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359


“哪……哪有,堂姐你可不要乱说,我现在想见芸儿一面,都得让大姐帮忙呢!”朱允熥提到自己的未婚妻也立刻涨红着一张脸,说到这里他也急忙向朱玉宁问道,“大姐,这段时间我太忙了,也没时间回皇宫,不知道芸儿她在宫里怎么样了,有没有受委屈?”
“你傻啊,现在芸儿在宫里可是炙手可热,毕竟妻凭夫贵,只要你在宫外表现的好,还用担心芸儿在宫里受委屈吗?”朱玉宁说着也伸手一点朱允熥的额头笑道。
“对啊,我怎么忘了这一点!”朱允熥闻言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朱允炆被贬到凤阳,虽然老朱还没有表态,但朱允熥的确成为第三代皇位继承人最可能的人选,而范芸儿做为他的未婚妻,很可能就是未来的六宫之主,所以范芸儿在宫中的地位也急骤上升,无论走到哪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好了,别光顾着说话了,再不吃肉可就煮老了!”李节这时也向三人招呼道,外面下着小雪,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火锅聊着天,简直不要太惬意!
不过就在李节四人热热闹闹的吃着火锅时,同在京城的另一处,却有人凄凄惨惨的冒雪准备离京。
第三百三十三章
被坑死的朱允炆
时过中午,雪花却越下越大,道路与屋顶很快就被一片雪白覆盖,不过秦淮河水却还没有结冰,雪花落到河水之中也很快消融不见,反而使得河水显得更加的清澈。
一辆马车缓缓的来到河边的码头,随着几声咳嗽,黄子澄在一个书僮的搀扶下走下马车,只见他现在一身便服,脸上也带着几分憔悴和美容,因为天气骤降,他也感染了风寒,不过朝廷那边催的很急,所以他今天就要离京去松江赴任。
黄子澄下车后看了看空荡荡的码头,以及身后巍峨的金陵城,他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今天他离京没有告诉任何人,不过以他的估计,就算他通知了以前那些亲朋好友,恐怕能来送行的也没有几个,毕竟现在朱允炆被贬凤阳,他也从高位跌落,京城中人人都对他避之不及,更别说来送行了。
想到眼下的局面,黄子澄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他做梦也没想到朱允炆会输的这么惨,而且还连累了自己这些人,他堂堂一个太常寺卿,现在却被贬到松江做一个小小的提举,而且还是有名无实,整个市舶司都需要他从头开始设立。
不过这次的打击虽然很大,但黄子澄并不甘心,这段时间他也一直考虑着如何帮着朱允炆翻盘的事,可是思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更加糟糕的是,朱允炆上次回皇宫后就被关了禁闭,他也一直没有机会再见对方,更别说和对方商量这件事了。
“老爷,天色不早了,行李也送到船上了,咱们是不是现在就走?”正在这时,忽然只见书僮快步走过来向黄子澄询问道。
黄子澄闻言也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只见他抬头看了一下码头上的客船,随后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背后的金陵城,这才点头道:“上船!”
黄子澄说完迈步就向客船走去,不过就在他刚来到船边,却忽然只听背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就听一个熟悉的声音叫道:“黄先生留步!”
听到背后的声音,黄子澄也全身一震,随即猛然转身,当看到骑马飞奔而来的朱允炆时,他也不由得激动的热泪盈眶高叫道:“殿下!”
朱允炆飞身下马,然后快步几步来到黄子澄面前,神情也十分激动的道:“黄先生,都怪我不好,连累了先生!”
“殿下万不可如此想,这次只是意外,谁也无法预料,倒是殿下一定要保重身体啊!”黄子澄打量着朱允炆削瘦的脸庞也不由得再次开口道,只见朱允炆整整瘦了好几圈,整个人也憔悴无比,脸色比他这个病人似乎还要难看。
“黄先生我……我……”朱允炆听到黄子澄在这时还不忘叮嘱自己保重身体,当下也激动的哽咽起来,内心的的委屈似乎也一下子爆发出来,最后竟然一头扎进黄子澄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黄子澄虽然与朱允炆平时十分亲密,但朱允炆的言行举止一向有礼有节,这也是他一次在自己面前失态,这让黄子澄也愣了一下,随后这才拍着对方的后背低声安慰了起来。
朱允炆哭了好一会儿,最后这才慢慢的冷静下来,黄子澄这时也再次开口道:“殿下,一次的失败并不算什么,而且这次您也只是运气不好,所以才让对方占了便宜,千万不要因此一蹶不振,否则只会让对方更加得意!”
