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359


“赚钱?怎么赚钱?”朱棣听到这里十分不解的问道。
“银行的赚钱无非就是一种,那就是以钱生钱。”李节笑呵呵的回答道,以钱生钱是世界上最容易赚钱的办法,后世最赚钱的企业之中,肯定少不了银行的身影。
“以钱生钱?”朱标这时也露出感兴趣的表情,“李节你快给我们讲一讲,到底是怎么个生钱法?”
“所谓以钱生钱,其实也就是让钱一进一出,从中获取一定的利润,说白了,其实就是开放存钱和放贷这两项业务。”李节再次笑着解释道。
“放贷?这可不行!”没想到朱标和朱棣听到“放贷”这两个字时,全都是十分激烈的反对道。
对于存钱他们倒是不陌生,事实上在一些民间的钱庄,就已经有存钱的业务,毕竟钱存放家里并不安全,甚至可能会遭遇到盗贼,所以有些人就会把钱存放到安全的钱庄。
不过对于放贷,朱标与朱棣两人却坚决反对,因为放贷的名声实在太差了,以前主要是一些寺院在做,后来一些钱庄也加入其中,不过无论放什么贷,利息都高的惊人,甚至还有利滚利、利打利,简直是扒皮吸血,一不小心就能让人家破人亡。
“殿下、四叔,你们不必担心,银行的放贷可是与寻常放贷不同,因为银行的贷款利息极低,一年的利息也不过一分,而不像其它的贷款一样,动不动就要翻一番!”李节笑着解释道。
古代的放贷几乎全都是高利贷,比如后世的法律规定,一年的利息超过百分之三十六就是高利贷,银行是不支持超过的利息的,而在古代的放贷中,一年的利息几乎都是翻一倍,甚至有些更高的利息,毕竟放贷这种事无人监管,各个寺院或钱庄的规定不一样,利息自然也不一样。
“利息还不到一分,你确定这是放贷?”朱棣听到李节的话也再次惊讶的问道,对于放贷的利息他还是知道一些的,所以这时他也有些敢相信。
“不错,以前的放贷无人监管,所以才导致乱象丛生,银行为朝廷理财,当然也要做为天下的表率,所以我才决定给放贷立一个规矩,也给那些急需用钱的人一个机会,让他们不必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去借贷!”李节再次笑着解释道。
“不对啊,现在你们银行花钱已经很厉害了,如果再开放借贷,而且还是这么低的利息,恐怕立刻就会被人挤破门,到时你们的银钱岂不是花费的更加厉害?”朱标这时再次不解的问道。
“对啊,就算你刚才说要让人来银行存钱,可是银行才刚设立不久,人家对银行的信任恐怕也十分有限,又有几人愿意把钱存到银行来?”朱棣这时也再次追问道。
“嘿嘿,银行的放贷与人不同,存钱当然也与一般的钱庄不同,比如别人去钱庄存钱,每年还要向钱庄交一定的保管费用,而我们银行却是免费代为保管,甚至日后可能还会给出一定的利息!”李节再次笑着解释道。
“存钱还给利息?”朱标和朱棣闻言更加不敢相信的道,这种事他们也是第一次听说。
“当然了,刚才我不是说了吗,银行会给人放贷,从中收取一定的利息,其实这些钱就是那些存进来的钱,到时放出去吃了利息,只要给他们比放贷利息低一些的利息,银行自然也就能从中吃差价了!”李节再次一笑道。
“原来如此!”朱标和朱棣听到这里也都是恍然大悟,这个办法听起来似乎十分简单,但其实却十分精妙,一般人恐怕还真想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
第三百五十二章
存款与放贷
银行的放贷与存款业务在同一天开放,并且还在北京城各处张贴告示,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消息也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特别是对于一些做生意的人来说,更是极为震撼。
做生意的人,难免会遇到一些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而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也只能借钱,借钱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找自己的亲戚朋友借,这也是生意人为什么那么在意人情关系的原因,毕竟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对方?
