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359


看到朱允炆发呆的样子,李节用脚趾头也能猜到他在想些什么,不过朱允炆没事也是一件好事,于是他也立刻派人回去向老朱禀报这边的情况,免得他们等的着急。
詹徽也知道很难从朱允炆这里问到什么,于是转向朱允炆身后的官吏。不过让李节和詹徽没想到的是,他们在官吏中问了一大圈,甚至连朱允炆身边的护卫也都询问了,可是这些人却大都是一问三不知。
这些人只知道是今晚才刚睡下没多久,忽然营地中就发生了暴乱,刚开始似乎规模并不大,但眨眼间就蔓延到全营,他们想拦都拦不住,最后只好躲了起来。
“驸马,下官发现灾民的怒火并不是冲着我们来的,而是冲着之前从灾民中挑选出来的队头去的!”最后只见户部主事胡备站出来向李节回答道,这个胡备之前因为粮食不足还和朱允炆吵了一架,刚好被老朱和李节碰上。
“队头?你们也在灾民中选了队头管理灾民?”李节听到这里也露出惊讶的神色,之前朱允熥管理灾民时,就是从灾民中挑选出一些德高望重之人做为队头,其实队头这个名字都是朱允熥随便取的,却没想到朱允炆连改都没改,直接照抄过来了。
“这个……”只见胡备这时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了看旁边发呆的朱允炆,似乎是有所顾忌。
李节也立刻明白过来,当即将胡备拉到一边再次道:“你尽管说,这件事已经惊动了陛下,如果不调查清楚,你们这些人恐怕都要跟着一起问罪!”
胡备听到李节的话也是吓的全身一颤,于是急忙开口道:“不瞒驸马,自从上次殿下从陛下那里回来后,就立刻对灾民营进行了整顿,本来这是一件好事,毕竟之前的灾民营有太大问题了,可是殿下虽然是好心,但却办了坏事……”
阴着胡备的讲述,李节也终于明白了灾民营中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朱允炆几乎照搬了朱允熥在城南的办法,也想要将灾民组织动员起来,为此他也将灾民分队,然后设立队头,并且开始在灾民营中大兴土木,以干活来换取粮食。
本来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没有问题,毕竟前面的朱允熥这个例子,也证明这些措施的确有效,可是当真正的实施起来,却完全不是一回事。
比如朱允熥设立了队头管理灾民,但这些队头大都经过他亲自的挑选,这些人要么是同族灾民中的族老,要么就是在灾民中口碑不错,另外这些队头平时也受到官吏的监督,粮食的发放虽然经过队头的手,但主要还是由官吏来发放,队头很难在粮食的问题上插手。
结果到了朱允炆这里,却完全不是一回事,队头几乎全都由灾民中的流氓地痞把持,而且为了图省事,粮食也全都交给队头,导致队头手中的权力太大,更无人监管,如此一来,队头与灾民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
“驸马,今晚的情况虽乱,但我也暗中观察过,主要是灾民对队头围追堵截,另外就是有一些人趁乱抢东西,不过场面虽乱,但等到驸马你们的援军一到,这些灾民也立刻老实下来,毕竟他们只是平时被队头欺压的太狠了,并不是真的要叛乱!”最后胡备再次开口道。
胡备并没有把所有罪责都推到灾民头上,反而还为灾民说话,这也让李节对他有了一些好感,因为这至少说明胡备是个有良知的人,所以他的话还是十分可信的。
这时詹徽也开始让人提审灾民,虽然之前灾民营大乱,但并不是所有灾民都参与到叛乱之中,有些胆小的也同样躲了起来,而通过这些灾民之口,詹徽也很快梳理出整个灾民营的叛乱轨迹,并且锁定了最初参与叛乱的一个队。
不过当李节将这队的上百人叫来时,却发现队头已经死了,而且还是被人用拳头活生生的打死的,他审问了一下队中的人才知道,原来这个队头借着酒劲想要调戏良家女子,平时这个队头就经常欺压灾民,克扣灾民的粮食,这次自然是惹了众怒,于是队中的灾民一拥而上,将队头活活的打死。
队头与灾民之间的矛盾本来就已经水火不容,就像是一堆干燥的茅草,只需要一点火星就可能引燃大火,而这个队头的死就是那点火星,也一下子点燃了整个灾民营。
开始只是附近的队有样学样,拉出队头开始殴打,随即越来越多的灾民参与其中,平时里趾高气扬的队头一个个都像是丧家之犬一般,被人找到就是一顿暴打。
而灾民营的混乱也引起了更多的连锁反应,比如开始有心怀鬼胎的人借机抢夺东西,甚至开始打砸抢,毕竟这么多灾民混居在一起,平时难免有些什么矛盾,现在全都趁机发泄了出来,这也导致了整个灾民营越来越乱,喊打喊杀声冲天,连城门的守军也以为他们要叛乱,从而引发了全城戒严。
“詹尚书,事情倒是查清楚了,可是接下来该怎么办?”李节最后将詹徽拉到一边低声问道,这次的事完全是偶然,虽然最初动手的灾民肯定是违法了,但正所谓法不则众,而且那个队头也不知道是被谁打死的,根本没办法处置。
詹徽这时也是一脸愁容,他为官多年,自然知道最难处理的就是这种聚众闹事,如果能找到牵头的人还好,可是现在连牵头的人都没有,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处罚
灾民营暴乱的原因查清楚了,但李节和詹徽全都感觉到十分棘手,最后两人一商量,干脆啥也不干,老老实实的带着朱允炆回去向老朱禀报,反正这件事牵扯到朱允炆,他们也不方便处置。
朱允炆也十分的心虚,特别是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老朱和朱标,不过现在也由不得他了,毕竟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他无论如何都得回去见老朱!
