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359


但就算是有这种坏的影响,也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毕竟这个世界已经处于一个变革的关键时期,如果大明停下来,日后将会给后人留下无穷的隐患与遗憾。
沉思之时,马车也缓缓驶入皇城,李节也终于从沉思中醒来,然后定了定神,把这段时间的想法在脑子里整理了一下,免得等下见到朱允熥不知道说什么。
很快李节下车,然后迈步来到朱允熥处理政务的暖阁,当他进来之时,只见朱允熥与几位大学士也正在商量政务,李节也没有打扰,就站在一旁等候。
内阁的制度正在完善之中,老朱废掉了宰相,并且立下规模,日后朱氏子孙不许再立相,如此一来,宰相这个官职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但没有了宰相,皇帝却还是需要大臣帮自己处理政务,毕竟除了老朱这个精力异常充沛的异类外,绝大部分帝王都需要一个或几个帮手来帮自己处理繁杂的政务。
事实上就在老朱晚年时,政务就已经交给朱标来处理,而朱标又没那么多的精力,于是内阁制度就已经有一个雏形,一些官员被挑选出来,成为朱标身边的智囊团,这个智囊团其实就是内阁的前身。
而到了朱允熥登基后,仅仅只靠一个智囊团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需求,毕竟智囊团只能给帝王一些建议,而无法帮帝王做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内阁制也就应运而生,一些经验丰富的官员被授予大学士的职位,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能够参与各种军政大事。
当然了,现在的内阁才刚刚形成,还达不到那种压制六部的权力,但现在也已经有了这种苗头,毕竟皇帝对内阁肯定会越来越依重,到时也会授予他们更多的权力,甚至日后几个大学士会兼任六部之权,自然可以号令六部,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李节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发现朱允熥与内阁大臣们商议的事还和他有关,因为大明一直在向北方草原挺进,特别是在长城以北的区域修建一些城市,并以这些城市为根基,向草原四周扩展势力。
正所谓敌进我退,草原被大明一点点的蚕食,草原人的生存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打又打不过,逃也只能逃到更北方的贫瘠之地,面对这种情况,不少游牧的部落也只能选择投靠大明。
这也是草原部分的惯用伎俩,打不过就投降,然后借着中原王朝的力量慢慢的休养生息,等到中原王朝衰落之时,他们立刻就会反咬一口,甚至直接入主中原。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不一样,因为大明不像以前的王朝,对草原的统治只能靠草原人自己,而这次大明却是直接派人入主草原,哪怕草原人投靠,也要放弃之前游牧的生活方式,改为固定放牧。
至于粮食的问题也完全不用担心,毕竟有土豆这种高产又耐旱的作物,已经可以在草原上种植,所以草原上也可以出产粮食,牧民的生活方式当然也随之发生改变。
第六百零一章
面对面的谈
安置投靠大明的牧民,这种事十分繁琐,李节听了几句就没什么兴趣了,反正现在大明吞并草原的大势已经形成,接下来只要不出什么大的纰漏,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朱允熥也早就看到了李节,所以他也很快结束了与大臣们的商议,然后让这几个内阁大臣退下,这才对李节笑着问道:“姐夫你在家里休息够了?”
“也不能老是呆在家里,铁路和火车的反响很好,再运营一阵子积累一下经验,日后就可以考虑修建下一条铁路了。”李节也笑着回答道。
“正是如此,前几天我和解缙他们还商量了一下,觉得第二条铁路不用再局限于北方,而是可以考虑一下南京到松江,那里是大明最为繁华的商业路线,以前光靠长江水道实在有点慢了,所以不如增加一条铁路。”朱允熥说起铁路也十分兴奋的道。
“这个倒是可以,不过南方的河流密布,想要在南方修建铁路,就必须让人研究坚固的铁路桥,到时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啊。”李节说到最后时也不禁叹了口气。
在李节穿越之前的中国,号称是基建狂魔,特别是在桥梁方面,前十大的桥梁,几乎全都在中国,其实如此疯狂的基建,也只是在弥补之前的缺陷,而现在李节要面临的情况,可比后世的中国还要困难,毕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这个不急,解缙他们也考虑到了,现在这条铁路修建完成后,朝廷也暂时无力再花费巨资修建铁路,所以可以让解缙和郭正林他们慢慢研究桥梁的建造,解决了这个问题再开始修建第二条铁路也不迟。”朱允熥也再次笑道。
李节闻言也点了点头,随后也到了说正事的时候了,于是只见很快开口道:“陛下,前段时间四叔给我来信了。”
李节的话一出口,朱允熥也立刻露出沉默的神色,过了片刻这才叹了口气道:“四叔他肯定是想让姐夫你帮忙,说服朕帮他建造海军学校的事吧。”
“不错,其实这件事我在从南京回来的路上,就听蓝大将军提起过,当时就觉得十分麻烦,结果就在铁路修通的那一天,就收到四叔的来信。”李节并没有在这件事的任何环节上撒谎,毕竟他和朱允熥的信任还是很充足的。
“何止是麻烦啊,简直让我头疼,姐夫你肯定也能体谅到我的难处,按说从感情上,我应该帮四叔,可是从大明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我却绝不能帮,我又不好意直接拒绝,所以最终只能决定拖一拖,没想到四叔还是给你写信了。”朱允熥最后也一脸无奈的道。
