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359

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北榜案
又是科举之年,早在去年的时候,京城中就已经挤满了各地来的学子,这些人并不是都来参加科举的,更多的人其实是来京城游学,顺便结交一下朋友,毕竟对于读书人来说,结交一些朋友也能为自己日后打下基础。
京城也因为这些读书人的到来,比往常更加热闹了几分,毕竟一般读得起书的人,家里都不会太穷,而有能力来到京城游学的人,更是家境都比一般人强得多,毕竟在这个时代,出门游学可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一般的穷书生可负担不起。
不过李节自从那天听到科举的事后,却一直心神不宁,暗中也一直观注着这次的科举,而当得知这次的主考官是刘三吾,考官是白信蹈等人时,李节也不由得暗叹一声。
历史的惯性还是十分巨大的,哪怕科举被推迟了一年,但这次的科举依然与历史上相差不大,连考官的人选都一模一样,看来这次的南北榜案是无可避免了。
想到这里,李节不禁叹了口气,他倒是很想插手进去,避免这件案子的发生,甚至为此李节还苦思数天,想要找到插手的办法,但是最后他想的脑子都疼了,却还是毫无办法。
其实这也不怪李节,因为南北榜案十分特殊,李节之前又没怎么关注过科举,现在匆忙之间想要插手进去,简直难比登天。
甚至就算是李节真的插手科举,恐怕也很难改变这次科举的结果,反而还可能会惹祸上身,毕竟这件案子实在太特殊了,哪怕他明知道后果严重,却还是无法阻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发生。
另外李节也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科举这件事上,朱有炖和笛儿的感情升温,也终于惊动了老朱,于是老朱下旨为两人赐婚,也不等周王从开封来北京了,老朱自己主持为他们两人订婚。
自己的妹妹要订婚了,虽然不是正式成婚,但按照古礼,订婚却是成婚前最重要的仪式,没有之一,所以绝不能有任何的差错,李节身为长兄,当然要一手包办,所以他最近也十分的忙碌,至于科举的事,也只能暂时的放到一边了。
这天一早,李节接到宫中的召见,于是立刻进宫见到朱标,原来是朱有炖与笛儿订婚的流程已经定了下来,需要李节确定一下,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日后订婚就会按照这流程来办。
本来朱有炖和笛儿订婚的事,老朱是想亲自过问的,但他这段时间的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最终还是由朱标接手,李节是他的女婿,翁婿两人商量着来,倒也十分的顺利。
“殿下,订婚的事我没有异议,不过我想问一下,这个婚事订下来后,一般会等多久才会让他们完婚?”李节看完流程后这才向朱标问道。
“这个可说不定,怎么,你是想快点把妹妹嫁出去,还是想多养几年妹妹?”朱标闻言也不由得笑着问道,虽说朱有炖不是他的儿子,但他却一直十分欣赏朱有炖,所对这桩婚事也十分的上心。
“我是想晚几年再让他们成婚,毕竟两人虽然已经成年,但年岁还是有点小,而且笛儿一直跟着我学习,学业还不算大成,许多东西我都没来得及教给她。”李节实话实说道,毕竟和自己的老丈人也没什么太多的顾忌。
“行啊,那就等个两年再成婚也不迟!”朱标闻言也是笑道,其实皇族子弟成婚都会晚几年,比如朱允炆和朱允熥兄弟二人,都是在十七八才完婚。
就在朱标的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内侍飞奔而来禀报道:“启禀殿下,翰林学士刘三吾求见!”
