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2/359


而李节则是看了那个杨寓一眼,这个神秘的儒生如果真的没有骗他们,那他告诉自己这些情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确定了城门那边有危险,李节他们也感到更加的急迫,一路狂奔,最后终于看到了皇陵,这座皇陵李节以前也来过,但都是远远的看一眼,并没有进去过,现在他也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这座皇陵竟然如此的亲切。
很快李节他们来到皇陵的大门前,立刻有皇陵卫拦住了他们,毕竟这里是皇陵重地,一般没有皇帝的旨意,任何人都不得进入。
不过现在情况紧急,李节当即报上自己的身份,并且要求见这里的将领,皇陵卫虽然很少与外界接触,但还是听说过李节的名字的,所以也不敢怠慢,当即回去禀报。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一个中年将领急匆匆的赶来,见到李节也立刻行礼道:“皇陵卫指挥使童舒拜见驸马!”
“童指挥使不必多礼,咱们能不能找个僻静的地方谈话?”李节打量了一下周围,随后这才再次开口问道。
第五百七十六章
自杀的守将
对于皇陵卫,李节还是十分信任的,因为皇陵卫本质上其实是禁军,与守卫皇城的禁军都是一样的,甚至有时还会轮换,再加上皇陵卫一般不与地方上打交道,所以也不会受到地方的影响,平时也只命于皇帝一人。
因此李节在见到童指挥使后,立刻就将自己的处境详细的讲了一遍,这让童指挥使也吓了一跳,他没想到在大明境内,竟然还有人敢对李节这位驸马动手,甚至连凤阳城门那边都设下了埋伏。
“驸马您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吩咐!”童指挥使当即做出决定。
本来皇陵卫是不受任何人指挥的,哪怕是李节也不行,除非李节手中有朱允熥的圣旨,但以李节的身份,童指挥无论如何都不能坐视不礼,否则日后朱允熥肯定会将他碎尸万段。
更何况之前李节在南京时就已经动用了皇陵卫,有这个先例在,童指挥使倒也不担心日后会被问罪。甚至顾维觉得这也是自己立功的大好机会,说不定能借此被调到其它地方,毕竟守皇陵虽然安逸,但毕竟没什么前途,如果不出意外,他甚至要老死在任上了。
李节也没有客气,当即开口询问道:“不知童指挥使手下能动用多少兵力?现在我需要将南门守将顾维拿下,好追查他背后的主使之人。”
“凤阳皇陵这边一共驻扎了两千人,不过皇陵日常的守卫最少也需要一千人,所以我能动用的也只有一千人。”童指挥使立刻回答道,相比南京的孝陵,凤阳这边驻扎的军队明显要少许多。
“足够了,袭击朝廷命官等同于谋反,顾维动用守军设下陷阱,恐怕根本不会对手下的士卒说实话,只能用谎言来欺骗士卒为他所用,所以只要大军一到,立刻就能将他擒拿归案!”旁边的黄化立刻开口道。
“好,麻烦童指挥使你立刻点齐兵马,咱们即刻出发!”李节当即命令道。
顾维也立刻领命,随即调集手下的兵马,等到人马集齐之后,李节亲自率兵杀向凤阳城,本来黄化担心李节的安全,是想让他留在皇陵的,有他和童指挥使带兵就足够了,但李节却拒绝了。
至于那个儒生杨寓,则被李节留在了皇陵中,并且派人严加看管,毕竟他知道袭击李节的幕后主使是兵部侍郎王叔英,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日后就需要他做为人证指认对方。
这次李节他们没有再绕路,而是直接从凤阳城的西门入城,守城的将领看到皇陵卫忽然杀过来,也吓的差点让人关闭城门,直到李节亮出身份后,这才让对方放下戒备。
随后李节率兵从西门进到城中,然后一路飞奔赶到南门,之所以不从城外走,主要是李节担心顾维看到事情败露后,会关闭城门,就像刚才西门一样,如果城门一关,他们可能连进城都困难,相比之下,从城内攻打城门就没这方面的顾忌了。
