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3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3/359


在汤和的遗书中,他希望自己死后可以陪葬在老朱的身边,至于他老家的祖坟那边,可以立一座衣冠冢,而这些要求也在李节的帮助下得以实现。
其实紫禁山这里不仅仅只有老朱的孝陵,另外徐达和常遇春的墓也都在这里,只不过他们都是单独成陵,相比之下,汤和却只是在老朱的陵墓旁立了一座孤坟,甚至如果不知道的人,恐怕根本不会注意到这里还有一座陵墓。
李节来到汤和的墓前,只见墓前也摆放着不少的祭品,毕竟朱允熥祭祀老朱也顺便把汤和、徐达等人的陵墓也一起祭祀了,毕竟他们都是大明的开国功臣,也当得起这种祭祀。
李节把手中提着的祭品放下,其中有一个食盒,里面是李节亲手做的几样小菜,当年他和汤和去宁波清剿倭寇时,两人就经常坐在一起喝酒聊天,而且汤和也对李节的手艺十分赞赏,可惜后来两人再也没有机会像以前那样聊天了。
李节把祭品摆放好,然后亲手给汤和斟了三杯酒,这才长叹一声,然后自顾自的将大明这些年的情况讲了一下,顺便还给汤和讲了一个他去世后汤家的情况。
本来汤和一家挺惨的,因为他儿子早逝,孙子也早逝,结果导致汤和的信国公爵位竟然只传了一代,子孙都没能继承,后来还是明世宗封了汤和五世孙为灵璧侯,总算是给了汤家一个交待。
不过现在汤和的爵位却顺利的传了下去,因不当初李节答应过汤和,要帮他照顾汤家,本来汤和的儿子死了,于是他又选了孙子汤晟做他的继承人,但汤晟的身体也不太好,而且还是天生的,以这个时代的医学根本无法治疗。
所以在汤和去世之前,汤晟也去世了,不过汤晟却留下几个没成年的孩子,在原来的历史上,正是因为这几个孩子没有成年,所以才导致信国公的爵位没有传下去。
但现在有了李节的帮助,汤晟还在幼年的儿子早早的继承了国公的位置,这也算是李节给汤和的一个交待,现在汤家在他的庇佑下,虽然只是一群孤儿寡母,但也没有人敢欺负。
李节在汤和墓前逗留了许久,最后直到夕阳西下这才离开,而在他刚回到住处,就被朱允熥派人召了过去。
当李节来见朱允熥时,却发现这里竟然还有旁人,而李节见到对方也是一脸惊喜的上前道:“沐兄你可算是来了,岷王已经押送到了吗?”
李节见到的正是沐晟,对方见到李节更是十分欣喜,两人本就是多年的知交好友,只不过自从沐晟回云南继承爵位之后,两人也好多年没见过了。
“姐夫,你和黔国公等下再叙旧吧,岷王已经被押送过来了,咱们还是商量一下该怎么处置他吧!”朱允熥这时笑着打断了李节和沐晟两人道。
“岷王本就横行不法,早就该论罪处置了,这次又公然违抗陛下的旨意,甚至装病不去京城,臣以为可以办他一个欺君之罪!”没等李节开口,沐晟就抢先回答道,他们父子本就和岷王矛盾极大,现在岷王被抓,他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个落井下石的好机会。
“臣以为沐兄所言极是,岷王若是不重处的话,恐怕难以服众!”李节也十分赞成沐晟的想法,当即也站出来道。
其实怎么处置岷王朱允熥早就有想法了,反正肯定是要杀一儆百,现在沐晟和李节都这么说,他当然也顺势答应下来,于是岷王的命运就在三人的言谈中决定了。
等到事情商议完后,李节和沐晟向朱允熥告辞离开,不过刚一出房间,李节就发现沐晟的脸色也变得沉重起来,看起来满怀心事的样子。
第七百七十二章
削藩与沐家
“怎么了,从刚才看你就愁眉苦脸的,难道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李节给沐晟倒了杯酒,然后这才开口问道。
这里是李节的住处,两人向朱允熥告辞后,他就让人准备了一桌酒菜,为沐晟这个多年不见的老友接风洗尘。
听到李节的询问,沐晟也叹了口气,在老朋友面前他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于是将面前的酒一饮而尽,这才开口道:“陛下削藩的心思已定,连岷王都抓起来了,接下来就是要正式削藩了吧?”