最后朱允炆跟着李节和詹徽回到皇城,老朱这边也提前得到李节的禀报,当得知灾民营只是暴乱而不是叛乱后,城中的戒严也开始解除,不过当李节他们来到皇城求见时,老朱却只让他和詹徽进去,朱允炆却被挡在了暖阁之外。
“参见陛下!”李节与詹徽进来后也立刻行礼道,现在暖阁中只剩下老朱和朱标两人,其中老朱的脸色相当难看,朱标则是一脸的担忧。
“查清楚了吗,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的灾民暴乱?”老朱声音低沉的问道,之前李节只是向他禀报了一下灾民营暴乱的情况,不过当时李节他们还没有查明原因,不过以老朱的精明,显然已经猜到了几分。
李节与詹徽对视一眼,最后还是李节上前一步回答道:“启禀陛下,原因已经查明,主要是灾民营中的队头引发众怒,双方积怨已深,昨晚的一次偶然这才引发了此次暴乱……”
李节说着就把详细的情况讲了一遍,老朱越听脸色越难看,旁边的朱标也是连声叹气,队头的设立本来是朱允熥那边搞出来的,结果到了朱允炆手里,这么一个好办法却被他搞的民怨沸腾,足以证明两人在能力上的差距。
最后李节讲完后退下,老朱则是黑着一张脸,朱标虽然失望,但毕竟心软,于是这时上前开口道:“父皇,允炆这次犯下大错,但念在他是初犯,还望父亲饶他一次!”
“这是初犯吗?”老朱的火气却一下子被点燃,“上次他把灾民营搞的一团糟,朕特意给了他一次机会,结果这还不到十天,他就把灾民营搞出了暴乱,再这么下去的话,说不定灾民真的要攻陷京城了!”
“这……”朱标一时间也被骂的不知道该怎么替朱允炆求情了,因为老朱说的都是实情,本以为给了朱允炆一次机会,能让他有些改进,却没想到越改越糟糕,这让他也都怀疑起朱允炆的能力了。
看到儿子不说话,老朱心里的怒火也无处发泄,最后他猛然看向李节问道:“李节,你觉得接下来该怎么处置?”
李节也是一愣,没想到老朱竟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只见他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现在紧要的,就是把城北的灾民安抚下来,虽然现在有军队介入,使得暴乱平息,但灾民的情绪未定,后续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臣不才,愿亲自前往安抚灾民!”
李节也耍了个滑头,他明知道老朱是问他该怎么处置朱允炆,但他却故意只提灾民,毕竟朱允炆可是老朱的亲孙子,他这个孙女婿怎么说都是外人,实在不方便在这种事上发表意见,更何况他还是和朱允熥一伙的,所以更要小心。
果然,老朱看到李节避而不谈,当即也是气的一拍桌子,但李节的话也没问题,最后气的他一挥手十分不耐烦的道:“去去去!你去把灾民营给我安抚下来,另外把允炆叫进来!”
“谢陛下!”李节闻言也是心中一喜,说完转身就跑,他才懒的管老朱怎么处置朱允炆,反正他绝不能在这件事上发表什么意见,因为说重了可能会引起老朱的猜疑,说轻了他也不甘心,所以还是让老朱自己看着办吧。
同来的詹徽看到李节离开,这让他也心中一动,本想悄悄的跟着一起离开,毕竟这种皇家的事,他也不想掺和太多,却没想到老朱抬眼看了他一下,这把他吓的立刻停下脚步,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等候。
李节出了暖阁,一眼就见到了束立在门外的朱允炆,于是他上前开口道:“陛下让你进去!”
