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359


只见朱雪晴拿来的宝钞竟然是一文、五文、十文、二十文和五十文五种,相比之下,一百文反而是最大面值的,这让朱玉宁姐弟二人也全都露出不敢相信的神色,毕竟这种面值也太小了。
“你们别惊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平时用到的就是这样的小面值,像一百文这样的大面值,有时候拿出去反而换不开,毕竟换成铜钱可是有十几斤重,如果我拿一百文买一文钱的东西,别人就要给我十几斤的铜钱,到时我可怎么拿?”朱雪晴笑着解释道。
“不错,这些面值也是我精心设计的,主要是方便平时百姓的使用,只有这样,他们才更愿意持有纸币。”李节这时也笑着开口道,当然说精心设计有些夸张,他完全就是从后世照搬过来的。
“原来如此,我倒是忘了普通百姓平时用不了百文这样的大钱!”朱允熥毕竟体会过民间的疾苦,这时也立刻醒悟过来。
相比之下,朱玉宁虽然也能理解,但却没有切身的体会,毕竟以前她不用钱,现在嫁给李节虽然能出宫,但平时也很少买东西,对物价也没什么了解,这也是她无法在银行的事上帮李节的主要原因。
“这哪是新宝钞啊,完全就是另一种纸币了!”朱允熥这时也将几种宝钞拿在手中把玩道。
“也不全是,比如新宝钞上就保留了旧宝钞上的一句话!”李节这时笑着指给朱允熥道。
只见在新宝钞的背面右下角,印着一行清晰无比的小字——“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这句话简直就是最好的防伪标志。
“可惜啊,这新宝钞虽然设计的很好,但却还是有一个遗憾!”这时朱雪晴忽然叹了口气开口道,旁边的李节闻言也叹了口气,这让朱玉宁与朱允熥也更加的好奇。
第三百四十七章
皇帝只值一百文?
“这新宝钞不是挺好的吗,还能有什么遗憾?”朱允熥翻看着手中的百文宝钞,一脸不解的问道,这张百文宝钞正面写的是一条威武的巨龙,背面则是北京城的远景,这两幅画都是极为精美,一看就知道出自大家之手。
“其实当初设计新宝钞时,我是想在百文宝钞的正面印上陛下的头像,可惜陛下却不愿意,所以最后只能画上一条龙代替了。”李节这时无奈的解释道,新宝钞的设计早在他动身来北京之前就确定下来了,只是因为老朱的不同意,所以宝钞的设计也经过了一次大的修改。
“这是好事啊,皇爷爷为何不同意?”朱玉宁闻言也十分惊讶的问道。
“因为陛下说把自己的画像印在百文宝钞上,就像是他只值这一百文似的,为此他还骂了我一顿!”李节双手一摊无奈的解释道,有时候他也无法理解老朱的脑回路。
“这……好像还真有那么点道理!”朱玉宁闻言却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她毕竟是从小跟在老朱身边长大的,对老朱的想法也更有感触。
“其实我之前设计的新宝钞中,正面都是人像,比如一百的是陛下,五十的是太子,剩下的是中山王和开平王等人,太子倒是十分愿意,可惜陛下不同意,所以只能全都换了。”李节再次无奈的道。
“姐夫也不要太失望了,反正宝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日后说不定陛下想通了,还可以改版的!”朱雪晴这时却出言安慰道,她比任何人都知道李节在宝钞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也更能体谅他的心情。
“宝钞你们印好了,可是该怎么发行出去,让百姓们使用呢?”这时朱玉宁再次开口询问道,新宝钞再怎么精美,也不过是一张纸而已,只有发行出去,让百姓使用流通起来,才能真正的称之为货币。
没想到就在朱玉宁的话音刚落,忽然只听外面也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道:“对啊,我也想问这个问题!”
李节等人听到这个声音也全都站了起来,紧接着就见朱标与朱棣推门了进来,兄弟二人似乎都是心情不错,见到李节等人行礼,当即也是哈哈一笑道:“不必多礼,刚才玉宁问的问题也是我们想问的,李节你到底要怎么发行新宝钞呢?”