“这都是明摆着的事了,不过削藩关你什么事?”李节看着苦恼的沐晟也不解的问道。
“李兄你怎么糊涂了,削藩的本质其实就是削除地方军事势力,从而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可是我们沐家……”
沐晟说到这里忽然停下来,没有再说下去,不过李节也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沐家的封号本来只是一个西平侯,沐晟继承爵位后屡立大功,所以现在被加封为黔国公。
大明的国公很多,比如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都是国公,而且死后被封王,他们的子嗣也继承了国公的爵位。
不过沐晟这个国公却比较特殊,因为大明的国公虽多,但大部分都被老朱剥夺了兵权,哪怕是蓝玉或傅友德这些领兵的将领,手下也没有常驻的兵力,只有朝廷需要他们领兵时,他们才有领兵的权力。
相比之下,沐府却完全不一样,因为沐府坐镇云南,距离大明权力中心实在太远了,所以沐府手中掌握着一支重兵,而且手中的权力也相当大,几乎可以说是割据一方。
换句话说,沐府虽然只有一个国公的封号,但其实手中的权力丝毫不比亲王差,甚至可能还要强上一些,所以如果要削藩的话,沐府其实也应该属于被削的范围内。
李节之所以忽略上面这一点,其实主要是受后世的影响,因为沐家大大明朝是个很特殊的势力,明明割据一方,却又深受朝廷的信任,直到明朝灭亡还反抗不休,所以李节也根本没想过朝廷会把削藩这件事落到沐家头上。
不过现在听到沐晟的话,李节也终于反应过来,说起来沐家在云南的地位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老朱在位时,就已经开始考虑削弱沐家的事了。
比如岷王本来被封在陕西,后来才被改封云南,其实就是用他去牵制沐英的,可惜岷王自己不争气,根本没有领会到老朱的意图,自己又在云南胡作非为,最终落得现在的下场。
历史上的沐家真正在云南获得朝廷的认可,其实是在朱棣夺得天下后,当时他刚得皇位,为了安抚沐家,于是对沐府大加封赏,而沐晟也表现的十分顺从,这才得到朝廷的默许,成为大明唯一的割据势力,当然沐家对大明也忠心耿耿,从来没有过二心,这也是让朝廷放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朱棣都去美洲了,沐家也就缺少了朝廷的默许,现在虽然手握重兵,但其实待遇和亲王差不多,毕竟沐英本来就是老朱的干儿子,所以如果削藩的话,沐家很可能也会受到牵连。
甚至李节忽然想到,朱允熥让沐晟亲自押送岷王来南京,说不定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将沐晟手中的兵力也剥夺一部分。
想到这里,李节也沉默了许久之后,这才向沐晟开口问道:“那你是怎么想的?”
