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359


结果李节听后却微微一笑,然后对郭正林一拱手道:“郭兄,今日就聊到这里吧,我借你这里招待一个朋友。”
“哦?驸马你有什么朋友需要在书院里招待,要不要我坐陪?”郭正林闻言也十分好奇的问道。
“其实这个人郭兄你肯定也认识,他正是蓝大将军。”李节笑呵呵的回答道。
“哎呀,我想起来今天书院还有点事没处理完,驸马你忙,我先走了!”郭正林听到来人是蓝玉时,立刻找了个借口转身就走,开玩笑,蓝玉的臭脾气可是人尽皆知,他可没有李节的本事,所以还是远远的躲开为好。
看着逃跑一般的郭正林,李节也不禁暗自一笑,蓝玉的名声还真是臭,竟然连郭正林这种专心学问的人都不想和他打交道。
很快李节就听到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紧接着就见蓝玉气势汹汹的快步走了过来,见到他也是大吼一声:“你果然在这里,小子你胆子还真是不小,竟然敢挑拨我的儿孙!”
李节看到蓝玉却是淡定的一笑,只见他站直身子躬身行礼道:“大将军息怒,我可不敢挑拨您和儿孙的感情,只不过是对他们说了一些实情罢了!”
“实情?别用这种话来糊弄老子,你不就是想替陛下做说客,劝老子收敛一点脾气吗?”蓝玉却是一语道破了李节的用心,毕竟能做到大将军位置上,他可绝不是一个蠢人,有些手段他只是不屑去用,而不是一点也不懂。
被蓝玉当面戳穿,李节却没有露出任何尴尬的神色,反而再次淡定的一笑道:“大将军,这里人多嘴杂,实在不是谈话的地方,咱们不如换个地方如何?”
蓝玉虽然生气,但并没有失去理智,否则也不会一下子就道破了李节的用心,而且这里的确有一些外人,不方便两人交谈,所以蓝玉也没有拒绝。
于是李节就在前面引路,带着蓝玉来到书院后面的一个小花园,这个花园只有一个入口,李节让人在外面守着,这样整个花园也只有他和蓝玉两人。
“大将军恕罪,之前我的确对怀恩兄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不过请你相信,我对蓝氏一家绝无关分恶意!”李节先是直接认错,然后又表明自己的态度道。
“没有恶意?没有恶意你却教我孙子编出那段鬼话,若你有恶意,那是不是要让我们蓝家家破人亡?”蓝玉却是再次气呼呼的质问道。
“我可没有让大将军家破人亡的本事,不过在我看来,大将军您自己却有这个本事!”李节面色温和,言辞却变得有些尖锐起来。
“我就知道,你是不是又想说我与陛下争吵,所以会因此得罪陛下,从而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蓝玉再次不屑一顾的道,这些道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只不过他这个随心所欲惯了,所以根本没有改的打算。
“我知道大将军您不怕得罪人,甚至对陛下也同样如此,但大将军您要知道,您现在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一大家子人,特别是怀恩兄他们,我实在不想看到他们也像当初我一样,每日里担惊受怕,甚至连觉都睡不好。”李节再次神情凝重的道。
“你什么意思?”蓝玉听到李节拿自己举例,他一时间也没能反应过来。
“大将军难道忘了当初我祖父的前车之鉴了吗?”只见李节悠悠的叹了口气开口道。
听到李节拿李善长做例子,蓝玉也终于色变,虽然他现在权势滔天,但相比李善长却还差上许多,甚至连当年的胡惟庸都比他强,可是两人都没有好下场,胡惟庸就不说了,李善长几乎是满门抄斩,只有李节保下了他们一家,另外还有李祺因为是驸马逃过一劫。
看到蓝玉的表情变化,李节也是心中一喜,对方总算是能听进去一点自己的话了,于是他也趁热打铁道:“大将军性情刚猛,就如你治军一般,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朝堂毕竟不是军营,您也不能将军中的那一套拿到朝堂上用。”
李节说到这里忽然顿了一下,这才接着又道:“更何况就算是在军中,以下犯上那也是死罪,而陛下身为帝王,本就是三军统帅,大将军您与陛下争吵,岂不是也犯了军法?”
