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3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359


帖木儿败了,而且还是一场大惨败,随着宋晟援军的到来,两路明军前后夹击之下,帖木儿早已经疲惫不堪的大军也彻底崩溃,之前还悍不畏死的将士,现在也只顾着逃命,甚至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
其实帖木儿的大军打到现在,也全都靠着一口气撑着,而当明军的援军一到,这股气也立刻散了,所有兵将全都战意全无,哪怕之前帖木儿拿这些将士全家性命的威胁也没用了。
朱棣手下的大军虽然也十分的疲惫,但是看到援军到来,那种绝处逢生的狂喜却让人把疲惫抛在脑后,反而全身都像是有用不完的力气,追着帖木儿的大军也是一顿砍杀。
这一战从凌晨持续到傍晚,明军的骑兵追杀帖木儿的大军数十里,一路上全都是帖木儿大军的尸体和战俘。
不过帖木儿却趁着战乱逃了出去,毕竟他身边还有一支十分精锐的骑兵,足以护着他在乱军中杀出去,明军想要将他留下实在太困难了。
如果说上次帖木儿兵败,还能保留大部分的实力,那么这次的惨败,却让帖木儿一败涂地,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哪怕他自己能逃走,可也只能像是丧家之犬一般,运气好的话,他可能躲过明军的追捕逃回国内,如果运气不好,可能会被追捕的明军生擒活捉。
等到战后清点战场,帖木儿一方战死者高达四万余人,另外还有俘虏七万余人,宋晟甚至还一举攻占了帖木儿的大营,缴获了无数的物资与粮草,光是战马就有数万匹,另外还有牛羊等牲畜无数。
至于帖木儿,他带着数万残部向西逃窜,因为逃的太匆忙,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收拢败兵,所以帖木儿大部分的兵力都在逃亡过程中散失了,这些散兵游勇根本不足为虑,日后有时间慢慢收拾。
朱棣当然不会坐视帖木儿逃回国内,所以他在短暂的休整后,立刻亲率三万骑兵,沿着帖木儿逃亡的方向追了下去,这次朱棣也是有备而来,每个骑兵都是一骑三马,可以在行进时换马,保持大军的速度。
帖木儿一方只剩下数万残兵,早就没有了任何的斗志,连帖木儿自己这时也不再有其它的想法,现在只是一心的想要逃回国内,虽然几乎全军覆没的结果,会让他的汗位不稳,但以他的威望和手腕,只要回到国内,还是有希望稳住局面。
至于大明,帖木儿已经完全打消了之前的想法,以前在他看来,大明虽然强盛,但也并非无法征服,可是经过这一战才让他认清了双方的差距,特别是大明的火器,更是给了他极为深刻的教训。
现在帖木儿脑子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回国内,然后想办法救回哈里勒和沙哈鲁,虽然这次的大败对他的打击很大,但帖木儿早就练就了坚韧无比的性格,这种打击还不至于让他丧失信心。
甚至帖木儿还在心中打算,只要自己能逃回去,一定要想办法把明军的火器制造之法搞到手中,到时在自己的军中也推广火器,这次他之所以战败,很大原因就是吃了火器的亏,若是双方都用同样的武器,他不认为自己会输给明军。
当然上面这些想法只是在帖木儿心中一闪而过,他现在最重要的还是从明军的追杀下逃出去,所以这一路上他们也不敢休息,一口气逃出去几百里。
不过还是那句话,人不是机器,帖木儿与手下一连几天几夜对明军发起猛攻,本来体力就已经困乏到极致,现在又遭遇兵败,所有人也是倍感疲惫,刚才逃亡时可能还顾不得这些,可是等逃出去之后,所有人都感觉又饿又困,恨不得直接躺在马背上休息。
帖木儿自己也有些受不了,于是他也只能下令休息,不过这时他们才发现,之前逃命时太过仓促,身上根本没带多少粮食。
不过帖木儿手下都是骑兵,而且他们许多人都保留着蒙古骑兵的习惯,都是一人双骑或多骑,所以干脆杀马为食,虽然马肉并不好吃,但这时也顾不得这些了。