不过有时候大家都缺钱,找亲戚朋友借钱可能会借不到,而这时就要用到第二个办法,那就是找钱庄借钱,只不过钱庄放贷的利息可是极高,哪怕借的时间不长,也需要付出一笔不小的利息,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很少会有人去钱庄借钱。
可是没想到现在银行竟然也开始放贷,而且放贷的利息极低,一年的利息也不到一分,要知道就算以前他们找亲戚朋友借钱,每年付的利息也不止一分,可以说银行以这么低的利息放贷,在他们看来简直就像是做慈善一般。
李节之所以定这么低的利息,当然不是为了做慈善,而是银行与私人的钱庄不同,钱庄放贷主要是为了挣钱,所以利息当然是越高越好,但银行却是官方的机构,放贷并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另外还是要促进商业的发展,所以利息不能定的太高,而且一分的利息其实已经不算低了,后世的贷款利息一年也才百分之五左右。
除了放贷外,存款这个业务也同样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特别是那些富人,为了藏钱,他们家中都需要有专门的库房,但就算是这样,依然无法避免飞贼的觊觎,有些住在城外的富户地主,更可能引来一些土匪的关注,到时可就不仅仅是丢钱,而是全家老小的性命都可能丢掉。
所以为了藏家,许多有钱人也是费尽了心思,比如有人在家中挖了荫蔽的地窖,甚至直接把钱箱埋在地下,更有人直接把钱换成银子,然后把银子融成一个大银块,最小的也有上百斤,一般人根本搬不动,自然也不怕被偷。
当然也有人觉得家里不安全,于是只能把钱送到钱庄存放,毕竟钱庄的库房更加安全,而且就算被盗了,也是钱庄承担损失,当然这也有一定的危险,那就是万一钱庄不讲信用,或是直接倒闭了,存在里面的钱就有取不出来的危险。
不过现在他们却有了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银行,谁都知道银行是官府开办的,而且这一个月以来,也让他们看到了银行背后雄厚的财力,最重要的是,以前他们把钱存到钱庄,每年还要付一笔不菲的保管费用,可是现在存到银行却是免费的,这简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也许是放贷和存款的业务实在太优惠了,反而吓到了不少人,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竟然一连几天都没有人上门做这方面的业务,不过就在第五天的时候,终于还是有商人忍不住登门借贷。
第一个借贷的是个木材商人,以北城的两间店铺做抵押,贷了一千贯铜钱,而在验证了两间店铺的地契与房契后,银行也十分痛快的发放了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李节事后查了一下这个木材商人,发现他之所以缺钱,主要就是之前屯积了大批的木材,准备在北京城修建时大赚一笔,却没想到水泥出来后,导致木材的需求大减,使得他也赔了不少钱,连生意上的周转都有问题了。
不过无论什么原因,这个木材商人成功的贷到钱后,而且合同上的利息也的确很低,这个消息立刻在商人的圈子中传了开来,很快就又有人上银行贷款,结果发现银行的贷款不但利息低,而且还十分的方便快捷,简直比钱庄强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跑来银行办理贷款,而且还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这些人办理贷款时,竟然愿意接受新宝钞代替铜钱,这可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商人们已经开始自动的接受宝钞。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宝钞相比铜钱更易携带,而且也更适合商业之间的交易,之前只是出于对宝钞信用的怀疑,所以商人才不愿意持有宝钞,现在宝钞的信用已经建立起来了,体会到宝钞好处的商人自然也愿意使用。
相比放贷的业务,存款的业务却是发展缓慢,毕竟从别人手里借钱与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是完全不同的情况,银行虽然树立起一定的信用,但毕竟时间还太短,许多人都不放心把钱交给银行保管。
对于这种情况,李节也只能用了一点手段,刚开始他就说动朱标,让他命令官员把自己家中的钱财存到银行中,而且他自己带头,把东宫的私财也存到银行里,如此一来,官员们也没有办法,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得存一点钱。
不过这些还不够,李节还暗中雇人演戏,将银行中的财物抬出来,在大街上走了一圈送到银行里装作存钱,反正别人也分不清真假。
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在看到有人开始往银行里存钱后,特别是连太子都带头往银行里存钱,使得一些人也终于放弃了戒心,一开始只是少量的存钱,存个几天再取出来,主要是试探一下银行的安全性,后来发现没有问题后,也终于有人开始放心的存钱。
也就在这时,李节也趁热打铁的再次放出一个消息,太津那边开设了银行的分行,而且两地的银行可以实现异地存取,也就是说,你在北京这边的银行存了钱,可以到太津那边的分行把钱取出来。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举措,对于古人来说,钱财的转移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毕竟古代不但交通不便,而且道路上也不太平,哪怕是雇佣专门的镖局也同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初罗贯中带着大批的钱财回苏州,还是请李节帮助派了几个护卫才敢上路。
哪怕现在的新宝钞便于携带,但出门依然有很大的风险,不过现在银行能够异地存取,也就可以避开大部分的危险,使得商人不必带钱财上路,当然现在太津离北京很近,但依然有很大的意见,因为谁也不知道银行会不会把分行开到其它城市?