“哦?定然是今年科举的名次出来,快召他入殿!”朱标听到刘三吾的名字也不禁十分高兴的道。
旁边的李节闻言却是一皱眉,他也没想到会这么巧,之前他一直关注着科举,只是实在想不出避免南北榜案的办法,所以只能暂时放弃,前段时间科举也如期举行,却没想到这么快就出成绩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须发皆白的刘三吾从殿外快步走了进来,李节见到对方也不禁为之一叹,刘三吾今年已经八十五岁了,却依然能够健步如飞,相比之下,刚过七十大寿的老朱却已经精力不济,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
刘三吾是茶陵人,出身于官宦巨家,他父亲曾经是元朝的翰林学士,两个兄长也都曾在元朝做官,只不过元末战乱,他的两个兄长都死于乱兵之中,只有刘三吾流落到广西一带,还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提举,后来明朝打过去,他才回到老家隐居。
不过刘三吾也真是长寿,在他七十三岁时,由他的同乡茹瑺举荐给老朱,很快就和他父亲一样,也做到了翰林学士的高位,而且还深受老朱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刘三吾在仕林中的声望很高,他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在朝中也以直言犯谏著称,甚至还曾经上书老朱,说诸王手中握有重兵,恐会对江山社稷造成威胁。
说实话,刘三吾敢说出上面的话,李节也十分佩服,因为李节自问没有胆子敢说这种话,毕竟这可是离间老朱与亲王间的父子感情,一个搞不好就可能人头落地。
也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所以刘三吾这次才被老朱任命为主考官,毕竟以刘三吾的官声,应该不可能出现贿赂作弊的事,然而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偏偏就是刘三吾做主考官的这一届科举,发生了科举史上的一大奇案。
只见刘三吾快步来到朱标面前,然后双手将一份奏本呈上道:“启禀太子殿下,今次科举取士已经结束,取中贡生共五十一人,其中会元为江西宋琮!”
“快呈上来让我看看!”朱标闻言也露出几分喜色,随即就有内侍上前取了奏本,然后呈交给朱标观看,李节本来就站在朱标身边,于是这时也扭头看了一下这份贡生的名单,每个名字后面还会有这些贡生的籍贯。
第四百六十二章
谁给他们的胆量?
大体上来说,科举共分为三场考试,也就是乡试、会试与殿试,其中乡试是在各州府举行,从地方上筛选出各地的举子,一般只有秀才才有资格参加,比如后世有名的范进中举,就是参加了乡试考中了举人。
而各地的举人需要赶往京城,参加最为重要的会试,通过考试的举子被称为贡生,一般来说,只要通过了会试,就几乎拿到了进士了名额,后面的殿试则是皇帝亲自出题,只要不要表现太出格,一般都会被赐予进士出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乡试的头名称为解元,比如唐伯虎就是在乡试中考了第一,所以人称唐解元,而会试的头名称为会元,殿试的头名自然就是状元,如果一个人能在三场考试中都拿到第一,也就是传说中的连中三元,其中的难度之大,简直超乎想像,整个中国历史上,一共也只出现十七次连中三元的人。
刘三吾呈给朱标的名单,也就是这次会试的贡生名字,一共五十一人,第一名是个名叫宋琮的人,与解缙是同乡,都是江西人,这并不意外,毕竟在明朝时期,江西可是有名的考霸之乡,一共出了十八个状元,可谓是文风鼎盛。
不过李节越往下看,眉头却是皱的越紧,最后更是在心中暗叹一声,历史果然重演了,这份名单之中,全都是清一色的南方人,这么说也不太准确,因为这些贡生的籍贯主要在集中在一小片区域内,比如南方的湖广、广东、四川三地,加在一起竟然只有两人上榜,湖广同样是被剃了个光头。
朱标刚开始看的还十分高兴,但是看到后来时,脸色也渐渐的难看起来,毕竟他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这份名单中的籍贯问题也被他发现了,哪怕这些地方的学风鼎盛,人口也比较多,但也不可能所有贡生全都被这几个地方包圆了吧?
“刘学士,这份名单是不是有问题?”朱标沉吟片刻终于抬起头问道。
“启禀殿下,这份名单是我与考官认真评卷后才得出的名单,绝对没有半点问题,臣敢拿自己的清誉做担保!”年老的刘三吾却是站直身子禀报道。
不过朱标听到对方的话,眉头却是皱的更紧了,甚至李节感觉朱标似乎有些恼火,不过良好的涵养还是让朱标冷静下来,最后一挥道:“你先下去吧,我需要考虑一下再做批复!”