朱允炆这时也冷静下来,只见他站直身子道:“先生教诲的是,我也知道自己不能因一次打击就倒地不起,只是这段时间我却无比迷茫,而且后天我也要动身去凤阳,恐怕日后很难有翻身之日了!”
朱允炆说到最后时,眼泪也再次不争气的涌出来,他一向都是个十分骄傲的人,可是这次的打击却将他的骄傲彻底击碎,甚至让他有种无所适从之感,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殿下错了,此次您去凤阳,我反而觉得这是一个更好的机会!”黄子澄却忽然正色道。
“机会?”朱允炆闻言也瞪大眼睛,一脸都是不解的神色。
“不错,殿下不要忘了,当初陛下培养太子之时,也曾经让太子在凤阳居住数年,另外还有燕王、周王等人,也全都在凤阳住过,所以这次您去凤阳,反而更像是陛下对您的考验!”黄子澄面色坚定的道。
黄子澄能高中进士,而且还一步步登上三品大官的高位,自然也不是个蠢人,他知道朱允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鼓励,以此让他重新树立起信心,所以才会故意曲解老朱的意思。
“真的吗,皇爷爷真的是对我的考验?”朱允炆这时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当然,殿下您从小就熟读经子百家,无论哪一方面都比广泽郡王要强得多,这次就算大意输了一次,也并不会影响殿下在陛下与太子心中的地位,只不过殿下以前太顺了,从来没有受过挫折,这对殿下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陛下才会故意给殿下一些考验,只要殿下表现优异,日后必定会重新被陛下召到身边!”黄子澄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听到黄子澄的这些话,朱允炆也终于鼓起了几分信心,脸色也恢复了几分红润,当即挺直腰板道:“谢先生为我解惑,我会打起精神振作起来的,不过若我去了凤阳,都需要做些什么,还请先生指教!”
“殿下什么都不要做,更不要有什么反常的举动,只需要安心读书即可,并且保持每隔一段时间给陛下和太子写信,禀报一下自己读了那些书,有什么心得之类的,让陛下与太子知道您的存在,只要熬过了这一年,日后殿下还有的是机会!”黄子澄再次回答道。
如果李节在这里听到黄子澄的这些话,肯定会高兴的大笑三声,因为这家伙简直比狗头军师还不如,朱允炆被贬凤阳,其实也并非真的没有机会,只要他向朱标学习就行了。
当初老朱之所以让朱标等几兄弟去凤阳,其实主要是让他们接触一下底层的百姓,了解一下民间的疾苦,只有这样,日后才能更好的施政,而朱标也是这样做的,事实上在凤阳的那几年,对朱标的影响极大,到现在朱标都经常和李节提起当年在凤阳的所见所闻。
如果朱允炆真的学着朱标那样,在凤阳放下皇孙的架子,去真正的接触民间的百姓,以他的聪慧,恐怕很快就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输给朱允熥,如果他能知耻而后勇,日后未必没有与朱允熥一争长短的机会。
然而黄子澄却只知道让朱允炆认真读书,估计在他的认知中,书中有世间的一切,只要朱允炆读懂了书,也就懂得了世间的一切道理,然而他却不知道,书中的道理还是要结合实际,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否则就是死读书,历史上的朱允炆就是被他这么坑死的。
不过朱允炆却对黄子澄的话坚信无比,这也断掉了他最后的一丝希望,最后师徒二人站在雪中聊了许久,直到雪越下越大时,朱允炆这才依依不舍的送黄子澄登船离开,自己也站在岸边挥手告别,哪怕船只已经消失在河道中,他也依然站在岸边久久没有离开。
两天之后,朱允炆也启程去了凤阳,他走的时候再次下起了大雪,地面的积雪竟然足的一尺厚,天气也格外的寒冷,甚至长江都有结冰的迹象,也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支远道而来的旅人却冒着风雪来到了金陵城。
第三百三十四章
犹太难民(上)