“殿下,您先容我卖个关子,后天银行就开业了,到时您一看就知道我们是怎么发行宝钞的了!”李节并没有回答,反而笑呵呵的说道。
“你小子就喜欢玩这一套,有什么话就不能直接说,非要拐弯抹角的转圈子?”旁边的朱棣听到李节的话却是不满的叫道。
“四叔息怒,不是我不想说,而是整个过程有点复杂,一两句话也解释不清,还不如到时您亲自来了,我一边发行一边给您讲解,这样也能省不少功夫!”李节再次解释道。
“四弟不要着急,他让咱们等,那咱们就等两天,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把新宝钞发行起来!”朱标这时也笑呵呵的开口道。
想要发行宝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明宝钞之前能发行起来,主要就是靠着朝廷的强制推行,甚至规定交税都必须用宝钞,这才让民间持有了一定的宝钞,可是现在宝钞的名声已经臭了,北方这边更是不喜欢宝钞,所以李节想发行新宝钞也需要面临极大的困难。
朱标的话音刚落,这时也看到了朱玉宁姐弟二人手中的宝钞,这让他也是眼睛一亮,当即上前拿起宝钞看了一下,特别是五十文的宝钞,结果他却是大失所望的摇头道:“没有第一版的漂亮,可惜父皇不同意,否则哪用得着画凤凰?
一百文的宝钞正面是龙,五十文的宝钞正面则是凤凰,剩下的三种分别是龟、麒麟和貔貅,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大瑞兽,最小面值的一文,上面并没有印瑞兽,而是印了日月同辉,象征着大明的国号,虽然也很有寓意,但李节和朱标一样都不满意,感觉依然是第一版最好。
朱棣也听朱标讲过新宝钞的第一版设计,这时他也好奇的打量了一下改版后的新宝钞,发现上面的人像都换成瑞兽后,也不由得笑道:“父皇的想法我倒是能理解,毕竟堂堂天子,被人拿去买东西总感觉有点别扭。”
“我却觉得无所谓,而且如果新宝钞真的能够推行开来,使得天下百姓人人使用的话,岂不是人人都能得窥天颜,到时父皇也定然被天下世人所敬仰!”朱标也笑着表达了不同的看法道。
“好吧,就算大哥你说的有道理,可惜父皇却不是这么想的。”朱棣哈哈一笑道,说到这里时,他忽然又拿起面值最小的一文宝钞,然后皱着眉头向李节问道,“李节,既然都已经有铜钱了,为何还要印一文的宝钞,这不是多余的吗?”
“四叔,您可知道朝廷每铸一文铜钱的成本是多少吗?”李节却笑着反问道。
“这个……”朱棣也是一愣,他还真没关注过这种小事。
“我问过铸钱局,他们每铸一文铜钱,成本其实是高于一文钱的,也就是说,朝廷铸钱其实是一桩赔本的买卖,相比之下,印一张一文钱的宝钞成本却是极低,所以如果能把宝钞推广开来,使用宝钞的人越多,需要铸造的铜钱就越少,如果一来,朝廷也能省下不少的钱。”李节笑着解释道。
“不错,铸钱一向都是个赔本的买卖,可是不铸又不行,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朱标这时也点头回答道。
“铸钱竟然还赔本?”朱棣听到这里却是一愣,但随即又惊叫道,“不对啊,我记得之前还有人私铸铜钱,据说是一本万利,怎么朝廷铸钱就成了赔本的买卖?”
“四弟你有所不知,朝廷铸钱都有严格的规定,使用的材料与工序都不能有任何的差错,成本也很高,可是私人铸钱,却能以次允好,比如降低铜的含量,铸造的铜钱质量也十分低劣,成本自然也大为降低,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铸钱才能牟利,可要是让他们按照朝廷的标准来铸钱,肯定也是要赔钱的!”朱标耐心的向朱棣解释道。
“原来铸钱还有这么多讲究!”朱棣闻言也惊讶的自语道,其实高丽那边也有铸钱,只不过这些事他一般都是交给姚广孝去处理,所以他才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不过现在他却对新宝钞的发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李节,我们今天也是第一次来银行,你带我们转一转吧!”这时朱标再次开口提议道。
李节闻言也立刻站了起来,然后亲自带着朱标和朱棣在银行转了一圈,边走边给他们讲解银行各个区域的划分与功用。
其中最让朱标和朱棣感兴趣的,就是银行正门进来的办事大厅,厅中开设了不少的办事窗口,其中朱棣对这种情况也是第一次见,感觉十分的新奇,不过朱标却感觉有些眼熟,最后他猛然想起来,朱允熥负责的专利司似乎也有这样的布局,不过李节这里的窗口似乎更多,甚至还有专门的等待区域,难道银行开业后,会有许多的人来这里办事不成?