“我?”沐晟脸上也露出纠结的神色,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说实话,我心里也十分不情愿,倒不是舍不得手中的兵权,而是云南这边的情况特殊,这边的驻军必须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否则很难应对这边的情况。”
对于沐晟的话,李节也十分赞同,云南的情况的确特殊,它不但距离京城太远,而且地处高原,周围被群山环绕,交通十分的不便,甚至比云南还要遥远一些的交趾,在交通上都比云南强得多,因为交趾临海,可以方便的通过海运连接,相比之下,想要进入云南就要翻越群山,简直困难之极。
再加上云南的民族复杂,汉族数量并不占优势,所以必须要驻扎一支重兵,而且这支兵力还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能什么事情都要上报朝廷后才能做出反应。
也正是云南有上面的这些特殊原因,所以历史上的沐府才能一直存在,也正是沐府的忠心,才使得云南终于被纳入中国的版图之中,要知道在大明之前,中原王朝哪怕能短暂的征服这里,但对这里的统治也十分松散,甚至只能依靠当地的土人头领间接统治,而不像现在这样,可以通过沐府直接统治云南。
当然现在大明的情况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甚至连交通也大为改善,比如火车和蒸汽船都已经出现,但这些新技术对云南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蒸汽船进不了云南,火车倒是可以,但想要在云南的群山之中修建出一条铁路,简直难比登天。
要知道就算是在后世,云南的交通放在各省之中也是排在后面的,因为在云南修建道路简直太困难了,也就比西藏和新疆强一些。
“沐兄,我觉得你可能是想多了,以现在的条件,朝廷还是需要你们沐家坐镇云南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明南疆的安宁!”李节沉思许久之后,终于再次开口道。
沐府坐镇云南,影响可不仅仅只限于云南一省,而是影响到整个南疆,毕竟只要云南不乱,周围的其它省份也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沐家足够的忠心,这在历史上也极其少见,当然这一点也只有李节自己知道。
“李节你这话是你自己的看法,还是陛下也是有同样的看法?”沐晟闻言也是精神一震,当即关切的问道,如果这也是朱允熥的看法,那他们沐家也就安全了。
然而很可惜的是,这只是李节自己的看法,至于朱允熥,李节也不知道他对沐家有什么想法?
第七百七十三章
子子孙孙
岷王朱楩被押送到南京,朱允熥也将他带到孝陵,当着所有藩王的面,宣布了朱楩的数条罪状,然后夺了他的王爵,将朱楩贬为庶人,这对于亲王来说,可以说是最严重的惩罚了。
这件事也标志着削藩的正式启动,因为在处罚过朱楩之后,朱允熥就在孝陵之中,召集所有藩王议事,然而宣布了朝廷对藩王的安排事宜,要么交出兵权,老老实实的在封地呆着,要么学朱棣他们带人杀到境外去?
虽然各家藩王早就有心理准备,但是当朱允熥正式宣布上面的安排时,还是让不少藩王无法接受,哭天抢地者有之、高声怒骂者有之,甚至还有当场晕厥,不过肯定是装的。
朱允熥和李节冷笑着看着这些亲王表演,也没有上前劝阻,等到这些人闹的差不多了,朱允熥才再次宣布,上面的决定就是朝廷的最终决定,若是有人敢不遵从,一率按叛乱论处,岷王就是他们的榜样。
上面的话一出口,所有的亲王全都老实了,事实上除了少部分人丑态百出外,大部分亲王还是能保持冷静的,比如朱橚和朱权等人,毕竟他们早就想好了退路,自然比其它人要淡定。
最后朱允熥宣布,给所有人一个月的考虑时间,一个月后,所有亲王都要做出是走还是留的决定,如果留下,朝廷这边就会着手接管亲王手中的兵权,如果要走,朝廷则会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
宣布过后,朱允熥就自顾自的离开,底下一群亲王大眼瞪小眼,面对强势的朱允熥,他们也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哪怕他们全部联合起来也不行,更别说他们彼此间也有矛盾和冲突,根本不可能全部联合,至于三五抱团更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在朱允熥离开后,这些亲王也三五万群的离开了,朱允熥只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时间,看起来似乎并不短,但要决定是走还是留的问题,这将关系他们下半生的命运,更关系到王府万千上万人的命运,所以这个时间其实也相当有限。
朱允熥在宣布了削藩的决定后,其实也并不像他表面上那么淡定,事实上在离开之后,他也吩咐锦衣卫全力出动,他们将在这个月内紧盯着所有藩王的一举一动,如果有藩王敢有什么不轨之举,锦衣卫立刻就会出动将亲王先控制起来。
