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59


“参见太子!”李节上前行礼道。
“不必多礼,今日召你前来,是制作千里眼的作坊那边出了点问题,所以想问一下你的意见。”朱标立刻放下手中的奏折笑着向李节道。
上次李节献上千里眼后,朱元璋立刻下令设立一座专门的作坊制作,准备让军中的将领都装备上,毕竟这东西在军事上的用途可太大了。
“千里眼有什么问题吗?”李节闻言也急忙追问道,原来不是黄子澄告状,不过他若真有胆子告状的话,李节倒是会高看他几眼。
“千里眼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却缺少原料,也就是玻璃,朝廷虽然向一些胡商订购,但数量太少,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朱标说到玻璃时也皱起眉头。
大明不产玻璃,有需要只能从胡商那里订购,可玻璃的产地太过遥远,以前玻璃制品都是当做奢侈品,需求量也不大,现在想要大量订购,胡商根本供应不上。
“果然如此!”李节却是心中暗笑,之前刘义说造镜子就找不到玻璃,当时李节就已经猜到朝廷在制作千里眼时,肯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他也想好了对策。
“殿下,玻璃的烧制并不复杂,而且玻璃的用途广泛,光靠从外界购买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臣以为,应该建造专门的玻璃作坊,让我大明自产玻璃,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李节开口建议道。
“自产玻璃我也想过,可是咱们大明并没有烧制过玻璃,也不懂怎么烧制啊?”朱标再次皱起眉头道。
“殿下,玻璃的产地在极西之地,许多色目人的老家就在那里,我相信只要朝廷下达榜文,肯定有懂这方面的色目人愿意应征的!”李节再次笑着建议道。
当初蒙元重用色目人,所以有许多色目人在中原定居,后来朱元璋驱逐蒙元,少部分色目人跟着蒙古人逃到了草原上,大部分却成了大明的俘虏,而朱元璋对这些色目人也没什么好感,于是许多色目人都被贬为贱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色目人只是一个统称,他们中有些来自中亚,有些来自西亚,有些甚至来自欧洲,比如与李节一起上天的那个马哈麻,他们一家就来自东罗马帝国。
当初马哈麻的父亲带着他们兄弟来投靠蒙元,结果走到甘肃时,就被大将军冯胜给俘虏了,不过冯胜倒是慧眼识珠,与马哈麻的父亲交谈后觉得对方是个人才,于是就将他们一家献给朱元璋,这也使得马哈麻的父亲担任了回回司天监的监正一职。
“有道理,我倒是忘了这帮色目人!”朱标闻言也眉头一展道,其实这也不怪他,自从朱元璋夺得天下后,处处都要求恢复华夏正统,除了像马哈麻这种少数的色目官员外,朝堂上再也没有色目官员,所以朱标也根本没想到启用色目人。
“敌有所长,我有所短,我大明居于天下之中,当有海纳百川之心胸,取长补短方为善!”李节满嘴跑火车的拍马屁道,反正脚下是个球,哪怕说南极是天下正中也没问题。
“此言有理,我立刻就让人去办!”朱标闻言也连连点头道,这点小事根本不用禀报朱元璋,他这个太子就能做主。
谈完了正事,朱标又问起李节这几天在左春坊的情况,特别是关于两个儿子的学业,李节也一一做了回答,当然在回答的时候,他也特意夸奖了朱允熥几句,对此朱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
“对了,殿下可知西平侯要回来的消息?”李节忽然想到昨天沐晟来找自己的事,于是向朱标问道。
“这个我当然知道,前两天我还接到沐大哥的书信,说是明天就到京城,我也准备去亲自接他。”朱标提到沐英也露出兴奋的神色。
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比朱标大十一岁,朱标小的时候,经常跟在沐英的屁股后面,两人虽然不是亲兄弟,但却情手足。
在原来的历史上,沐英也是因为朱标的突然去世深受打击,从而得了重病,仅仅比朱标晚了两个月就去世了,由此可知两人的感情之深。
“那太好了,昨日沐晟找到我,说是明天要请西平侯检阅他操练的火枪手,准备给西平侯一个惊喜,不知殿下可有兴趣?”李节也笑着邀请道。
“哈哈,原来是这件事,你说晚了,沐晟那小子已经邀请了我,明日我会与沐大哥一同前往!”朱标听到李节的话也是大笑道,这件事沐晟早在几天前就已经邀请他了。
李节听到朱标的回答也并不意外,毕竟沐晟与朱标的关系可比自己亲密多了,不过他说这些却有其它的用意,于是只见再次一笑道:“殿下既然要去,能不能将两位皇孙也带去?”
