥对沐家也同样抱有怀疑,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身为一个帝王,他绝不允许国内有不受自己控制的军事力量。
“沐家的情况的确有些特殊,虽无藩王之名,却有藩王之实,但云南那边又的确需要一支灵活的军事力量坐镇,所以对这件事,臣也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李节沉思良久之后,终于开口回答道。
“云南的确是个问题,那里本是大理故土,境内民族混杂,与中原的风俗大不相同,再加上交通闭塞,如果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州府来管理,的确很容易出问题。”朱允熥闻言也露出沉思的神色。
“陛下,沐晟的忠心倒是没什么问题,关键是日后沐家子孙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忠心,所以我觉得如果不方便削弱沐家的兵权,不如就从其它方面入手。”李节忽然再次道。
“哪方面?”朱允熥立刻追问道。
“第一,军政分离,沐家可以掌管云南的驻军,但行政方面禁止他们插手,必须由朝廷指派官员,第二,增强沐家对朝廷的忠心,每一任沐家嫡子,都必须入京学习,成年后再回云南任职,除了这两条外,还可以用一些其它的手段,保证沐家不敢有异心!”
李节说到最后时,也露出郑重的神色,虽然沐晟是他的朋友,但在这种朝政大事上,他也不可能偏袒对方,该说的还是要说,虽然这些措施并不能保证沐家绝对的忠心,但至少可以减少朝廷对他们的猜忌。
朱允熥闻言也赞同的点了点头,李节说的两个建议都十分实用,至于后面的其它手段,无非就是让锦衣卫多盯着,甚至派驻一些人到云南,牵制沐家的力量,这些算是常规手段,根本不用李节细说。
“也只能这么办了,可惜火车还是修不到云南,书院那边利用电传递信息的研究也没有什么成果,否则哪里还用得着这些手段?”朱允熥先是点头,随后又有些遗憾的道。
如果火车能修到云南,交通不便的问题也就立刻得以解决,到时哪怕没有在云南驻军,但只要云南有变,大军立刻就能乘着火车杀到云南。
至于用电传递消息的研究,其实就是电报和电话,可惜现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只是李节提出一个概念,书院那边的人暂时还没有摸索出可行的办法,更别说用于实用了。
李节当然知道交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说实话,现在的交通和信息传递还是太慢了,如果有后世的那种速度,别说云南了,甚至大明都不需要派各路藩王出海,直接就可以发兵全世界,到时打下欧洲都没有问题。
不过朱允熥对沐家的处置也让李节松了口气,毕竟他知道沐家可是对大明一直忠心耿耿,所以如果现在就把他们的兵权也一起削了,实在有点对不起历史上的沐家。
另外云南也是一片新打下来的领土,也正是经过沐家两百多年的治理,才让他们彻底的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之中,所以保留沐家在云南的兵权还是很有必要的。
祭祀结束,削藩的事也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接管藩王的兵权,以及组织物资,支持那些想要离开藩王们出海,这件事自然也就落到了李节身上,毕竟之前对朱棣的物资和人力支持就是李节负责的。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李节也不得不离开南京,而且这次没有和朱允熥同行,因为朱允熥在祭祀完成后,并不打算马上回北京,而是准备在南京留一段时间,毕竟自从迁都之后,他也再没回过南京,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当然要多呆一段时间。
于是李节自己乘船顺江而下,经松江换船又再次北方,几天之后也终于抵达登州,支援朱棣的物资和人力已经运送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要给其它亲王准备了。
不过就在李节刚到登州,立刻就有人前来拜访,而这个人正是已经被罢官的杨士奇,他虽然是受朱梓的胁迫,但之前也的确参与了截杀李节的事,如果不是李节为他求情的话,说不定现在已经被抓起来问罪,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只是罢官了。
第七百七十五章
我想去大洋洲!