“陛下说不错,其实我在接到信后也一直在考虑,如果我是陛下的话,恐怕也会采用拖延的办法,但后来雪晴的一句话却提醒了我。”李节再次实话实说道。
“堂姐她说了什么?”朱允熥闻言也好奇的问道,对于朱雪晴这位堂姐,他还是十分佩服的,银行的事务在她事上也极为兴盛,甚至铁路之所以能够顺利修建,就和银行的集资有着巨大的关系。
“雪晴当时问了我一句话,就是如果朝廷这边拒绝了四叔,难道四叔就不去建这个学校了吗?”李节几乎是把朱雪晴的原话讲了出来。
李节的话一出口,朱允熥也一下子愣住了,他还真没考虑过这方面,或者说他其实也一直在逃避这个问题,毕竟从感情上来说,他其实也不愿意和朱棣产生太大的矛盾。
朱允熥愣了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最后李节干脆补充道:“其实就算没有朝廷的帮助,四叔那边看似没有经验,也缺少人才,但既然知道武学这个例子在,他们也迟早可以办出一个类似的学校,哪怕刚开始各方面的水平差一些,但也勉强能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这所学校日后未必会比武学差多少。”
李节说到最后时,朱允熥也忍不住站了起来,然后在书案后来回走动了几趟,最后猛然停下身子道:“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朝廷不帮忙,四叔会因此心生间隙,最终却还是可以建立起学校,虽然困难一些,花费的时间长一些,但最终的效果是一样的。”
“正是如此,到时陛下这里即得罪了四叔,又无法插手海军学校,可以说是两头不得好。”李节点了点头再次补充道。
朱允熥闻言眉头皱的更紧了,最终却还是叹了口气道:“可就算如此,总不能因此就答应四叔吧,毕竟如果帮他建了海军学校,虽然咱们能插手学校的事,但同样也会让四叔实力大增,从而威胁到京城的安全。”
“是啊,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四叔的实力增长,与朝廷安全之间的矛盾,这件事如果无法解决,恐怕双方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深。”李节看朱允熥把话挑明了,于是他也直接说道。
“就是如此,而且这件事的主动权还在四叔那边,我这边根本只能被动应对。”朱允熥说到这时也再次露出无奈的神色。
“所以现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和四叔好好的谈一下了!”李节忽然神情严肃的开口道。
“谈?怎么谈?”朱允熥却露出十分为难的表情,这种事实在太头疼了,他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面对面的谈!”李节再次回答道。
“面对面?”朱允熥再次一惊,“姐夫你的意思是让我和四叔面对面的谈?”
“当然!”李节点头道。
“姐夫你的意思是说,让四叔来京城来谈?”朱允熥再次一惊,终于明白了李节的意思,如果朱棣愿意来京城,那就说明他心胸坦荡,至少现在还没有对大明不利的心思。
不过紧接着朱允熥又忽然皱起眉头道:“可就算四叔来了京城,我又该怎么和他谈呢,毕竟双方的矛盾是没办法解决的,只要高丽在,对京城的威胁就一直都在啊?”
第六百零二章
要建城了
高丽济州岛,这里本是蒙古人养马的地方,因为岛上水草丰美,土地平坦肥沃,十分适合马匹的生长,而在朱棣占据了高丽后,济州岛这里也变得更加特殊,岛上出产的良马还在其次,关键是它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毕竟从倭国运到大明的白银,几乎都要通过这里。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朱棣早在多年前就开始营建这座岛屿,岛上的港口也发展极快,大明与倭国之间的物资交流,一般也会通过这里进行中转,因此济州港也成为高丽的第一大港。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朱棣派出船队抵达美洲后,他就将自己的王府也搬到了济州岛,平时大部分时间也都呆在这里,主要是现在朱棣将精力大部分都放在海洋上,开城那边虽然离海不远,但还是不如济州岛这边更方便。
燕王府的书房之中,一份巨大的沙盘摆放在正中,这是一幅整个美洲的地图,不过并不怎么完善,毕竟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都还是一片空白,只是在一些沿海的地区才标注的比较清楚,这些都是派往美洲的船队陆续勘探出来的地形。
“王爷,这次咱们又派出一支去美洲的船队,如果通达顺利到达,那么咱们在美洲的势力将突破万人这个关口,不过这些人都分散在数个沿海的堡垒里,实力有些分散,我觉得是时候在美洲建一所集中的大城了。”一身黑衣的妙广孝站在沙盘边开口道。
朱棣这时瞪着一双大眼,也在仔细观察着沙盘上的美洲,确切的说应该是中美洲这块区域,而他在美洲沿海建立的几座堡垒,也都集中在中美洲的西海岸。
“的确是到了建城的时候了,不过这个建城的位置却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朱棣摸着下巴上的短须低声道。
如果有可能的话,朱棣很想自己亲自去美洲看一看,到时选一个合适的位置建城,只有把城市建造起来,他才算是在美洲有了一座真正的根基。
“王爷说的极是,只是您暂时还不能离开高丽,如果您实在不放心,不如下次就让我去一趟美洲吧。”姚广孝自然明白朱棣的想法,当即也是一笑道。
“那还是算了,我可离不开你!”朱棣闻言也露出无奈的神色,随后沉思了片刻又认真的道,“不过说真的,咱们往美洲运输人力与物资的速度也太慢了,这都过去这么久了,咱们也派出去数只船队,可直到这次也才派到美洲一万人,这点人够干什么的?”
