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359


李节闻言也有些无奈,当下看了看朱标,朱标这时也没办法,虽然他可以摆出大哥的身份去骂朱棣一顿,但也不能逼着朱棣更喜爱哪一个孩子,虽然都是家务事,但朱棣家的事却和朱樉家事完全不一样,他想管也找不到理由。
“咳!高炽,我觉得你的想法并不正确,当初我和你一样都很胖,你皇爷爷派我们出城行军时,大部分都是你爹背着我前行,可你皇爷爷依然最喜欢我,不仅仅是因为我是大哥,最重要的还是我有身为长兄的气度与担当!”朱标犹豫了半天这才摆出一副过来人的身份教育朱高炽道。
“大伯,道理我都明白,可我还是想把身上的肥肉减下来,毕竟连您都减肥了,我也不能再胖下去了!”朱高炽却十分固执的道。
这下朱标也没办法了,只能看向李节,这让李节也暗自叹了口气,于是再次开口道:“好吧,世子既然决心已定,那我也就不劝了,想要减肥,无非也就两件事,管住嘴,迈开腿……”
当下李节把减肥的要领给朱高炽详细的讲解了一遍,朱标也帮着补充了一下他减肥的心得,朱高炽则找来纸笔,把两人讲的内容全都记了下来。
“世子,想要减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极大的毅力与决心,而且就算是减下来了,如果不注意的话,甚至可能还会反弹,所以你也要有心理准备。”李节最后再次叮嘱道。
减肥反弹是个十分常见的问题,甚至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打击,毕竟吃了那么多苦,好不容易才把肥肉减下去,结果一转眼又反弹了,之前的辛苦全都白费了,许多人都会因此自暴自弃。
朱标之所以没有反弹,那是因为有李节他们盯着,一直注意着朱标的饮食与运动,不过就算是这样,现在朱标也比之前胖了一些,除了蒲城郡主做的菜好吃外,其实也和朱标自己有些松懈有关。
“我明白,减肥光靠自己的决心恐怕十分困难,最好是找人监督自己,我回去就让我娘帮忙监督我减肥!”
朱高炽这时也小心的把自己记录的减肥要领收进怀中,不过紧接着他又忽然摇了摇头自语道:“不行,我娘心太软,根本不忍心看我吃苦,所以还是得找其它人来监督我!”
看着朱高炽纠结的模样,朱标感觉即好笑又有些同情自己这个侄子,他小时候也很胖,但相比朱棣,朱元璋对他就宽容多了,哪怕他在行军时拖后腿,也没有改变他成为太子的事实,这么一想,朱标感觉自己其实挺幸运的,同时也更加想念远在金陵的父亲和妻子儿女们了。
“巡视过北平府后,我们就可以回家了!”朱标这时也有些感慨的道。
李节也明白朱标的心思,他也有些想家,之前在凤阳的时候,他已经说服了父母搬回京城,这次自己回去应该就能与家人团聚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朱棣陪着朱标与李节走遍了整个北平府,帮着他们介绍了北平各个方面的情况,而朱标将这些情报汇集在一起,最后也吃惊的发现,北平府在各个方面都强于开封和西安,也不比洛阳差,而且还有海运等比洛阳强的方面。
这天傍晚,李节帮着朱标将北平府最后的一些资料整理一下,蒲城郡主后来也赶过来帮忙,并且还给他们准备了宵夜。
等到把最后一份资料归类放好后,朱标这才长长的出了口气道:“总算是整理完了,开封、洛阳、西安和北平,四个城市的资料全都整理完毕,日后回京也总算可以向父皇交差了!”
“大伯辛苦了,只是不知道大伯走了四个城市,有没有选定哪个城市做为迁都的地点?”蒲城郡主这时眨着大眼睛向朱标问道。
“咦,谁告诉你要迁都?”朱标闻言也惊讶的看着蒲城郡主道,虽然蒲城郡主一直帮着他整理沿途收集的资料,但他和李节从来没在她面前讨论过迁都的事。
只见蒲城却是掩口一笑道:“这还不是明摆着吗,以大伯的身份,竟然亲自巡视各城,而且还都是有名的古都,每到一地又是记录人口、土地、城防等情况,除了迁都还能是什么?”