李节他们一路飞奔来到南门,城门的守军见到这支从背后忽然杀出的军队,也全都懵了,一个个也全都看向守在城门的一个年轻将领,而这个年轻将领见到皇陵卫也是脸色大变,特别是当看到队伍中的李节与黄化时,更是露出绝望之色。
“顾维意图刺杀大明驸马,罪当诛灭九族,尔等还不快快放下武器,否则以同党论处!”黄化当即让人冲着城门处的守军大喊道。
果然,这些守军之前只是听命行事,顾维之前只是告诉他们,要清剿一伙乔装入城的山贼,结果山贼没等到,却等到了李节带着皇陵卫来了,这让不少人都乱了阵脚,一时间全都看向了城门处的年轻将领,也就是守将顾维。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顾维见到事情败露,竟然十分果断的抽出腰刀,然后直接抹到了脖子上,只见一股鲜血从他的脖颈中喷出,随即尸体倒在城门洞中。
见到顾维自杀,李节和黄化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特别是黄化,更是一肚子气,当即抽出腰刀上前,逼着守门的将士放下武器,这些人见到上司竟然当场自杀,也感觉到事情不对,于是也纷纷抛下武器。
“解除所有人的武器,暂时控制起来!”李节指着已经放弃抵抗的守军再次吩咐道。
顾维答应一声,当即指挥着手下将所有守军的武器与铠甲去除,然后集中看押起来,虽然这些人可能只是受了顾维的蒙蔽,但其中也有人可能是顾维的同党,所以接下来肯定需要仔细的盘问才能放开。
控制了局面之后,李节也迈步来到顾维的尸体旁,他自杀时的意志相当坚决,下手也十分的果断,脖子几乎被割开了一半,鲜血喷的到处都是,自然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不过李节并没有因此放过顾维,而是向黄化示意了一下,对方也立刻会意,当即亲自动手搜查了一下顾维的全身,结果还真被他搜出一封书信。
黄化将书信交给李节,李节打开信看了一下,结果发现这竟然是一封家书,是顾维的父亲写给他的,信中开头部分倒还正常,无非就是聊了一些父子间的家常。
但是在信的中间部分,内容却为之一变,这位写信的老父亲竟然开始大骂李节,说李节在江南官场搞吏转官,简直大逆不道、灭绝人伦云云,反正就没有一句好话。
信的最后,这位老父亲再次叮嘱顾维,让他听从送信之人的吩咐,无论对方让他做什么,他都要全力配合,若是日后出事,家里这边也有人照顾,让他不要有任何的顾忌。
“送信的人?”李节看到这里也是心中一沉,这个送信人肯定是其中的关键,如果那个杨寓说的没错,那么这个送信人很可能就是兵部侍郎王叔英的心腹,只是杨寓在这件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想到杨寓,李节也不由得皱起眉头,说来奇怪,他总感觉杨寓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但一时间又想不起在哪里听过。
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杨之一
顾维自杀,但线索并没有断,在他背后还有一个神秘的送信人,而且以李节的判断,这个送信人很可能还在城中,甚至就在城门不远处,毕竟如果李节是他,肯定想亲眼看到自己被杀的场景。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李节也立刻让黄化带人包围了顾维的家,查明顾维最近都与什么人有过来往,尽快确定那个送信人的身份,同时凤阳城门也紧急关闭,防止对方逃出城去。
而就在李节下达了上面的这一系列命令后,凤阳知府这才率领着官员匆匆忙忙赶了过来,这些地方官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更不知道李节为何要调皇陵卫入城,而且还有守城的将领发生了冲突,甚至还死了一个守将?