“多谢驸马的搭救!”杨士奇见到李节也郑重的向他行了一礼道,相比前段时间,杨士奇明显瘦了许多,毕竟他是个有抱负的人,现在被罢官也代表着他的仕途彻底毁了,这对于一个读书来说,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不必多礼,你家人都安置好了?”李节看着消瘦的杨士奇也暗叹一声,随后这才开口问道。
朱梓被抓之后,杨士奇的家人也被解救出来,并且还将她们送到京城与杨士奇团聚,毕竟他们分离多年,杨士奇母亲甚至因思念儿子过度病倒过几次,所以李节才特意安排他们一家团圆。
“都安置好了,现在就住在登州,我母亲也让我代她向驸马道谢,若不是您帮忙,我们一家恐怕也没有团聚之日了。”杨士奇再次诚恳的道。
“你也不必这么客气,不过你现在没有了官职,以后可有什么打算吗?”李节再次叹了口气,随后再次向杨士奇问道。
杨士奇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可惜现在仕途无望,这实在有点可惜,不过李节还是不想错过这个人才,所以如果杨士奇没有其它去处的话,李节倒是希望他能留在自己身边做个幕僚,只是这对杨士奇来说实在有点大材小用了。
“这个……”只见杨士奇迟疑了片刻,随后这才开口道,“朝廷罢免了我的官职,这也是我罪有应得,要怪就怪我当初有眼无珠,但我也不甘心庸庸碌碌的过一辈子,所以我打算去燕王那里碰碰运气!”
李节听到杨士奇的回答也露出惊讶的神色,不过随即他就想到,之前朱棣来登州时,的确对杨士奇十分赞赏,现在杨士奇在大明的仕途毁了,但如果他去了朱棣那里,却肯定会得到重用,毕竟朱棣那边正缺人才。
“去美洲也好,四叔那边的确需要人手,而且那边前途广阔,你去了那里也能大显身手,也不妄自己一身的才学,等下我给你写封信带去,四叔肯定会重用你!”李节当即赞同道,相比留在自己身边做一个小小的幕僚,还是让杨士奇去朱棣那边更合适。
“多谢驸马!”杨士奇当即向李节道谢。
李节随后又和杨士奇聊了一些美洲那边的事情,毕竟他要去朱棣那边,多了解一些美洲的情况总归没坏处,最后杨士奇告辞离开,李节则亲笔写了封给朱棣的信,信上将杨士奇的才能夸奖了一翻,然后让他带给朱棣。
送走了杨士奇后,李节也有些感慨,历史上的三杨肯定没有了,不过杨士奇毕竟有一身的才华,去了朱棣那边,说不定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甚至比原来历史上更加有名,想想还真是世事无常。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节也忙着征调物资,毕竟朱橚和朱权这些亲王要出海了,朝廷肯定也要支援一批物资,不过这些亲王只是决定出海,许多人还没有决定去哪里,现在也只有朱柏决定去天竺,朱橚和朱权则有很大可能去美洲。
相比于其它人,李节最关心的还是朱有炖,毕竟这可是自己的亲妹夫,朱有炖也决定要出海,但却一直没想好要去哪里,南洋那边的好地方不多,大部分都是穷山恶水,李节实在不舍得让自己的妹妹跟着受苦。
几个月后,朱允熥也终于从南京动身回京,那些决定留下的亲王都已经回封地上去了,毕竟他们只需要交出兵权就行了,剩下的也没他们什么事了,下半辈子都只能在混吃等死中度过了。
不过那些决定出海的亲王却都没走,这次也跟着朱允熥一起回京,因为他们要商量自己去哪的问题,另外还有朝廷对他们的支援等等,这些问题都要一件件商谈。
这天下午,朱允熥的船队也终于抵达登州,日后亲王们要出海,肯定都是要从登州这里出发,所以当然要带他们来看一看,而李节就是给他们打前站的。
朱橚与朱权等人也都是第一次来登州,不过他们也都知道,朝廷支援朱棣的物资和人员也都是从这里出发的,所以他们对这里也颇为好奇。
李节亲自充当向导,带着这群亲王们在登州转了一圈,并且着重的介绍了一下物资和人员的调集营地,以及港口的各色船只,除了物资和人员外,这些船只也是支援的重点,毕竟他们要出海,肯定需要准备一支自己的船队,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晚上朱允熥设宴,李节趁着这个机会,拉着朱有炖坐到一起,然后低声向他问道:“你们商量的怎么样了,各家亲王都准备去哪里?”