“那也有可能进行要收集各个大城的详细情况,并不一定要为迁都做准备啊?”朱标却还是追问道,他很想试试自己这个侄女到底有多聪明?
“边患在北,国都在南,根本不是长久之计,以皇爷爷的见识,若是不想迁都那才是怪事!”蒲城郡主再次微笑道,似乎迁都在她看来本就是一件事所应当之事。
这下朱标也更加震惊的看着蒲城郡主,别说她一个小女子了,就算是男子之中,也很少有她这样的见识。
不过紧接着朱标又感到十分可惜,可惜蒲城是个女子,若她是个男子的话,定然比她父亲强多了,他们老朱家也会出现一个难得的人才。
相比朱标的惊讶,旁边的李节却觉得蒲城郡主的表现很正常,毕竟他来自后世,知道男女在智商上并没有什么差距,蒲城郡主本来就是个极聪明的人,她又生于王府,帮着朱樉处理许多事务,自然也能接触各方面的情况,从中推断出迁都也就不奇怪了。
“蒲城你果然聪明绝顶,不错,我们此次出巡的确是为了迁都,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朱标终于点头承认,随后又再次考较起蒲城郡主来。
“迁都之事势在必行,就像我刚才说的,边患在北,国都在南,这是国之大忌,现在也只是靠皇爷爷开国之君的威望压着,所以才没有出事,可若是时间一久,北方必乱,所以国都一定要选在北方!”
蒲城郡主说到这里时,整个人也挺直腰身,身上的气质也为之一变,再也没有半分女子柔弱的模样,反而多了几分英姿飒爽。
“那依你之见,我巡视的这四城哪里更适合做国都?”朱标再次向蒲城郡主问道。
“北平府!”蒲城毫不犹豫的答道。
朱标闻言也更加吃惊,随即看了一眼李节,因为她和李节有同样的判断。而李节也同样惊讶的看向蒲城郡主,自己选北平府是因为海运,可她一个小女子,对海运也没什么体会,怎么会和自己有同样的选择?
“西安我最熟悉,虽然自秦汉以来,西安就一直是国都,但现在早已经不是当年,关中平原狭小,土地也变得贫瘠,所以西安早就不适合做为国都,至于开封,四周一片大平原,根本无险可守,更不适合做国都。”
蒲城郡主说到这里也顿了一下,她的话几乎和李节的判断一模一样,紧接着只见她再次道:“至于洛阳,比之西安和开封要强多了,当初北宋就想迁都洛阳,可惜没能成行,否则也不会那么轻易被金人攻破国都,不过洛阳稳则稳矣,却只利于守成,而不利于开拓!”
“咦?”李节听到这里也惊讶的看向蒲城郡主,没想到她虽然不知海运,但却有其它的判断。
“有利于守成不好吗?”朱标闻言却好奇的问道,他其实就想做一个守成之君,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能够将父亲打下来的江山守住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这即是朱标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守成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我大明初立,蒙元虽然被打残,但北方的边患依然未除,若是一味守成,恐怕只会让边患的兵力收缩,之前辛苦打下来的战果也要随之丢弃,大伯真的忍心吗?”蒲城郡主最后反问道。
洛阳四周的确有险可守,地理位置极佳,敌人也很难威胁到洛阳的安全,但长此以往,却会让进行丢掉对外敌的警惕性,相比之下,北平更加靠近边境,虽然看似危险,却能让大明朝廷时刻处于警醒之中,甚至不时对外用兵以保证京城的安全,所以蒲城郡主才说洛阳利于守成而北平利于开拓。
第两百二十七章
天津变太津
“我要走海路回去!”朱标的话一出口,大殿中的朱棣与李节也全都是脸色一变,两人都没想到朱标找他们来,竟然宣布了这么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太好了,我也正准备乘船去高丽,大哥可以顺道去高丽看一看!”朱棣第一个反应过来,当即一拍大腿兴奋的道。
“可是……按照我们之前的计划,不是应该从运河坐船回去吗,怎么殿下忽然想走海路了?”李节这时却一脸纠结的问道。
其实李节知道朱标为什么要走海路,因为他和蒲城郡主不约而同的判定,北平府更适合做为国都,这让朱标也终于心动,所以才想出海,为的就是要亲身体验一下海运的情况,这样更利于他日后的判断。
不过朱标毕竟是太子,出海则有一定的危险性,毕竟谁也不敢保证海上会遇到什么危险,李节身为太子的属官,这时应该劝他以安全为重,不应该以身涉险才对,所以李节才会感到纠结。
“走运河与出海不都是乘船吗,有什么区别?”朱棣却是一拍李节强词夺理道,他那么辛苦才打下高丽,若是不借机向大哥炫耀一下,岂不是像锦衣夜行一般?