对于这些地方官,李节也懒的理会,只是让锦衣卫告诉他们,自己在办一件天大的案子,让他们老实配合,若是出了半点纰漏,到时就等着朝廷降罪吧。
李节的这些话也把地方官吓的不轻,说起来凤阳的官员也十分不容易,因为凤阳是龙兴之地,老朱的老兄弟们也大都出自这里,这些人老了之后,也大都回到凤阳养老,所以凤阳城中可谓是藏龙卧虎,在这里做地方官的难度也可想而知,毕竟他们谁都得罪不起。
结果现在倒好,又来了李节这条大鱼,而且还率兵入城,还闹出了人命案,这让地方官也十分的头疼,但他们也不敢得罪李节,所以只能老实的配合锦衣卫封城。
本来地方官还要安排李节住到城中的驿馆,但李节却拒绝了,他现在已经是惊弓之鸟,特别是凤阳城中出了一个顾维,难保不会出第二个,所以他最终决定住到皇陵去,相比地方官,皇陵卫更值得信任。
所以在处理完城中的事情后,李节让黄兴留下亲自监督,然后自己与童将军回到了皇陵,皇陵中还有杨寓这个重要人物等着他审问,甚至李节怀疑杨寓会不会就是那个送信人?
很快李节他们回到皇陵,童将军立刻为李节准备住处,而李节则让人把杨寓带了过来,只见这个中年儒生神情淡定,似乎早就料到李节会见他,进来后也直接向李节行礼道:“拜见驸马!”
“说吧,你到底是谁,为何会知道有人要在城门处伏击我们?”李节再次问道。
“在下真的叫杨寓,字士奇,吉安人,本是一个无名小卒……”
“等一下!你叫杨士奇?”李节听到这里忽然震惊的打断了对方道,难道他之前总感觉杨寓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原来他就是号称三杨之一的名相杨士奇。
看到李节得知自己的名字如此惊讶,杨士奇也愣了一下,随后这才点头道:“不错,在下正是杨士奇。”
李节也知道自己的表现有些太过了,于是干嘛一声掩饰了自己的尴尬,然后再次问道:“那你是怎么知道有人在城门处伏击我们,又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幕后主使是兵部侍郎王叔英呢?”
李节的话也让杨士奇露出沉默的神色,过了片刻这才叹了口气道:“不瞒驸马,在下虽然不名一文,但也有报效朝廷之心,所以就在几年前,经人举荐认识了王侍郎,王侍郎赏识我的才学,将我引为幕僚,平时有什么事情,也会和我商议,所以我才会知道这些事情。”
“你竟然是王叔英的幕僚!”李节听到这里也更加惊讶,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在原来的历史上,杨士奇之所以入朝为官,就是得到了王叔英的举荐,然后一步步的登上首辅之位,与当时的杨荣、杨溥并称三杨。
“不错,王侍郎为南京兵部侍郎,与罪官齐泰是好友,而且当初他也是受到齐泰的提拔,才能坐上兵部侍郎的位置,后来齐泰与黄子澄案发,王侍郎并没有受到影响,但他非但没有感激朝廷,反而对朝廷,特别是对驸马你恨之入骨,当然如果只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可能还不敢动手,真正的原因还是陛下这次去南京……”
随着杨士奇的讲述,李节也终于明白了王叔英袭击自己的原因,严格来说,王叔英也和黄子澄、齐泰一样,都是朱允炆的心腹,只不过他藏的比较深,虽然和齐泰有关联,但事后并没有受到牵连。
当然这也和当时的形势有关,毕竟朱允熥才刚登基,也不敢大肆诛连,所以只杀了黄子澄和齐泰等少数几个直接参与朱允炆出逃事件的官员,其它的官员并没有被追究。
王叔英则是朱允炆埋伏在南京的一枚棋子,如果他顺利的逃到南京,那么官拜兵部侍郎的王叔英也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甚至调动南方各地的军队为朱允炆所用。
可惜朱允炆却失败了,但王叔英却并不甘心,甚至想要将软禁在凤阳的朱允炆营救出来,结果还没等他动手,李节就去了南京,将整个江南官场搅了个天翻地覆,整个江南官场大换血,而且还搞出了吏转官,这对整个江南的读书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要知道江南一直号称文风鼎盛,科举也一直占据着优势,哪怕公平竞争,每次科举也都是江南人占多数,如果再像南北榜案那样搞一些小动作,那就更有利了,可是现在吏转官后,直接威胁到科举的重要性,自然也侵占了他们的利益。
所以这件事在江南读书人中引起的反响也最为激烈,不少激进的人,更是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李节,而王叔英就是其中之一,他背后还有不少人在支持,于是这些人联合起来后,终于决定派人袭击李节的队伍,为此甚至不惜动用了不少潜藏的力量。
比如凤阳南门的守将顾维,本来是王叔英为了营救朱允炆的重要棋子,但为了杀死李节,他也不惜提前牺牲了这枚棋子,毕竟无论袭击李节是否成功,顾维都不可能活下来。
李节听完杨士奇的讲述后,也沉思了许久,最后这才抬起头盯着他问道:“我很好奇,你即是王叔英的幕僚,自然也是他的心腹,为何忽然背叛他向我报信?”