“我爹和宁王还是准备去美洲,豫王、汉王他们要去南洋,不过除了湘王要去天竺外,再也没有人愿意往西了,毕竟西边没什么好地方。”朱有炖回答道。
“那你呢,有没有想好去哪里?”李节再次低声问道,他这段时间一直为朱有炖的去处发愁,不过说实话,他的想法也只能做为建议,真正做主的还是朱有炖自己。
只见朱有炖闻言犹豫了片刻,随后这才开口道:“我想去大洋洲!”
“你怎么要选那么远的地方?”李节闻言也是一皱眉,大洋洲虽然面积广阔,但位置偏远,而且那里地形单一,适合人类居住的面积其实相当狭窄,所以发展空间也十分有限。
朱有炖似乎猜到李节会这么说,只见他再次沉声道:“我看过世界各地的资料,大洋洲那边虽然条件不算好,但面积广阔,而且姐夫你之前也说过,大洋洲那里矿产丰富,又十分适合放牧,只要经营得当,那里也能变成一片乐土。”
朱有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至于交通问题,现在蒸汽船已经十分成熟了,南洋那边岛屿密布,蒸汽船也不愁找不到港口,交通比美洲要强多了,所以日后与大明的交流肯定没问题,这点大哥你不必担心。”
第七百七十六章
制定计划
夜已经深了,李节和朱有炖却都还没有休息,两人面对面的坐在桌子两侧,桌面上摆着一副大洋洲的地图,上面画满了标注,时不时两人还会讨论几句,主要是李节讲朱有炖拿着本子记录。
朱有炖要去大洋洲,李节刚开始并不怎么赞同,主要是觉得大洋洲太偏僻了,而且日后的发展空间有限,这主要是李节受限于后世的影响,将大洋洲等同于后世的澳大利亚。
但是朱有炖却没有这种局限,他对大洋洲十分的看好,虽然距离大明远了一点,但这里面积广阔,而且十分适合发展畜牧业,再加上矿产十分的丰富,简直是一片天赐之地。
当然大洋洲也有不少的缺点,位置偏僻是一个,地形单一也是一个,而且大洋洲适合居住的地区也不多,再加上四面环海,在防守上也有很大的问题。
不过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朱有炖有野心,但他的野心却不像朱权或朱柏那么大,所以朱权他们看不上大洋洲,但对于朱有炖来说却刚刚好,因此他在慎重的考虑过后,这才决定自己要去偏远的大洋洲。
李节最终还是被说服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李节可以理解朱有炖的选择,因为他们两人其实是同一种人,只是朱有炖因为出身的关系,使得他比李节多了几分野心。
李节和朱有炖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但也都聪明人的通病,那就是想得太多,人一旦想得太多,就容易感觉不自由,或者是没有安全感,哪怕朱有炖是个王世子,但削藩这件事还是在提醒他,哪怕是藩王,在大明依然要受到限制,甚至一不小心可能还会被治罪。
朱有炖不想受限制,也没有太大的野心,所以偏远一些的大洋洲刚好适合他,虽然那里的条件比大明肯定要差得多,但以他的能力,再加上大明在背后的支持,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基业来。
李节现在就是帮着朱有炖规划一下对大洋洲攻略,另外李节也尽量回忆一下大洋洲的所有资料,将自己知道的情况详细的告诉对方,这样也可以让朱有炖少走许多的弯路。
比如朱有炖刚开始是想在大洋洲的西北方向登陆,然后在那里建造一个城市做为自己的根基,因为西北方向距离南洋最近,也更方便和大明接触,然后他再以这个城市为据点,慢慢的向整个大洋洲发展。
但李节却记得很清楚,大洋洲因为受气候的影响,最适合居住的区域在却在东南方向,后世的袋鼠国,绝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那里,只是朱有炖要去东南方向需要绕过半个大洋洲,的确有些不方便,但以蒸汽船的速度,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另外就是大洋洲上的土著,相比于美洲的土著,大洋洲的土著更加落后,但也更加的野蛮,所以朱有炖在处理土著的问题上时,也需要多加注意,简单粗暴的全部杀掉也不是不行,后世的那帮白皮就是这么做的。
但关键是朱有炖可能没那么多的兵力,而且用兵的消耗也有点大,所以暂时可能还需要恩威并重的方法。
最后李节把能想到的都交待了一遍,朱有炖也全都记了下来,他这才抬起头对李节郑重的道:“姐夫,日后我若是能在大洋洲站稳脚根,也是多亏你的鼎立相助啊!”