朱允炆闻言也露出忐忑的神色,随后竟然十分罕见的主动向李节问道:“皇爷爷是不是很生气?”
“陛下的确很生气,你进去后最好不要为自己狡辩,好好的认错说不定还能得到陛下的宽大处理。”李节也没有隐瞒,而是实话实说道。
“谢谢!”朱允炆听到李节的话也再次难得的道谢,然后长吸了口气后,这才迈步进到暖阁之中。
看着朱允炆的背影,李节也是微微摇头,朱允炆的确是个很聪明的人,可他的聪明却体现在读书上,又遇到黄子澄这种人做老师,更是把朱允炆给教傻了,让他写文章倒是有如神助,可真干点事情时,却只知道照抄教条,完全不考虑实际,不出问题那才叫怪事!
“希望你早点醒悟,老老实实的回去钻研学问,这样日后还能落一个平安王爷!”最后李节低声对着朱允炆的背影开口道,说完他也转身出宫,不过他去先回了趟家里,给朱玉宁介绍了一下现在的情况,免得她在家里担心,然后这才去了城外安抚灾民。
第二天一早,晚上全城戒严的原因就已经传的满城都是,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将朱允炆推到风口浪尖上,特别是对一些知道内情的人来说,更是感到十分无语,估计谁也没想到朱允炆会这么无能,明明特许得到一次改正的机会,却没想到还不如不改呢!
李节去了城北之后,也立刻开始安抚灾民,之前参与暴乱的灾民大部分都没有被追究,不过也有少部分趁火打劫的灾民被抓起来问罪,另外李节也清点了一下死伤的人员,结果发现死了上百人,受伤的更是有好几千,有少数还是重伤,只能请大夫前来医治。
另外李节也开始最初的施粥手段放粮,不再要求灾民干活换粮食,这主要是朱允炆之前乱搞,已经让灾民对干活产生了抵抗心理,再加上暴乱刚过,人心浮动,更不能刺激灾民,所以还是恢复到原来的赈济手段。
当然这些都是暂时的,李节打算等灾民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就和朱允熥商量一下,将两个灾民营合并在一起,毕竟之前分开主要是为了测试朱允熥和朱允炆两人的能力,谁也没想到朱允炆会捅出那么大的篓子,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分了。
灾民营合并之后,也可以方便管理,毕竟朱允熥那边的管理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完全可以把城北的灾民填充进去,也许前期可能会有一些混乱,但在朱允熥在,想必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朱允熥在得知朱允炆的事情后,也曾经十分兴奋的找到李节,表达了一下自己幸灾乐祸的心情,李节虽然能理解他,但还是告诫他最近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表现出来,特别是在老朱面前,哪怕老朱询问他对朱允炆的看法,他尽量不要回答,因为朱允熥和李节一样,现在说什么都不合适。
对此朱允熥也深以为然,毕竟这些话他也只能和李节说说,平时他可不敢轻易表露出来。
几天之后,老朱也终于做出了对朱允炆的处罚,灾民营的一场暴乱死了上百人,老朱也必须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不过朱允炆毕竟是皇孙,也不可能真的下狱问罪,所以最后真正被处置的其实还是朱允炆身边的人,比如那个被朱允炆视为老师的黄子澄!
第三百三十二章
下雪吃火锅
今年的第一场冬雪终于落了下来,李节今天在家中请客吃火锅,除了他和朱玉宁外,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经常来府中的朱雪晴,另外一个当然也就是朱允熥了。
朱允熥赈济灾民的事干的不错,前段时间在李节的配合下,南北两个灾民营合并在一处,其实之前洪水就已经退了,有些灾民也开始准备回家,毕竟他们在京城无依无靠,连块地都没有,朝廷也不可能一直养着他们,所以还是回老家收获一下田地才是正理。
当然也有些灾民准备留在京城,因为现在天变冷了,洪水过后的田地暂时无法耕种,回去说不定也得饿肚子,还不如留在京城,毕竟京城挣钱的机会比较多,只要肯卖力气,再加上朝廷的安排,至少不会饿死。
“姐夫,你说皇爷爷把大哥送到凤阳到底是啥意思?”朱允熥一边涮着羊肉一边向李节问道。
老朱对朱允炆的处罚已经下来了,其中朱允炆被罚去凤阳闭门思过一年,据说过两天就要动身离京,连年都不在京城过了,不过这个处罚却十分的耐人寻味。
一方面的确可以看做是老朱对朱允炆的处罚,毕竟凤阳虽然是中都,但其实却是老朱人为造起来的一座城市,现在主要是送一些年老的开国勋贵们去凤阳养老,朱允炆被贬凤阳,可以看做是老朱已经放弃了朱允炆。
