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359


不过马忠也只需要呆一年,等到一年的试用期结束,吏转官也将被授予官身,成为真正的官员,到时大局已定,也就不需要人再盯着了,而那时也刚好是李节需要用到马忠之时。
李节在走之前,又去了一趟孝陵见了汤和,已经出家为僧的他似乎完全放弃了世俗的欲望,甚至都没有问李节在南京都做了些什么。
本来李节还想劝汤和离开孝陵,毕竟他年纪这么大了,身边又没有亲人照顾,万一有个什么好歹,到时可能连个交待后事的人都没有。
不过现在看汤和的样子,李节劝说的话也根本说不出口,像汤和这种年纪的人,早就活明白了,他们做出的决定,别人也休想改变,所以最终李节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和汤和聊了一些往事,然后这才告辞离开。
而在告别汤和后的第二天,李节也与黄化一起,率领着一队锦衣卫离开了南京,就像他来南京时一样,走的时候也没有通知任何人,甚至连马忠也只知道他这两天离开,却不知道他离开的确切时间。
这也是黄化向李节提议的,主要是为了安全考虑,毕竟李节几乎颠覆了整个江南官场,又开创了吏转官的先河,这可是动了无数人的利益,现在估计不少人都将李节恨之入骨。
之前李节呆在南京城中,身边又有皇陵卫保护,所以别人当然不敢对他怎么样,但若是李节离开南京,皇陵卫又要守卫皇陵,如此一来,李节身边也只剩下锦衣卫保护,防卫力量就显得有些薄弱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黄化才建议李节低调行事,离开时也没有通知任何人,让人摸不准他离开的时间,这样就算别人想对李节不利,恐怕也没有时间准备。
李节一行人乘船离开南京,而且在船队到达扬州时,队伍也一分为二,表面上看,原来的队伍依然按照原来的路线,沿着长江出海,然后走海路回北京。
但实际上李节却在扬州时,与黄化等人悄悄的乘船进入运河,原来的队伍看似庞大,其实只有少数一些锦衣卫维持,大部分的人都跟着李节他们混入一只运粮的官船队伍,这支船队也是黄化事先早就安排好的。
对于黄化的这些安排,李节虽然没有反对,但却感觉对方有点太过小心了,虽然他也知道自己这次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许多人都恨不得把自己剥皮销骨。
不过在李节看来,自己毕竟是大明的驸马,而且潜在的实力也十分巨大,如果真的有人敢动他,恐怕也要面临十分恐怖的报复,所以李节觉得只要对方不傻,就应该不敢拿自己怎么样,黄化的这些安保措施也有些太过小心了。
然而让李节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的队伍刚分开仅仅三天,这天黄化忽然脸色严肃的找到李节道:“驸马不好了,船队遇袭了!”
“什么?”李节听到黄化的话也不由得脸色一变,眼睛也露出不敢相信的神色。
“就在我们分开之后,原来的船队继续顺江而下,就在昨天船队快要到达苏州河段时,忽然遇到十几条船的伏击,咱们留守在船上的人死伤惨重,几条大船被付之一炬。”黄化面色凝重的再次道。
“好大的胆子!”反应过来的李节也咬牙恨声道,他没想到竟然真有人敢对他动手,如果不是黄化提前安排,恐怕他这次就要危险了。
“驸马,袭击船队的人肯定是发现您不在船上,所以才会撤离,否则留守的人根本不可能有人活下来,所以我现在担心背后的人肯定不会轻易放弃。”黄化再次郑重的开口道。
李节也明白黄化的意思,既然有人敢对他下手,肯定不会轻易的放弃,而他们在发现自己不在原来的船队上,肯定也会派人搜查自己的下落,所以如果李节现在暴露自己的位置,肯定会引来第二次袭击。
想到这里,李节也强制自己冷静下来,他必须要考虑清楚接下来的行动,绝不能让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
“驸马,前面就是淮安府,咱们要不要通知当地的驻军?”黄化这时开口建议道,他这次带的锦衣卫人数不多,如果放在平时,足以保证李节的安全,但现在既然有人想要鱼死网破,他手中的这点人可就不够用了。
“不行,对方既然敢对我动手,而且又准确的知道咱们船队的位置,显然是早就在监视着我们,所以我敢肯定,对方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强的影响力,甚至连官场上都可能有他们的人,所以这个时候去找驻军也并不安全。”李节闻言却是摇了摇头道。