帖木儿抱着一块半生不熟的马肉啃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把一块肉撕下来吞进肚子里,这让他也忽然回想起当年自己反抗也里牙思火者和别吉克的暴政时,与自己妻子的兄弟迷里忽辛逃亡到波斯,当时两人身无分文,也经常饿肚子,偶尔能吃上一顿马肉,对他们也是难得的享受了。
想到当年那段苦难的日子,帖木儿脑海中也闪过自己这辈子唯一的好友,也就是迷里忽辛,两人逃亡在外,同甘共苦,甚至几次都是死里逃生,多亏了他们互相帮助,最后才能活下来。
可惜后来他和迷里忽辛反目,双方都手握大权,利益发生了冲突,当时迷里忽辛的实力比他强,甚至多次将他逼的走投无路,后来还是他与外人达成同盟,这才逼得迷里忽辛认错,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恢复了一些。
但他和迷里忽辛的利益冲突却一直存在,所以两人仅仅是和好了一小段时间,很快就又发生冲突,这次帖木儿占据优势,也没有对迷里忽辛留情,他很快打败对方,并且将迷里忽辛的手下屠戮一空,随后又假意同意让对方去麦加朝圣,但却暗中派人将迷里忽辛杀死,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任何朋友了。
想到上面这些,帖木儿也不禁有些感慨,然而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探马飞奔而来,大声禀报道:“启禀大汗,明军骑兵从后方追杀而来!”
“上马!”帖木儿闻言也立刻下令,随即自己翻身上马,然后率领着手下的残兵再次向西方逃窜,他们想要在明军追上之前,逃进天山之中,到时借助陡峭的山路,应该可以甩掉明军的追击。
然而帖木儿他们又累又乏,别说人了,连马匹都没有力气再跑了,所以很快就被明军骑兵追上,一场惨烈的厮杀再次爆发。
第六百六十章
逃脱
“全部射杀!”朱棣脸色铁青的一挥手,身边的士卒也立刻开枪,将围堵起来的帖木儿军队全部射杀,哪怕有人拼命求饶,却依然被毫不留情的杀死。
看着敌人一个个倒下,朱棣脸上却丝毫没有任何的喜悦,反而更加的恼火,这已经是他处死的第三批敌军了。
宋晟及时回援,使得帖木儿惨败而逃,朱棣也亲率三万骑兵追杀帖木儿,想要在对方逃回天山之前,将对方围堵住,哪怕不能抓活的,也要将帖木儿杀死,毕竟这个枭雄就算是败了,但只要他能回到国内,对大明依然是个威胁。
本来帖木儿的残兵败将又困又乏,连粮食都没有,只能杀马充饥,所以朱棣刚开始也十分容易的就追上了对方,甚至差点就把帖木儿给活捉了。
然而帖木儿也十分的狡猾,看到情况不利后,他竟然直接将自己的残兵拆分成十几个小部队,然后分头逃窜,而他自己则混在其中,根本没有任何的特征。
这也导致朱棣他们根本不知道拦截哪一个好,无奈之下他也只能下令分兵,但却不敢分的太散,只能分为五队,每队六千人,这几天他们已经追上了五个队伍,却全都是诱饵,根本没有见到帖木儿的身影。
“殿下,西北方向十里,又发现一支疑似帖木儿的军队,要不要继续追?”这时有将领上前禀报道,他们在追击的同时,也派出无数的探马,另外还有热汽球升空,监视着周围的动静。
“追!”朱棣可不是轻易放弃的人,当即下达命令,随后自己也翻身上马,亲率大军往西北方向追杀而去。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抓到帖木儿的机会也越来越小,毕竟算算时间和路程,对方很可能已经逃进天山山脉了,毕竟天山山脉可不止一条通道,之前使团的傅安等人逃回来时,就是走的天山的小路。
现在帖木儿把队伍分开,每一队也只有一两千人,虽然人数少了,但也更加灵活,而且他们完全可以走小路通过天山。
但朱棣却不打算这么轻易放弃,哪怕还有一丝的机会,他也要坚持的追下去,毕竟他们好不容易才打败帖木儿,甚至之前他就差点亲手抓到对方,可是却最终还是让他给逃了,这让朱棣无论如何也不甘心。
十几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也并不算远,只不过让朱棣失望的是,当他追上这支逃亡的队伍时,却发现依然是个诱饵,领队的将领被俘之后,也是宁死不肯供出帖木儿的去向。
