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359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钻头,将一根实心的铁棒钻成铁管,只有这样才能承受火药爆发的威力,而想要将铁棒钻成铁管也十分困难,反正据朱棣所知,枪管一直是困扰火枪数量的最大因素。
“四叔说的不错,以前的枪管都只能用一种特殊的钻头,以人力来慢慢的钻成枪管,这种办法不但耗时耗力,而且成功率很低,钻出来的枪管品质也无法保证,所以现在周氏兄弟在研究蒸汽机带动的这种钻床,如果能成功的话,那火枪的枪管就可以指生产,日后火枪的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了!”
“厉害啊!他们若是真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可是帮了所有将士的一个大忙啊!”朱棣闻言也兴奋的一拍巴掌道。
要知道因为怕枪管损伤,将士们在操练时也不敢乱开枪,有些枪管用的时间久了,他们也不舍得更换,结果导致炸膛的事故发生,这在军中简直太普遍了,如果有了便宜好用的枪管,那这一切都将不是问题!
第六百零九章
海权时代的开始
几天之后,李节安排好一切,然后陪着朱棣再次坐上火车,当他们来到太津后,一辆蒸汽船也早就在港口等候,相比现在还仅有一辆的火车,蒸汽船的数量却已经有七八艘了,主要是用来拉人,方便南北的交通。
朱棣第一次登上了蒸汽船,对于船上的东西都十分好奇,于是李节就充当向导,带他将船的里里外外都参观了一遍,特别是里面的动力室,更是参观的重点,朱棣甚至还兴致勃勃的亲手铲了几铲子煤扔进炉子里。
等到蒸汽船开动之后,朱棣和李节来到船头,迎面而来的海风吹的两人衣衫猎猎作响,朱棣感受着蒸汽船无与伦比的速度,也不禁有些心潮澎湃。
“李节,如果用这种蒸汽船的话,从大明到美洲是不是就要快多了?”朱棣忽然向李节开口问道,脚下蒸汽船的速度飞快,远超一般的风帆船,所以这个问题他早就在考虑了。
“那是当然,如果蒸汽船全速前进,并且一路都保持这样的速度,可能只需要花费十几天的时间,就能从大明到达美洲,当然在实际中过程中,蒸汽船肯定不能一直保持最高的速度,所以保守一点的估计,可能一个月才能到达美洲。”李节分析道。
“一个月的时间也已经够快了,毕竟当初从北京到南京,也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而之前从大明去美洲,最少也要花费三个月以上!”朱棣闻言也不禁惊喜的叫道。
对于朱棣来说,一个月的时间已经相当让他满意了,毕竟这个时间不长也不短,完全可以加强美洲与大明之间的联系,这样他从大明也能更及时的得到支援,这点尤其重要。
“四叔您不要高兴太早了,蒸汽船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需要大明的补给,所以如果使用蒸汽船横渡太平洋,到时就不能走倭国的那条航线了,而是需要选择一条新的航线,沿途上还要建立足够的补给点,这样才能让蒸汽船顺利到达美洲。”李节这时却开口提醒道。
“这倒是个问题,不过也并非无法解决,无非是花点时间和精力,让人探索出一条新的航线而已,只要能将蒸汽船使用起来,这点投入完全值得!”朱棣却是大手一挥十分豪气的道。
“四叔有这个决心我就放心了,不过这件事您也要提前准备,否则就算手中有蒸汽船,使用的范围也有限啊!”李节再次笑道。
“放心吧,等我回去立刻就让人着手准备,不过在此之前,我也要先了解一下蒸汽船的情况,最好是能带回去一艘,这样手下的那些人也知道要为什么做准备。”朱棣当即回道。
李节闻言也赞同的点了点头,朱棣要探索新的航线,并且在航线上建立补给点,就必须了解蒸汽船的一些特性,比如需要的补给数量,船只的最大航程等等,如果不知道这些,那航线也根本无从探索。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节和朱棣乘着蒸汽船一路南下,终于在几天后抵达了松江港,做为南方新兴的大港口,这里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港口上到处都是正在兴建的各种建筑,兴盛的港口也吸引了大批的百姓前来这里讨生活,一个大城市的雏形已经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松江府,记得当初我曾经路过这里,当时只记得这里是一片烂泥滩,没想到这才十几年不见,这里就要变成一个不输于太津的大港口了!”朱棣打量着眼前这片繁忙的港口,随后也不禁感叹道。
