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9


李夫人说到这里再次转头看向李节温柔的道:“节儿,义儿是你的表兄,你们两个从小一起长大,感情亲若兄弟,他也是你在这个世上最信任的人之一。”
李节听后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道:“谢谢……谢谢母亲!”
听到儿子醒来后终于叫了自己一声“母亲”,李夫人再次忍不住泪如泉涌,当下抱着李节又哭了好一会儿,这才万分不舍的出了房间。
等到李夫人刚一离开,义表兄立刻一脸严肃的问道:“表弟,你老实告诉我,你真的失忆了吗?”
“我真的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而且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敢开玩笑?”李节也苦笑一声回答道,从这位表兄的反应来看,上一个李节似乎也不是什么老实孩子。
看到李节不像是撒谎,义表兄这才松了口气,他可是深知自己这位表弟的性子,之前李节的失忆表现虽然没什么破绽,但他还是存着一丝怀疑,现在总算是彻底打消了。
“表哥你能不能先介绍一下自己,然后再介绍一下我家里。”李节这时再次苦笑一声问道,向别人打听自己的身世,这种问题也真够怪的。
“我叫刘义,是你表哥,你娘是我姑母,你爹叫李祝,在工部任职,虽然品级不高,但却……”
刘义刚介绍到李节的父亲,但李节却想到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于是忍不住打断他道:“表哥,现在的皇帝是哪位?”
李节必须搞清楚自己所处的年代,甚至是不是还在地球上?万一到了异世界可怎么办?只有知道这些大背景下,他才能从长计议,毕竟个人的力量在时代发展面前实在太渺小了。
“咱们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当然就是英明神武的洪武皇帝了!”刘义提到现今的皇帝时,也禁不住站起来向皇城的方向拱手道,脸上也满是尊敬的神色。
注:朱元璋开创大明,年号洪武,而且洪武这个年号一直没有变过,所以民间又称他为洪武皇帝,或是朱洪武。
“大明朝!开国皇帝!”李节听到这两个关键的信息也露出震惊的神色,自己竟然穿越到了明朝初年,而且还是朱元璋在位的时候。
不过仔细又一想,李节也松了口气,虽然朱元璋在位时依然不时有战争发生,但国力正处于上升期,国内大体上也比较和平,直到他那个坑爷爷的皇太孙上位后,才搞的大明内部矛盾爆发,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从而导致朱棣夺得皇位。
“那现在是哪一年?”李节又再次追问道,如果现在已经是洪武末年,那他可就得提前做好站队的准备了。
“现在是洪武二十二年,去年陛下才刚过六十大寿,那天咱们两个还进宫讨了杯御酒喝,这些你都不记得了?”刘义提到去年进宫的事时,脸上也露出兴奋的神色,最后也再次抱着万一的希望向李节问道。
李节沉默的摇了摇头,不过他心中也是松了口气,现在是洪武二十二年,而他记得朱元璋是洪武三十一年死的,也就是说,朱元璋还有九年的寿命,而且这一年大明的国力鼎盛,明朝也完成了疆域的统一,可以说是洪武之治的顶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子朱标,也就是朱棣的大哥、朱允炆的老爹都还没死呢,所以站队的事倒也不急,至少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去准备。
“等一下!进宫?我们两个能进宫?”李节这时猛然反应过来,刚才刘义说他父亲品级不高,怎么可能带他们两个进宫?除非有其它的关系!
“我好歹也是个小侯爷,平时虽然没资格进宫,但在陛下大寿之时,带你一个人进宫倒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你好歹还有一个做过宰相的祖父。”刘义一拍胸脯再次道,似乎对自己的家世十分自豪。
“我祖父做过宰相!”李节听到这里也是心中狂喜,他本以为自己只是个官二代,没想到竟然是官三代,而且还是宰相之孙,要知道宰相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皇帝外,整个朝堂就数他最大了!
“这么说来,我岂不是传说中的顶级纨绔子弟,整个京城都能横着走的存在了?”李节一脸窃喜的在心中嘀咕道,两世为人,难道老天也知道他在前世过的太苦,所以要在这一世补偿自己吗?
