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359


所以张信等人之前的复审试卷被作废,老朱再次派出重臣彻查此案,而这个重臣正是驸马李节,这个消息一出,朝堂内外也终于安静下来,一来案子还没有查清,二来李节的名气还是能镇住不少人的。
贡院之中,李节带人来到这里之后,立刻查封了所有试卷,并且将贡院中所有官员全都控制起来,严禁任何人靠近试卷,想要查清楚这次的舞弊案,最根本的还是要从这些试卷下手。
“姐夫,你说刘三吾给张信的信上都写了什么啊?”旁边的朱允熥一边打量着贡院,一边好奇的向李节问道,他最近也没什么事,于是主动向老朱请命,做了李节的副手,协助他一起查案。
“还能是什么,无非就是让张信在试卷上做一些手脚罢了!”李节不屑的撇了撇嘴道。
张信等人已经被押进天牢,交由大理寺审理了,只不过这些人都十分嘴硬,坚称自己没有徇私,刘三吾与白信蹈这些考官也控制起来了,不过也同样没查出什么,所以现在都在等着李节这边的消息。
“试卷上做手脚?怎么做?”朱允熥有些不解的问道。
“我来问你,刘三吾他们定下的榜单全都是南方人,如果张信他们重新审阅了试卷,发现一些北方举子写的试卷并不比上榜的南方举子的差怎么办?”李节耐心的开口问道。
“我明白了,如果我是刘三吾,肯定会暗中通知张信,让他把那些北方举子好的试卷都藏起来,只送上一些最差的卷子!”朱允熥听到这里也眼睛一亮道。
“不错,所以我们现在只要找出北方举子中那些写的不错的卷子,就能证明张信故意献上最差的卷子,这不是徇私枉法是什么?”李节说到最后也露出几分冷笑,张信等人根本就是在找死,竟然真的以为自己的小聪明能瞒得过老朱。
“不过张信他们也太明目张胆了吧,竟然用这么大破绽的办法来糊弄皇爷爷,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他可是状元出身啊?”朱允熥这时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道。
“状元又怎么了?你看刘三吾等人,哪一个不是饱读读书之辈,可他们偏偏就敢去挑衅陛下的威严,而且陛下之前给过他们机会,可他们非但没有抓住,反而弃之如履,这不是找死是什么?”李节说到最后却没有半分的同情。
“皇爷爷给过他们机会,什么时候?”朱允熥听到这里再次好奇的问道。
“你难道没发现吗,复审试卷的张信等人,几乎全都是南方出身的官员,甚至连这次科举贡生的前三名,也被安排到审卷之中,这本就是陛下退让了一步,承认了这次贡生的榜单,如果当时刘三吾与张信等人见好就收,哪还有今日之祸?”李节再次解释道。
第四百六十七章
文风
贡院之中,几十个学者全都在紧张的忙碌,他们面前堆放着厚厚的试卷,而李节也坐在这些人的前面,时不时这些人将审阅出来的试卷交给李节,由李节亲自进行复审。
张信等人的复审作废了,于是李节奉命进行第二次复审,而这次不再是局部复审,而是将所有落榜的试卷全都重新审阅一遍,特别是北方举子的试卷。
而且为了防止再有人舞弊,李节根本没有用贡院的学官,而是将翰林院、国子监,甚至是求真书院的一些名士大儒请了过来,并且特意要求这些人都是北方出身,以此来避免再有人与张信等人怀着同样龌龊的心思。
在这些人的批阅下,很快一张张优异的卷子就被挑选出来,然后送到李节手中,虽然李节在文采方面并没有什么太深的造诣,但就算是以他的眼光,也能看出这些新挑选出来的卷子,比之前张信送到老朱面前的卷子强上数倍。
换句话说,张信他们就是故意挑选出一些极其差的卷子,以此来糊弄老朱,这让李节也气的一拍桌子,虽然心中早有猜测,但是在实锤了这件事后,依然让他十分恼火。
在这些被挑选出来的试卷中,不但有北方举子的试卷,另外还有湖广、广州等地的试卷,论文采并不比那些上榜的试卷差,甚至有些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精彩,可在刘三吾等人的评阅下,却只能遗憾落榜。
“将所有上榜的试卷拿过来!”李节当即吩咐道。
立刻有人答应一声,然后快步取来一叠被封存起来的试卷,这些正是之前上榜的试卷,李节当即接过来亲自查阅,旁边的朱允熥这时也好奇的凑了过来。
李节将所有上榜的试卷都翻看了一遍,然后又与挑选出来的这些优秀试卷对比了一下,眉头却皱的更紧了,这让朱允熥也不禁好奇的问道:“姐夫你是不是有什么发现?”