“咦?带他们去?”朱标闻言也是一愣,在他心中,自己的两个儿子年纪还小,带他们去军中看将士们打打杀杀的,哪怕是操练,是不是也有些不合适?
“殿下,有些东西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当初陛下教导殿下与众皇子时,曾经命殿下带着众皇子出城行军,甚至还让殿下等人在中都居住数年,这些游历与生活的经验,殿下定然深有体会!”李节看朱标犹豫,当即就把朱元璋搬出来道。
朱元璋对儿子的教育极其上心,除了读书外,还有严格的军事教育,比如朱标年轻时,就要带着几个兄弟出城行军,其中有七成的路程骑马,三成的路程步行。另外朱元璋为了让他们体会民间疾苦,还让他们在老家凤阳居住了三四年。
也正是在老朱的这种教育下,他众多的儿子中还真的出现了不少人才,朱标就不说了,朱樉、朱棣、朱权等全都战功赫赫,特别是朱棣,以北京一隅之地对抗掌控全国的朱允炆,结果还让他赢了,遍观整个中国历史,藩王造反能成功的也只有他一个。
朱标听到李节的话也想起当初与众兄弟们一起读书习武时的场景,他从小就胖,出城行军时老是跟不上,许多的时候都他的那些弟弟们背着他前行,特别是老四朱棣,壮的像头牛似的,背着他都比其它兄弟跑的快。
想起当初的情景,朱标的嘴角也泛起几分温馨的笑容,于是他也很快点头道:“好,明日带上允炆与允熥,他们也不小了,是时候见识一下我大明的武德了!”
看到朱标答应,李节也是心中暗喜,沐晟的驻地就在军器局旁边,明日朱标他们检阅过火器后,肯定会顺道去军器局,朱允炆就算了,朱允熥却是李节的目标,毕竟他想要娶朱标的女儿,可不能光靠送点小礼物,最关键的还在朱允熥身上。
第六十三章
给朱允熥开小灶
“呯呯呯~”三排士卒轮流前行,手中的燧发枪响个不停,装弹与射击之间十分的流畅,射击的速度比之前几乎提升了一倍,前方做为靶子的稻草人被子弹打的残缺不全,有些干脆直接倒地。
而在火枪手靠近这些靶子后,猛然最后一排又冲出一队士卒,一枚枚手雷被扔到前方,只听“轰轰轰”的爆炸声响起,硝烟过后,前方的靶子已经彻底变成了碎片。
“好!”沐晟身前的一个中年人看到这里,也是兴奋的大叫一声,满脸都是激动之色,他正是今天上午才刚来到京城的西平侯沐英。
只见沐英身材中等,但却十分壮实,方脸宽额,一双大眼炯炯有神,颌下留着一副短须,这时也激动的满脸通红,看起来就像是喝了几斤老酒一般。
“晟儿,你干的不错,这火枪兵已经比我手下的要强得多了!”沐英随即转过身,一脸赞叹的看着自己的儿子道。
“多谢父亲的夸赞,不过我手下这些也只是仗着使用新式的火器,若是论实战,远无法与父亲手下的百战精兵相比!”沐晟也是一脸的激动,但还是要尽量的让自己保持一副谦虚的表情。
“沐大哥,恭喜你有一个出色的儿子啊!”这时旁边的朱标也笑着走上前道。
“哈哈~,殿下说笑了,晟儿虽然不错,若是没有朝廷提供的这些燧发枪,他也做不到这些!”沐英这时也抚须大笑,随即他又再次关切的问道,“殿下,这燧发枪什么时候能装备给我们云南?”