李节这些话也再次让蓝玉脸色一变,随即低头沉思起来,他虽然桀骜不驯,但并不是没脑子的人,否则也不会一下子就看穿了李节之前的用意。
特别是李节用自己做例子,却让蓝玉大受震动,他自问自己的儿孙中可没有像李节这样的人才,更没有人娶了公主做驸马,这要是他真出了什么事,恐怕蓝氏满门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看到蓝玉沉默不语,李节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静静的坐到一旁等候,虽然他不知道蓝玉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蓝玉已经开始思考,这就意味着他开始反思之前的做为,而反思则是改正的前提。
果然,只见蓝玉沉默了许久,最后终于缓缓抬起头看向李节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现在实话告诉我,你想让我怎么做?”
第五百二十章
听进去就行
“大将军这话可就说错了,不是我想让你怎么做,而是你自己想怎么做?”李节听到蓝玉的话却是再次一笑道,要知道蓝玉可是大将军,别说李节了,就算是朱允熥也不能轻易的拿他怎么样,所以蓝玉其实掌握着自己的主动权。
不过蓝玉对李节的回答并不满意,只见他有些不耐烦的道:“别和打马虎眼,你小子的性格我还不清楚吗,你既然敢来劝我,肯定是想好了后面的事,你现在就给我一句话,你觉得我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
既然蓝玉把话挑明了,李节也不好再绕圈子,于是他想了想再次开口道:“宋国公掌管武学多年,如今年事已高,而且武学也不适合让一个人长年掌管,所以……”
李节说到最后也没有再说下去,因为他知道蓝玉肯定会明白他的意思。
说起武学,本来武学是由冯胜和汤和一起掌管的,不过从几年前开始,汤和就因病回老家凤阳休养,甚至之前一度传出病危的消息,但最后却挺了过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汤和死在了老朱之前,他的年纪本来也比老朱要大几岁,但也许是因为李节改变了历史,汤和现在依然活的好好的,甚至老朱的棺椁运送到南京,汤和还上书请求亲自护送,现在他就在凤阳等着老朱的棺椁,由此可以看出,汤和的身体应该还不错。
果然,蓝玉听到李节提到冯胜和武学,也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初冯胜被老朱雪藏,除了冯家四处联姻拉拢勋贵外,也和冯胜功劳太大有关。
本来冯胜是要被雪藏到死,再无重新启用的一天,只是后来武学建立,需要一个精通兵法、威望高绝的老将坐镇,于是老朱才重新启用了冯胜,而且还派了汤和与他一起,名义上帮且冯胜,甚至是让他们互相牵制。
“你想让我放下军中的大权,去武学里面养老?”蓝玉盯着李节再次问道。
“大将军又错了,武学那里可不是养老的地方,您久在军中,想必比任何人都明白,军中的将领已经开始替换,大部分都是武学出身,而执掌武学,也就意味着您的门生遍布军中,比如宋国公,别看他现在年纪大了,又多年没有掌兵,可军中将领见到他,恐怕都得行弟子之礼,冯家的几个儿孙在军中的发展您应该比我更清楚。”李节立刻回道。
这下蓝玉也再次露出沉思的神色,的确,武学这些年发展的实在太快了,整个军队的中层将领几乎都是出身武学,有些出色的更是成为高层将领,估计用不了几年,整个大明军队的高层也将会被替换完毕,到时武学就会成为大明将领的摇篮。
至于冯胜,蓝玉当然也更加了解,毕竟当初冯胜做大将军时,蓝玉还只是他的副手,两人私下里的交情也相当不错,事实上历史上的冯胜被无罪赐死,也是因蓝玉而起。
现在冯胜虽然不领兵了,但他的儿孙在军中混的都不错,特别是冯胜侄子冯诚,本来就是军中的中坚将领,后来又进入武学学习了两年,现在已经成为军中的高层将领,官至右军左都督,可以说冯家有他在,已经不愁下一代没有人接班了。
相比之下,蓝玉儿孙们的表现却差的太多了,一个个文不成武不就,也就蓝怀恩在读书上还有些天分,但日后能走到哪一步还不好说,说句不好听,如果现在冯胜和蓝玉一起死了,人家冯诚立刻就能将冯家撑起来,而蓝家却找不到一个撑起家门的人,说不定马上就会衰落下去。
“大将军,其实我倒不建立您现在就退出军中,毕竟陛下才刚登基,军中还需要您来坐镇,所以您不必马上就做出决定,可以回去好好的考虑一下,日后若是觉得累了,再去武学也不迟,相比军中,武学可是一个即得名又清闲的好地方啊!”李节看蓝玉犹豫不定,于是再次开口道。
这次蓝玉没有再拒绝,只见他沉吟了片刻终于点头道:“好吧,这件事我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
不过蓝玉说到这里时,却再次瞪了李节一眼道:“不过你小子以后不要耍这种心眼,否则老子的脾气一上来,说不定会把你一刀砍了!”