当然锦衣的监视只是必要的准备,事实上各个亲王只要不傻,就不会有人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为,毕竟岷王的事已经告诉他们,如果敢反抗的话,朝廷几乎不费任何力气就能将他们拿下,到时连王爵都保不住,相比之下,还不如尽量配合朝廷的行动。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亲王也都老老实实的回去考虑自己的选择,这帮亲王进京也都带着不少的幕僚,完全可以帮他们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各个亲王也都陆续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其中朱橚和朱权等人就不用说了,他们早就决定要离开,不过相比之下,决定留下的亲王还是更多一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背井离乡的勇气。
“太好了,这件事总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收尾的事宜了,特别是那些出海的亲王,到时可能还要麻烦姐夫你了!”朱允熥兴奋的一拍桌子,而在他的面前,则摆放着一份所有亲王的名单,上面列着这些亲王的选择,其中出海的人全都着重标注。
“陛下客气了,出海的亲王虽然前期麻烦一些,但只要朝廷出些人力物力,帮他们在海外站稳脚根之后,接下来就靠他们自己了,顶多就是遇到危难之时,咱们帮他们一把,相比之下,那些留下的亲王反而更要注意。”李节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凝重的表情。
对于这些亲王的选择,李节其实并不怎么满意,因为在他的设想中,最好是把所有亲王都赶出大明,这样才可以一劳永逸,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有大半亲王都选择留下来。
“留下的亲王反而麻烦?姐夫你为何这么说?”朱允熥听到李节的话却是不解的问道,在他看来,只要亲王愿意交出兵权,朝廷无非就是花点钱养着他们罢了,根本不会对朝廷造成任何的威胁。
“太祖皇帝当初定制袭封,皇子为亲王、亲王子为郡王、郡王子为镇国将军、镇国将军子为奉国将军,之后还有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另外还有公郡主等,最低都是从六品,最高的都一品,这些人的俸禄可都不是个小数目啊!”李节无奈的回答道。
“区区俸禄而已,难道姐夫你还担心这些亲王郡王吃亏咱们大明不成?”朱允熥闻言却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他觉得李节想的实在太多了。
“陛下,现在咱们当然不怕这些亲王和郡王,因为他们人数并不多,但陛下请想,太祖皇帝有二十六子、十六女,其中公主们也就罢了,但这些亲王可是一个比一个能生,比如就以周王为例,他自己就有十几个儿子和十几个女儿,这些人再生儿子女儿,陛下也是精通算学的人,不如您自己算一下,三五代之后,我大明的皇族将有多少?”李节最后提出一个问题道。
朱允熥闻言也是一愣,随后在心里大概算了一下,结果也是吓的冷汗直流,皇族女子先不说,男子只要身体健康,身边的姬妾如云,最后子嗣绝对十分惊人,所以皇族的数量恐怕会以指数级增长,估计用不了几代人,这些皇族就将成为大明沉重的负担。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历史上的大明朝,在中后期时,皇族就成为大明财政的沉重负担,甚至有人说大明皇族吃垮了大明,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的确有几分理由,李节正是知道这些,所以才提前向朱允熥警示。
第七百七十四章
沐家的处置
“这可怎么解决?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我也不好更改啊!”朱允熥想明白了事情后,自己也急的直搓手,本来他削藩只是为了解决藩王手中的兵权,但现在却发现,这些藩王就算没有兵权,对朝廷依然是个巨大的威胁。
“民间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可是这些皇子皇孙可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爵位代代相传,而且每一代还会增加十几倍,如果不加管制的话,以后恐怕到处都是吃俸禄的皇族了。”李节没有明说,只是轻轻的点了一句。
朱允熥当然明白李节的意思,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截断皇族这种爵位上的传承,否则这么一代代的传下去,再强大的王朝也顶不住。
但朱允熥现在也十分为难,本来削藩就已经触动了皇族的利益,如果再把皇族的爵位也给缩水了,这就有点欺人太甚了,甚至说不定会引起藩王们的反弹,虽然他可以用武力镇压,但影响也太恶劣了。
“咳,这件事其实不急于一时,毕竟现在才刚开始削藩,所以不如等到削藩的事情结束之后,再做打算也不迟,毕竟事情要一件件做,陛下只需要心中有数就行了。”李节也知道朱允熥为难,于是再次开口道。
“这倒也是,那就先把这件事记下,等日后稳定下来再做计议!”朱允熥当即点头道,这件事虽然严重,但也不是很急,日后等到能走的藩王都走了,留下的藩王也交出了兵权,到时他再拿捏这些藩王也就容易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3/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