“臣告退,还请殿下早做决定,毕竟京城中的举子也都在等着开榜!”刘三吾再次开口道,说完也行了一礼告退离开。
看着刘三吾离开了大殿之后,朱标忽然将奏本重重的往桌子上一摔,怒火也一下子爆发出来气道:“无耻之尤!”
“殿下息怒,这件事也许并不是殿下想的那么严重!”李节急忙上前劝道,朱标的身体同样也不怎么好,哪怕减过肥了,他的病根依然在,最忌这种大喜大怒。
“这还不严重?所取贡生全都是江南、东南一带的学子,不但整个北方连一个学子没有录用,其它几地的学子同样十分稀少,这名单若是公布出去,定然会引发天下大乱的!”朱标气呼呼的再次怒道。
“这……”李节听到这里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早就知道这件事的严重后果,甚至也想过挽救,可惜实在想不出办法,只能任由它发展,现在总算是事发了,这下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头要落地了?
“我现在最担心的还是父皇那边,毕竟父皇的身体不好,如果这份名单呈给父皇,说不定会气出什么病来!”朱标这时重重的一捶桌子道,刚才他之所以强忍着没有发火,就是担心事情闹的太大,从而惊动了老朱,到时事情可就瞒不住了。
“我也担心陛下的身体,不过这么大的事情,陛下肯定会知道的,更何况陛下从一开始就对这次的科举颇为关注,现在会试结束,陛下肯定会询问结果的。”李节这时也叹了口气再次道。
“说的就是如此,你快想想办法,怎么和父皇说这件事,才不至于让他太过生气?”朱标当即向李节问道。
“殿下您这简直太难为我了,陛下要生气谁也管不了啊!”李节听到这里却是无奈的一摊手道,他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做到这种事?
朱标其实也是一时心急,这时也反应过来,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了,这让他也尴尬的一笑,随后又皱起眉头道:“这可怎么办,父皇迟早都会知道,甚至知道的越晚,说不定会越生气,我真怕……”
朱标说到最后时,脸上的表情也更加焦躁,这时的他已经开始将恨意转向刘三吾这些人,虽然暂时还不能断定这次的会试有舞弊之类的事情出现,但其中肯定有猫腻,毕竟全国各地的举子就算水平有差别,但也不可能出现北方举子无一人上榜的情况。
事实上朱标的怀疑也很有道理,从老朱登基到现在,共举行了六次科举,哪怕是洪武四年的第一次科举,上榜者共一百二十人,其中北方占三十一个。
要知道当时大明的统一战争刚刚结束,整个北方都被打烂了,河北与河南的人口加在一起,竟然还没有山西的多,而战乱对教育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但就算是这样,北方依然有三十一人上榜,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当时北方人口与南方人口数量也是这个比例,由此可知南北方学子的水平其实都在同一条线上。
后来的几次科举,南北方录取的比例,也都和人口比例差不多,特别是上一次的科举,状元虽然是南方人,但榜眼却是一位陕西的举子,由此可知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北方不但人口大增,文化教育也开始恢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次的科举就算北方人达不到原来的比例,也不可能没有一个人上榜,这也是朱标断定这次会试有猫腻的原因,只是他却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大臣敢如此大胆的在科举这种事上玩弄手段?
第四百六十三章
最高级的作弊
乾清宫外,朱标带着李节磨磨蹭蹭的来到门口,两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犹豫,朱标手中还拿着那份贡生的名单,两人考虑再三后,决定还是早点把这件事告诉老朱,毕竟这种事也根本瞒不住,所以还不如早点让老朱知道。
“殿下,咱们进去吧,陛下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都经历过,这种事想必在陛下看来也不算什么!”李节看朱标还是有些担忧,于是开口劝道。
朱标闻言也叹了口气,不过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然后与李节一起迈步进到乾清宫中。
老朱今天的精神竟然出奇的不错,李节与朱标两人进来时,发现对方竟然坐在书案后面看书,旁边还放着几样茶点,看到两人进来时,也立刻笑着招手道:“你们来的正好,今日御厨做的点心不错,你们都来尝尝!”
