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359


第五百二十二章
削藩(下)
“陛下想要削藩?”李节也没有绕弯子,直接道出了朱允熥的话外之意道。
“就知道姐夫你肯定会明白,不错,我的确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又担心这么做会引各地的动乱,所以想征求一下姐夫你的意见。”朱允熥也没有回避,而是点头回应道。
“那陛下打算如何削藩?”李节并没有急着反对,而是打算趁着这个机会,考验一下朱允熥的能力与眼光。
“削藩这件事说容易也容易,说困难也困难。”只见朱允熥露出一副自信的表情道,“各地藩王虽然手握军政大权,但他们各自的实力都无法与朝廷相抗衡,特别是这次北伐残元之后,他们应该能认清自己与朝廷之间的差距。”
朱允熥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当然了,也不能因此而轻视各地的藩王,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分而治之,而且前期不应搞的太大,而是需要挑几个不太重要的藩王下手,一来试探一下诸王的态度,如果有人敢反对,就可以将几个跳的最厉害的藩王下手,将他们做为典型处罚,到时定能震慑诸王,然后削藩应该会少掉许多的阻力。”
李节听后却是暗自好笑,朱允熥与朱允炆不愧是亲兄弟,两人在别的地方可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削藩这件事上,却有着一致的看法,历史上的朱允炆也是从弱小的藩王开始削藩,最后逼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因为他再不造反就要轮到他了。
说实话,先从弱小的藩王开始削藩,也并不是一个错误的计划,事实上削藩肯定不能一下子全削了,所以要么是从弱小的藩王开始削起,要么就是从最强大的藩王开始削起,无非就是这两条路,而且这两条路都不能说错,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最终还是看怎么操作了。
“姐夫你怎么不说话,难道是觉得的我这个计划太简单了?”朱允熥看到李节沉默不语,于是也有些急切的追问道。
“那倒不是,其实就像你说的那样,削藩这件事说简单也很简单,特别是除了周王之外,排在前五的亲王全都去了境外,而他们也是之前实力最强的亲王,这也使得陛下削藩少了许多的麻烦。”李节立刻笑着回答道。
朱樉在倭国、朱棡被贬去了吕宋,朱棣则在高丽,而且一心去美洲,剩下朱桢也去了交趾,努力向南洋一带发展,他们这些亲王肯定是回不来了,而且也不在大明的传统范围内,就算是削藩也根本削不到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朱棣之所以同意去高丽,本来就是防止有这么一天,毕竟精明如他,也早就料到迟早有一天,朝廷不会容下他们这些手握兵权的藩王,所以他才第一个跑到了外面,朱桢也有同样的想法,而朱樉与朱棡则是走了狗屎运,被动的去了境外,却也逃脱了被削藩的命运。
不过朱允熥听到李节提到境外的朱棣等人时,脸上却露出一种奇怪的神色,李节也十分敏锐的注意到了,这让他忽的一愣,随即就有些震惊的道:“陛下你不会是想把燕王这些人也一起削了吧?”
“这个……嘿嘿,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四叔他们的实力可都不弱,现在大明实力强劲,自然是不用担心,可若是日后朕的子孙不肖,导致大明实力衰弱的话,到时岂不是……”
朱允熥说到最后也没有说再说下去,当然后面的话也根本不用再说,是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而李节则更加震惊,他没想到朱允熥竟然想的这么长远,连子孙后代都考虑到了。
不过也正是如此,李节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感到高兴还是难过,朱允熥能考虑的这么长远,这说明他登上帝位之后,也的确成长了许多,从某些方面来看,已经算是一位合格的帝王了。
只不过朱棣等人毕竟与一般的亲王不一样,其中朱樉与朱棡也就罢了,朱棣与朱桢却是主动杀向境外,他们手中的土地与人口,大都是他们亲手打下来的,也许前期的确是借助了大明的实力,但不要忘了,他们也是老朱的儿子,老子帮儿子打下一份基业也是应该的。
所以从某些方面来看,朱允熥想要把朱棣与朱桢等人一同削藩,其实是缺乏道义支持的,甚至连法理上都说不过去,毕竟那是人家自己打下来的,朱允熥什么都没做,就想将两人手中的基业抢过来,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想到这里,李节也不禁面色郑重的上前一步道:“陛下的想法的确很好,只是燕王等人毕竟不在境内,就算是削藩,恐怕也削不到他们头上吧?”
