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359


“怎么,又有皇族惹事了?”老朱闻言也立刻坐直身子,脸上也露出几分恼火的神色问道,这段时间皇族之中不断的闹出事来,也让他十分生气,如果这些人不是自己的儿孙,恐怕他真的想把这帮人一刀砍了。
“陛下误会了,自从我派人保护皇族外出后,皇族之中也再没有人惹出什么大事,只不过臣在看到这些皇族的表现后,却感到十分的痛心!”李节说到最后时,声音也变得有些低沉,旁边的朱标也适时的低下头,似乎与李节有同样的感受。
“哦?你痛心什么?”老朱听到这里却露出不解的神色。
“臣痛心的是,陛下英雄一世,培养的皇子也大都是人中龙凤,比如太子、燕王和楚王等人,哪怕像之前犯错的扶桑王,现在也能独挡一面,可是在第三代的皇孙之中,除了允熥和有炖这些少数人外,大部分人却是缺少管教,只知道凭着自己的身份胡做非为,哪怕来到京城也不知道收敛,简直让人太过失望!”
李节的话一出口,老朱也立刻露出沉重的表情,因为李节的话的确触动了他的心理,对于儿孙的培养,他还是十分上心的,当初为了让朱标他们体会民间的疾苦,甚至他让朱标等人在凤阳住了好几年,所以朱标与朱棣等人都相当不错。
然而后来老朱的儿子越来越多,他又被政务缠住,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儿子,这也导致剩下的儿子参差不齐,即有朱桢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又有鲁王那种荒唐到吃丹药把自己吃死的蠢货。
连儿子都是如此,更别说孙子了,这也导致了朱家是一代不如一代,之前李节抓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是朱家的第三代,这些老朱也都看在眼里,这段时间他也想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父皇,儿臣对李节的话也深以为然,特别是看到宗人府查到的这些人的过往,更是感到十分痛心,所以刚才儿臣与李节商量了一下,想出一个可能有效的办法!”朱标这时也终于开口道。
“说来听听!”老朱听到朱标的话也立刻露出感兴趣的表情,这件事他没有什么好办法,也不好意思找别人商量,现在既然朱标和李节主动提出来了,他当然也想听听两人的意见。
只见李节和朱标对视一眼,随后还是李节开口道:“陛下可还记得武学是怎么开办的吗?”
“武学?”老朱先是一愣,随后就想到了什么,当即也开口道,“你的意思是说铁册军?”
武学的前身其实就是铁册军,后来铁册军被沐晟拉到高丽,只留下一帮子纨绔子弟,而为了管理这帮纨绔子弟,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武学,哪怕直到现在,公爵的子孙依然是武学最大的生源。
“陛下英明,臣说的就是铁册军,当初的铁册军可是有不少纨绔子弟,可是现在他们经过武学的锻炼之后,一个个进入军中的表现也相当不错,臣这里有份东西,请陛下御览!”李节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份文书,然后送到老朱的面前。
老朱接过文书打开,结果只见上面写道:“傅让,颖国公傅友德之子,武学首期学员,洪武二十八年毕业,进入军中初任百户,驻守太原,次年积功升任卫指挥使……”
李节给老朱的是一份武学学员的名册,以及他们进入军中的表现,这些人大都是勋贵之后,又是武学毕业,但进入军中后,却都是从低级军官做起,不过他们在军中的表现却十分优秀,特别是分配到边疆的学员,很多人都是立下不少的军功,从而顺利得到升迁。
当然也有少数人死在战场上,但无论是活着还是死了的人,这些人都无愧于他们武学学员的身份,有些升迁比较快的,比如傅让等人,已经成为军中的中高层将领,日后很可能会成为不输于他们父辈的将才。
而除了这些勋贵子弟外,也有不少军户出身的学员,他们大都是军中挑选出来,然后送到武学中培训,然后再次进入军中任职,表现的同样出色。
老朱将这份名册大概的翻看了一遍,心中也有些震憾,当初李节给他讲过武学的重要性,但远不及这份名册来的实在,毕竟这些年轻人才刚进入军中没几年,就已经成长到如此地步,日后等到军中的老将退下去了,恐怕整个军中的将领,都将是武学出身的学员,难怪当初李节坚持要让他和朱标担任武学名义上的山长。
第四百一十四章
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老朱合上这份武学学员的名册,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抬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些纨绔子弟都能在武学之中洗心革面,朕那些不成器的子孙也应该可以,只不过……”
老朱说到最后也再次露出犹豫的表情,因为他想到皇族子弟如果去了武学,又该怎么管束的问题,虽然武学制度严格,但毕竟是由人来管理的,而皇族的身份特殊,平时只归宗人府管辖,哪怕武学恐怕也很难管理他们。
李节和朱标也都看出老朱的顾虑,只见两人相视一笑,随后朱标上前一步道:“父皇,能管理皇族的,自然也只有皇族,儿臣觉得可以派一个身份重要的皇族去武学,专门监管他们!”
