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359


“李兄不必安慰我,其实从迁都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南京这边的书院恐怕要衰落,只是我对这边实在割舍不下,所以才决意留了下来。”解缙却还是不太相信李节的话,于是叹了口气再次道。
“解兄我可不是在安慰你,北京虽然是国都,吸引了天下的人才,但南京这边也不差,特别是这些工商业发达,比如这次的蒸汽机,就是因为南京的造船业发达,你们才能先一步造出蒸汽船,另外我还听你说过,好像是江南一带的纺织业也想用蒸汽机?”
“不错,江南这边的商人的确很有眼光,他们听说了蒸汽机的事后,立刻就想到了不少的用途,有些还亲自去书院商谈,只是我之前一心研究蒸汽船的事,所以暂时没有答应他们。”解缙点了点头道。
“那就是了,无论是蒸汽机还是别的什么,这些新事物的发明,其实主要还是让人用的,而江南这边工商业发达,你们完全可以从实用方面入手,推方各种新事物的使用,就比如玉米和土豆,可不是只从美洲带来就行的,而是需要花大力气去推广才行!”李节再次点醒道。
解缙当然知道玉米和土豆的事,也知道之前李节就为了推广土豆的事而四处奔波,现在听到他以这两种作物举例,也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的确,书院的各新发明,有些其实是很脱离实际的,而如果让这些新发明的事物推广到民间,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相比北京那边,南京求真书院与工商业走的更近,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谁让江南这边的工商业本就发达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南京求真书院完全可以从工商业入手,推广各种新发明的实际,虽然可能在理论发明上比北京那边差一些,但也是一条光明正大的路,甚至日后取得的成就可能比北京那边更大。
想通了上面这些,解缙也不禁抚掌大笑道:“我明白了,谢李兄你为我解惑!”
“解兄客气了,以你的才智,就算我不说,日后你肯定也能想明白的!”李节也谦虚的道。
解缙听后却不好意思的一笑,随后他又想到李节此行的目的,于是也关切的问道:“李兄,这次的案子可是震动天下,一百多万石粮食的丢失,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我大明的第一大案,如此大的案子,你打算从何查起?”
“这个……”李节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向解缙问道,“解兄,我几年没回南京了,对南京这边的情况也不太解,不如你给我讲一下南京的情况,特别是那位已经去世的许侍郎,你觉得对方真的会是畏罪自杀吗?”
第五百三十一章
太仓失窃案
对于南京太仓粮食被盗的案情,李节现在手中掌握的情报并不多,虽然锦衣卫也早早的派人去查了,但现在还没有禀报给他,所以李节才向解缙打听一下南京那边的情况,毕竟解缙以前也在官场混过,而且书院的消息也比较灵通。
果然,解缙听到李节的询问后,竟然露出几分凝重的神色,沉吟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道:“不瞒李兄,其实那位自杀的许侍郎,我曾经与他有过几面之缘。”
“哦?你认识他?”李节听到这里也露出惊讶的神色,许周是范皇后的舅舅,算起来也是朱允熥的妻舅,不过李节对他并没有什么印象。
“不错,许侍郎掌管着仓储,仓储也是很需要技术的,刚巧书院中也有人对这方面有兴趣,于是就和户部那边有一些联系,我和许侍郎也见过几面,中间还吃了两次饭,聊的也颇为愉快。”解缙再次回答道。
