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359


“撤回城中不还是等死吗?”李成桂却是一脸茫然的反问道,和宁府城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身后是大明,身前则是朱棣,根本没有任何援军,所以撤到城中也只能等死。
“那也好过现在就死,父亲快下令吧!”李芳远再次焦急的催促道,他也知道退守孤城死路一条,但至少还能拖延一段时间。
听到儿子的话,李成桂也终于从茫然中清醒过来,当即再次打量了一下前面的战场,只见明军已经发动了反攻,全军出击之下,自己一方已经节节败退,特别是那些女真人,本就是一群临时征召起来的野人,打顺风仗还行,可若是遇到战局不利,立刻就会乱成一团。
“撤军回城!”李成桂无奈之下只得下令道,这让李芳远心中一喜,当即亲自护送着父亲退回城中,而城外的这四万大军,却有许多来不及回城,最后被关到城门外,最后要么战死,要么投降。
朱棣再次大胜,心情也极为愉悦,这已经是他第八次打败李成桂,而且李成桂已经没有后路可退,只剩下眼前这么一座孤城,现在留给他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死守要么投降,换句话说,高丽落到自己手中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恭喜殿下,李成桂此败之后,再无翻身的可能,高丽也将唾手可得!”这时一身黑衣的姚广孝也上前向朱棣恭贺道,花了这么长的时间,也消耗了不少的兵力,高丽总算是打下来了,这对朱棣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大师,要不要趁现在攻城,一鼓作气的拿下和宁府城?”朱棣这时志得意满的向姚广孝大笑道,虽然朱棣以前也经常打仗,而且也打过不少胜仗,但这一次却不同,因为这是他只凭一己之力灭掉了一个国家,这种成就感让朱棣十分沉醉,甚至有点得意忘形。
“殿下不可,虽然这一战咱们打赢了,但军中的伤亡也不小,另外铁册军的物资消耗极快,现在也有点供应不上,所以必须要休整一下,而且李成桂此战之后,身后没有退路之下,定然会死守和宁府城,现在贸然进攻只会徒增伤亡!”姚广孝朔方也立刻劝道。
朱棣虽然有点得意忘形,但却没有失了智,听到姚广孝的话也立刻清醒过来,当即点了点头道:“大师说的对,反正李成桂已经败了,守着和宁府城只能拖延时间,索性还不如只围不打,看他能耗到几时!”
“殿下英明!”姚广孝闻言再次行礼道。
“希望李成桂识相点,早点投降,免得耽误了太多时间,毕竟大哥这次出巡要去北平,我也好长时间没见过他了,到时一定要回北平与他聚一聚!”朱棣这时忽然有些感慨的道。
第两百零六章
秦王朱樉
洛阳城外北邙山,北邙山其实是一条并不高大的山脉,甚至海拔也不过三百米,但这里却因许多的帝王名人葬身于此名扬天下,甚至有“生在苏杭,死在北邙”之说。
李节陪着朱标来到北邙山凭古吊今,在这座不大的山脉之中,埋葬着太多的帝王将相、光是帝陵就有几十个,另外还有苏秦、张仪、吕不韦、班超、狄仁杰等人的陵墓,甚至连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也都安葬在这里。
这么多帝王名人的陵墓,如果想一个个的走一遍,恐怕要花上数月的时间,朱标可没那么多的时间呆在洛阳,所以他也只挑了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陵墓转了一下,比如狄仁杰与杜甫等人。
不过就算是这样,朱标也在北邙山呆了三天,而在最后一天的下午,李节本为朱标要回洛阳城了,却没想到朱标竟然带着李节又来到邙山的山脚下,这里坐落着一座占地八九亩的大墓,而且看起来很新,似乎是近代的墓。
“殿下,这里是谁的墓?”李节打量着这座保存完好,甚至可以说很新的墓也不由得好奇的问道。
“再往前走走你就知道了!”朱标并没有回答,而是微微一笑道,说完迈步进到墓园中,李节也急忙跟上。
等到两人来到高大的主墓前时,李节一眼就看到墓碑上的字,只见碑上写着“颖川王察罕帖木儿之墓”,这十个大字苍劲有力,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察罕帖木儿?这个名字怎么这么耳熟?”李节看着墓上的名字也不禁惊讶的自语道,这显然是个蒙古人的名字,可什么样的蒙古人竟然能让朱标亲自跑一趟?
“这个察罕帖木儿你可能没听说过,但他有名养子名叫扩廓帖木儿,汉名叫做王保保!”朱标看到李节竟然也有不知道的时候,于是也笑着解释道。
“原来是他!”李节闻言也终于想了起来,这个察罕帖木儿以平定红巾军起家,曾经一路做到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成为蒙元军中的支柱将领,不过他最终也死于红巾军之手,他最有名的还是收养了一个儿子,也就是一直被老朱心心念的王保保。
“当年父皇巡视河南时,王保保还活着,为了招降王保保,父皇也亲自前来祭拜过察罕帖木儿,可惜后来王保保死在漠北,父皇听闻这个消息后也颇为伤感。”朱标再次解释道,说到最后他也叹了口气。
这几天朱标见了太多帝王将相的陵墓,这让他也不禁有些消沉,无论这些人生前如何的尊贵风光,可是一朝身死,生前的风光也顶多只能成为史书中的三言两语。
“王保保的确是一个奇才,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且他屡次败于大将军徐达之手,说明他的才能比之徐大将军还差一些,陛下对他其实也没必要太过执着。”李节闻言却开口评价道。
“你这话倒是说对了,我也觉得父皇对王保保太过执着了,不过正是因为得不到,所以父皇才一直念念不忘,若是当年王保保投降了,估计父皇反倒不那么重视他了。”朱标听到李节的话却是哈哈一笑道,他和李节着同样的看法。
朱标说到这里时,忽然伸手一指察罕帖木儿的墓碑再次道:“李节你可知这座墓碑是谁立的吗?”