“可是……”
李节本来还想再劝,不过却被朱标打断道:“好了,我知道你是担心安全的问题,可是你以前从宁波出海到高丽,四弟从大直沽出海也去了高丽,不是都没有出过问题吗?而且你以前也和我说过,只要沿着海岸走,海运还是十分安全的,所以我想走海路也没什么问题。”
看到朱标心意已决,李节也没有办法,只得点头同意,朱棣这时拉着朱标兴奋的聊起自己在高丽的经历,极力推荐他顺路去一趟高丽。
其实就算朱棣不说,朱标也想去高丽一趟,并不仅仅是因为朱棣,而是大明接下来就要正式开始对石见银矿的开采计划,高丽则是整个计划最重要的跳板,所以他也想亲眼看一看高丽的情况。
朱标很快就将更改回程路线的事宣布下去,虽然引起了一些东宫属官的反对,但却还是被朱标压了下去,朱标这个人外柔内刚,平时看起来笑呵呵的挺好说话,但他要是真的做出决定,九头牛都别想拉回来,有时连老朱都得让步,现在老朱不在这里,旁边又有朱棣一直撺掇,李节的态度也模棱两可,其它大臣再怎么劝也没用。
几天之后,朱标与朱棣兄弟二人共同率领着队伍离开了北平府,走的时候燕王妃也亲自前来相送,朱棣也和妻子依依惜别,一向大大咧咧的他,竟然在与燕王妃分别时眼圈都红了,由此也可见他们夫妻二人的感情之深。
“大哥,父皇啥什么把高丽分封给我,到时我也好把全家都接过去,给你们腾出北平府用来迁都?”朱棣与王妃告别后神情低落,随即找到朱标问道。
“好好的燕王不做,你真打算去高丽做高丽王啊?”朱标闻言也不禁取笑道。
大明的王爷也是分等级的,比如等级最高的就是亲王,一般封号都是一个字,比如燕王、周王、秦王等,而次一级的则是郡王,一般是亲王的儿子,比如高阳郡王、怀恩郡王等等,至于像高丽王这些属国的国王,虽然不好比较,但一般来说,身份上肯定不及亲王尊贵,毕竟亲王可是皇帝的亲儿子。
“区区一个名号而已,我才不在乎!”朱棣却是一脸不屑的道,燕王的封号再好,那也是靠他爹赏赐的,当然高丽也是他靠着老朱给的兵马打下来的,但至少他自己也出了不少的力。
“行吧,等我回去问问父皇。”朱标无奈的摇了摇头,朱棣从小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以前他还担心朱棣长大后会闯祸,却没想到他把精力都放在打仗这方面,对于其它方面根本不计较,光是这点就比其它兄弟要强。
北平府到大直沽只有一天的路程,李节上次去高丽时,并没有来大直沽,不过他却知道这个时期的大直沽远不是后世的天津,大明也只是在这里驻扎了一卫水军,用于防备海上的敌人,可以说大直沽只是一座军事堡垒,根本算不上一座城市。
不过当李节他们来到这里时,却惊讶的发现,大直沽的的码头上,竟然停靠着不少船只,不仅仅是朝廷的运粮船,另外还有一些民用的船只,码头上也有不少苦力干活,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借着农闲来这里挣几天外快。
港口的繁华也吸引了一些小商贩前来做生意,吆喝声此起彼伏,他们最喜欢船上下来的客人,因为这些人出手大方,买东西从来不还价。
“大直沽还挺热闹的啊?”朱标站在水军营寨的高楼上打量着码头上的景色道。
“也是最近才热闹起来的,主要是那些运粮船来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商船,他们需要在码头装卸货物,另外还会购买一些用品,自然也吸引了周围的村民前来,估计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形成一个热闹的城镇。”朱棣这时也有些感慨的道。