“是啊,不过别看现在这里好像还比不上太津,但我相信这里的潜力可比太津大多了,日后这里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个不输于京城的大城市。”李节指着港口后的城市介绍道,后世这里可是整个中国的经济中心,世界排名前十的大都市。
“真的假的,这里能和京城相比?”朱棣看着眼前的港口城市却露出怀疑的神色,要知道眼前的松江比太津还差一些,而太津虽然发展很快,但远无法与京城相比。
“当然是真的,其实四叔您也应该能体会,比如您在高丽,本来呆在开城,可为何后来又去了济州城,不就是因为那里是港口城市,随着海贸的发展,港口城市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李节干脆拿朱棣自己举例子道。
李节所处的时代,正是陆权转向海权的关键时期,以前的大城市,比如长安、洛阳等,全都是内陆城市,但随着海权的兴盛,以及陆权的衰落,沿海城市也必将兴盛起来,比如后世的一些大城市,也大都位于沿海地区,原因就是如此。
朱棣听到李节的话也赞同的点了点头,现在的济州港,的确已经在一些方面超过了开城,如果大明这边也出现同样的情况,那么日后出现一座港口城市超过京城也并非不可能。
这时蒸汽船也终于停稳了,做为一种新型船,蒸汽船有自己专门的泊位,这点与风帆船不同,因为蒸汽船需要大量补给燃料和淡水,另外每次停靠也都需要专门的人检修一下,排查一下可能出现的故障。
李节和朱棣一起下船,码头上也立刻有人前来迎接,而且这个人李节还认识,对方名叫王复,是解缙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当初曾经跟着解缙一起参与了蒸汽船的研制。
“王复参见驸马!”只见年轻的王复快步上前向李节行礼道,不过他并不认识李节身边的朱棣,更不知道对方是大名鼎鼎的燕王殿下。
“不必多礼,松江这边的蒸汽船厂是由你负责的吗?”李节见到王复也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问道,他并没有介绍朱棣的身份,事实上这次朱棣回大明都没有向外声张,这次来松江更是隐藏了身份,免得引起外人的猜想。
“正是,老师去了北京,南京这边就由我们这些年轻人负责,我对蒸汽船还算熟悉,所以就来松江这里监督船厂的建造。”王复立刻回答道。
第六百一十章
蒸汽船作坊
松江港最北端,这里也是与镇海卫交界的地方,滚滚长江水,从这里被崇明岛一分为二,汇入大海之中,而做为长江与大海的交界处,这里自然是水产丰富,以前也是最佳的捕鱼地。
不过现在这里除了捕鱼船外,最多的却是各色的商船,进出长江的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不过海船吃水太深,所以一般不能深入长江,所以许多时候都要从这里换船,于是松江港也就应运而生,成为长江入海口上最热门的港口。
另外海船在海上行驶久了,船底会长满了附着物,另外船只在海上遇到故障时,都只是抢修一下,能用就行,只有到了港口才会大修,于是港口附近一船都有各种维修船只的作坊,松江港当然也不例外。
而且做为长江的入海口,松江港这边淡水对于海船也极为重要,哪怕什么也不做,只需要停靠几天,淡水就能杀死船底的附着物,从而使船只轻装上阵。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松江这边的造船作坊几乎全都分布在最北边的沿江一线,而在这些众多的造船作坊中,一座新建立的作坊在其中并不怎么起眼,只是相比其它的作坊,这里进出的客人显得极多。
李节和朱棣在那个王复的陪同下来到这座蒸汽船作坊,别看这座作坊与周围的其它造船作坊相比并不怎么显眼,但进到里面才会发现,整个作坊的占地面积极大,五个船坞中都有新船在紧张的建造之中,看样式正是朱棣之前乘坐的蒸汽船。
“驸马请看,这是我们已经定型的蒸汽甲型船,现在海面上跑的全都是这种型号的蒸汽船,相比最初的蒸汽船,这种甲型船性能稳定,结构合理,完全可以胜任在大明沿海的短途航行,之前您乘坐的就是这种船……”
王复指着建造中的几艘蒸汽船,边走边向李节和朱棣介绍这些蒸汽船的性能与特点,最初的蒸汽船经过多方改进后,性能终于稳定下来,于是就变成了眼前这种甲型船,也是第一种投入量产的蒸汽船。
“原来它叫甲型船。”没等李节开口,旁边的朱棣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后就向王复问道,“这种甲型船的性能的确不错,但它跑的航程有点太短了,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一次加满煤和水之后,跑出去更远的航程?”