“那以解兄看来,这个许侍郎是个什么样的人?”李节当即追问道,他手中的资料实在太少了,而且就算锦衣卫收集了各方面的资料,有些也许会不太准确,相比之下,解缙这个局外人的看法更加可信。
“这个……”只见解缙再次犹豫了片刻,随后这才开口道,“如果只是以我的印象来看,许侍郎他应该算是一位能臣,而且头脑很灵活,愿意接受新事物,我们书院给仓储提出一些想法,他也愿意采纳,甚至还亲自去太仓布置,所以我实在难以相信,他会暗中偷盗上百万石的粮食。”
说到这里时,解缙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另外在我看来,许侍郎是个很乐观的人,琴棋书画样样都精通,还有一些其它的爱好,像他这样的人,我实在想不通他会自杀。”
听完解缙对许周的评价,李节也露出沉思的神色,他相信解缙的眼光,虽然解缙是个智商高于情商的人,但其实并不意味着他不通人情事故,而是他根本不在乎这些,一些人耍的小手段,他其实能一眼看穿,只是懒的理会罢了。
所以李节相信解缙对许周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可偏偏就是许周这样的一个人,却忽然成为了偷盗上百万石粮食的贪官,而且还在案发后自杀,这前后的巨大反差,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既然书院与太仓有过联系,那解兄你对太仓有没有什么看法?”李节忽然再次开口问道。
“南京的太仓有三十五座,每座的规模都极大,存储的粮食也以万石计,而且每年都是出阵粮,进新粮,账目的进出极为繁杂,所以太仓中需要官吏也极多,而人一多,人员就变得十分复杂,再加上太仓又隶属于户部,油水极为丰厚,所以太仓一向都是个是非之地……”
解缙对太仓的了解还不少,随着他的讲述,李节对太仓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谓太仓,其实就是京城存储粮食的粮仓,南京这里本来就是京城,虽然迁都了,但这里还是京城之一,所以太仓的名字依然保留了下来。
而太仓是存储粮食的地方,整个南京共有三十五处太仓,每处存储的粮食都不在少数,而且粮食是有存储期的,所以每年都会更换一些陈粮,进一些新粮,而在这一进一出之中,就会产生巨大的油水,如果有手脚不干净的官员,完全可以从中牟取暴利。
其实像太仓这种地方,粮食失窃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毕竟这里面的油水实在太大了,哪怕当初老朱用剥皮实草的酷刑,也没有挡住官员的贪婪,早在洪武年间,太仓就多次失窃,导致数个官员被处以酷刑。
不过之前的粮草失窃案的数目都不多,撑死了也不过十几万石,结果这次倒好,一下子失窃了上百万石,简直比之前所有失窃案加起来都多。
“李兄,这绝不是一桩简单的失窃案,上百万石的粮草,也绝非一时半会能运走的,更何况还不是集中在一两座太仓,而是所有太仓都涉及其中,所以这背后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解缙最后也总结道。
“我明白了,多谢解兄为我讲解!”李节这时也长出了口气,然后拱手向解缙道谢道。
“李兄客气了,这些事情本来就不是什么机密,你到了南京会知道,不过这件案子肯定牵涉极大,到时李兄你也要小心啊!”解缙最后再次叮嘱道。
“解兄放心吧,我这次可不是独自一人,而是调动了锦衣卫,另外皇陵卫也会听从我的调动,所以安全方面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李节笑着开口道。
因为案情紧急,所以李节坐着蒸汽船来了,船上也只带了十几个护卫,但这只是明面上的力量,暗中锦衣卫早就派了人手来到南京,他们将全都听从李节的命令。
不过相比锦衣卫,最关键的力量还是皇陵卫,所谓皇陵卫,其实就是守卫孝陵的禁军,老朱安葬在孝陵,自然派了大军守护,也就是所谓的皇陵卫,这支皇陵卫是从京城那边调过来的,之前也护送着老朱的棺椁来南京,与南京官场没有半点关系,所以绝对值得信任。
