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359


朱棣对这次的合作也充满了诚意,这次来的时候还带了不少的物资,并且还向船队的成员许诺,只要他们能够找到美洲,并且带回需要的东西,那么他们这些人都将得到重赏,荣华富贵更是唾手可得!
有了朱棣这个亲王的保证,也让整个船队的士气高涨,连那几个犹太学者也都是十分激动,认为这是一个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说不定可以借此进入大明的高层。
不过朱棣在参观完船队的当晚,却让人把李芳远叫到自己的住处,李芳远也一直在等着这个机会,所以也急匆匆的赶来见朱棣。
李芳远其实比朱棣只小七岁,但几年的艰苦生活,却让他看起来比朱棣还要苍老几分,不过换上干净的衣服后,整个人也恢复了一些当年的风采。
“小人拜见殿下!”李芳远进来后也立刻向朱棣行礼道。
“起来吧!”朱棣说着从桌子上拿起一份册子递给李芳远道,“你先看看这个!”
李芳远一愣,不过还是接过册子,只见上面写着《美洲详述》四个大字,等到打开小册子,却发现册子上都是介绍一个名叫美洲的地方,比如那里生活着什么人,有什么特殊的动植物,甚至还有海岸的一些情况等等。
“殿下,这美洲是何地?”李芳远最后忍不住问道。
“美洲是大海东边的一片陆地,面积比大明还要大上几倍,那里有许多我们需要的东西,比如一些重要的农作物,就在册子的最后几页!”朱棣开口解释道。
李芳远闻言也急忙翻到最后,果然在册子的最后几页看到一些农作物的介绍,甚至旁边还画有图形,旁边则配有文字介绍它们的习性特征。
“这几种作物是重点要寻找的东西,只要带回一样,你不但可以脱罪,而且还能得到我的重用!”朱棣再次一笑道。
这份小册子自然出自李节之手,而且还是李节给朱棣送行时亲手送给他的,不过对于册子上的内容,朱棣却抱着几分怀疑,特别是册子最后竟然有亩产几千斤的作物,更让朱棣觉得李节是不是在发烧时写的这本册子,不过除此之外,其它的情况倒是描述的十分细致,所以朱棣也将这份册子交给了船队。
“谢殿下的信任,小人就算是粉身碎骨,也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带回来!”李芳远当即向朱棣再次行礼道,虽然他知道这份册子可能不止自己一个人有,但如果到了美洲能够第一个发现的话,那也是大功一件。
“很好,这次我来九州岛,就是来见一下即将远航的船队,你既然想证明自己,那我就给你这个机会,明天我会安排你去船队,不过你要想清楚,美洲距离这里十分遥远,可能在海上要航行数月,而且还要面对无数的风险,说不定就会一动不回,你确定要去吗?”朱棣忽然再次一笑问道。
“殿下不必怀疑我的决心,只要殿下愿意给我机会,我一定会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会向殿下证明您没有看错人!”李芳远神情坚定的再次道。
“好,那我就在高丽等你们的好消息!”朱棣闻言再次大笑一声道。
第二天一早,李芳远就被丘松带着来到新城的港口,不过并不是热闹的民用港口,而是港口旁边的一座军港,这里其实是一座水军的营寨,港口中停满了战船,看样子与明军的战船很像,不过旗帜上还是有一些区别。
而在这些战船之中,却有几艘明显是民用的商船,战船的性能其实并不一定比商船强,因为战船上需要加装一些笨重的武器,而且还要更加的坚固,相比之下,商船就要灵活多了,所以有些商船的性能其实比战船还要强一些。
丘松带着李芳远来到其中的一条大船上,这条船也是船队的主舰之一,名字就叫美洲号,船长是个姓江的中年男人,以前曾经在大明的海军中任职,不过因为一次战斗时断了一条手臂,于是从军中退了下来。
但江船长是个闲不住的人,于是被朱棣招募到手下,以前是替高丽训练海军,这次听说了要去美洲的事后,也主动报名参加,于是朱棣就任命他为美洲号的船长,算是朱棣在船队中的代表,而另一条大船则是由张定边的人掌握。
对于李芳远的到来,江船长开始并不怎么高兴,因为整个船队已经磨合了这么久,船队上下都已经形成了默契,现在却忽然加入一个人来,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排,特别是对方还是个高丽人,更让他怀疑李芳远的忠心。
不过丘松帮着李芳远说了几句好话,当江船长得知李芳远能读会写时,也终于愿意接纳了他,毕竟船队中大部分都是文盲,连他自己都是个大老粗出身,认识的字也很有限,现在有一个读过书的人跟在身边,倒也能帮上他的一些忙。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李芳远也终于登上了驶向美洲的船队,他自己根本不知道此次航行的意义,不过他却知道,这是自己唯一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许失败!