“自家人就不必说这些客气话了,不过现在我们说这么多也只是空想,有些地方肯定考虑不到,只有真正的到了那里,你才会发现事情比想像的更加困难,到时你可不要退缩!”李节这时语重心长的道。
“姐夫放心吧,我有这个心理准备,而且既然我决定了要去大洋洲,就绝不会半途而废!”朱有炖也神情坚毅的保证道。
不过说到这里时,朱有炖忽然又想到一件事,于是他迟疑了片刻这才再次道:“姐夫,大洋洲那边需要从头开始,我不想让笛儿他们母子跟着我吃苦,所以暂时就让他们留在京城,等到我那边打好了基础后,再把他们接过去也不迟,到时就麻烦姐夫帮我照顾他们母子了。”
“照顾笛儿母子当然没问题,不过我担心笛儿她有自己的主见,以我对她的了解,恐怕她根本不愿意留下来。”李节说到最后也露出无奈的苦笑。
笛儿受李节的影响,不但一直在书院中学习,而且性格也颇为独立,哪怕嫁给朱有炖后,她也不像一般的女子那样只知道相夫教子,而是帮助朱有炖处理王府的事情,可以说朱有炖有不少事情都是和笛儿商量着来。
也正是知道笛儿的性子,所以李节才会觉得笛儿肯定不会甘愿留在京城等候,而是会选择跟着朱有炖一起去美洲,这也是他之前不愿意让朱有炖选择条件太差的地方,就是怕笛儿跟着吃苦。
朱有炖当然也了解自己的妻子,所以他听到李节的话也同样无奈的一笑:“笛儿的性子的确如此,不过现在孩子还小,我回去也劝劝她,说不定可以让她留下来照顾孩子。”
李节听后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他却对说服笛儿不抱什么希望,毕竟自己的妹妹他实在太了解,至于孩子太小虽然是个问题,但顶多就是把孩子交给自己来带,然后她和朱有炖一起跑去大洋洲。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节和朱有炖只要有时间就凑到一起,考虑着如何攻略大洋洲的计划,当然了,现在对大洋洲的了解都只停留在纸面上,所以他们制定的计划可能也不太实用,但大的方向还是要有的,到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修改,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另外李节也趁着这个机会,打听了一下朱橚对朱有炖去大洋洲的态度,结果朱有炖告诉他,朱橚对他去大洋洲并不反对,反而还颇为鼓励,毕竟别的亲王只有一个名额,但周王府却有两个,这样就算是有一个失败了,还能让另外一个兜底。
第七百七十七章
杨士奇离开
杨士奇搀扶着母亲,身后的妻子牵着一双儿女,一家人登上了去往新途岛的大海船,等到杨士奇踏上甲板后,这才转身向岸上的李节行礼道:“有劳驸马相送!”
杨士奇行礼,他身边的杨母与妻子也都纷纷向李节行礼,她们也都知道,如果不是李节的话,不但她们的性命难保,杨士奇恐怕也会被朝廷问罪,所以她们也都对这位驸马十分感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4/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