看到李节脸上的喜色,旁边的刘义却是暗叹口气,看来自己这位表弟真的彻底失忆了,否则提到他那位宰相祖父时,他肯定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甚至如果不是他那位祖父,他也不会发疯失忆,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表哥,我那位祖父叫什么名字?”李节在暗喜过后,立刻再次追问道,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宰相之后”这四个字,哪怕自己那位祖父从宰相位子上退下来了,但留下来的人脉和影响力恐怕也不是一般官员能比。
“你祖父可是个大人物,当初陛下刚起事时,他就投靠在陛下身边,跟着陛下出生入死,立下的功劳无数,后来陛下登基,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听到刘义介绍自己祖父的功绩,李节刚开始也十分的兴奋,可是后来却越听越感觉不对劲,特别是当听到自己祖父那一连串的封号和官职时,刘义每报出一个,他的脸就白上一分,因为他似乎已经猜到自己那位祖父是谁了。
这时只听刘义继续介绍道:“可以说众多开国功臣之中,你祖父的功劳也位列第一,陛下也因此授予铁券,免其两死,其子免一死,他的名字叫……”
“李善长!”没等刘义说完,李节就哭丧着报出一个名字道,对于这位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他还是十分熟悉的。
“咦?表弟你竟然还记得他的名字?”刘义闻言也大为惊讶。
李节苦笑一声点了点头,但也没有解释,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李善长的生平,据史书上记载,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被朱元璋赐死,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而现在是洪武二十二年。
第二章
公主好“尚”吗?
李节感觉自己真应了那句话,“倒霉妈妈给倒霉开门,倒霉到家了”。
好不容易穿越一回,竟然成了李善长的孙子,明年李善长全家就要被满门抄斩,他这个做孙子的肯定难逃这一刀,这让他恨不得仰天大吼一声:“贼老天,你他妈是不是在玩我?”
“表哥,现在是几月了?”过了好一会儿后,李节这才有气无力的问道,事实已经无力改变,他现在只求老天多给他点时间,从而找到保命的办法。
“现在已经是冬月了,再过几天就要到腊月了。”刘义不知道李节为什么问这个,但还是如实回答道。
李节闻言差点哭出来,他记得李善长一家是洪武二十三年的五月被抄斩的,现在已经快十二月了,也就是说,满打满算,他还有半年的时间。
“表弟你这是怎么了?”刘义看到李节的表情不对,当下也十分担心的问道,他真怕李节旧病复发,如果再发疯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我没事,表哥你让我静一静!”李道双手捂脸猛搓了几下,好让自己冷静下来。
刘义也不敢太过刺激李节,于是也耐心的坐在一边等候。
李节刚开始时心乱如麻,根本没办法冷静思考,不过最后他还是强制自己冷静下来,仔细的分析了现在的情况,最后终于得出一个结论。
现在李节面前只有两条路,第一条就是认命,趁着现在还有半年的时间,把好吃的都吃了,好喝的都喝了,好玩的都玩了,半年后一家人整整齐齐的被推到菜市口,“咔嚓”一声砍掉脑袋,据说只要刀子够快,脑袋掉下来并不会立刻就死,到时自己也许可以亲身验证一下。
至于第二条路,那就是李节借着自己穿越者的优势,利用这半年时间逆天改命,从朱元璋这个剥皮狂魔手中逃得一命。
李节将两条路都仔细的考虑了一遍,最后感觉好像第一条路对他更有吸引力,并不是他不想活下去,而是第二条路实在太困难了。
史书上记载,李善长是受胡惟庸案的牵连被杀,但其实李善长被杀时,胡惟庸案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
另外当初胡惟庸案爆发时,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与胡惟庸是亲家,还参与了胡惟庸案,但就算是这样,朱元璋也没有杀李存义,更没有因此怪罪李善长,结果直到十年后,朱元璋才忽然发难,说李善长参与胡惟庸谋反,下令将李家满门抄斩,这根本就说不通。
换句话说,李善长之所被杀,其实还是牵扯到朝堂上的一些权力斗争,而且这些权力斗争已经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从而动了杀心,这才是李善长引祸上身的主因。
对于朝堂上的争斗,李节根本就插不上手,哪怕他是李善长的孙子也不行,更何况对面是朱元璋,这可是从社会最底层杀出,一路做到皇帝的狠人,想要改变这种人的决定,简直难比登天。
当然了,想要从朱元璋手下活命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比如李善长一家,虽然满门抄斩,但李善长却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因为他这个儿子娶了公主,朱元璋虽然心狠手辣,但对自己的儿女还是十分仁慈的,所以李节如果想要活命,倒是有一条现成的路。
“表哥,公主好娶吗?”李节终于抬起头,一脸认真的向刘义问道。
“你怎么问这个问题,难道你对公主有想法?”刘义也一脸懵逼的反问道,李节的思维实在太跳跃了,他感觉自己有点跟不上。
“是有点想法,我好歹也是宰相的孙子,娶个公主不过分吧?”李节试探着问道。
“公主不是娶的,只有尚公主,没有娶公主一说。”刘义纠正道。
“好吧,公主好尚吗?”李节从善如流,只是这句话怎么听起来有点不对劲?