第五百七十八章
又见方孝儒
李节虽然不知道历史上杨士奇也王叔英的关系,但从常理上也能推断出,他们两人的关系应该十分亲密,毕竟王叔英让杨士奇成为自己的幕僚,也就代表着他对对方的信任,甚至连袭击李节的事都没有瞒着杨士奇。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节才会感到好奇,既然杨士奇是王叔英的心腹,为何又忽然背叛了他,难道说他仅仅是为了攀上自己的关系,甚至不惜出卖旧主?
面对李节的询问,杨士奇却是沉默了良久,最后这才长叹一声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当初王侍郎一心为国,才识气度都让在下十分佩服,所以也甘愿留在他身边效犬马之劳。”
杨士奇说到这里忽然一顿,接着又道:“可是后来陛下登基,齐泰与黄子澄等人又一个劲的撺掇王侍郎,使得他的想法也发生了改变,甚至想要分裂大明,拥护朱允炆划江而治,当时我曾经苦劝过他,但他却根本听不进去,从那时起,我就已经知道,日后我们两人注定会分道扬镳。”
杨士奇说话时,李节也一直盯着他的神情变化,以他的经验来判断,并没有发现他有撒谎的迹象,所以他说的应该是真心话,当然也不排除他的演技实在太好,连李节也看不出丝毫破绽的可能。
李节沉默了片刻,然后这才接着问道:“王叔英的同党都有谁,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行踪的?”
李节离开南京时,没有告诉任何人,甚至连马忠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走的,可是袭击他的人却准确的知道他的行进路线,还接连两次找到了他,所以这让李节怀疑自己身边有奸细出卖了他的位置。
果然,杨士奇听到李节的询问也立刻回答道:“王叔英的同党有不少,我手中有详细的名单,至于他们为何会知道驸马你的行踪,其实也很简单,他们在你身边安插了奸细。”
“果然如此!”李节也冷哼一声道,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无人机和卫星监控,所以想要准确的掌握一个人的行踪也十分困难,李节他们一行人已经尽量小心,而且还两次改变路线,但却依然被对方找到,唯一的解释就是他身边有奸细。
“你可知道奸细的身份?”李节再次问道。
“不知道,不过驸马你身边的人都是锦衣卫,查找奸细正是锦衣卫的拿手好戏,所以只要知道身边有奸细,我想用不了多久,他们自己就能查出来。”杨士奇再次道。
“很好,这段时间你就呆在我身边,日后回京之后,我会将你的功劳禀报给陛下,到时定有重赏!”李节最后向杨士奇许诺道,虽然对方没说要求取功名利禄,但李节却不是不能情理的人,而且对方也的确救了他的性命,所以必要的赏赐还是要有的。
杨士奇也没有拒绝,毕竟他现在也没有其它的去路,只能跟着李节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当然最重要的是,他选择向李节报信,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私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2/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