“你来看看这些上榜的试卷!”李节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上榜的试卷全都交给朱允熥道。
朱允熥心生好奇,于是也接过来仔细的看了一遍,不过他连着看了十几份后,却一脸茫然的抬起头问道:“姐夫你让我看什么啊?”
“你觉得这些文章写的怎么样?”李节再次反问道。
“文章……”朱允熥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无奈的道,“虽然很不想承认,但刘三吾他们挑选出来的这些试卷都写的相当不错,特别是在用词方面十分华丽,如果让我去写,我肯定写不出来!”
“别只看用词,文章的内容如何?”李节再次问道,一篇文章并不是只靠华丽的词藻堆砌,文章的核心其实还是内容,若是一篇文章没有内容,再华丽的词藻读起来也只会空洞无味。
“内容嘛……”朱允熥翻了翻手中的试卷,随后摇了摇头道,“内容只能说一般,无非就是一个论点,被他们翻来覆去的写,不过也情有可原,毕竟会试的时间就那么长,再加上考试时的紧张等,想要让他们写出什么绝世的文章也不可能,能把文章写的中规中矩已经算是相当不容易了。”
“那你再看看这些!”李节说着将刚挑选出来的落榜试卷交给朱允熥道。
其实朱允熥说的也很有道理,会试不但时间有限,而且对举子的精神压力也很大,毕竟十年寒窗,一朝决定命运,许多心理不佳的举子,可能会在考场上发挥失常,甚至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所以之前张信能挑出一些极差的试卷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朱允熥接过李节递来的落榜试卷,然后仔细的看了起来,结果越看越是惊讶,最后忍不住抬头道:“这些文章写的相当不错,有些甚至还颇有见地,不但不比上榜的试卷差,甚至还有出彩之处,哪怕进不了一甲,但列入二甲、三甲还是没问题的。”
“就是如此,这些试卷并不比上榜的试卷差,可偏偏他们还是落榜了!”李节说到这里时,脸上也露出了几分冷笑,如果说刘三吾等人在阅卷时没有猫腻,他今天就把这些试卷全都吃了!
“这不对啊,试卷不但要糊名,而且还要全部誊抄,想要从笔迹上认出考生也不可能,刘三吾他们怎么会知道录取的一定是某些地方的人呢?”朱允熥这时却再次不解的问道。
科举舞弊的事虽然时有发生,但历朝历代也都对作弊加强了防备,比如宋朝科举的试卷要糊名,同时还要重新誊写等,大明也继承了这一制度,所以想要作弊也并不容易。
“允熥你不要忘了,刘三吾他们是什么人?”李节冷冷一笑道。
“什么人?”朱允熥先是一愣,随后忽然一拍巴掌道,“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也许别人从文章上看不出什么,但他们却可以!”
“不错,刘三吾等人全都是有名的大儒,而且我查过刘三吾与白信蹈这些考官,绝大部分都是南方出身,就算不是南方出身的,也深受南方一些学派的影响,换句话说,他们其实都喜欢同一种文风!”
“文风?”朱允熥听到这里也眼睛一亮,当即把之前上榜的试卷又翻了一遍,随后这才一拍桌子道,“我明白了,刘三吾等人都喜欢华丽的文风,而这些上榜的试卷全都是如此,哪怕内容一般,但只要用词讲究,就能被他们相中!”