第三百六十一章
这墙有点奇怪
寒风呼啸,大雪飘飘,李节看着车窗外的风雪也陷入到沉思之中,他也是第一年在北京过冬,上次他来北京时,虽然天气也开始变冷,但还可以忍受,但是当进入严冬之后,李节发现北京这边不但冷,而且还特别干,哪怕下雪也不能让空气湿润几分,每天早上醒来都感觉鼻子难受。
可惜现在连个加湿器都没有了,李节每天也只能让人在房间里放几盆水,增加一下空气的温度,主要是朱玉宁现在怀着身孕,而且又孕吐的比较厉害,所以李节也是倍加小心,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陪着她。
不过今天李节却不得不出门,因为银行那边出了点事情,朱雪晴一个人处理不了,所以他也必须去一趟。
马车沿着大街一路飞奔,因为整个北京城都得到重建,哪怕是做为老城的北城,这里也依然做了重新的规划,道路也铺上水泥做了硬化,所以现在无论雨雪都可以出行,比如现在的大街上还有不少商贩冒着雪做生意,哪怕是冻的全身发抖也不愿离开。
李节看着外面的景象也不由得暗叹一声“众生皆苦”,无论是专利司还是银行,都让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底层百姓,而这些百姓的生活条件之恶劣,恐怕超出后世人的想像,哪怕是后世最贫困的山区,恐怕也不能与这个时代的一些百姓相比。
不过越是这样,李节就越是在心中督促自己,光是困守在大明一地是没有任何出路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让中原的百姓走出去,朱棣与张定边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如果他们能从美洲带回土豆或红薯,那么至少可以解决中原的粮食问题。
沉思之时,马车也出了正阳门来到银行的大门前,虽然下着雪,但银行中还是有不少人办理业务,当然也有一些衣衫褴褛的钻进银行里不出来,这些是北京中的乞丐,银行的大厅里有暖炉,所以大厅里十分温暖,这也吸引了不少乞丐赖在银行里不走。
看到厅中的那些乞丐,李节也是一皱眉,并不是他讨厌乞丐,而是银行毕竟不是善堂,每天都有无数的人来这里办理业务,这些乞丐扎堆的聚在银行的大厅里,说严重一些,也是一个安全隐患,哪怕这些乞丐只是单纯来取暖,可也影响银行的业务。
不过李节今天来可不是处理这些乞丐的,只见他快步进到银行的内部,朱雪晴接到消息也立刻出来迎接,她身边也跟着几个穿着男装的女子,这几个女子都是她身边的侍女,不过现在却被她调教成在银行中的帮手,毕竟她一个女子呆在银行不方便,于是就培养了身边的侍女也加入银行。
“怎么样,有没有损失?”李节见到朱雪晴也立刻问道。
李节之所以冒着风雪来银行,就是因为接到朱雪晴的消息,说是银行的银库出事了,要知道银库里可是存着不少的白银和贵重物品,甚至连新宝钞也都存放在里面,绝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所以李节也急忙赶了过来。
“姐夫放心吧,当初银库修建是你亲自监工的,那么结实的银库,除非他们用火药炸,否则根本不可能挖穿!”朱雪晴却轻松的笑道。
当初建银行的时候,李节就考虑到了银行的安全,毕竟后世的银行都有一个安保级别很高的保险库,用于存放现金或贵重物品。
