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359


他们也同样没想到,帖木儿在绝境之下,竟然还有绝地反击的能力,以他的亲儿子为诱饵,引诱明军主力分兵,如果不是傅友德和朱棣指挥得当,说不定就要被他给得逞了。
“厉害,这个帖木儿不愧是个枭雄人物,可惜四叔没能在最后抓到他,否则朕倒是想亲眼见一见他了!”朱允熥看完捷报后,也不禁拍案赞叹道。
“陛下想见帖木儿恐怕不太可能了,经此一战,他东征大明的心思也彻底被打掉了,而且以他的年纪,恐怕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踏入大明半步了,不过他的使团应该已经在路上了!”李节闻言也不禁笑着开口道。
第六百六十二章
被俘的叔侄
居庸关,天下九塞之一,后世曾经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与嘉峪关不相上下,不过在这个时代,居庸关暂时还没有后世那么在的名气,主要是刚开始时,大明的国都在南京,所以居庸关虽然是长城的险要头卡之一,但远不及后世那么重要。
不过随着大明迁都之后,对于京城以西的防线也极为重视,而居庸关做为京西最为重要的关卡之一,自然也受到朝廷的重视,甚至当初巡视各地的朱标还亲自来居庸关查看,并且亲自下令,征召民夫重修关卡。
虽然现在大明已经开始攻略草原,而且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长城以北甚至建造起数座大城,以这些大城为中心,大唐也将自己的势力伸到草原,长城防线的重要性似乎也有所下降。
但京城的安危却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北京以西的长城沿线,也都得到了加强,比如居庸关再次扩建,不但城墙变得更高更厚,而且还用上了新型的水泥,使得它也更加坚固,哪怕是用明军威力最大的火炮轰击,短时间内也别想对城墙造成什么损坏。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居庸关也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整个关城,包括两侧的长城都处于修建之中。
如果放在以前,修建这样的军事工程,肯定需要从各地征调来民夫,或者是一些军户来干活,毕竟他们本就有沉重的徭役。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有些不一样,干活的人不再是民夫,而是一个个衣衫褴褛的西域人,这些人每十个被绳子串成一串,在监工的督促下努力干活,稍有松懈就会换一顿鞭打,如果有人敢逃跑的话,一组人都会被处死。
如果之前出使帖木儿的使团众人在这里的话,肯定会觉得眼前的这些场景十分眼熟,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里的管理基本就是照搬帖木儿对付奴隶的制度,据说是陛下亲自下的命令,为的就是给自己的使团出气。
而在这些干活的战俘之中,却有两个人显得有些特殊,别人都是十人一组,他们却是两人一组,但这并不是对他们两人的优待,因为别人都是用绳子,而两人却被铁制的脚镣连着,而且还有一个监工专门盯着他们,只要稍不注意就会换来一顿鞭子。、
这两人正是被俘的沙哈鲁和哈里勒,他们被俘之后,也第一时间被送回京城,其中哈里勒在回来时倒是没吃什么苦,反而跟着使团增长了不少见识,甚至还品尝了大明各地的美食。
然而哈里勒刚到京城,就被愤怒的朱允熥打入牢笼,随后与其它的战俘一起,发配到居庸关干活,至于沙哈鲁也是一样,只是他被俘的比较晚,昨天才被送到这里与哈里勒做伴。
好不容易挨到日落,这些战俘也终于回到自己的营地,其实就是一片圈起来的空地,里面摆满了牢笼,连样式都与撒马尔罕的奴隶牢笼一模一样。
“大明皇帝简直就是在羞辱我们,我们是贵族,应该受到贵族应有的待遇!”回到牢笼里的沙哈鲁不顾身体的劳累,反而喋喋不休的嘟囔道,他可不敢大声,因为如果被监工听到,肯定又会换一顿毒打。
“我劝你省点力气了,人家摆明了就是羞辱我们,当初咱们是怎么对待大明使团的,他们就怎么对待咱们。”哈里勒白了自己的叔叔一眼道。
相比刚来的沙哈鲁,哈里勒已经在这里呆了好几个月了,所以他也早就认命了。
说起来也有趣,当初在撒马尔罕时,沙哈鲁和哈里勒都将彼此视为最大的敌人,可是现在他们两人却一起做了明军的俘虏,而且还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同生共死,恐怕这是两人以前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两军交锋不斩来使,都怪那个老东西,就算是扣押了大明的使团,也没必要那么羞辱别人!”沙哈鲁这时再次气呼呼的道。