“正是如此,这些落榜的优秀试卷,文风都与上榜的试卷不同,有平实、有雄壮、有奇瑰,但就算他们文章写的再好,文风却不被考官所喜,自然也不会被选中!”李节说到最后也禁露出恼火的神色。
“如果刘三吾等人只是凭文风选试卷,那么他们到底是故意的,还是因为自己的好恶呢?”朱允熥忽然提出一个问题道,如果刘三吾等人是因为自己的好恶而犯错,那还只是失职,如果是故意的,那就是在舞弊!
第四百六十八章
结案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古代的交通闭塞,信息交流更加缓慢,所以这种地区上的风俗差异更加明显,甚至连文学风气也受到影响,比如北文雄壮,南文瑰丽等,当然这只是一个大体上的风气,并非绝对。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种文学上的风气,却成为了这次科举舞弊的引子,朱允熥提出,刘三吾等人只选定华丽文风的试卷上榜,可能是出于自身的好恶,也可能是故意,不过现在有一个问题,就算刘三吾他们是故意的,恐怕现在也会咬死了不肯承认。
不过刘三吾这些考官的事暂时放到一边,张信这些本来去复查试卷的官员,却被李节实锤以陋卷蒙蔽圣上,毕竟李节查出的优异试卷并不在少数,每一张都比张信送上去的强。
“呯!好啊,好一个张信!这就是朕当初钦点的状元!”暖阁之中,老朱气的一拍桌子怒道,为了处理这次的科举舞弊案,老朱也不顾身体情况,再次来到已经闲置多日的暖阁。
“父皇息怒,张信这帮人死不足惜,千万不要因为这些人而气坏了您的身体!”朱标也急忙上前劝道,相比于案情,他最担心的还是父亲的身体情况。
“陛下,现在查实张信等人的罪行,但刘三吾等人是否舞弊,却还没有直接的证据,甚至就算他们真的舞弊,恐怕也会咬死不会承认,到时只能查他们的失职之罪!”李节最后也把朱允熥提到的问题报给了老朱。
对于刘三吾这些考官,李节还真拿不出什么证据证明他们是舞弊,毕竟科举的卷子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哪怕刘三吾他们只选了特定文风的试卷上榜,那也不能证明他们是舞弊,这才是最麻烦的地方。
不过老朱却早就动了杀心,对于他来说,如果想杀一个人,也根本不需要什么证据,于是随着老朱的一声令下,立刻让人草拟了圣旨,先是张信等复审的官员以陋卷蒙蔽圣上,被老朱下旨凌迟处死。
但其中有两人被老朱免死,那就是侍讲戴彝,以及这次会试第二名的尹昌隆,因为他们两人之前在复审时,各自提交的名单上增加了北方举子,所以被老朱免死,甚至连官职和名次都得到了保留。
至于刘三吾与白信蹈这些考官,则被老朱直接案了个胡惟庸余孽的罪名,全都抓起来问罪,其中刘三吾更是被安上一个参与谋反的罪名,不过刘三吾之前曾经立下大功,帮助朝廷制定了科举的条例,所以老朱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贬到西北戍边。
至于白信蹈等考官,就没有那么好运了,要么与张信等人一起凌迟,要么直接被处死,同时老朱也将这些人的罪行诏告天下,一时间朝野震惊,谁也想不到这次科举的背后,竟然还藏着如此多的算计与阴谋。
而在处置了刘三吾与张信这些人后,老朱再次下旨,将之前李节挑选出来的优异试卷,取前六十一名列为贡生,加上之前刘三吾他们定的五十一个贡生,但因为杀了两个,所以现在只剩下四十九人,两次加在一起共一百一十人,在一个月后参加殿试。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京城再次为之哗然,北方的举子们自然是高兴无比,哪怕自己无缘上榜,但至少朝廷给了他们一个公道,而南方的举子虽然感觉委屈,但至少老朱没有否定之前的录取榜单,也算是给南方保留了面子。
另外再加上张信等人的死,也震慑了整个南方文人集团,事实上这次刘三吾与张信等人之所以这么大胆,就是因为背后有整个南方集团的支持,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试探一下老朱的态度,以及老朱的身体情况,而这次老朱表现出的杀伐果断,特别是将刘三吾直接打为胡党,更是让他们重温了当年的噩梦,所以短时间内,这些人全都老实下来。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北方的举子虽然全城沸腾,但湖广与广东、四川等人地举子们却在骂娘,因为之前的榜单上没有他们,老朱下旨增录的六十一人,也全都是北方人,同样没他们的份。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湖广等地的举子们也都是憋着一股气,刚开始他们抱团闹事,但能量太小,而且朝廷对他们也不重视,所以根本没有用,最后不少人只能认命,更有人干脆借酒浇愁,于是京城出现不少操着湖广等地口音的醉汉,而且他们喝醉了就骂张信与刘三吾等人,一些南方举子见到他们都绕着走,生怕挨打。