“表弟你想多了,陛下的公主虽然不少,但想尚公主的人家更多,你五叔已经尚了一个公主了,所以李家基本不可能再出第二个驸马了,更何况你还不是嫡出的长孙,而是庶出的旁支……”
随着刘义的解释,李节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父亲李祝并不是李善长的嫡子,而是妾室所生的庶子,而在明朝这个时期,庶出的儿子在家中地位并不高,所以李祝平时也不受李善长的待见。
至于李节想娶公主这件事,就更不要说了,身份上的差距实在太大,别说他了,连他爹李祝都没有资格,只有他那位嫡出的五叔才有资格。
“难怪我生了这么严重的病,我那位祖父却根本没来,估计他都不记得我这个孙子了吧?”李节沉思片刻再次自语道。
“这你倒是错了,我相信你祖父肯定记得你,因为你的病就是因他而起。”刘义听到李节的话却是叹了口气接口道。
“我的病因他而起?”李节听以这里再次露出惊讶的表情。
“这件事说来话长,而且还牵扯到你家里的几位长辈,所以姑母也不方便告诉你,只能由我来说了……”
刘义再次叹了口气,然后这才把一些事情告诉了李节。
李节的父亲李祝是李善长庶出的儿子,在家中排行第三,因为是庶出,再加上李节的亲祖母早丧,所以李祝在家中并不受重视,甚至年轻时在家里也经常受人欺负,直到后来成年后娶了李节的母亲,这才搬到外面居住,倒也清静了不少。
不过就在去年末的时候,刚巧是李善长的七十四岁大寿,李祝就带着李节回李府祝寿,结果在寿宴上时,刚巧遇到李祝的二哥李礼。
李礼是嫡出,他一向看不起庶出的李祝,当初就没少欺负李祝,而这次寿宴之时,对李祝也是冷嘲热讽,本来李祝不想惹事,所以对李礼的话就当没听见。
但李祝却忘了,旁边的李节却是年轻气盛,看到自己父亲受人欺负,他当即拍案而起,怒怼了李礼几句,李礼理亏吵不过李节,竟然蛮不讲理,指挥他的三个儿子上前将李节殴打了一顿,甚至李祝上前拉架时,也被自己的侄子打了几拳,鼻子都打出血了。
寿宴上发生这种事情,李善长当然气的不轻,按理说他身为父亲和祖父,就算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但也不能太过偏袒,毕竟这件事本来错在李礼,而且又纵子打人,哪怕是闹到官府,他们也是理亏的一方。
然而李善长眼里只有李礼这个嫡子,对庶出的李祝父子根本视若奴仆,当即不问青红皂白,直接让人把李节抓起来行家法,理由是他以下犯上,顶撞长辈,可明明李礼的儿子把李祝都给打了,但他却是视而不见。
最后可怜的李节被打了二十板子,李祝心疼儿子,伏在李节身上替他挨板子,但李善长却是没有丝毫心软,竟然将他们父子一块打了,而且最后还把他们父子逐出寿宴,连李祝准备的寿礼都被扔了出来,可以说绝情之极,就差把他们父子逐出家门断绝关系了。
李节是李祝夫妇的独子,平时受尽宠爱,再加上李节又十分聪慧,小小年纪就进入国子学读书,在年轻人之中也颇有才名,所以性子也带些傲气,但这次却在祖父家中受尽屈辱,这种打击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
其实想想也正常,李节今年才十五岁,用后世的话讲,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与心理都不完善,现在精神上受到这么大的刺激,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医学上还有一种专门的病症,叫做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就是青春期少年独有的心理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李节回家后不久就疯了,也就是许神医口中的癫狂之症,平时挺聪明的李节,却再也读不进书,平时或发呆发愣,或蒙头睡觉,衣衫不整,污秽不堪,或对镜发笑,自言自语,甚至有时发狂时还会打人砸东西。
至于李节疯后的事情,也就不必细说了,反正就在今天,李节又发疯偷跑了出去,结果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了,然后李节就穿越了过来。
听完上面这些内容后,李节再次露出沉思的表情,他没想到自己家中的情况竟然这么复杂,更没想到自己的前身竟然是被李善长给逼疯的。
不过无论自己一家与李善长的关系多么恶劣,但也无法改变血缘上的关系,所以等到半年之后,恐怕还是逃不过那一刀。
想到这里,李节也有些无语,沾不了李善长的光也就算了,却还要被他歧视欺辱,甚至最后受牵连给他陪葬,这算来算去都太他妈亏了。
第三章
老子不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