一圈下来后,朱标和朱棣心中的疑问却更多了,毕竟李节只讲了银行的功能,却只字未提银行是怎么运转的,朱棣几次询问,但都被李节转移了话题,这让他们也没办法,只能耐心的等待后天的开业了。
第三百四十八章
铜钱变宝钞(上)
北京南城,做为一个刚开始规划的新城区,这里也是一片繁忙,到处都在兴建之中,北京城四周的百姓也都是闻风而动,跑到这里找活干,哪怕什么都不会,光卖力气一天也能挣个十几文,如果懂点泥瓦工的技术,那一天挣个几十文也不稀奇。
天刚蒙蒙亮,王五就从窝棚里钻了出来,伸了个懒腰后,这才又伸手摸了摸怀里的沉甸甸的布包,里面是他这大半个月攒下来的铜钱,足有好几斤重了,这让他也幸福的叹了口气,看来过几天又得派人往家里送钱了,毕竟这么多钱带在身上,即不方便也不安全。
“起来!快点起来,上工了!”王五走到旁边的窝棚外,然后挨个把里面睡觉的人都叫了起来。
这些全都是他的本家兄弟,他们是北京城南几十里外的王家庄人,之前听说北京这边招工,所以王五才带着这帮本家兄弟一起来干活,因为天气热,所以他们也没租房子,而是直接在这边搭起窝棚住在这里,反正人多也不怕遇到什么危险。
随着王五的叫嚷,各个窝棚里纷纷钻出人来,一个个都是揉着眼睛一副没睡醒的模样,这让王五也气的骂道:“晚上让你们早睡你们不听,还浪费钱去买酒喝,现在起不来了吧,到时没力气干活可别怪监工骂人!”
“五哥,我们也就是昨晚多玩了会,以后绝对不会了!”这时有人笑嘻嘻的辩解道,王五是他们中年纪最大的一个,所以平时他们这些人也都听王五的话,不过偶尔也会放纵一次。
王五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而且这些都是他的自家兄弟,所以他也很快让所有人整理了一下东西,然后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特别是赚的钱一定要带在身上,毕竟这些窝棚都是随手搭建的,白天也根本没人管,值钱的东西放在这里肯定会丢。
等到所有人检查过后,王五这才带着这十几个本家兄弟来到窝棚不远处的一片空地,这里有一口水井,住在附近的民夫也都会跑来打水洗漱,王五他们虽然不在乎干净不干净,但现在天气太热,睡一觉身上都是粘乎乎的,所以全都打了水擦洗了一下。
“包子,热乎乎的大包子!”就在王五他们擦洗的时候,不远处也传来一阵阵的叫卖声,同时也飘来一股股的香味,引得王五等人也都是饿的不行,于是匆匆擦洗了一遍就顺着叫卖声来到一片空地,这里摆满了各种摊贩,主要是卖各种早饭的。
王五他们干的都是重体力,所以早上这顿必须要吃饱,十几个人每人要一大碗粥,然后就着肉包子大吃起来,其中王五身材高大,吃的也最多,不过没关系,他干活也最卖力气,所以挣的也比别人多。
等到吃饱了之后,王五他们这才来到干活的工地,工头也正在发号牌,每个干活的人都要领一个,然后按照工头的要求编成小队,每队的任务不同,工钱也不一样,等到收工的时候,则要凭着号牌领工钱。
王五身大力强,被分到提泥的活,千万不要小看提泥,干过工地的人都知道,小小一坨泥,绝对比同体积的砖头重多了,一般人提上几次就会耗尽力气,所以干这种活的人都得有一把子力气,工钱也比一般卖苦力的人要多。
当然了,工地上最赚钱的还是技术活,可惜王五他们这帮人全都不懂,所以只能卖卖力气,当然王五他们也在偷偷的学一些垒墙抹灰的手艺,说不定日后也能靠着这些手艺也能轻松一些赚钱。