大明的军队并非铁板一块,事实上军队也有高低之分,比如北方的边军肯定是大明的精锐,越往南军队的质量就越差,特别是江南一带,这里本就富足,但富足的生活却让军队飞速腐化,许多江南一带的军队甚至连操练都无法保持,更别说上阵杀敌了,这也是一个小小的倭寇,就让整个南方乱成一团的主要原因之一。
朝廷当然也知道南方军队的情况,不过对此也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节深知这种情况,所以他对南方军队也保持着一种警惕,这也是他去南京后,为何不调当的驻军,而是直接调用皇陵卫的原因,毕竟相比当地的驻军,皇陵卫的实力与忠诚也更让人放心。
“若是地方的驻军无法相信,那咱们该怎么办?”黄化皱起眉头再次问道,他虽然也能从地方抽调一些锦衣卫,但锦衣卫内部同样是鱼龙混杂,有些人同样不能完全信任。
第五百七十四章
去凤阳
“转道!去凤阳!”船舱中的李节沉思了良久,最后终于果断的开口道,现在前路不明,天知道暗中有多少危险等着他,所以他也必须在这重重危机之中找到一条安全的道路。
“去凤阳?”黄化闻言也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他们身在运河上,而以运河为界,东边是淮安府,西边就是凤阳府,不过他们现在的位置距离淮安府城更近,去凤阳根本就是舍近求远。
另外黄化还知道,朱允炆之前被李节抓住之后,软禁了一段时间就被流放到凤阳,这也是朱允炆第二次被贬凤阳了,不过上次只是老朱贬他到凤阳读书,而这次却是被软禁,也更没有自由。
这次李节把整个南京官场搞了个天翻地覆,虽然主要是因为杜正这些人犯下的大案,但未尝没有报复的想法,毕竟当初朱允熥之所以想要出逃,进而分裂整个大明,背后就是有这些江南官僚集团的支持。
所以现在凤阳那边肯定也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睛,特别是城中朱允炆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江南官僚集团的异动,若是现在李节和黄化去哪里,岂不是会立刻被人发现?
李节也看出了黄化心中的想法,当即也是一笑道:“就是因为别人想不到,所以我们才更要去凤阳,而且凤阳那边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那里其实是陛下设下一个陷阱!”
朱允熥把朱允炆软禁在凤阳,其实就是在恶心那些背后支持朱允炆的人,凤阳不属于江南,但却距离江南很近,而且又是老朱的老家,朱允炆被软禁在那里,也不用担心被人劫走,毕竟凤阳那里也有皇陵,同样驻扎着皇陵卫。
另外凤阳城号称中都,城内外的守军众多,所以支持朱允炆的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就在眼前,但却偏偏吃不着,如果他们真的敢铤而走险,刚好又给了朱允熥举起屠刀的借口,可以说用心十分险恶。
上面的事李节当然也参与了,所以他对凤阳的情况最为清楚,以凤阳的守卫力量,只要自己赶到那里,就不用再担心安全的问题,毕竟凤阳那边的军队可比淮安府的驻军更让人信任,别的不说,光是皇陵卫就足以保证他的安全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大明现在一共有两座半皇陵,除了老朱的孝陵外,就只有凤阳这里的皇陵了,里面安葬的是老朱的父母,而另外半个,当然是朱标的皇陵,只是现在时间还短,朱标的皇陵连一半都没有建完,只完成了核心建筑,这些还是李节亲自督造的,剩下的建筑估计需要十几年才能陆续完成。
黄化虽然不知道凤阳那边的具体情况,但他相信李节的判断,所以很快也点头答应,于是一行人在一个小码头弃船登岸,然后日夜兼程赶往凤阳。
也就在李节他们离开船队没几天,这支运粮的船队就遭到了一伙人的盘查,这伙人打着漕运衙门的旗号,将船队翻了个底朝天,最后发现没有找到想要找的人,这才不甘的离开。
而在运粮的船队被人截住盘查之后没多久,一直在赶路的李节和黄化也收到了这个消息,这让两人的心情也更加沉重,甚至李节都怀疑自己身边是不是有奸细,否则这些人怎么会对自己的行踪如此了解?