银行的银库是个半地下结构,通体用水泥制成,光是水泥的用量,就足以修建一条不短的道路了,毕竟谁都知道银行里有钱,这些钱财的安全也必须有保证,所以银库不但修的很大,而且墙壁也足有半米厚,在这个时代,想要用人力挖穿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李节听到这里也终于松了口气,随后又询问了一下详细的情况,而朱雪晴也将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原来就在昨天傍晚,朱雪晴像往常一样例行巡查银库,却发现银库里侧的一面墙壁竟然有一些粉渣落在地上,按说银库的墙壁极为结实,应该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才对。
这种异常也立刻引起了朱雪晴的注意,不过她也没有声张,而是在巡视过后,又派人守在那面墙旁边,结果就在晚上的时候,守候的人竟然听到墙壁的外侧传来敲击声,似乎是有人在开凿墙壁,于是守候的人立刻禀报朱雪晴,朱雪晴也立刻通知了李节。
“走,咱们去银库看看!”李节听后也立刻开口道。
朱雪晴当即亲自带路,两人沿着一条专属的通道来到银库的大门前,这座大门也是特制的,通体用生铁打造而成,门锁也是由工部的能工巧匠设计出来的,需要两把不同的钥匙才能打开,分别由朱雪晴和另一个银行的官员掌管。
朱雪晴将另一个官员叫来,本来银库的开门有固定的时间,其它时间是不能随意打开的,这主要也是为了银库的安全,不过李节当然不受此限,而且掌管另一个钥匙的官员也知道银库发生的事,所以也立刻交出钥匙,李节与朱雪晴一起打开了银库。
李节和朱雪晴迈步进到银库,只见银库周围的架子上也摆满了银锭,甚至还有不少的黄金与其它财物,这些主要是客户存进来的,另外还有几箱没有开封的宝钞,这些宝钞也是刚从印钞厂送过来的。
面对如此多的财物,恐怕很多人都会失去理智,这也是银库为什么管理那么严格的原因,进出银库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其它人根本进不来。
不过这些钱财虽然诱人,但是像李节他们这些人看的时间久了,也并不觉得什么,毕竟无非就是一些金属和纸张而已,只是被世人赋予了它们一些意义,所以才让它们有了价值。
穿过价值连城的财物,李节与朱雪晴也终于来到最里侧的一面墙,墙下果然掉着一些粉渣。
李节走上前捡起一粒粉渣看了一下,随后又伸手摸了一下墙壁,结果这让李节也惊讶的轻咦一声道:“这墙有点奇怪啊!”
第三百六十二章
银行疑案(上)
李节的手刚触摸到墙壁,就感觉这面墙壁有点奇怪,因为外面这么准的天,银库里也没有任何的取暖设施,所以十分的寒冷,不过这里的东西反正也不怕冻,但是当他摸到墙壁时,却发现这面墙竟然有些温暖,这可一大奇事!
“雪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墙外应该在地下吧?”李节松开手对朱雪晴问道。
“是在地下,我怀疑外面被人打了一个洞到墙外,并且想要破开墙壁,不过因为墙壁太厚,所以才一直没有打开。”朱雪晴立刻回答道。
“那就是了,你来摸一摸这面墙壁!”李节伸手指了指墙壁道。
朱雪晴也有些奇怪,当即伸手按在墙壁上,很快她也有些惊讶的道:“墙壁是温的,这是怎么回事?”