“嘿嘿,大将军教训的是,是晚辈考虑不周,日后若有什么事情,绝不会再这么拐弯抹角!”李节也立刻认错道。
当然这话也就是嘴上说说,对付蓝玉这种人,如果李节直接说实话的话,恐怕对方非但听不进去,反而还会恼羞成怒,直接动手打人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毕竟蓝玉之前就有过前科,而且还只是人家开城门慢了一点,他就直接下令攻城,简直蛮横到不可理喻。
所以对于蓝玉,李节其实也一直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除非是必要,否则他也不愿意和蓝玉打交道。
说起来最可怜的还是蓝怀恩这些人,做为蓝玉的儿孙,蓝怀恩等人的生活估计也都不怎么好过,而一般来说,家长太过强势,儿孙一般就会变得有些懦弱,蓝家就十分符合这种情况。
蓝玉怒气冲冲而来,满怀心事而去,李节则是亲自送对方出了书院,看着蓝玉上马离开后,他这才长出了口气,虽然蓝玉只是说要考虑一下,但已经意味着他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日后就算不退出军中,应该也会收敛一下自己的脾气,毕竟他总得为自己的儿孙考虑一下。
不过相比蓝玉的事,李节对蒸汽机的事更加感兴趣,特别是南京那边研制的蒸汽船,虽然船上的蒸汽机性能不佳,但至少能够下水航行,而且如果它能从南京驶到北京,也就意味着这种蒸汽船已经可以投入实用。
当然了,这种蒸汽船也不仅仅是南京求真书院的功劳,而是南方的造船业发达,特别是南京附近更是有不少造船厂,有他们帮着攻克难关,蒸汽船才能这么快的造出来。
第五百二十一章
削藩(上)
暖阁之中,李节向朱允熥禀报了一下自己与蓝玉接触的经过,毕竟这件事他本来就是奉了朱允熥的命令行事,现在蓝玉那边虽然还没有表态,但态度已经有所变化,所以还是及时让朱允熥有所准备为好。
“姐夫果然有一套,能让大将军听进去这些话的人,恐怕也只有你了!”朱允熥听完李节的禀报后,也不禁赞叹道。
“人的年纪越大,顾虑就会越多,蓝大将军也不例外,我也只是利用这一点去说动他罢了。”李节则是笑着摆了摆手道。
不过说到这里时,李节也想到了蒸汽船的事,于是向朱允熥再次道:“南京那边的蒸汽船已经北上来京了,不过他们造的是海船,走的也是海路,所以最后船会停靠在太津,到时在那里直接更换船上的蒸汽机,陛下你要不要去看?”
“蒸汽船来了!”朱允熥闻言也立刻兴奋的站了起来,求真书院里的情况他简直再熟悉不过了,蒸汽机的研制他也曾经参与其中,现在蒸汽机开始了实用,他当然也十分的感兴趣。
不过在兴奋过后,朱允熥却忽然又有些黯然的摇了摇头道:“太津虽然不远,但我现在是皇帝,一举一动都牵扯甚大,所以这次就不去了,到时姐夫你替你去看看吧!”