不过现在李节可没时间一个个盘查身边的人,因为凤阳城就在眼前,只要到了凤阳,并且得到皇陵卫的保护之后,他就彻底的安全了,到时再一个个盘查也不迟。
这天下午,李节他们一行人策马飞奔,凤阳城也终于出现在众人眼前,这让所有人都是心中一松,只要进到凤阳城中,他们也就安全了。
想到这里,李节他们也是快马加鞭,希望能够在天黑之前进城,毕竟现在天色已经不早了,再过一会恐怕凤阳城的城门就要关闭了,虽然李节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叫开城门,但现在这种情况,李节也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行踪。
前面是一个弯道,只要转过这个弯就能看到凤阳城的城门了,李节他们也更加兴奋,然而就在这时,却忽然只见有人从旁边的树林中冲出,挡在了李节他们面前,惊的马匹也一下子扬起前蹄,荡起一阵烟尘。
与此同时,李节的船队在长江上遇伏的消息也终于传到了京城,毕竟这么严重的事情,地方官发现之后,也根本不敢隐瞒,更何况死的人全都是锦衣卫,更让当地的地方官吓的要死,因此也火速上报。
朱允熥和李节一样,根本没想到会有人这么大胆,竟然派人直接袭击船队,这让他在震惊之后又无比的愤怒,甚至恨不得立刻亲自赶到长江上寻找李节的下落,因为在地方的禀报中,并没有找到李节,所以用了下落不明这四个字。
“封锁消息,所有知情人全都看管起来!”朱允熥在冷静下来后,立刻就下达了命令,李节遇袭的事绝不能张扬出去,否则会引发更大的乱子。
另外最重要的是,朱允熥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向姐姐朱玉宁解释这件事,万一李节真的出了什么意外,那他日后可就没脸再见朱玉宁了。
所以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都必须要封锁消息,另外朱允熥心中还存着几分希望,毕竟这并不是李节第一次遇袭,当初他还不是太子时,就与李节在太津遇到过一次袭击,当时也多亏了李节,才让他躲过一劫,这次李节遇袭,他也觉得李节肯定能够逢凶化吉。
当然封锁消息并不意味着朱允熥不做任何动作,事实上他立刻就将大将军蓝玉召进宫中商谈,蓝玉自从被李节说服后,就交出兵权,去了武学任职,这也彻底的打消了朱允熥地他的猜忌。
不过这次因为李节遇袭的事,却是触到了朱允熥的逆鳞,所以他不惜将卸甲的蓝玉再次召到宫中,因为这次他要杀人了,而蓝玉这把宝刀依然未老!
第五百七十五章
示警
李节他们的队伍马上就要赶到凤阳城的城门时,却忽然有人从旁边的树林冲出,吓的队伍的马匹受惊,黄化等人更是吓的抽出腰刀准备动手,毕竟他们这一路都在担心有人袭击他们。
不过李节他们很快发现,从树林中冲出的只有一个人,而且还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儒生,颌下留着三缕长须,五官端正身材挺拔,气度颇为不凡。
“快快让开,不要挡着我们赶路!”这时有锦衣卫看这个儒生不像是刺客,于是立刻上前大声呵斥道。
虽然锦衣卫都换上的便服,但一个个杀气腾腾拿刀带剑的,一般人遇到这伙人恐怕早就吓的转身就跑了,不过这个儒生却十分平静的打量了一下众人,随后目光定在李节脸上行礼道:“晚生拜见驸马!”