“这你就要问一下李伴读了!”朱标说着,伸手一指不远处正在给朱允炆和朱允熥讲解火枪的李节道。
看着如此年轻的李节,沐英到现在都还有些不敢相信,他竟然就是改进火药、发明燧发枪的人。
“李伴读,这火枪太厉害了,能不能送我一把?”朱允熥兴奋的小脸通红,紧握着拳头向李节问道,从刚才火枪响起后,他整个人就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中,甚至恨不得亲自下场开几枪。
“兵者,凶器也,你要火枪就不怕伤到自己?”没等李节回答,旁边的朱允炆就白了自己这个弟弟一眼。
“我……我愿意,你不喜欢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朱允熥竟然十分罕见的正面反驳了朱允炆,要知道他一向胆小,在学业上又事事不如朱允炆,所以他对朱允炆还是有些敬畏的,除非对方要和他抢姐姐,否则他一般都不会和朱允炆发生冲突。
“你……不可理喻!”朱允炆也没想到弟弟会冲自己发火,当下也有些恼火,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也不敢骂人,只得一甩袖子远离了朱允熥。
“殿下,火枪你就别想了,这么危险的东西,就算我答应,太子也不会让你带回宫的。”李节这时也笑着回答道,不过他也没想到朱允熥竟然对军事产生了兴趣。
正在这时,沐英也大步走了过来向李节拱手道:“李伴读,不知这些燧发枪的产量如何,什么时候能替换掉原来的火绳枪?”
李节对沐英也十分尊敬,当即回礼道:“启禀西平侯,燧发枪已经开始大规模制造,不过产量还是有限,而且陛下的意思是先装备北方的边军,至于南边可能会晚一些。”
朱元璋本身就是个优秀的军事统帅,他清楚的知道,大明最大的威胁还是在北方草原,哪怕蒙元残部已经被明军打的抱头鼠窜,但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在军事上他也会尽量往北方倾斜。
“北方军事吃紧,可是我们南边也不轻松啊,特别是那些土人,时不时就会跳出几个反叛来,他们没有骑兵,火枪对他们的杀伤力很强,若是我们军中装备了燧发枪,定然能够荡平反叛,云南也能早点安定下来!”沐英说到最后也叹了口气道。
说起来沐英也十分的不容易,因为云南这地方位于边陲之地,历史上唐宋时期对这里的统治都十分薄弱,元朝更别说了,大明打下来后,当地许多土人不甘臣服,沐英以一军之力镇压云南,又要治理地方,可谓是劳苦功高,这也是他死后能够封王的主要原因。
“沐大哥,这种事李节也做不了主,不如这样,过两天咱们去见父皇,请父皇抽调一批燧发枪先装备给云南。”朱标这时也上前劝慰道。
“也只能如此了!”沐英闻言也点了点头,随即他又有些好奇的看向李节问道,“我来时听李伴读制了一个大球,而且还飞到天上,不知那个大球在哪里,我能不能见一见?”
“这个好办,热气球就在军器局,之前我们降落时摔坏了,这几天也正在修复。”李节当即也是笑道,他就知道对方会对热气球感兴趣,哪怕沐英不说,朱标肯定也会提。
果然,旁边的朱标闻言也是击掌道:“我也早就想看看这个热气球了,咱们快去!”