“姐夫,一个月内,我们放出贷款共一百零六万七千贯,收到存款八十七万三千贯,除了大伯与官员们的七万多贯存款外,大部分都是北京的商人所存,另外月初放出去的短期贷款,也很快就要收回了,到时说不定能达到一个收支平衡!”朱雪晴拿着账本向李节汇报道。
“不错不错,短短一个月时间,能做到这一步也相当不容易了!”李节一脸感慨的道,这一个月为了银行的事,他和朱雪晴都是操碎了心,别的不说,眼前的朱雪晴就比之前瘦了一圈,脸色也有些憔悴。
“姐夫也不要高兴的太早了,银行的信用树立起来后,第一个月来存钱的人可能会多一些,但第二个月肯定会下降,毕竟谁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钱存进来。”朱雪晴这时却有些担心的道。
“那可不一定,现在来存钱的主要是那些有钱的商人与官员,但除了他们,还有一个巨大的人群没有来银行存钱呢。”李节笑呵呵的开口道。
“什么人?”朱雪晴愣了一下才开口问道,她虽然能在银行的事上帮上李节,但有时也跟不上李节的思路。
“当然是那些普通的百姓了,比如那些经常来银行把宝钞换成铜钱的民夫!”李节再次一笑道。
“普通百姓能有什么钱?”朱雪晴几乎是本能的叫道,不是她看不起百姓,而是在她的印象中,绝大部分百姓也只能勉强糊口,根本不可能存下什么钱来。
“一个普通百姓当然没什么钱,但正所谓积少成多,天下有钱人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他们每人的钱不多,但就算是每人存个几十文,加起来也是一笔巨大的数字!”李节再次一笑解释道。
后世的马云再怎么有钱,也无法与所有淘宝用户的钱财相比,银行并不仅仅是为权贵富人服务的,同样也是为了普通人服务的,事实上相比富人,普通人家中的钱财更不安全,哪怕只是丢了几十文铜钱,也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心疼上许久,甚至因此吃不上饭。
朱雪晴聪明绝顶,听到李节的话也立刻反应过来,当即点头道:“我明白了,不过我们该怎么做呢,相比那些商人,普通百姓对钱财更加敏感,想要让他们把手中仅有的一点钱财存到银行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也考虑了许久,不过巧合的是,前几天北京城出了一件事,刚好可以让我们利用一下!”李节再次得意的一笑道,他现在已经体会到大资本的好处了,再加上他又是太子的女婿,想要做一些事情简直太容易了,难怪后世的资本能把普通人玩弄于鼓掌之上!
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点小手段
北城的一座茶馆之中,几个常客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只见其中一人神秘兮兮的开口道:“听说了吗,那个有名的飞贼一溜烟被抓了!”
“真的假的,一溜烟可是有名的飞贼,跑起来连奔马都追上不,官府可是抓了几次都被他给跑了?”旁边立刻有人不敢相信的问道。
一溜烟自然不是真名字,而是民间给这个飞贼起的浑号,据说这个飞贼武艺高强,能够飞檐走壁,特别是跑起来速度极快,在人眼中就像是一溜烟似的,眨眼间就消失不见,而且这个飞贼在京城已经犯下多次大案,他不但偷盗钱财,而且还奸淫女子,其中还有一个女子被他活活掐死,简直是凶恶之极。
“当然是真的,官府已经贴出告示了,听说马上就要把一溜烟给处决了!”第一个人十分肯定的回答道。
“竟然真被抓住了,那官府有没有说是怎么抓住这个一溜烟的?”这时又有人好奇的追问道。
一溜烟在北京城可以算是最有名的飞贼了,不但手段凶残,而且还极为狡猾,之前几次追捕都被他跳了,而且他在最后一次逃脱时放言,日后还会继续犯案,一时间引得整个京城也是人人自危,晚上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甚至有人会把门窗钉死,生怕一溜烟晚上闯进家里。
“嘿嘿,说起一溜烟被抓的经过,恐怕你们做梦都不会想到!”只见这人得意的一笑道,说着把面前的茶一饮而尽,旁边也立刻有人主动给倒上茶水,甚至还有人送上点心。
面对同伴们殷切的目光,这人才继续开口道:“说起来这一溜烟也是胆大包天,就在前几天又偷了一户人家,结果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好不容易撬开了那家人的钱箱,里面却没有半文钱,反而只有一张纸!”