“好冷!”李节早上走出卧室,习惯性的想要活动一下身体,结果迎面而来的寒风冻的他打了个哆嗦,今年的天气实在冷的异常,也幸亏城外的灾民早早的安置下来,并且建造了简陋的房屋,否则恐怕很多人都熬不过这个冬天。
胡盈玉正在指挥着几个侍女打扫院子里的积雪,不过几个调皮的侍女却在院子里堆了胖乎乎的雪人,看到李节出来她们也不害怕,因为她们都知道李节这位驸马为人宽和,甚至就算是犯了错,向驸马求情也远比向公主求情有效的多。
李节在院子里活动了一下身体,这也是他婚后养成的好习惯,毕竟他现在也是一家之主了,身体方面当然也要注意,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医疗并不怎么可靠,对抗疾病最好的办法还是养出一具健康的好身体。
很快朱玉宁也从房间中走了出来,夫妻二人也一边散步一边聊天,随后又一起吃了早饭,虽然天气很冷,但李节还是决定出城一趟,主要是看看朱允熥那边,现在他还在城外负责灾民的安置事宜,这么冷的天气,灾民的日子肯定也不好过,如果有什么问题,李节也能帮上一点忙。
所以李节也乘车出城,很快就来到城南,因为有一部分灾民回乡了,所以剩下的灾民就全都迁到了城南,相比城北的灾民营,这里建造了足够的房屋,另外还有水井等设施,几乎和普通的小镇没什么两样,灾民在这里也有足够的生活保障。
李节来到灾民营找到朱允熥,结果发现他正指挥着一批灾民从车上卸煤,这让李节也惊讶的走上前问道:“朝廷竟然还给灾民发放煤炭?”
“哪啊,朝廷现在可没那么多钱养着灾民,这些煤炭是我从玻璃作坊那边暂时调集过来的,到时还需要灾民去作坊里打工还上!”朱允熥无奈的回答道。
朝廷虽然愿意赈济灾民,但顶多就是保证灾民有口饭吃就行了,至于其它方面,就算想管也是有心无力,毕竟朝廷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不可能无限制的花在灾民身上,所以剩下的事情就需要朱允熥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玻璃作坊那边的生意怎么样,能容纳这么多灾民做工吗?”李节闻言也立刻追问道。
“还行吧,现在平板玻璃出来后,不但可以建造温室,而且还可以代替原来的窗户纸,所以许多富户都愿意花钱装上玻璃窗子,所以玻璃作坊也十分繁忙,处处都需要人,解决了不少灾民干活的问题。”朱允熥长出了口气回答道。
朱允熥能顺利的解决灾民的问题,也多亏了他前些年打下的基础,无论是玻璃作坊还是水泥作坊,都需要大量的人手,灾民们虽然做不了一些技术性的活,但一些粗活重活还是可以做的,而只要有活干,他们就能拿到工钱,从而养活自己。
“今年的冬天也真是出奇的准,否则倒也不用生火取暖,不过只要熬过今年冬天就好了,明年这些灾民大部分都要回乡了,你也不用这么操心了!”李节这时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道。
自从接管这些灾民后,朱允熥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了灾民营,平时甚至会亲自动手干活,使得他整个人也黑了也瘦了,上次听朱玉宁说,宫中的那位范小姐见到朱允熥时,还心疼的掉起了眼泪。
“是啊,只要再熬几个月就可以交差了!”朱允熥也有些感慨的道,不过说到这里时,他忽然想到一件事,于是立刻开口道,“姐夫,告诉你一件事,前两天灾民营这边接收了一批特殊的灾民,我也准备告诉你呢!”
“特殊的灾民?”李节闻言也好奇的开口道,灾民不就是灾民吗,这有什么特殊的?
“走,我带你去看看就知道了!”朱允熥也来了兴致,眼前这些煤炭也卸的差不多了,交给手下的官吏去处置就行了。
李节也十分好奇,于是跟着朱允熥进了灾民营,这里其实已经变成一个规模不小的村镇,虽然房屋大都很简陋,但至少能挡风避寒,其实以金陵这边的天气,往年也不需要升火取暖,只是现在小冰河气候已经开始影响大明,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严寒的天气。
朱允熥带着李节穿过几条街道,最后来到灾民营西北角的位置,只见这里竟然被单独隔出一个营地,里面也搭建了不少简陋的帐篷,这让李节也有些惊讶,因为灾民营中并不缺少房屋,怎么这里忽然出现一个帐篷区?