“你……你竟然骂祖父!”哈里勒听到沙哈鲁的话也不由得瞪大眼睛,脸上也满是不敢相信的神色,要知道帖木儿在他们这些子孙眼中,几乎如同天神一般,是容不得任何亵渎的。
“骂他又怎么样,那个老东西明面上是让我率军撤退,可实际上却是让我做诱饵,引诱明军分兵,结果最后我手下全军覆没,他自己也没把握住机会,照样是败的很惨!”沙哈鲁再次愤怒的道。
沙哈鲁在被俘虏之后,很快就被告知了帖木儿的真正计划,刚开始沙哈鲁还有些不敢相信,可是当与其它的战俘接触后,才让他终于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真的只是帖木儿的诱饵。
也正是知道了上面这些,所以沙哈鲁也是因敬生恨,这一路上都在怒骂帖木儿,至于他们父子间的感情,早就在帖木儿拿他做诱饵时,就彻底的消失了。
哈里勒闻言也不禁露出沉默的神色,其实他很理解沙哈鲁的愤怒,不过同时他也能理解帖木儿的决定,毕竟如果把他放在帖木儿的位置,恐怕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你怎么不说话了?”沙哈鲁这时撇了哈里勒一眼,随后再次开口道,“其实你的被俘,也同样因为那个老东西的冒失大意,竟然在冬天马上来临时,让你孤军深入大明边境,结果他自己病倒,大军又被积雪堵住,这才让你战败被俘,如果不是他的无能,你也不会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不要说了,他毕竟是你的父亲,也是我的祖父,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对他保持着必要的尊敬!”哈里勒闻言也露出复杂的神色,随即再次开口道。
“哼,都到这种地步了,你竟然还帮他说话,难怪他当初最宠爱你,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他已经老了,早就该从大汗的位子上退下来了,这次四十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等到他回到撒马尔罕,恐怕就要面临所有人的围攻了!”沙哈鲁冷哼一声道。
“这次战败虽然对祖父的打击很大,但我相信祖父的能力,同时也相信他肯定不会放弃我们,应该很快就会想办法救我们出去的!”哈里勒却十分坚定的说道。
第六百六十三章
庆功的叔侄
哈里勒坚信帖木儿不会放弃自己,肯定会派人来救他们的,这点他倒是没有猜错,因为帖木儿逃回撒马尔罕之后,第一时间就派遣使团,并且亲自写了一封认罪书,并且准备了大量贵重的礼物,由使团一并带到大明。
这支使团刚越过天山,立刻就被大明察觉,虽然之前帖木儿扣押了大明的使团,但大明毕竟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还不至于为难帖木儿请罪的使团,所以也很快派人向北京送信,所以使团还没到京城,李节他们就已经知道了。
不过李节和朱允熥可没时间理会什么使团,因为他们正在为得胜归来的傅友德和朱棣接风洗尘,随同他们一起回京的,还有上千名在这场战争中立下大功的将士,当然他们只是立功将士的代表,毕竟立功的人实在太多了,根本不可能全都带在京城来。
这场接风案在奉天殿举行,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金銮殿,平时一些盛大的典礼都会在这里举行,而这次为了表示朝廷对这些有功将士的重视,所以朱允熥才特意命人在这里设宴,除了有功的将士外,还有文武百官坐陪,显得是隆重之极。
李节和朱棣坐在一起,傅友德则被朱允熥和几个大臣拉到一边闲聊了,估计都是和李节一样,想亲耳听他们讲述战场上的情况。
朱棣几杯酒下肚,这时也有了几分醉意,讲起战场上的情况也是连比带画,听着十分有意思,特别是最后讲到帖木儿的反扑,其中的凶险也让李节听的一身冷汗,心中对帖木儿这个枭雄也有了更高的评价。
“四叔,大战结束,接下来您是不是要回去做自己的事了?”最后李节敬了朱棣一杯,这才向他开口问道。
这次出征本来是不应该派朱棣去的,只是他自己坚持要去,再加上他和朱允熥之间有交易,要把高丽还给大明,以此换来大明对他攻略美洲的支持,所以才有了这次出征的事,现在仗打完了,朱棣也应该要回去了。
果然,朱棣听后也点了点头道:“不错,我在回来的路上就在考虑这件事了,说起来这次也是我任性了一把,不过能遇到帖木儿这样的对手,也算是完成了我最大的一个心愿,这一仗打的太过瘾了,可惜帖木儿损失太大,以他的年纪,恐怕这辈子都别想再纠集几十万大军东征了!”