但另一方面却又有可能是相反的意思,因为当初朱标做太子时,也曾经被老朱命令去凤阳住了几年,甚至连朱樉、朱棣这些比较重要的亲王,也全都在凤阳居住过,所以朱允炆去凤阳,也可以看做是老朱对朱允炆的刻意培养。
“陛下的心思谁也猜不透,不过允熥你也不要担心,这次赈济灾民的事,已经让陛下等人看到了你的才能,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关键,其它的都是虚的!”李节笑呵呵的开口道。
“不错,允熥你这次虽然做的不错,但也不要骄傲,正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你只要好好的表现,皇爷爷与父亲肯定都会看在眼里!”这时朱玉宁也开口道,说完还与李节相视一笑,夫妻二人都有同样的心思,那就是让朱允熥保持本心,万不可因一次成功而变得傲慢和大意。
“姐姐和姐夫都说的很对,其实对于允炆的处罚并不算什么,真正严重的却是对允炆身边那些人的处罚,估计这些人也是满肚子的委屈,明明他们都已经很努力教允炆了,却没想到最终却惹祸上身!”朱雪晴说到最后也不由得捂嘴笑了起来。
除了朱允炆被贬到凤阳外,老朱最主要还是处罚了朱允炆身边的人,其中最倒霉的就是黄子澄,虽然教朱允炆的先生有好多个,但只有黄子澄与朱允炆走的最近,对朱允炆的影响也最大,甚至朱允炆称其为“黄先生”,真正的将他视为自己的老师。
“天地君亲师”可不是说着玩的,老师的重要性几乎与父母并列,特别是在明朝时期,老师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师生之间的关系甚至比父子还要牢靠。
所以现在朱允炆做错了事,黄子澄当然也要受到牵连,而且老朱似乎是一肚子邪火无处发泄,于是就把火全都撒到黄子澄的身上,亲自下旨将黄子澄贬为松江市舶司提举,要知道黄子澄之前已经升任为太常寺卿,正三品的高官,结果现在被贬为从五品的提举,简直是一落千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松江府本来是没有市舶司的,大明一共也只有三处市舶司,分别设在泉州、广州和宁波,之前海禁的时候,这三地的市舶司曾经一度废止,后来随着倭寇的剿灭,再加上李节的努力,海禁也终于慢慢打开,三地的市舶司也再次繁荣起来,光是每年上交的税收就十分惊人,老朱也再也没提过废止市舶司的事。
至于所谓的松江市舶司,其实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说是从任命黄子澄的那一刻才开始设立,因为随着高丽与倭国的开发,北方的海贸开始兴盛,长江沿线的许多商家都参与进来,他们组织船队沿江而下,然后在苏州换上海船出海。
不过商船想要出海,就必须到市舶司报备,苏州虽然是座港口城市,但却没有市舶司,而且严格来说,苏州也并不临海,所以从苏州出发的船队,需要转道去南边的宁波市舶司报务,然后再转头北上。
这显然十分不方便,所以早在几年前,苏州那边的官员就上书请求在长江出海口的松江设立市舶司,这样长江的货物出海时,就不需要绕道去宁波,节省了不少的时间,而老朱估计也是才想起这件事,于是就把黄子澄赶到松江府,让他一清二白的开始设立市舶司,这绝对是个苦差事!
“活该,那个黄子澄从小就看我不顺眼,明里暗里都帮着大哥,这次他倒霉了,我也终于不用再看到他那张讨厌的脸了!”朱允熥这时却一脸解气的道,他对黄子澄的讨厌甚至超过朱允炆,以前他读书时,可没少被黄子澄拿来与朱允炆做对比,这对他小心灵的伤害极其严重。
“呵呵,小弟你也真是的,为大事者,当不拘于小节,这点你得和皇爷爷学学,哪怕再讨厌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有本事,日后该用的也要用!”朱玉宁这时笑着教训朱允熥道,这其实就是为君之道,虽然现在对朱允熥来说可能还有点早,但这种胸襟却要提前培养。
“玉宁你这话虽然有道理,但也要看人,比如对这个黄子澄,我也十分不看好,甚至允炆变成现在这样,黄子澄也要负大部分的责任!”李节这时却笑着开口道。
“咦,姐夫你很少如此贬低一个人,难道说这个黄子澄真的不能成事?”朱雪晴这时也十分惊讶的看着李节问道。
“何止不能成事!”朱允熥这时也抢先道,“我现在也算是看出来了,黄子澄这种腐儒真的是百无一用,不但自己不能成事,而且还会带坏别人,日后我要是有了儿子,绝对不能让这种腐儒来教!”
“呦~,允熥你都开始考虑儿子的事了,难不成你和那位范小姐有了什么进展?”朱雪晴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开口调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