其实以帖木儿的精明,这些做为诱饵的将领,恐怕根本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所以朱棣也气的再次将这些人处死,毕竟他还要继续追杀帖木儿,当然不可能带着俘虏。
就这样又过去了五天,朱棣这边一无所获,倒是另外四支队伍又追上了三支逃亡的帖木儿军队,可惜依然是诱饵,而且这三支队伍都是在前两天发现的,后面的三天他们也是一无所获。
五支队伍在整整三天中都没有新的收获,而且热汽球也巡视了方圆上百里,再也没有发现新的帖木儿队伍,而且时间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帖木儿恐怕早就逃进天山之中了。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也只能无奈的放弃对帖木儿的追杀,虽然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毕竟他们将帖木儿东征的四十五万大军杀的惨败,估计最后帖木儿就算能逃回撒马尔罕,恐怕也要面临国内的动乱,再加上帖木儿的年纪,估计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有机会东征了。
朱棣集合了大军,然后调转马头回到哈密城,傅友德也从之前决战的军营回到哈密,当初宋晟与哈里勒第一次决战时,就是在哈密城下,虽然当时爆发的战争规模并不大,但对哈密也造成不小的影响。
朱棣来到城中见到正在养伤的傅友德,自从上次中箭后,傅友德的身体就不太好,虽然伤口已经愈合了,但他毕竟年纪大了,伤口的恢复也很慢,这也让傅友德也暗下决心,这次大战之后,他肯定是要向朝廷辞官的。
“末将没能将帖木儿截获,还请大将军恕罪!”朱棣见到傅友德也立刻请罪道,当初他率兵追捕帖木儿,可是奉了军令的,现在任务没有完成,理论上也是有罪的。
“殿下不必自责,帖木儿虽败,但毕竟还有数万大军护卫,再加上他又狡猾无比,想要脱身并不困难。”傅友德却是毫不在意的道。
当初帖木儿从战场上逃脱时,傅友德就对追捕帖木儿这件事不报太大的希望,只是朱棣一再坚持,所以最后他才同意,只是他早就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
“谢大将军!”朱棣闻言也站了起来,不过虽然没有被怪罪,但他的情绪还是不太高,没有抓到帖木儿,总让他感觉这场胜利并不圆满。
“殿下,帖木儿现在应该已经逃到天山之中了,咱们暂时还没有越过天山的准备,所以这次的战事也算是告以段落,不过接下来咱们还不能回军,而是有另外的事情要做。”傅友德也看出朱棣的情绪不高,于是从桌子上拿起一封书信交给他道。
朱棣接过书信也好奇的打开,结果发现这竟然是朱允熥的亲笔书信,信上除了对他们前半段战争的表现做出赞赏外,还对战后做了一些安排。
“咱们大胜的消息应该还没有传回京城,陛下就已经对战后的事情做了安排了,由此可见,陛下早就料定咱们会大败帖木儿!”傅友德再次哈哈一笑道,他们的捷报还在路上,可是朱允熥的书信就到了,而且看信上的内容,似乎是早就料定他们能赢得这一仗,这也让傅友德极为佩服。
朱棣闻言也点了点头,然后他把整个书信看完,这才终于明白刚才傅友德为什么说他们暂时还不能回去了,因为朱允熥还有一些事情要让他们趁热打铁做完。
第六百六十一章
战后
“陛下有旨,召哈密、苦先、阿速等国王公入京觐见!”
随着明军飞骑四散而出,也很快将上面这个消息传遍了西域各国,特别是从哈密到天山之间的各个国家与部落,全都接到了明军的正式通知,让他们的国王或头领带着自己的家人前往哈密,然后再由大军护送着进京。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西域各国都为之震惊,虽然明军嘴上说的好听,但如果仅仅只是觐见大明皇帝的话,只需要派出使节就行了,甚至哪怕国王或部落的头领亲自去也可以,但现在明军却要让国王和头领带上家眷,这不是明摆着要把他们当做人质扣押在京城吗?