“你们有没有派人去查看外面的情况?”李节并没有回答朱雪晴,而是再次问道。
“没有,我怕打草惊蛇,让外面的人逃跑了,所以一直没有声张,今天也只通知了姐夫你,至于银行中几个知情的人,也都被我下了封口令!”朱雪晴立刻回答道。
“很好,我马上安排人手,等到今天晚上墙外再有动静时,立刻派人封锁四周的建筑,将这些人一网打尽!”李节说到最后也露出了几分杀气。
银行才刚走上正轨不久,如果被人偷了银库,钱财上的损失还是小事,万一消息传出去的话,对银行的声誉的打击才是毁灭性的,日后肯定没有人敢把钱存到银行了,所以这件事一定要严查到底。
“我明白!”朱雪晴闻言也立刻点头道。
李节并没有在银行久留,主要是怕被墙外的人察觉到什么,毕竟如果李节来作案的话,肯定会派人时刻盯着银行的动向。
不过李节在离开的时候,还特意在银行的前厅巡视了一圈,毕竟今天他来银行也有不少人见到,如果就这么匆匆忙忙的离开,说不定会引人怀疑。
最后李节这才带人离开了银行,不过在走的时候,他再次注意到大厅中那些避寒的乞丐,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总感觉这些乞丐中有人盯着自己,再加上之前银库中的事,更让他心生怀疑,不过表面上他还是不动声色的离开了银行。
离开银行后,李节又去了专利司,在专利司中呆了一会,确定没有人跟着自己后,这才进宫去见了朱标,毕竟今天晚上要抓人,肯定要在事先告诉朱标,否则就是越权行事了,这可是官场上的大忌。
当李节来到朱标这里时,发现他正一脸喜色的看着一封书信,见到李节进来也立刻招手道:“李节你快来看,允熥写信来了!”
李节闻言也十分高兴,凑上前看了一下书信,发现这是朱允熥到达凤阳时写的书信,主要是报一下平安,不过按照行程来算的话,他现在应该已经到金陵城见到老朱了。
信上朱允熥大概提了一个路上的见闻,除此之外就是提到了朱允炆,因为现在朱允炆还在凤阳,朱允熥也说自己去探望了一下朱允熥,至于兄弟二人谈了什么,信上则没提,不过这足以让朱标感到高兴了,毕竟两人儿子能和好,哪怕只是表面上的友好也足以让他感到欣慰了。
等到看完书信后,李节这才想起今天来的正事,于是立刻向朱标禀报了一下银行那边的事情,这让朱标也露出惊讶的表情问道:“竟然有人敢打银库的主意,难道他们不要命了吗?”
“财帛动人心,银行每天都有巨额的财富交易,自然也会引来一些亡命之徒的贪婪,现在是哪些人动手还不清楚,不过我和雪晴已经封锁了消息,准备今天晚上就开始抓捕!”李节再次禀报道。
“没问题,不过……还是让大理寺也参与进来吧,这样也更加的名正言顺!”朱标先是点头,随后又犹豫了一下道,抓捕盗匪、侦缉断案这种事属于大理寺的职责,所以让他们参与进来也更合适。
“让大理寺参与进来没问题,不过为了确保没有走露风声,所以我觉得还是要保密,不能让太多的人参与进来!”李节则是开口建议道。
“这个好办,我让人参加一下大理寺,让他们派个人过来,到时就由他和你一同办理此案,至于办案的人手,也不用大理寺的,直接由宫中的禁卫暂交给你们调遣,免得走露了风声!”朱标当即拍板道。
“谢殿下!”李节闻言也立刻行礼道。
朱标也立刻派人去通知大理寺,不一会的功夫,就见一个身材干瘦的中年官员快步走了进来,李节认识这人,此人名叫谢旺,官拜大理寺少卿,据说断案如神,以前在地方时,还曾经亲自率兵清剿过盗匪,是一个极其厉害的官员。
“谢旺参见太子殿下!”只见谢旺进来后也立刻向朱标行礼道。
“不必客气,今日见谢少卿前来,是要让你与驸马一同样查办一起案子!”朱标开门见山的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