“这倒也是个办法,不过派谁合适呢?”老朱说到这里也看向朱标和李节,结果发现两人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这让他也醒悟过来道,“你们是想让允熥去办这件事?”
“启禀父皇,儿臣与李节的确是这么想的,允熥以前就经常去武学,对武学各个方面都十分熟悉,而且他又是我的儿子,现在也成年了,让他去监管武学中的皇族再合适不过了!”朱标立刻点头道。
“那你们有没有什么详细的计划,另外允熥愿意吗,这可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啊?”老朱再次开口问道。
“允熥那边没问题,我刚才已经问过他的意见了,至于计划,我觉得不必让皇族在武学中搞特殊,可以在开始时给他们独立设一个班,尽量减少他们与其它学员的接触,免得发生矛盾。”李节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道。
老朱听后却是露出不置可否的表情,反而沉默了片刻再次抬头道:“那你们想过没有,这些皇族从武学中毕业之后怎么办,难道也要安排他们进入军中吗?”
老朱说到最后的话时,也将目光转向了朱标身上,皇族掌握兵权一向都是大忌,当然老朱是个例外,他是开国皇帝,威望高能力强,所以敢把兵权交给儿子,不过这几年老朱也在犹豫,自己是不是要把亲王手中的兵权收回来,免得日后朱标登基后不好管束各地的亲王?
而现在李节建议让皇族去武学,不说都能成材吧,哪怕只是一小半成材,日后这些人进入军中任职,万一真的有一个不世出的将才,到时手握兵权之下,他会不会对皇位产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这可比亲王的威胁要大多了。
朱标也看懂了老朱的眼神,只见他自信的一笑道:“父皇放心吧,儿臣绝不会让事情走到最糟糕的那一步,而且父皇您不要忘了,还有二弟和四弟他们这些例子在!”
朱标的话一出口,老朱也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朱樉与朱棣,甚至是包括之前的朱桢,他们同样都是战功赫赫,而现在全都去了境外,所以朱标也完全可以将那些优秀的皇族安排到境外,特别是美洲那边,完全任由他们折腾,说不定朱棣还会十分欢迎这些人的到来,这样他也能多一些帮手。
“也好,与其让他们一个个在封地上胡做非为,还不如关到武学里学点本事,有实力的就让他们跟着老四他们学,没实力就回封地混吃等死吧!”老朱最后终于点头道。
“父皇英明!”朱标听到这里也立刻向老朱行礼道,李节也同样十分兴奋的向老朱行礼。
将皇族送到武学这件事,可谓是一举数得,即可以防止这些皇族留在封地鱼肉百姓,又可以增加武学的生源,提高武学的声望和地位,最后若是皇族中有人在武学表现不错,日后完全可以学着朱棣、朱樉等人打到境外去,毕竟大明以外的领土实在太广阔了,他们有本事就自己去抢!