如果放在以前,西域诸国肯定早就闹起来了,毕竟他们虽然表面上向大明臣服,但也并不是完全听从大明的命令,事实上大明的绝大部分命令,都被他们无视了,更别说去执行了。
然而现在却完全不一样,毕竟大明二十万的大军就驻扎在哈密,而且这支杀气腾腾的军队,之前还将中亚与西亚的霸主帖木儿打的大败,甚至可以说全歼了帖木儿的四十五万大军。
相比于帖木儿这个中亚与西亚的霸主,哈密这些小国的实力根本不值一提,就算是把他们捆在一块,也别想凑出四十五万大军,甚至他们可能连四十五万匹战马都凑不齐。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域诸国根本没有与大明讨价还价的本钱,而且明军就是摆明了威胁他们,如果谁敢不服,恐怕明军第二天就会直接杀上门去,到时可就是灭之祸了。
对于明军的这个命令,哈密是第一个带头响应的,其实它不响应也不行,毕竟明军就驻扎在哈密城,哈密的国王之前也只能住到城外的行宫,现在哈密国王全家的性格都握在明军手,如果他不表达,恐怕第二天哈密国王的位子就要换一个坐了。
随着哈密国的带头,接着距离哈密最近的周边几个小国和部落也开始响应,他们的国王与部落的头领带着家人,与族人依依惜别之后,这才带着几分悲壮的来到哈密城。
随着这些人的响应,西域的各个小国与部落也不得不做出妥协,特别是当明军派出数万骑兵,在西域各地游走时,这些小国和部落的动作也更快了,很快哈密城中都汇聚了各地来的王公贵族。
“大将军,陛下交给咱们的任务完成了,也是时候班师回朝了!”朱棣颇为高兴的向傅友德道。
对于朱允熥的这个计划,朱棣也十分赞同,毕竟连帖木儿都败于他们之手,更别说这些西域小国了,而且大明肯定要借机把自己的手伸向中亚与西亚,而要实行这个计划,第一步就是将天山东侧的这些西域小国,完全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的确该回去了,这也是我最后的一场仗了,多亏了殿下帮我,这才没有让我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这次回去我也要向陛下辞官,回老家养老了!”傅友德这时也哈哈一笑道。
自从决定了辞官之后,他做梦都想早点回去,到时无官一身轻,再也不用参与朝堂上的那些是是非非了。
与此同时,傅友德的报捷文书也终于快马加鞭的来到京城,报信的锦衣卫高举着捷报,一路高呼着西域大捷,从北京城的南门一路飞奔,然后直接冲进宫门之中。
西域大捷的消息也随之传遍全城,虽然西域距离北京城很远,但对于这场战事,京城中却有不少人都在关注之中,毕竟敌方可是号称八十万大军东征大明,这也是大明立国之后,面临的最大外部危机。
虽然之前宋晟成功的消灭了帖木儿的先锋军,但毕竟只是先锋军,相比主力的决战还差的很远,而且帖木儿的兵力又多于大明,所以这让不少人都心中没底。
现在大捷的消息传来,总算是让许多人都放下心来,而报捷的文书在进宫之后,也是一路绿灯,直接就送到了朱允熥的面前。
今天刚好李节也在,他和朱允熥正在商议要南方修建第二条铁路,也就是松江到苏州的铁路。
本来按照原来的想法,李节是想直接从松江修一条直抵南京的铁路,不过后来让人勘测了一下才发现,松江到南京的距离实有点远,是北京到天津的两倍还多。
另外南京那边多山川丘陵,远不如北方的平原容易修建铁路,所以如果从南京到松江修建一条铁路,工程量可能是北京到天津的十倍之多,技术上也有许多的困难。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李节和朱允熥也只能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改为修建松江到苏州的铁路,这两地的距离与北京到天津差不多,甚至还要短一些,唯一的问题就是南方的河流太多,至少可能需要修建不少的桥梁,不过这也刚好,可以让大明积累一些修建铁路桥的技术。
结果就在李节和朱允熥正在讨论之时,捷报也终于送到,这也让他们立刻把铁路的事抛到一边,打开捷报就看了起来。
本来李节和朱允熥早就预料到帖木儿必败无疑,所以对这个结果也并不感到意外,不过当他们看到捷报上的内容时,两人却都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