要知道帐篷的保暖性可远不如房屋,这么准的天气里睡在帐篷里,简直能把人冻死,可这些人既然是灾民,朱允熥没理由会这么虐待他们啊?
朱允熥似乎也看出了李节心中的惊讶,于是无奈的解释道:“姐夫,这可不能怪我,主要是这些灾民太过特殊,灾民营里的人都不愿意与他们来往,更不愿意和他们住在一起,我怕双方混居产生更大的矛盾,所以只能给他们单独划出一片营地来。”
“灾民不愿意和他们住在一起?”李节听到这里也更加惊讶,心中的好奇也再次增加了几分。
于是李节主动迈步上前,准备看看这群隔离出来的灾民有什么特殊?不过就在他刚走到营地的门口,却只见里面有人迎面走了出来,见到他也十分惊讶的叫道:“驸马你怎么来了?”
“马兄?你怎么在这里?”李节看到从里面走了来的人也再次惊讶的道,只见从营地中出来的人竟然是钦天监的马哈麻,他是朝中少有的色目人,确切的说是罗马人,当初还曾经跟着李节一起飞上天,求真书院的建立他也出了不少力,现在也和李节一样,偶尔会去求真书院讲几节课。
“我来这里打听一下老家那边的消息,没想到驸马你也来了,难道你也听说了这些希伯来人,所以想和他们聊一聊?”马哈麻最后再次问道。
“老家?希伯来人?”李节听到马哈麻的回答却再次一愣,完全搞不清楚眼前的情况,不过“希伯来人”这个称呼他倒是知道,这帮人后世还有一个更加有名的称呼,那就是“犹太人”,可是大明怎么会出现犹太人?
“驸马不知道,难道你不是为了这帮希伯来人来的?”马哈麻看到李节震惊的模样也更加好奇的问道。
“马副监你倒是说对了,姐夫并不知道这帮色目人,我也是想给他一个惊喜,没想到遇到你了!”朱允熥这时也笑着开口道,他和马哈麻也是熟人,现在马哈麻依然担任钦天监的副监一职,地位仅在袁监正之下。
“原来如此,不过以驸马的才学,肯定会对这帮希伯来人感兴趣的,如果驸马愿意的话,我可以代为介绍!”马哈麻闻言也是大笑道。
“等一下,你说的希伯来人,是不是就是那些号称自己的远祖名叫亚伯拉罕,而且他们还曾经居住在埃及,后来又集体逃出埃及四处流浪的那帮人?”李节这时终于反应过来,于是向马哈麻求证道。
“咦?驸马你果然博学,竟然连希伯来人的历史都如此清楚!”马哈麻闻言也十分震惊的道,他和李节也认识这么多年了,甚至还同生共死过,但越是和李节相处,他就越是感觉李节的学识深不可测,似乎天下间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的?
“还真是这帮犹太人!”李节这时也低声自语道,虽然后世因为二战,导致犹太人博得无数人的同情,不过李节对这帮人可没什么太大的好感!
第三百三十五章
犹太难民(下)
灾民营里竟然来了一批犹太难民,这让李节也十分惊讶,本来他以为这帮犹太人可能是以前的色目人,毕竟元朝重用色目人,其中有不少就是犹太人,虽然蒙古人被赶走了,但还是有不少色目人留了下来,只不过大部分都是生活凄惨,毕竟大明的主流社会并不愿意接纳这帮蒙古人的帮凶。
比如之前李节去开封时,就曾经见过城中的犹太人,这批犹太人最早是从北宋时就在开封定居,大部分都已经汉化,后来陆续也有其它的犹太人加入,形成一个犹太人的聚居地,但依然受主流社会排斥,生活也十分困苦。
不过经过朱允熥和马哈麻的讲解李节才知道,这批犹太人并不是原来的色目人,他们和马哈麻父子一样,都是从极西之地来到中原,不过马哈麻父子是从东罗马帝国来到大明,而这批犹太人却是从一个名叫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地方动身,穿越万里才来到大明。
李节刚开始还不知道卡斯蒂利亚王国是哪里,后来经过马哈麻的讲解才知道,原来这个卡斯蒂利亚王国,其实就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也就是后世西班王王国的前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