老朱当即又派人将朱允熥召到暖阁,然后询问了一下他的意见,之前李节已经和朱允熥通过气了,所以他也十分痛快的答应下来。
说起来朱允熥去武学监管这些皇族,表面上来看,的确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说不定还会得罪不少皇族内部的人。
但如果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朱允熥与这些皇族中的年轻一辈混在一起,时间一久,肯定会培养出一定的感情,要知道明初的皇族手握地方上的军政大权,对朝政也有相当的影响力,所以朱允熥如果与这些皇族打理好关系,日后对他争夺皇位将是一大助力。
朱允熥也正是看出上面这一点,所以之前才会答应的那么痛快,毕竟他知道这是李节为自己争取的一个机会,老朱和朱标当然也明白李节的心思,不过他们也并不在意,毕竟朱允熥的确比朱允炆更加适合去武学。
不过事情虽然定下来了,但老朱却下令消息暂时保密,因为他想要在寿宴之后再公布这个消息,对此朱标三人也都是十分赞同,毕竟这个消息如果公布出去,肯定会在皇族间引起巨大的轰动,甚至许多人都会反对,到时说不定老朱的大寿都过不好。
当下朱标与李节三人告退,不过出来之后,朱标却将两人带到自己的文华殿,然后和他们商量了一下皇族去武学的具体事宜,另外朱允熥也要把阶梯田税的事放一放,朱标这边也要安排别人接手。
不过阶梯田税的实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也就是在江南一带实施下去了,至于要扩展到其它地方,则需要等待时机,毕竟阶梯田税光是在江南推行就遇到很大的阻力,这还是因为江南的田税太重,许多中下农户十分支持的情况,如果在其它地方推行,恐怕遇到的阻力只会更大。
时间一天天过去,距离老朱大寿的日子也越来越近,朱标与李节也开始放下手中的其它事务,专心为寿宴做准备,朝中的文武百官也难得遇到老朱有闲心给自己举行寿宴,而不是折腾他们这些官员,所以也都是十分支持,这也使得寿宴的准备十分顺利,现在万事俱备,就等着老朱大寿的这一天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
寿宴上的小插曲
华盖殿中,六部九卿齐聚,朱标与朱樉打头,率领着皇族列在大殿之中,然后在司礼的高喝声中,所有人向老朱跪拜行礼,口呼万岁。
老朱穿着华贵的冕服,接受重臣与子孙们的恭贺,随后还有献礼等节目,不过这只是寿宴的开始,因为寿宴并不仅仅在华盖殿举行,前面的奉天殿同样也有寿宴,而且奉天殿那边的人更多,几乎京城中的文武百官全都来了。
换句话说,寿宴其实也分为内外两部分,华盖殿这里是内部的小宴会,只有重臣和皇族参加,而奉天殿才是真正的主宴,所以老朱在接受了华盖殿的恭贺后,还要赶到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李节当然是在华盖殿中,至于朱玉宁这些女眷,则被安排到内宫中,由宫中的妃嫔招待。
其实往年老朱也会寿宴,只不过规模不像今年这么大,特别是皇族,以前都分散在大明各地,也根本赶不回来,今年是老朱的七十大寿,所以才特意将他们召回京城。
李节与朱允熥并排而坐,旁边就是朱允炆,再往前就是朱标与朱樉、朱棡、朱棣这些人,不过朱桢还是没能赶回来,据说安南的局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情况,甚至可能现在就已经爆发了内乱,所以他和朱孟熜两人都在安南那边,也是唯一一个没能赶回来的亲王了。
“姐夫,你现在可是太有面子了,刚才已经不止一个人偷偷找我报怨你了!”朱允熥这时笑嘻嘻的向李节低声道。
宗人府整治皇族,光是关禁闭的就有不少,有几个甚至是昨天才刚放出来,这些人见到李节自然也没什么好脸色,背着李节找朱允熥报怨几句也很正常。
“你还是想想你自己吧,等武学的事一公布,到时你恐怕会得罪更多的人!”李节端起杯子笑着回道。
“那你可就错了,到时皇族的年轻一辈都在我手里,他们家里的长辈恐怕都得想办法讨好我,所以我才不担心会得罪人呢!”朱允熥却是嘿嘿一笑道。
不过就说话之时,忽然只见前面有人走到了两人的桌前,这让两人也立刻闭嘴,抬头这才发现,来人竟然是晋王朱棡,这让朱允熥也立刻站起来笑道:“三王叔您怎么来了?”