一个月后,殿试也如期举行,老朱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这三人全都是北方人,对此却没有人敢提出任何的异议。
然而就在参加完殿试之后,老朱的身体情况却是急转直下,之前只是精神不济,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可是殿试之后老朱却大病一场,甚至卧床不起,刚开始老朱还想封锁消息,但很快消息就泄露了出去,一时间天下震动,但很快又陷入到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
对于老朱的病情,朱标是最为心焦的一个人,他们父子间的感情本来就很深,而且这次老朱的病让他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
但朱标身为太子,根本没时间让他悲伤,无数的朝政都在等着他处理,哪怕之前老朱让他抽调一些学士协助自己,但政务依然占用了朱标大部分时间,使得他想多陪陪老朱都没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李节和朱允熥等人也就代替了朱标,平时经常到乾清宫照顾老朱,虽然老朱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睡之中,但醒来之后,却会和李节他们说很多的话,有些是家事,有些是国事。
这天下午,李节来到乾清宫求见,今天老朱的精神相当不错,竟然还虽了一碗粥,见到李节也示意他坐下,随后这才开口道:“科举案虽然结束了,但朕心中却感觉不太踏实!”
第四百六十九章
好斗的读书人
“陛下可是担心日后还有人借科举搞事?”李节听到老朱的话也开口问道。
“他们搞事我倒不担心,但我担心的却是科举背后的那帮人,你可知当初我为何在举行了一次科举后停了十年?”老朱忽然开口反问道。
算上这次,老朱也一共才举行了六次科举,但老朱却在位三十一年,按照每三年一次科举,按说他最少也要举行十次科举,之所以少了几次,是因为在举行过第一次科举后,老朱就把科举停了,直到洪武十五年,老朱才再次宣布启用科举取士。
“这个……臣听说是因为第一次科举过后,陛下对那一科的进士十分失望,于是觉得科举取士得不到朝廷需要的人才,于是就暂停了科举。”李节犹豫了一下这才回答道。
老朱暂停科举这件事,李节知道的并不多,毕竟那时他还没出生呢,所以他只是听了一些传闻,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你说的这只是原因之一,当初第一科进士,朕就录取了一百多人,那时朝中急需官员治理地方,所以录取的进士数量也多一些,本以为这些进士被任命之后,就可以帮朕治理地方,可直到任用后朕才发现,这些人虽然写文章是一把好手,但却根本没有为政的经验,别说治理地方了,连一些小吏都能胜任的事,他们都做不好!”
老朱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无奈的神色,他没有读过多少书,当时对读书人也一直抱有一些幻想,以为读书越多的人本事越大,可真录取了这些读书人才发现,原来个人能力与读书多少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有些人读了一肚子读书,可真让他们治理地方时,却只会搞的地方上乱成一团。
“读书好的人,能力并不一定就很强,不过读书使人明智,增长人的见识,所以读书也只能算是一种筛选人才的办法,虽然并不全面,但除此之外,也并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可以替代它。”李节也开口回答道,这个问题在后世也依然没有解决的办法。
“是啊,就是因为找不到替代的办法,所以朕在后来才又开启了科举,不过第一次科举后朕就发现,这些读书人身上大有问题,不知你可有发现?”老朱说到最后也再次看向李节,似乎是想用这个问题考一考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