看到朱允熥黯然的表情,李节也暗自叹了口气,相对而言,这个世界还是公平的,一个人得到一些,必须也会失去一些,就像朱允熥虽然得到了皇位,但却失去了之前就不多的自由。
“陛下也不要太失望了,虽然蒸汽船来不了京城,但蒸汽车却应该提上日程了,到时从京城修一条到达太津的铁路,蒸汽车在两座城市之间穿梭,必定能让两城变得更加紧密。”李节这时再次笑着开口道。
“对啊!”朱允熥闻言也再次兴奋的一拍巴掌道,“蒸汽车好像是北京这边的求真书院设计的吧,南方行船,北方乘车,现在南方的蒸汽船都已经出来了,北方的蒸汽车也不能落于人后,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
“估计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开春了,而且到时还需要陛下亲自下旨才行,毕竟蒸汽车好造,但铁路的修建却不是一个小问题,必须由朝廷出面!”李节再次笑着开口道。
如果只是造一个蒸汽机带动的火车头,技术方面并没有任何的问题,相比之下,铁路的建造才是大问题,毕竟铁路不但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还需要在京城与太津城中划出一片区域,用于建造车站,这些都需要朝廷出面。
另外除了占用土地外,铁路修建还需要用到大量的钢铁,要知道在这个时代,钢铁与盐一样,都属于管制商品,比如若是有人敢私下里将铁锭贩卖给草原人,那就是死罪一条。
修建铁路用到的钢铁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毕竟这可是铺路,哪怕京城距离太津的距离很近,但这条路的造价也绝对十分惊人,这么多的钢铁用量,如果没有朝廷的批准,就算是他们有钱恐怕也买不到。
如果放在以前,李节想要建议修建铁路时,他要先向老朱或朱标解释铁路的构成,以及这么做的必要性,相比之下,现在他和朱允熥沟通就容易多了,毕竟朱允熥受他的熏陶,早就明白铁路的重要性,也根本不用李节解释什么是铁路。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熥也几乎立刻点头道:“没问题,只要书院那边准备好,我立刻就下旨让人征用土地,调集钢铁来修建铁路!”
“太好了,有陛下这句话,我就去让郭正林他们去全力筹备了!”李节闻言也是十分高兴的道,说完他就准备告辞离开,毕竟正事都已经谈完了,他还想早点通知一下郭正林,让他们为修铁路的事早做准备。
不过就在这时,朱允熥却忽然叫住李节道:“姐夫留步!”
“怎么,陛下还有其它的事?”李节闻言也立刻停下脚步,然后好奇的看向朱允熥问道。
只见朱允熥这时却露出踌躇的神色,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道:“姐夫,之前二王叔的事你也知道,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安分,所以我才不得不让傅将军领兵北伐,打了一场看起来漂亮,但实际上却没什么太大效果的仗。”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这场仗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一是打击了残元的势力,让他们之前的积累毁于一旦,估计在短时间内,都无法与南下骚扰边境,二是震慑了各地的藩王,使得之前蠢蠢欲动的他们也全都老实了下来。”李节暂时没有明白朱允熥的意思,于是只能出言开导道。
“这些我都知道,不过这也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朱允熥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眼睛中也多了一种坚毅的神色,随后再次反问道,“姐夫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李节听到这里也终于明白过来,朱允熥话中所谓的治本,其实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通过这次的事,让他意识到藩王手中的权力实在太大了,朱樉在倭国也就罢了,但除了朱樉之外,边境几大藩王也全都是手握重兵。
说起来这也怪老朱太宠儿子,大明的各个藩王虽然无法与汉初时的诸王相比,但也比其它朝代的亲王强,他们每人都有三卫兵马,而且还能节制地方上的政务,一些镇守边境的藩王,更是手握军政大权,甚至能够调动周边的兵力为自己所用。
可以说这些藩王手中的权力之大,几乎已经威胁到朱允熥的皇位安全了,再加上朱允熥刚登基时皇位不稳,又有朱樉这样的人暗中觊觎,自然引发了朱允熥的担心,所以他也和历史上的朱允炆一样,仅仅登基不久,就已经有了削藩的心思。
当然朱允熥比朱允炆还强一些,朱允炆是刚登基两个月,就已经开始着手削藩,朱允熥好歹比朱允炆晚了几个月,而且还能征求一下李节的意见,李节自问比黄子澄那个狗头军师可强多了,所以他可不会让朱允熥那么急切的去削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