“王爷您也别太心急了,美洲的航线也才刚探明没几年,而且海上的风险又大,咱们去年可才刚损失了一整支船队的人和货物,那次的损失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心疼啊!”姚广孝说到最后时,也不禁叹了口气。
海上的风险一直是个极大的不确定因素,去年朱棣派了一支船队,足足有十几条船,装有数百人和无数物资,结果这支船队遇到了城墙高的巨浪,直接将整个船队打散,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如果不是有一个幸运的船员被风浪卷到一座海岛上活下来,并且后来被路过的船只带回来的话,恐怕朱棣都不知道这只船队是怎么消失的?
“早在当初探索美洲时,李节就警告过我们,海上的风险极大,所以我也早有这种心理准备,一两次的失败根本不算什么。”朱棣却是大手一挥道,他是天生的将领,早就习惯了战场上的利益取舍,所以一些人的死亡并不能动摇他的决心。
“王爷,我听说求真书院那边新搞出一种蒸汽船,现在已经开始在海上跑了,据说从太津到松江,只需要三天的时间,如果咱们也能用上这种蒸汽船,那去美洲可就方便多了。”姚广孝忽然再次说道。
身为朱棣身边的第一谋士,姚广孝也同样是与时俱进,朱棣将势力转移到海洋上,他也会时刻关注着各种海上的情报,蒸汽机船才刚出现,他就已经敏锐的感受到,这东西日后必将大放光彩,所以也想早点引进过来。
“这种蒸汽机船李节也在给我的信上提到了,不过这种船虽然跑的快,但却需要消耗燃料和淡水,以咱们这里到美洲的距离,也必须在路上设几个港口,以便船只补充这些补给,另外蒸汽机船的性能也不太稳定,所以短时间内恐怕还用不上。”朱棣却是摇了摇头道。
蒸汽机船成功运行的第一时间,李节就给他写信了,只是这种船虽然潜力巨大,但却需要时间改进,也需要时间在沿途建立港口补给,如果不解决这两个问题,那它的性能恐怕还不如帆船可靠。
“原来如此,驸马想的还真是周到。”姚广孝闻言也赞叹的点了点头,随后他又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问道,“那海军学校的事驸马可又有回信?”
“没有,上次他回信说会帮我想办法,但都过去这么久了,却还是没有消息传来。”朱棣这时也皱眉摇头道。
海军学校也是朱棣最关注的事情之一,毕竟想要开发美洲,就必须拥有一只强大的海军,而现在他最缺的就是海军方面的人才,所以才急需海军学校,虽然学校的培养也需要几年时间,但总归是一个稳定的人才来源,比他自己在军队中培养强太多了。
“王爷,虽然我也很相信驸马的为人,但都过去这么久了,他那边还是没有任何的消息,所以我现在都怀疑他之前的信只是拖延之计,根本没打算帮我们吧?”姚广孝沉吟了片刻这才再次说道。
“不可能,我了解李节,如果他真的办不了,应该会直接告诉我,而不会用这种拖延的办法,只是我担心他是想帮我们,却在陛下那里碰了钉子。”朱棣说到最后也再次皱起眉头,他当然知道,海军学校这件事,最大的困难就是朱允熥的态度。
不过就在朱棣的话音刚落,忽然就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就听一个年轻的声音高叫道:“父亲!信!姐夫从北京给你写的信送到了!”
第六百零三章
邀请
年轻的朱高炽一脸兴奋的从书房外跑了进来,手中举着一封新收到的书信,朱棣闻言也一把抢了过来,然后打开看了一遍,随即脸上的表情就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广孝你看看!”
朱棣把李节的信递给旁边的姚广孝,却没有给自己的儿子朱高炽,这也让朱高炽有些不满的问道:“爹,姐夫都在信上说了什么?”
“你姐夫让我去北京城与陛下面谈。”朱棣语气清淡的回答道,只是脸上的表情却让人捉摸不定。
“去北京城见堂弟?那太好了,我也好长时间没回去了,刚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回去一趟!”朱高炽闻言当即十分兴奋的一拍巴掌道。
朱高炽和朱允熥是同年生,只不过他比朱允熥要早出生两个月,当初因为李节的关系,朱高炽与朱允熥也颇为熟悉,两人私下里的感情也颇为不错,现在听说要回北京城,所以他也十分高兴,毕竟他和朱允熥也好多年没见了。
对于朱高炽的兴奋,朱棣却是白了他一眼,然后扭头对姚广孝问道:“你觉得李节写这封信到底是什么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