看到李节反对,朱允熥先是一愣,随即也露出失望的神色,不过他很快就恢复如常笑道:“姐夫说的也有道理,无论是高丽还是交趾,以前本就独立成国,朝廷也不方便把手伸到那里,只不过考虑到他们与我们接壤,所以朕才有此考虑。”
“兵法有远交近攻之说,燕王等人都在境外,陛下就算是削藩,也不可能从他们削起,所以我觉得现在最好还是与他们加深交流,将他们与大明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然后再全力解决境内的藩王才是上策!”李节再次建议道。
“也好,只是我现在有些担心,四叔他们若是看到朕对国内的藩王动手,万一有什么想法,甚至是伸手到国内怎么办,毕竟之前二叔他可就有过这种想法。”朱允熥先是点头,随后再次有些担心的问道。
上次朱樉与朱雪晴联络,企图监视京城这边的动向,这件事也让朱允熥起了极大的警惕,估计这也是他想要削藩的引子,所以他也一直对境外的朱棣等人抱有很大的戒心。
不得不说朱允熥的担忧还是很有道理的,毕竟若是削藩的消息一出,境外的朱棣等人肯定也会大受震动,到时说不定真的会联合境内的藩王搞事。
第五百二十三章
蒸汽船
削藩的事最终也没有讨论出一个确切的结果来,主要还是在对待境外的朱棣等人这件事上,李节和朱允熥发生了分歧。
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毕竟削藩可是关乎到大明江山的稳固,自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出决定的。
当然李节也说服了朱允熥,使得两人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对付削藩这件事上,一定要慎重,而且在短时间内,最好是不要擅动,特别是现在朱允熥刚刚坐稳皇位,正是需要收服人心的时候,对朝堂和军队的掌控也并不稳固,所以这件事也需要时间慢慢准备。
对于李节来说,只要朱允熥不像历史上的朱允熥那样,冒冒失失的去推行削藩就行,事实上以现在大明的国力,各地的藩王虽然手握实权,但面对朱允熥这个皇帝根本没有反抗的实力,所以只要朱允熥不像朱允炆那么蠢,稳扎稳打之下,推行削藩几乎不可能有翻车的可能。
蒸汽船要来了,李节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可惜朱允熥不能去,所以李节只能与郭正林结伴,两人提前提到消息后,也乘车来到太津港迎接。
随着大明海贸的兴盛,太津港这里也彻底的爆发出无比的活力,毕竟太津北靠京城,又有渤海湾这样的优良海港,虽然冬天可能会遇到冰冻,但依然让他成为北方的第一大港。
李节与郭正林来到太津的码头时,只见整个港口中船帆云集,大大小小的船只来往不休,完全没有当初李节第一次来这里时见到的荒凉景象。
“驸马,这太津港发展的实在太大了,比之南方的松江港也相差不大,不愧是咱们大明发展最快的两座新海港!”郭正林看着港口中繁忙的景象也感慨的道。
位于长江出海口的松江府,同样也是一座发展极快的新兴港口,说起来也有趣,松江港是南京的入海的必经之地,而太津则是北京入海的必经之地,而这两座港口也是大明发展最快的两座新兴港口,所以也经常被人拿来比较。
“是啊,不过太津还是比不过松江那边,日后那里肯定会出现一个不输于泉州、广州那样的大城市。”李节笑着回答道,毕竟松江府在后世就是大名鼎鼎的魔都上海,现在他提前让这座城市走上了舞台,日后的发展必定会更加的惊人。
“咦?松江港那边我去年曾经去过,发现那里虽然发展很快,还感觉还是不如太津这边,怎么驸马你更加看好松江府?”郭正林听到李节的话也露出惊讶的神色。