听到要去看热气球,朱允熥也更加兴奋了,就连朱允炆这时也露出感兴趣的表情,悄悄的跟在父亲身后,倒是沐晟没什么表示,因为当初李节制热气球时,也请他帮了些忙,所以他也算是第一批的知情人。
当下李节带着朱标与沐英等人进到军器局,李祝也早就知道他们要来,于是也亲自为朱标他们引路,顺便也给他们介绍了一下军器局。
最后一群人来到制造热气球的地方,却只见袁监正和马哈麻、郭正林等钦天监的官员率众而出向朱标行礼,自从那天飞天之后,他们这帮钦天司的官员就全都跑到了军器局,并且亲自参与到热气球的维修中,一来是学习热气球的制造,二来也想等热气球修好后再次上天。
当李节带着朱标他们见到热气球时,却只见到已经被拆成零件的热气球,因为上次降落摔的实在太狠了,不但气囊破了几个大洞,最关键的燃烧器更是摔的七零八落,吊篮更是不能用了,所以想要修复也需要一段时间。
不过热气球虽然坏了,但李节还有准备,因为之前他制作了几个热气球的模型,点上火同样也可以飞起来,李节就用模样给众人讲解了一下热气球的原理,以及飞上天空时的一些见闻,这也让朱标等人感觉眼界大开,学到了不少东西。
李节讲解的时候也一直在关注着朱允熥,结果发现这小家伙看着热气球的眼睛都在发光,听他讲解时更是十分专心。其实不但是他,就连朱允炆也同样对热气球兴趣十足,毕竟小孩子本来就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热气球能带人上天,当然会引动他们的兴趣。
看到朱允熥的表现,李节也终于放下心来,这小子至少还有救,至于旁边的朱允炆,虽然表现的也不比朱允熥差,但很可惜,李节在心中已经放弃了他,所以李节接下来也只准备给朱允熥开小灶,谁让人家有个姐姐呢?
第六十四章
诱导
黄子澄摇头晃脑的在台上讲课,最近一直都是他讲的史记,台下的朱允炆听的精神百倍,朱允熥和后面的李节却都是一副昏昏欲睡的表情,自从和黄子澄撕破脸皮后,李节也不再装什么好学生了,反正他和黄子澄都是伴读,从身份上来说两人是平等的。
好不容易等到黄子澄把课讲完,朱允炆追着他出去请教一些没听懂的问题,李节与朱允熥却是伸了个懒腰,精神也一下子回来了。
“李伴读,你那个热气球什么时候能修好啊?”朱允熥转过身,两只眼睛亮晶晶的盯着他问道,自从见过热气球后,他就一直念念不忘,做梦都梦到自己也乘着热气球飞上了天。
“估计还需要几天,除了修复外,我们还要对它进行了一些改进,到时由钦天监来试飞,等到性能稳定下来后,就会多做一些热气球,也许日后殿下也有可能乘着它飞上天。”李节当然明白朱允熥的心思,于是笑着开口道。
“真的吗,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我才能上热气球?”朱允熥闻言也十分激动的再次追问道。
“这我就说不准了,也许一两个月,也许一两年,毕竟殿下想要上热气球,必须得到太子甚至是陛下的同意。”李节双手一摊无奈的回答道,热气球毕竟有风险,哪怕是日后他们把安全保障提高,但以朱允熥的身份,恐怕也不能轻易涉险。
“要让父亲甚至是皇爷爷同意?那我根本没希望了!”朱允熥闻言则是绝望的大声道。
李节就知道朱允熥会有这种反应,只见他再次淡定的一笑道:“其实相比热气球,我这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东西!”
“什么东西?”朱允熥闻言也立刻坐直身子追问道。
“就是这个!”李节说着从袖子里拿出一根精致的铜管,拉开后正是一副千里眼,不过这并不是他制作的,而是千里眼的作坊制出的第一批试验品,虽然缺少玻璃,但小批量试制还是没问题的。
“这是什么?”朱允熥没见过千里眼,更不知道它的功能,其实别说他了,连军中的一些将领都没听过千里眼,因为这东西暂时还处于保密之中,等到日后大批量生产才会装备军中。
“这叫千里眼,也叫望远镜……”李节简单的将千里眼的作用与用法讲给朱允熥,并且带他来到窗边,并且让他亲自体会了一下千里眼的神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