王五他们已经在这个工地干了一个多月的活了,他们也不知道这里要建什么,不过现在地基已经打好,主体建筑也在兴建之中,听工头说,这里好像是朝廷的一座学堂,专门用来培养战场上打仗的将军,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不过王五对这些并不关心,他只知道这里是朝廷的工地,他们只需要干活,每天都能按时拿到工钱就行了,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到手的工钱才是真的,其它的全都是虚的。
天气炎热,王五这些干活的人也十分辛苦,幸好工地上有免费的热水,渴了就去灌一肚子水,中午还提供一顿大锅饭,虽然不好吃,但至少能填饱肚子,关键是不要钱,所以王五他们在中午时也都是拼命的往肚子里填,这样晚上也能少吃一点。
好不容易熬到下工的时候,王五他们也都拿着号牌,排队到工头那里领工钱,王五与十几个本家兄弟也凑到一起,一边排队一边商量着等下去哪家吃晚饭?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见前面的队伍大乱起来,并且还有人吵吵嚷嚷,这让所有人都是一愣,然后都垫起脚向前面张望。
只见就在工头发工钱的位置,排在最前面的几个人正在和工头发生激烈的争执,其中一个大汉脸色涨红的冲着工头大吼道:“平时都是发工钱的,可是今天却拿这种纸来糊弄我们,你们也太黑心了!”
“叫什么叫,这是宝钞不是纸,看看上面的面值,那可是实打实的,一文都没有少给你们!”工头却是歪着头一脸蛮横的道。
“什么狗屁宝钞,谁不知道那就是朝廷糊弄百姓的废纸,我才不要宝钞,你给我换成铜钱!”为首的大汉再次叫嚷道,同时将手中的几张宝钞塞给工头。
听到工头竟然不发铜钱而发纸,这让所有人也都围了上来,这时他们才发现,工头身边原来用来装铜钱的箱子,里面却换成了一叠叠印刷精美的纸,估计就是传说中的宝钞了,不过对于宝钞的恶名,他们这些人也都有所耳闻,一贯的宝钞能换五百文就不错了,甚至可能两三百文都换不到,换句话说,如果他们拿了宝钞,工钱就相当于少了大半。
“工头,这可不行,我们虽然是粗人,但也不能拿宝钞糊弄我们吧?”这时又有人叫嚷道。
“吵什么吵,这是朝廷新发行的宝钞,每张都是足额兑换,你们要是不信的话,直接拿着宝钞去正阳门外的银行直接兑换成铜钱就行了!”工头再次不耐烦的叫道。
“能兑换成铜钱?”听到工头的话,下面的人也终于冷静了几分,不过还是有人不太相信,毕竟宝钞的恶名早就深入人心,谁知道朝廷会不会又是在骗他们?
“都给我老实一点,今天发的全都是这种宝钞,你们爱要不要!”工头这时再次蛮横的道,他才不怕这帮苦力们闹事,毕竟北京城每天那么多人来找活干,根本不怕招不到人。
听到工头这么说,干活的工人也全都安静下来,他们也都知道自己的处境,如果真要闹起来,大不了工头赔他们一天的工钱,可是明天就别想再来干活了。
所以最后所有人全都老老实实的回去排队,王五这边也在小声的嘀咕着,其中一个兄弟开口道:“五哥,你说这种宝钞咱们能相信吗?”
“这种事谁也说不准,不过工头不是说正阳门那边的什么银行就能兑换吗,咱们等下去试试就知道了,左右不过是一天的工钱,如果不能兑换的话,那咱们明天就得换个地方干活了。”王五考虑了一下这才开口道。
“好,咱们都听五哥的!”其它人也纷纷表态道,虽说找一个干活的地方不容易,但他们也不能光干活不拿钱。
不过王五他们并不知道,整个南城只要是与朝廷有关的工地,全都发生着相同的一幕,平时用铜钱结算工工钱,今天全都换成了新的宝钞。
第三百四十九章
铜钱变宝钞(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