松江与太津各有优点,其中松江发展的更早一些,不过太津背靠京城,朝廷对这里也极为重视,曾经多次拨下巨款修建太津港,所以现在如果比较两个港口的话,太津反而更胜一筹,毕竟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要看经济,政治因素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太津之所以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背靠京城,但松江府却背靠整个江南地区,又有长江这条水道连通内陆,所以那里的发展潜力巨大,我已经向陛下建议,要在松江那边单独设市!”李节笑着解释道。
“原来如此,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特别是长江水道,货物可以通过这条水道进出内陆,松江港做为连接大海与长江的通道,日后的前途还真是不可限量啊!”郭正林闻言也赞同的点了点头,他虽然精通天文、算学等,但对城市发展这些方面却不怎么了解。
“郭兄,蒸汽船是今天到达太津吗?”李节再次开口问道,蒸汽船的事一直是由郭正林联络,也是他通知自己,说今天蒸汽船会到达太津,所以他们才提前来到港口等候。
“没错,送信的人就是这么说的,蒸汽船的速度比我估计的还要快一些,只是因为南京那边的蒸汽机不行,路上老是出问题,所以才耽搁到现在,否则早就应该到了。”郭正林立刻点头道。
听到郭正林肯定的回答,李节也把目光投向港口的外侧,想要从中找到蒸汽船的身影,但港口中的船实在太多了,他看了一会眼睛就花了,就算蒸汽船来了,恐怕他也分辨不出。
看到船还没有来,于是李节和郭正林就来到港口上的一座酒楼,这里是港口视线最好的地方,两人叫了点酒菜边吃边聊。
这几年李节忙于各种事务,对求真书院那边也少了许多的关注,甚至有时可能一两个月才会去一次,所以他对书院的一些情况也不太了解,刚好趁着这个机会,和郭正林好好的聊一下,而郭正林也将一些自己在学术方面遇到的问题向李节请教。
就在两人聊的正兴起之时,
忽然只听远处的满面上响起一阵奇怪的声响,紧接着港口的船只上似乎也有不少人在惊叫,这让两人也将目光投向海面。
结果就见在远处的海面上,一条奇特的船飞速驶来,这条船与周围的其它船区别很大,不但速度奇快无比,而且还没有船帆,反而船上有一个大烟囱,正在向外冒着黑烟,看起来就像是一头吐着烟火的怪兽一般。
周围的船只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奇怪的船,特别是它没船帆还能跑的这么快,自然引发了无数人的惊叹,甚至有愚昧之人还以为见到了怪物,干脆趴在甲板上跪拜不停,毕竟跑船的人大都比较迷信。
酒楼上的李节和郭正林看到这条船也全都兴奋的站了起来,不用问也知道,这条船肯定就是南京求真书院研制的蒸汽船,不过船上的蒸汽机声响巨大,有经验的两人一听就知道,这蒸汽机的质量可不怎么样。
当下李节和郭正林急匆匆的下了酒楼,这时蒸汽船也已经来到码头附近,港口引航的官员也第一次见到这种船,一时间竟然不敢上前引航,幸好李节和郭正林在这里,他们吩咐港口的官员将蒸汽船引到自己这边,这才让他们派出船与蒸汽船接触。
第五百二十四章
又见解缙
蒸汽船在泊位上停下,李节与郭正林也急匆匆的来到码头,只见船上放下舢板,两人正准备登船,却只见船上出现一人,看到他们也大笑道:“李兄、郭兄,多年不见,别来无恙乎?”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李节和郭正林也都抬头看去,当看到说话之人时,两人脸上也全都露出惊喜之色叫道:“解兄!”