看到老朱的心情如此之好,朱标却更加为难,当下悄悄的把奏本塞到袖子里,然后装出一副笑脸上前,拿起点子尝了一口赞道:“味道的确很好,父皇今日的气色相当不错,看来御医开的药还是很有效的。”
“屁个有效,我就是昨天在园子里转了一圈,然后回来好好的睡了一觉,醒来就感觉精神好多了,看来还是李节说的对,人活着还真得多活动一下!”老朱说到最后也看向李节,这段时间他精神不好,御医也开了不少的药,不过效果却并不怎么好。
不过老朱说完之后,却抬头又看了朱标一眼,随即再次道:“说吧,来找我有什么事,是不是朝中出什么问题了?”
“没有,父皇您别担心,朝中一切有我呢,绝不会出任何问题!”朱标却实在不忍心打搅老朱的好心情,所以临时改变主意,打算换个时间再禀报贡生的事。
“不要和朕打马虎眼,有事快说,有屁快放,朕可是你亲爹,难道还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老朱却是眼睛一瞪有些生气的道,正所谓知子莫若父,他对朱标简直太熟悉了,所以一眼就看出他是有事找自己,更何况李节还跟着一起来了,估计事情还十分麻烦。
听到老朱这么说,朱标也有些为难的与李节对视一眼,最终还是一咬牙,从袖子里拿出那份贡生的名字递过去道:“这是今年的贡生名单,请父皇过目!”
老朱本来就一直等着会试的结果,不过现在看到朱标拿出的名单,他脸上也没有半分的喜色,因为他知道这份名单肯定有问题,否则朱标和李节也不会跑来找自己。
只见老朱接过名单打开,刚看了几眼,一张老脸就立刻涨的通红,眼中的怒火也像是要喷发出来,洪武四年的时候,整个北方被打残了,却还有四分之一的北方人考中进士,现在自己统治大明三十年,对北方也大加治理,可治理了这么多年,北方反而无一人上榜?
换句话说,这份名单简直就是对老年前三十年统治的彻底否定,这让老朱如何不怒?
“父皇息怒,这帮大臣虽然可恨,但您千万不要气坏了身体!”朱标看到老朱脸上的怒容也急忙劝道。
“陛下,臣以为这次会试定有猫腻,所以臣请陛下彻查此事!”李节这时也上前行礼道,他也和朱标一样,怕老朱真气坏了身体。
不过李节和朱标还是低估了老朱,只见老朱长吸了口气,竟然把这股怒火压了下去,整个人也恢复了冷静,随即这才冷笑一声道:“好一群无法无天之徒!”
看到老朱没有发火,朱标也终于松了口气,随即再次开口道:“父皇,这份名单肯定是不能发出去的,要不要打回去让他们重新评定?”
“为什么不能发出去?发!”老朱却是大手一挥冷笑道。
“发出去?这可不行啊,如果这份名单发放出去,岂不是会引得北方士子群情鼎沸?甚至连朝中一些北方出身的官员恐怕也会上书反对啊!”朱标听到老朱的话却是吓的大声道。
“朕要的就是这种结果,他们不是想和朕玩手段吗,那就让他们看看做这种事的后果!”老朱依然冷笑连连的道,也就是他年纪大了,如果放在十年前,恐怕他早就对朝中的一些人举起屠刀了。
“我明白了,陛下这是要顺水推舟,然后再顺理成章的彻查此事!”李节这时终于笑着开口道,这份名单发出去,到时北方士子与官员肯定会闹的很凶,老朱也就有理由让人调查这次的会试了。
“原来如此!”朱标闻言也点了点头,但随即他又有些不解的问道,“可是这次是刘三吾担任主考官,他的官声与人品都相当不错,真的会参与到作弊这种事上来吗?”
“殿下,作弊其实可以分为很多种的,像带小抄或泄露考题只是最低级的作弊,而最高级的作弊,却可能让考生和考官都没有任何的察觉!”李节这时笑着开口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