朱棣心心念的就是把蒸汽船开到美洲去,当然希望这种船跑的越远越好,最好是能加一次燃料和水就能从大明跑到美洲去,当然这显然不可能,所以朱棣也只能希望尽量的让蒸汽船的航程远一些。
王复可是蒸汽船方面的专家,听到朱棣的要求后,略一思量就回答道:“想要让蒸汽船跑的远一些当然可以,而且方法还不止一种,比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大船只的体型,使它能装更多的燃料和淡水,但蒸汽机的效率有限,如果增大船体,可能就要多增加几个蒸汽船,如此一来,消耗的燃料和淡水会更多,所以这个办法虽然有效,但也有一定的限度。”
说到这里王复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当然除了这个办法,也可以在沿途增加补给点,让船只能够及时的补给,只要补给足够,船只本身又不出问题,哪怕是绕着全球跑上一圈也完全没问题。”
“那如果是从大明到美洲,用蒸汽船来航行的话,你觉得中途要加几个补给点?”朱棣干脆把话挑明了直接询问道。
“这个……”王复闻言也皱起眉头,因为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所以最后他也有些无奈的道,“这个我暂时也给不出答案,因为我们需要先改进蒸汽船,让它的航程达到最大,然后再计算出补给点的距离问题。”
“四叔,王复这话倒是没错,而且就算是计算出补给点的距离,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毕竟大海上可不是想要补给点就能有的。”李节这时也开口赞同道。
朱棣也知道自己是太心急了,所以这时点了点头也没有再说什么,接下来王复带着他们继续参与整个造船作坊,朱棣也听的十分认真,毕竟蒸汽船对他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李节也是第一次来这里,事实上整个造船作坊也刚造完没多久,之前是边建边造船,一共也才出产了不到十艘的蒸汽船,现在五座船坞已经建造完毕,火力全开之下,造船的速度也大大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蒸汽船的订单已经排到两年之后了,因为蒸汽船的性能被许多人都看在眼里,有点眼光的人都知道,这种船的潜力巨大,所以许多人哪怕是借钱,也要提前投资这种船,否则日后肯定会被别人甩在后面。
“现在船坞已经建成了,工匠们也慢慢的培养起来了,唯一制约我们造船速度的,就是最核心的蒸汽机问题,南京那边产的蒸汽机质量不行,所以我们使用的蒸汽机都需要从北京运过来,但北京那边同样需要蒸汽机,所以产量也有限,这也导致我们这边也只能排队等着。”
王复最后向李节抱怨道,这个问题他可解决不了,但他知道李节肯定有办法解决,所以才趁着这个机会向他诉苦。
李节闻言也无奈的一笑道:“这个也没办法,火车的事你应该也听说了,现在蒸汽机优先提供给火车,另外还有纺织机、抽水机等都在研制之中,它们同样都需要蒸汽机带动,所以现在到处都需要蒸汽机,你们这边的订单北京也是优先供给,仅排在火车之后。”
听到李节提到火车,王复也眼睛一亮,当即好奇的问道:“我听说北京到太津的火车已经开始运营了,那什么时候火车能修到我们这边?”
王复虽然是蒸汽机方面的专家,但对火车显然是个外行,所以李节听到他的话也无奈的一笑道:“暂时是不太可能了,光是有黄河和长江这两条天险挡着,铁路就别想修到松江这边,不过日后可能会在南方的小范围内修一段铁路,现在还没有定下来。”
第六百一十一章
四叔你在害怕?