船上之人正是多年不见的解缙,说起来自从迁都之后,求真书院也一分为二,解缙主持南京的求真书院,郭正林则主持北京的求真书院,双方都是事务缠身,李节这些年也一直没机会去南京,这次也是第一次见以他。
“解兄你怎么来了,怎么之前也不通知我们一声?”郭正林很快反应过来,当即惊喜的问道。
“哈哈,本来我是不打算来的,只是这船第一次海试性能实在不太稳定,特别是蒸汽机老是出问题,需要有个经验丰富的人跟着,所以我就一起来了。”解缙也笑着解释道。
李节和郭正林这时才发现,解缙虽然样貌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却穿着一身粗布衫,上面还带着一些没洗净的油污,头发胡子也有些乱糟糟的,估计船上的蒸汽机出问题时,都是他亲自下去维修的。
“解兄,能不能让我们登船一观,对于这艘蒸汽船,我们可是等了好久啊!”郭正林这时也不再客套,当即说明自己的来意道。
“当然没问题,我也正想和郭兄你们好好的聊一聊这艘船!”解缙立刻侧身做出一个请的姿势,李节和郭正林也迈步登上了船。
蒸汽船上有不少解缙带来的船员,其中大部分都是南京求真书院的老师或学生,这条船是他们亲自设计的,这次下水海试,他们也亲自操纵着船只,毕竟他们才是对这条船最熟悉的人。
这些船员有不少人都认识李节和郭正林,所以在见到两人时也纷纷行礼,有些人李节甚至还能叫上名字,于是也和他们聊了几句。
解缙亲自充当导游,带着李节他们参观了一下这条蒸汽船,其实这条船的结构与普通船只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只是没有船帆和船浆,所以从外表上看,使得这条船看起来有些怪异,毕竟无论什么船,都需要船帆或船浆来提供动力。
蒸汽船不需要船帆和船浆,它靠船后的螺旋桨来提供动力,而带动螺旋桨的,自然就是藏于船腹中的蒸汽机了,所以最大的变化就在船舱之中,里面安放蒸汽机,用燃煤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蒸汽船可不仅仅是把蒸汽机往船上一放就行了,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比如船只就需要重新设计,计算船只的重心,另外还有一些动力的传输等部件,也需要十分严密的计算。
“李兄、郭兄,我们南京研制蒸汽机的起步晚了一些,进度不如北京这边,所以我干脆就专攻蒸汽机的实用方面,刚好南京那边的造船业发达,于是我们就联合一些造船作坊的工匠,苦心钻研多年,这才设计出这条蒸汽船。”解缙一边走一边向李节两人介绍道。
这里是蒸汽船的船舱,十分的潮湿闷热,里面的锅炉虽然已经熄灭,但依然散发着惊人的热量,一座巨大的蒸汽机坐落在船舱中,旁边还有专门存储煤的仓储,使得整个船舱看起来十分的凌乱。
李节和郭正林都是蒸汽机方面的专家,两人先是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这条船使用的蒸汽机,果然发现了不少问题,事实上南京与北京虽然是各自研发蒸汽机,但双方也有不少的交流,所以在蒸汽机的思路上是一致的,只是北京这边做的更好。
不过船上使用的蒸汽机虽然差一些,但这条船的设计却十分精妙,特别是传动轴与螺旋桨,这两件东西看起来简单,但对材料的要求却极高,北京这边也有过相关的研究,却一直没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没想到解缙这边却已经开始实用了。
解缙带着李节两人在船上转了一圈,最后三人又来到船舱中,然后他指着舱中的蒸汽机向郭正林问道:“郭兄,我们的蒸汽机质量还是太差了,一路上老是出毛病,三天两头都要大修一次,接下来就要看你们的了!”
蒸汽船替换蒸汽机的事早就说好了,而且郭正林参观过蒸汽船后,也是信心十足,因为解缙他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留下了更换蒸汽机的办法,所以他也信心十足的道:“解兄放心吧,同型号的蒸汽机我们早就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帮你们替换掉!”
“那可太好了,如果蒸汽机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让这条船正式投入使用,我已经决定了,让它常年跑太津到松江府的这段海路,以它的速度,肯定会大受欢迎!”解缙闻言也大为高兴的道,这一路他可是为蒸汽机操碎了心,如果能换上质量更好的蒸汽机,那这条船最大的缺点也就消失了。
“解兄,天色不早了,我们也没想到你会来,不如咱们去码头上的酒楼喝上两杯,到时咱们边吃边聊,也算是我们为你接风洗尘了。”李节开口提议道,刚才他们急着参观蒸汽船,所以都没让解缙休息,这可不是待客之道。
郭正林听到李节的话也大为赞同,当即请解缙下船赴宴,解缙当然也没有拒绝,于是三人就一起下了船,至于解缙带来的这些人,李节也安排人手设宴款待这些人。
依然还是刚才李节两人休息的酒楼,只是让人重新上了一桌酒菜,然后李节与郭正林陪着解缙边吃边聊,刚开始还只是聊了一下两边书院的一些变化,以及书院中一些研究的方向等等。
不过也不知道谁开的头,最后竟然聊到了老朱的葬礼,据解缙说,老朱的棺椁已经送到南京孝陵,而且已经与马皇后合葬在一起,送葬的队伍也正在处理收尾的事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