看到朱棣意犹未尽的表情,李节也不禁暗中苦笑,对方不愧是战争狂人,刚打完一场凶险万分的大仗,结果现在竟然还在考虑第二场仗了。
“对了,陛下答应我的事情开始准备了吗?”朱棣忽然再次开口问道。
按照朱棣与朱允熥达成的盟约,朱棣会把高丽逐步移交给大明,而朱允熥则要为朱棣准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支撑他在美洲大陆的立足和开拓,这些都需要提前准备,然后一点点的移交给朱棣。
“四叔放心吧,对于您的支持,陛下也十分重视,而且特意命我全权处理这件事,在您出征的这段时间,我也提前做了不少的准备,日后您有什么需要,直接找我就行了,我会尽量满足您的!”李节笑着解释道。
朱棣迁往美洲,这可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事,而且还牵扯到许多方面,所以必须有专门的人负责与朱棣沟通,这个人不但要要大明有足够的份量,能够随时见到朱允熥,而且还要和朱棣足够熟悉,以保证双方的合作能够进行下去。
纵观整个大明,能够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恐怕也只有李节了,特别是他和朱允熥、朱棣都保持十分深厚的私人关系,可以说有他在中间,就相当于让朱允熥和朱棣之间多了一层润滑剂,不至于让两人因利益产生直接的冲突。
“有你负责我就放心了,不过我可事先说好,那个蒸汽船你得替我多催催,让他们早点把船造出来,日后我去美洲,必须要坐上这种船!”朱棣这时提出一个不大不小的要求道。
自从上次乘坐了蒸汽船后,朱棣就对速度太慢的风帆船看不上了,虽然现在风帆船还是主流,但他和李节一样,坚信日后肯定是蒸汽船的天下,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想把自己的海军战船也换成蒸汽船。
“没问题,前段时间松江那边的造船厂也刚传来消息,您要求的蒸汽船已经完成了设计,现在已经开始建造了,估计最迟半年,您就可以见到样船了!”李节笑着回答道。
半年时间看着很长,但这已经是造船厂加班加点的结果了,毕竟新船造出来后,还需要经过测试,遇到问题也需要改进,最后才能定型交给客户,也就是朱棣手里。
“好,半年就半年,反正我那边也有许多的事情要处理,刚开始也只能把身边的一些人送去。”
朱棣说到这里忽然顿了一下,接着又开口道,“对了,我想把高炽他们几个送回大明住上一段时间,毕竟大明是他们的根,日后若是去了美洲,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顺便也让他们替我去拜祭一下父亲和大哥。”
朱棣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感慨的神色,他自己倒是不在乎,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儿孙日后可能无法再回到大明,这让他也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这是好事啊,我和高炽也好多年没见了,等他来了京城,我亲自带他四处转一转!”李节闻言也立刻答应道,像这种无关利益的私事,他肯定会尽量的帮朱棣达成。
就在这时,朱允熥那边也和傅友德聊完了,于是也带着几个大臣来给朱棣敬酒,叔侄二人经历了这次的战争后,显得比以前更加亲近了。
毕竟之前朱允熥可能还会对朱棣有些防备,但这次朱棣帮他打赢了这场仗,而且傅友德也多次夸朱棣,这也消除了朱允熥心中最后的几分防备,恐怕这也是他们之前没有想到的。
第六百六十四章
西安城外
西安,也就是历史上的长安,但历史上的那座长安城早就毁于战火,现在的西安城,最早其实是五代时节度使韩建建造的新城,而且后来也多次改名,比如大安、安西、奉元等等,如果不熟悉历史的人,恐怕根本不知道这座城本来的名字。