“有这么多护卫的力量,倒是让人安心了不少,不过对方既然敢窃取那么多的粮食,肯定也有不小的势力,而且李兄你的到来,肯定也会让对方倍感压力,说不定会在狗急跳墙之下,做出一些鱼死网破的事。”解缙再次叮嘱道。
这么大的案子,犯案的人肯定拥有巨大的能量,否则光是粮食的运输就是个问题,所以解缙才会担心李节的安全。
“嗯,我会小心的!”李节闻言也再次点头。
说话之时,蒸汽船也终于来到了松江港,只见港口中船帆云集,码头上人也是人流如织,而在码头的背后,则是连成一片的建筑,这让李节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神色,想当初他第一次来松江府时,这里还是一片烂泥滩,可是现在却已经变成一片繁华的港口了。
第五百三十二章
又死一个
松江府的变化实在太大了,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就兴建起一座规模庞大的港口城市,比之北方的太津也相差不多,甚至已经有几分后世的魔都景象了。
可惜现在李节身负重任,根本没时间游览松江,否则他非得在这里住上几天不可。
解缙也要回去了,毕竟北京那边还等着他筹划铁路的事宜,所以李节和解缙在松江只住了一晚,然后第二天就互相道别,解缙乘着蒸汽船回转京城,李节则换船由海入江,转道去了南京。
李节换乘的船也早就准备好了,随行的人也一下子多出几倍,这些人全都是锦衣卫,船只与行程也全都是由他们安排的,毕竟李节想要查案,身边必然有一批信得过的人,除了锦衣卫自然也没有其它人选了。
“黄化呢,怎么没来见我?”船舱之中,李节品了口茶向面前的一个锦衣卫千户问道。
这次太仓的粮食被盗,锦衣卫也难逃干系,毕竟这么大的案子,锦衣卫在事先竟然没有任何的察觉,这本就是他们的失职,因此黄化向朱允熥禀报之后,也被臭骂了一顿,随后被朱允熥派到南京,命他全力协助李节破案。
“启禀驸马,黄指挥使本来是要亲自迎接您的,不过因为南京那边查出一些事情,所以他只能坐镇南京,派属下前来迎接驸马!”千户回答道。
“你们都查出些什么?”李节再次问道,这个千户他认识,对方姓史,是黄化的心腹,之前抓捕朱允炆时,对方也跟着黄化出了不少的力,所以对这个史千户他还是信任的。
“启禀驸马,我们与指挥使日夜兼程来到南京,立刻就着手太仓粮食被盗案的调查,发现了不少可疑之处,特别是户部侍郎许周之死,更是疑点重重!”吏千户立刻回答道。
“许周的死有何疑点?详细的讲一下!”李节听到这里也立刻眼睛一亮,当即再次问道。
“是!”史千户答应一声,整理了一下思绪再次道,“据我们查到的消息,许周虽然主管着太仓,但他上任还不到两年,可是南京各处太仓的粮食被盗,却已经不止两年,最早甚至从四年前,有几个太仓的账目就已经对不上了。”
“还有没有?”李节听到这里也露出振奋的神色,也就是说,在许周上任之前,就已经有太仓的账目出问题,虽然这并不能排除许周的嫌疑,但却说明这件案子背后肯定还有其它人下手。
“有!”史千户再次回答道,“许周是朝廷迁都之后才到户部上任,而据属下们调查出的情况,许周在户部并不怎么受欢迎,甚至还颇受排挤,太仓虽然名义上归他掌管,但暗中却已经被人架空,他对太仓的掌控并不强,所以从常理上推断,他是没有能力从太仓中盗取上百万石粮食的。”
“哦?这倒是有点意思,他没能力从太仓中盗取那么粮食,那么肯定有其它人做下的这件案子,你们有没有怀疑的对象?”李节闻言也再次问道。
不得不说锦衣卫探子的实力还是相当可怕的,在这么短时间里,就已经调查出这么重要的消息。当然仔细一想也正常,南京毕竟是大明之前都城,锦衣卫对这里的掌控也十分强,所以查出一些事情也并不困难。
“启禀驸马,这次不是一两座太仓被盗,而是所有太仓的账目都出现了问题,有能力做到这些的,定然是户部的高层,所以除了许侍郎外,户部尚书,另一位侍郎,以及几个掌有实权的郎中和员外郎,都有很大的嫌疑。”史千户再次禀报道。
李节听到这里也是一皱眉,随后沉思了好一会儿这才再次道:“北京户部那边会不会与这次的事有牵连?”