看到对方一语道破李节的身份,旁边的黄化也吓了一跳,甚至抽刀就想上前灭口,不过却被李节拦住了他。
“你是何人,为何要挡住我们的去路?”李节也面色平静的上前问道。
“在下杨寓,今日守在这里,是为了向驸马示警!”只见这个儒生面色严肃的向李节再次道。
“杨寓?”李节对这个名字感觉十分陌生,但当听到对方是为示警而来,这让他心中一震,但脸上却不动声色的反问道,“示什么警?我乃大明驸马、太祖御赐的靖海侯,谁敢对我不利?”
听到李节的话,只见这个名叫杨寓的儒生也叹了口气道:“我是一片好意,驸马何故诓我,你们按照原来路线走长江水路的船队,已经被人焚之一炬,另一队走运河的船队,同样也在路上被人盘查了一遍,这些驸马你们肯定比我更清楚吧?”
“你到底是谁,为何会知道这些消息?”黄化闻言也不禁再次上前厉声质问道,这些消息现在知道的人极少,而且很可能会被封锁掉,一般人绝对不会知道这些消息。
面对黄化的质问,杨寓却再次淡定的摇头道:“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凤阳城南门守将顾维已经被人策反,现在城门那里已经设下埋伏,只要驸马你们经过城门,立刻就会万箭齐发,到时你们恐怕也难逃一死!”
黄化听到这个杨寓的话也再次一惊,随即就看向旁边的李节,如果对方说的是真的,那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李节也是面色一沉,虽然不知道这个杨寓说的是真是假,但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却很有这种可能,毕竟对方既然动手,就绝不会轻易放弃。
想到这里,李节也抬头看向这个杨寓道:“你怎么会知道这些情况?”
“我不但知道有人要对驸马不利,而且还知道这件事的幕后主使是谁。”杨寓站直身子再次回答道。
“谁?”李节沉声问道,他也一直想知道到底是谁这么大胆,竟然真的敢对自己动手,要不是黄化小心谨慎,恐怕他现在已经横尸于长江之上了。
“南京兵部侍郎王叔英!”杨寓回答道。
“竟然是他!”李节听到王叔英这个名字也露出震惊的神色,不过紧接着他又心中暗恨,其实自己早就该想到了,因为历史上王叔英与齐泰就是好友,两人也是朱允炆的死忠派,后来朱棣夺位成功,王叔英为表忠心于是自尽而亡。
“驸马,这个人的话可信吗,要不要派个人去前面的城门探查一下?”黄化这时低声向李节询问道。
“派个人去吧,另外这里离城门太近,也不安全,咱们直接绕道去皇陵!”李节考虑了一下这才做出决定道。
黄化也立刻答应一声,当即派出一个心腹前去探查情况,然后整个队伍转道离开了这里,杨寓这个儒生当然也被他们带上,毕竟现在情况不明,这个忽然跑出来示警的人也十分可疑,而且他又知道李节等人的身份,自然更不能放他走。
杨寓也表现的十分配合,或者说他来见李节,本来就没打算再离开,于是一行人绕道离开城门,从一条小路赶往城西的皇陵。
路上杨寓也没有再说什么,李节对于他的身份也十分好奇,但现在危险还没有解除,所以他也没时间询问。
就在李节他们刚走到半路,派出去的探子也追上了他们,据他查到的情况,凤阳城门那边的确不对劲,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异样,甚至还有百姓经过,但城门洞中却暗藏重兵,城门上的士卒,也全都是杀气腾腾,绝不像平时守城的模样。
另外城门守将顾维也一身铠甲的站在城门处,目光如炬的审查着进城的人,特别是遇到超过三个以上一起进城的人,都会被他们严格盘查。
“殿下,那个顾维果然有问题,咱们要是贸然闯进去,恐怕这次也是凶多吉少啊!”黄化这时心有余悸的向李节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