“纸?什么纸,不会是地契吧?”这时有人疑惑的问道。
“不是,地契这东西飞贼拿走了也没用,毕竟他总不能去官府把土地过户到自己名下,不过这张纸也差不多,乃是银行的存款凭证!”这人再次微笑着开口道。
“银行!这个我知道,银行不但能兑换铜钱,而且还免费帮人存钱,我有个堂叔之前就把钱存进了银行,银行给他一张存款凭证,又叫存折,可以随时拿着存折去银行把钱取出来!”这时又有人应和道。
“不错,许多人都知道拿着存款凭证可以去银行取钱,那个一溜烟也知道,所以他看到钱箱里没钱,又看到存款凭证上的数额比较大,于是就起了贪心,竟然把存款凭证拿走了,然后跑去银行取钱,结果你们猜怎么着?”这人说到这里再次卖了个关子,而且还悠闲的吃了口点心。
“怎么着了?”周围的人也全都好奇的问道。
“嘿嘿,存款凭证可以到银行取钱是不假,可除此之外,还需要一句暗语!”这人再次得意的回答道,似乎对自己灵通的消息十分自得。
“暗语?”这下周围的人也全都露出震惊的神色,毕竟他们也只知道银行能存钱,至于怎么存就不知道了。
“不错,光有存款凭证还不行,否则别人拿着你的存款凭证也能从银行把钱取走,这就不安全了,所以才有了暗语,而暗语是存钱的人自己定的,可是一句诗词,也可以是几个数字,或是一句短语,反正都是存钱人自己定的。”
说到这里时,这人顿了一下这才接着又道:“不过一溜烟显然不知道这一点,他以为拿着存款凭证就能取钱,于是就大大咧咧的跑去银行,结果因为说不出暗语被银行抓了起来,交给衙门后才发现了他竟然是大名鼎鼎的一溜烟!”
“竟然是被银行抓到了,这还真是万万没想到啊!”旁边的人听到这里也全都露出惊叹的神色,谁也没想到那么难抓的飞贼,最后竟然折在银行的手里。
“说的就是,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个被偷的人家,多亏了他们把钱存到银行里,否则现在肯定被一溜烟挥霍一空了!”这时却有人从另一个角度道。
这个人的话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赞同,毕竟他们都是潜在的受害者,甚至刚才他们就在心里想,万一一溜烟偷到自己家里,恐怕自己也要损失一大笔钱了,相比之下,把钱存到银行实在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
一溜烟被抓的消息在北京城飞速传播,很快就已经人尽皆知,而随着这个故事的传播,银行的作用也更加深入人心,毕竟一溜烟只是有名的飞贼之一,剩下的还不少大大小小的飞贼。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除了水火无情的自然灾难外,最怕就是家里遭贼,有钱人也许还能请保镖护院,但普通人家却根本花不起这个钱,而且平时他们也可能一直呆在家里,哪怕出门时锁好了门,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不过现在有了银行,却让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选择,反正银行那边也不要钱,直接把钱存到银行里,而且还能随时取用,别人就算拿到自己的存款凭证也没用,毕竟暗语只有自己知道,连大名鼎鼎的一溜烟都折在这上面,由此可见银行的安全性。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城中也掀起一股存钱热,主要是那些家里有点余钱,却又无法保证钱放在家里安全的人,这些人存的钱虽然比不上那些富商和官员,但积少成多之下,最后的总额也十分惊人,这也彻底的解决了银行的资金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