虽然已经迁都了,六部也一分为二,南京的六部相当于北京六部的备份,如果放在明朝中后期,南京的六部其实就是个摆设,甚至是官员养老的地方。
但现在才刚刚迁都,北京六部的官员,其实本来就是从原来南京六部分离出来的,这次户部出了这么大的案子,北京户部那边的官员同样有可能牵连其中。
“这个……”史千户迟疑了片刻,随后这才回答道,“属下暂时还没查到其中的关联,但也不能排除北京户部牵扯其中的可能。”
“果然是一桩惊天大案啊!”李节闻言也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头,这件案子不但涉及到的金额巨大,而且牵扯到人员地位极高,范围也极广,一个不好,可能就要重演之前的胡惟庸案了。
不过头疼归头疼,案子还是要查下去,所以接下来李节又询问了一下史千户掌握的情报,史千户也一一做了回答,不过后面的情报就不如前面有价值了。
“对了,黄化是因为什么事情才不得不坐镇南京?”李节最后再次开口问道,因为按照之前的约定,黄化是应该亲自来迎接自己的,可是现在他却坐镇南京,显然应该不是一件小事。
“一位都察院的御史被杀,确切说应该是在路上被人刺杀,而且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这位御史很可能与案子有关。”史千户再次回答道。
“又死了一个!”李节听到这里也不禁站了起来,之前死了个侍郎,现在又死了个御史,别看御史在品级上不如侍郎,但御史却有着监察百官的职责,而且这个御史还是被人刺杀,性质更加恶劣。
“这个御史叫什么名字,又是怎么死的,杀他的人抓住了吗?”李节当即问出一连串的问题。
“启禀驸马,这位御史名叫吴波,于前天被人刺杀于回家的路上,当时有不少路人亲眼看到刺客行凶,随后刺客飞速离开,等到官差赶到时,吴御史已经身亡,刺客也不见了踪影,后来我们封锁全城搜查,可依然没能找到刺客的踪迹。”史千户回答道。
“吴波?”李节想了想,却对这位御史没什么印象,随即再次问道,“你们查到了什么,他和这件案子有什么牵连?”
第五百三十三章
监察院的问话
南京城,黄化手按腰刀迈步进到都察院,两只眼睛如同利刃一般扫视了一下所有人,而面对他这位锦衣卫都指挥使,都察院的众位谏官也都面带不悦。
说起都察院,这可能是大明唯一敢和锦衣卫较劲的衙门了,都察院的前身是御史台,后来被老朱改名为都察院,负有监察百官的职责,老朱更是设下十二道都察御史,后来又增加一道,全称为十三道都察御史,替皇帝监管天下。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察院与锦衣卫的职能其实是有些重合的,只不过一明一暗而已,正所谓同行是冤家,再加上都察院的职能强大,只要见到不顺眼的事,他们就能立刻上书,哪怕是锦衣卫也是照喷不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都察院与锦衣卫一向都不怎么对付,之前锦衣卫一分为三,其中一部分负责监察百官,并且与都察院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过双方毕竟不属于同一系统,彼此间即有合作又有竞争。
所以现在黄化来到都察院,自然不受这些谏官的欢迎,但他们却又不得不放开都察院,任由黄化带着锦衣卫闯进来,因为都察院的一位御史在回家的路上被人刺杀了,现在这件案子已经由锦衣卫接手,他们必须要配合。
“你们几个,去将吴御史的公事房仔细的搜查一遍!”黄化对身边的人命令道,随后又带着人来到都察院的大堂,然后传唤都察院的官员前来询问。
虽然都察院的人看锦衣卫不顺眼,但一位同僚被人刺杀,他们也必须配合锦衣卫的调查,更何况这时若是表现出不配合,说不定会被人怀疑成凶手,毕竟吴波的死实在太突然了,甚至有人怀疑是仇杀,而都察院的人也同样有嫌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