李节和朱棣在松江住了整整五天,这五天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蒸汽船的造船作坊里,朱棣已经向王复表明了身份,并且告知了他自己对蒸汽船的要求。
对于朱棣这位亲王,王复当然也不敢怠慢,所以他立刻组织身边的学者对朱棣的要求进行研究,其实朱棣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在一次补给装满后,尽量的使蒸汽船的航程变长,毕竟他要横跨整个太平洋,所以中间尽量要减少补给。
表面上看,朱棣的这个要求似乎并不难解决,毕竟只需要把船造的大一些,自然能装更多的补给,但船只变大,对蒸汽机的功率要求也会变大,甚至直接增加一台或几台蒸汽机,否则根本拉不动那么大的船。
而如果增加了蒸汽机的功率或数量,那么消耗的燃料和淡水也会随之增加,所以蒸汽船的体积也不能无限增大,而是需要其中一个最优的值。
当然了,在这种情况下,王复他们肯定需要重新设计出一艘新型号的蒸汽船,毕竟现在造的甲型蒸汽船,主要是针对大明近海使用的,根本没有考虑过补给不够的问题,毕竟在近海的区域内,船只随时都可以得到补给。
短短五天时间,王复他们肯定设计不出一艘新船来,不过却研究出一个大概的方向,并且向朱棣和李节保证,最迟在半年内,他们就可以把朱棣需要的船设计出来。
这也让朱棣十分高兴,当场下了订单,只要王复他们设计出的新船满足他的要求,他第一年就订下五艘,接下来还会的后续的订单,而且比第一年只多不少。
另外朱棣还用自己亲王的特权,直接将船坞中一艘马上要完工的甲型蒸汽船给预订了,因为他需要让手下人熟悉一下蒸汽船的操作和性能,如果等到新型蒸汽船设计出来再准备,那可就太晚了。
做完了这些事情,李节和朱棣也终于准备启程离开松江,然而就在他们准备上船的前一晚,却忽然接到朱允熥派人送来的急信,竟然是召他火速回京。
“陛下这么急着召你回京,难道是京城那边发生了什么事?”上船之后,朱棣也不禁好奇的猜测道,因为朱允熥派来报信的人并不知道召李节回京的原因。
“京城那边应该没什么大事吧,至少我想不出有什么事情值得让陛下这么急着派人召我回去?”李节这时也皱着眉头道。
李节和朱棣这次来松江,也是得到朱允熥的同意的,所以如果不是有特别紧急的情况,朱允熥应该不会派人打断他们。
“这就奇怪了,如果不是京城那边,难道是边疆那边又有什么新的战事了?”朱棣再次猜测道,除了发生战争这种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外,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其它的事情能让朱允熥这么急着召李节回去。
“边疆最近好像也挺平静的,特别是北方的进展很顺利,草原人的势力被分割包围,只能步步退却,根本无力反击啊?”李节却再次摇了摇头道。
自从大明主动进驻草原,并且开始筑城为营,步步紧逼之后,草原人的局势就彻底的倒向大明这边,看清局势的草原人大批的倒向大明,少量不肯服输的草原人,也只能向更北方逃窜,所以在李节看来,北方边境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还是别乱想了,等到了京城自然一切都明白了!”朱棣当即拍了拍李节的肩膀道,他们现在得到的信息太少,再怎么乱猜也没有用处。
“这倒也是!”李节闻言点了点头,不过话是如此说,但他总感觉自己好像遗漏了什么,可是仔细想又怎么也想不起来,最后他也只能摇了摇头放弃了。
蒸汽船的速度虽快,但从松江到太津,最快也要用上三天的时间,这还是李节有急事,所以蒸汽船不敢在路上停留,如果放在平时,一般从松江到太津最少也要五天时间才能到。
这三天李节也一直有些担心,幸好有朱棣时不时找他聊天,其实朱棣这段时间同样处于一种焦虑之中,主要就是与朱允熥达成盟约后,他的未来也充满了未知,虽然朱允熥答应的条件十分丰厚,但他心中依然没底。
这天傍晚,李节和朱棣一起吃过晚饭,两人来到甲板上欣赏夕阳西下的风景,这地朱棣也终于忍不住向李节问道:“你觉得我放弃高丽,选择去美洲真的是一步好棋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