他第一次来大直沽时,这里的码头可是冷冷清清,除了水军的将士根本见不到其它人,可是第二次从高丽回来时,这里就已经完全变了个样。
“若是北平府成为都城,这里肯定会形成一个大城!”李节这时也接口道,后世的天津也曾经辉煌一时,一度号称北上广津,虽然后来经济有些没落了,但依然是国内有名的大城市。
“若这里真成了一座大城,再叫大直沽就感觉有些不好听了,不如咱们把这里改个名字怎么样,毕竟这里要形成城镇,也得有个正式的名字。”朱棣这时眼睛一亮道,不得不说历史的惯性相当大,后世天津这个名字就是朱棣给起的。
“李节,你觉得叫什么名字好?”朱标闻言也赞同的点了点头,随即又向李节问道。
“我?这个……要不还是太子您来赐名吧。”李节犹豫了一下再次道,虽然他很想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这里叫做天津,但天津本意是天子经过的渡口,当初朱棣造反经过这里,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可现在朱标只是太子,朱棣更是没有半点反心,再叫天津就不合适了。
“我最怕取名字了,当初给玉宁他们几个取名字时,就把我难为的头发都白了几根!”朱标却摇了摇头道,随后又看向朱棣,毕竟是他的提议,所以他把这个球又踢给了朱棣。
“这个好办,大哥你从这里第一次出海,意义十分重大,所以我觉得可以取名为太津,大哥你觉得怎么样?”朱棣眉飞色舞的再次提议道。
旁边的李节闻言差点笑喷,看来朱棣的思路还真是和历史上一模一样,只不过天津直接降了一级变成了太子经过的渡口。
“好名字,没想到四弟你还有这份本事!”朱标却没有李节的思想包袱,反而觉得太津这个名字十分贴切,当即也拍板道。
旁边的李节闻言也无语了,既然朱标都这么说了,看来天津变太津已经成为定局了,不过这样也好,朱标都已经开始给北平府周围地区命名了,由此可见,他心中已经将北平府选定为迁都的唯一地点。
想到这里,李节也终于松了口气,当初老朱已经说了,要把迁都这件事交给朱标来处理,这即是对他的考验,也是对他的信任,现在朱标选择了北平府,老朱那边应该也不会反对,接下来自己只需要保证朱标健健康康的回到京城就行了。
第两百二十八章
回京
“哇~”朱标伏在船舷上冲着海面一通大吐特吐,旁边的几个太监也小心的伺候着,旁边的李节也忽然有些后悔了,他忘了一般人第一次出海都会晕船,本来他就担心朱标的身体情况,结果现在倒好,朱标已经被晕船给坑惨了。
“大哥,只要上了船,一般都会有这一遭,多吐几次也就习惯了!”朱棣这时走过来拍着朱标的后背笑道,想当初他第一次出海时,同样也是吐的昏天暗地,现在总算轮到他看别人的笑话了。
朱标这时已经把肚子里的东西全都吐光了,干呕了几下实在吐不出来了,这时太监递上温水,让他漱了漱口后,这才扶着四肢无力的朱标坐下。
“殿下感觉怎么样,要不再喝点御医开的药吧?”李节这时也上前问道,上船时御医特意开了缓解晕船的药,可是朱标喝了之后却似乎没什么效果。
“不喝了,肚子里有东西就会想吐,还是让我缓口气吧。”朱标无力的摆了摆手道,他不是第一次坐船,只不过以前坐船都是在内河之中,水面比较平稳,却没想到海面上如此颠簸,简直让他想把肚子里的五脏六腑全都吐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