老朱立国之后,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改奉元为西安,这也是西安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并且一直延续到后世,至于长安这个古称,也只能存在于史书之中了。
不过西安虽然经过多次改名,但它依然是西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而且这里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虽然这条古商路曾经多次断绝,但又多次被打通,现在大明实力强盛,与西方的贸易也再次兴盛起来,所以西安这里的商业也变得十分繁华。
甚至西安的西门还形成了一个专门的集市,各地来的商人都会到这个集市中交易,其中有不少都是西域人,就像历史上长城的西市一样,甚至西安也直接将西市这个名字照搬过来,直接称这里为西市。
西市与西门紧挨着,只要进了进了城门就能来到这里,甚至有时西市交易的人太多,于是就把集市延伸到城门外面,结果时间一长,城门外也形成了一个集市,被人称为外市,以便与城门内的内市区分。
外市直通官道,来往的官商都会从这里经过,所以有些牙人就喜欢守在这里,等着有商人带着货物从这里经过时,他们好上前了解消息,只要做成一单生意,就足够他们吃上几个月的。
而在这些过往的客商中,西域来的商人最受欢迎,因为他们一般都带着一些西域特产的货物,一般价格都不低,而且西域来的商人许多都在大明没什么根基,他们想要把手中的货物卖出去,一般都需要借助牙人提供信息,因此牙人也最欢迎这些商人。
王牙人坐在路边的小茶摊上,打量着过往的行人,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商机,像他这种牙人,眼睛最是毒辣,一眼就能从人群中分辨出一些人需求的客人,当然这种本事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需要多年的历练才能掌握。
今天王牙人的运气不怎么好,坐了一整天也没遇到什么像样的客人,眼看着天都快黑了,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少了,王牙人也盘算着要回去了。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听远处传来一阵沉重的马蹄声,不对,应该是骆驼的蹄声,虽然两者的蹄声很像,但有经验的人还是能够听出其中的区别。
这也让王牙人精神一震,因为西域的商人最喜欢用骆驼来驼货物,所以只要有骆驼前来,也就意味着他的机会来了。
所以王牙人也急忙站了起来,踮起脚看向远处的官道,很快就见一只长长的队伍从远方走来,不过当看到这支队伍时,王牙人脸上的惊喜也一下子凝固在脸上。
因为这支队伍的规模实在太大了,队伍中不但有骆驼,而且还有不少的马匹,这些高头大马一看就知道是西域的良驹,每一匹都价值不菲,光是从这些马匹上就能看出,这支队伍根本不差钱,如果对方是商队的话,肯定会有自己卖货的路子,像他这种牙人根本别想从这种商队中捞出半文钱。
看到这里,王牙人也有些失望,不过来都来了,他也没急着离开,就当是看热闹了,毕竟像这种规模巨大的队伍,也并不常见,上次他见到这种队伍,还是西域的几大商队联合在一起来大明,当时也在西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随着队伍越来越近,王牙人却忽然发现有些不对,因为这支队伍不像是商队,虽然队伍里大都是西域人,但服饰明显比商人要贵重的多,而且还打着专门的旗号,虽然他不认识这种旗,但绝对不是商旗,更像是某种军旗。
就在王牙人沉思之时,队伍也终于走到他的近前,这也让王牙人可以更加仔细的观察这支规模庞大的队伍。
结果更让王牙人吃惊的发现,这支队伍虽然庞大,但在行进之时极有章法,外围是装备精良的护卫,内部则是骆驼和马车,上面装满了各种货物,从马车车轮带起的尘土可以发现,车上的物品肯定十分沉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