朱棡脸色发红,一身的酒气,估计喝了不少的酒,这时也并没有理会朱允熥,反而直勾勾的盯着李节道:“小子,你胆子还真是不小,把我关了这么久还像个没事人似的坐在这里,是不是以为我拿你没办法?”
朱棡明显是借着酒劲来找事的,这让朱允熥也露出担忧的神色,不过李节却是神色如常的站起来道:“晋王殿下不要误会,我只是公事公办,并不是针对任何人,如果有人敢再犯国法,我照样会把他抓起来法办!”
“你……”看到李节毫不退缩,朱棡也气的想要打人。
然而就在这时,却只听一个熟悉的声音道:“呦?这不是三哥吗,怎么被关了几天变傻了,跑到这里来欺负小辈了吗?”
“老四,你嘴巴给我放干净点,别以为老子怕你!”朱棡当即暴怒骂道,敢这么和他说话的,自然也只有朱棣了。
“你是谁老子?今天咱老爹过寿诞,你要是敢闹事,信不信咱爹生撕了你!”朱棣却是毫不退让的指着朱棡骂道,他刚才就注意到朱棡的举动,所以也跟着过来了。
听到朱棣把老朱搬出来,立刻让朱棡的酒醒了大半,而这时前面的朱标也发现了后面的情况,当即快步走了过来,看到朱棡也脸色一板怒道:“老三你要干什么?”
“大哥我……”朱棡见到朱标也有些心虚,想要解释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我什么我,给我滚到位子上去,宴会结束之前不许离开!”朱标却是一指前面的位子再次怒道,他很少对自己的兄弟发怒,这次是真的生气了,毕竟朱棡来找李节的麻烦,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
“是。”朱棡看到朱标真生气了,再也不敢多说半句,当即也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怎么样,没事吧?”朱标这才向李节问道。
“没事,晋王可能是喝醉了,殿下也不必和他计较!”李节十分大度的笑道。不过旁边的朱允熥却感觉李节的笑容有点不自然,以他对李节的了解,自己那位三王叔可能已经上了李节的黑名单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他阴一把。
“没事就好,今天寿宴,你们两个少喝点,等下帮着多照看一下!”朱标这时拍了拍李节的肩膀以示安慰,毕竟是自己的女婿,他当然不能让李节受委屈了。
“大哥,
这件事可不是那么简单,刚才我看二哥一个劲的给三哥灌酒,然后又对他说了些什么,结果三哥就跑到这里来了!”这时朱棣却忽然插嘴道,说话时还看向朱樉的位置。
朱标与李节听到这里也都不约而同看向朱樉,却只见对方这时也在看向这边,当与朱标目光相对时,朱樉也露出一个亲切的笑容,只是看向李节的目光却有些不善。
“二弟他还真是……”朱标也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看来朱樉依然记恨着李节,他自己不敢来找李节的麻烦,却鼓动朱棡来,这种事也的确只有朱樉做得出来。
“大哥,三哥他和二哥一向亲厚,当初二哥去倭国,三哥可没少在私下里抱怨,既然他们感情这么好,不如让三哥也去倭国陪着二哥算了!”朱棣这时却嘿嘿一笑建议道。
“别胡说,这种事让父皇听到肯定又要骂你一顿了!”朱标闻言也瞪了朱棣一眼,当初朱樉去倭国是犯了大错,朱棡现在又没有犯什么大罪,根本没有理由流放他去倭国,更何况太原那边的确也需要他去坐镇。
不过就在朱标的话音刚落,忽然只见胖乎乎的朱高炽从外面急匆匆的赶来,当见到朱棣也一脸兴奋的叫道:“父亲,天大的喜事,美洲的船队回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