“这个……应该是当年王保保立的吧?”李节闻言也是一愣,他记得察罕帖木儿死于军中,当时还不到二十的王保保接替了他的位置,而且还厚葬了养父察罕帖木儿,所以墓碑应该是王保保所立。
“你再仔细看一下!”朱标却指了指墓碑再次笑道。
李节闻言也好奇的打量起这座墓碑,结果还真被他发现一点问题,因为如果是儿女立的墓碑,一般都会在下角写下一行字,比如“儿某某某于什么时间立”之类的,但这个墓碑上却没有这行字,以当时王保保的身份,应该不可能发生这样的疏忽。
“发现了吧,这块墓碑其实并不是当年王保保立的那块,事实上察罕帖木儿在河南的名声可不怎么样,当初他镇压红巾军,将整个河南、山东都打残了,民间不少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所以后来蒙古人退走后,他的墓立刻就被人毁了,甚至连尸首都被拉出来暴晒。”
“我明白了,应该是陛下当初来河南巡视才将他重新安葬,墓碑也是那时候所立吧?”李节听到这里也立刻反应过来问道。
“不错,察罕帖木儿的墓的确是父皇让人重修了一下,而且还命周围的百姓代为照看,这才让他的墓保留了下来,不过现在开封与洛阳破败至此,察罕帖木儿也要负很大的责任!”朱标说到最后也叹了口气。
开封他们已经去过了,现在又来到洛阳,说实话,相比开封,洛阳遭受的破坏可能小一点,但也十分有限,事实上洛阳比开封的名气更大,所以历史上比开封遭受的劫难更多,比如当初蒙古灭金时,整个洛阳城被毁,甚至战后整个洛阳只剩下一千人。
而在蒙元灭亡时,洛阳又一次遭受了战乱,直到现在洛阳城都没能恢复元气,不过洛阳有一点比开封强,那就是水患不那么严重,以前的古迹也没有沉入地下,再加上洛阳附近也有不少山脉,百姓在遭受战乱时也有地方躲避,因此洛阳的情况比开封强一点。
不过开封的恢复速度却比洛阳快,毕竟开封四周全都是大平原,人口也恢复的更快,所以现在开封的人口反而比洛阳还要多,当然洛阳的底蕴要更加深厚一些。
“洛阳倒是个好地方,虽然因战乱遭到的破坏严重了一些,但底蕴还在,立为一国之都也没什么问题,你觉得呢?”这时朱标扭头向李节问道。
“四个城市,咱们才走了一半,殿下也不必太早做出定论!”李节则是微微一笑道,洛阳的确不错,虽然人少了点,城墙也破了点,但只要立为国都,估计用不了十年就能恢复当年的繁华,不过李节依然更看好北平府。
朱标也知道李节在想些什么,当即也微微一笑没再说什么,然后两人在察罕帖木儿的墓园里转了一圈后,这才终于启程回洛阳。
洛阳被战火摧毁了好几次,不过进入城中后,依然能看出几分当年的“神都”风采,再加上洛阳的地理位置适中,周围即有险要把守,又靠近大平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再加上洛阳离北方边境也不远,更容易掌握边境的动向,所以朱标才会这么中意洛阳。
朱标在洛阳停留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又在北邙山呆了三天,所以在回来洛阳他们仅仅休息了一天,然后就再次启程赶往长安,当然现在已经被改名为西安,不过西安主要用于官方文书上,许多人口头上依然称其为长安。
长安与洛阳之间本来就修建了宽阔的官道,据说这些官道还是当年唐朝时期修建的,毕竟在唐朝时长安与洛阳来往频繁,交通自然也十分便捷,虽然两座古都都历经战火,但官道却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平坦的官道也让队伍的行进速度很快,仅仅五天之后,朱标与李节他们就来到了长安城外,不过就在队伍刚靠近长安城,就见远处有一支骑兵飞奔而来,这让蓝玉也立刻指挥大军做好防御的准备。
不过等到骑兵靠近队伍之后,却只见为首的是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刚来到近前就冲着队伍中高声大叫道:“大哥在哪?”
朱标这时也走也马车,对着骑马飞奔而来的中年人也高声道:“二弟,为兄在这里!”
见到朱标,马上的中年人也立刻甩鞍下马,快走几步来到朱标的马车前,脸上也满是激动之色的向朱标行礼道:“拜见大哥!”
“哈哈~,你我兄弟还行什么虚礼,快快上来!”朱标也是大笑一声,伸手把中年人拉上自己的马车,不用问,这个中年人自然就是秦王朱樉,西安正是他的封地。
兄弟二人相见,自然都是激动万分,朱标其实比朱樉只大一岁,两人几乎是同时长大,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兄弟间的感情也极为深厚,只不过朱樉在二十多岁时就来到西安就藩,除了当年马皇后去世朱樉回京奔丧,兄弟两人曾经相聚过一段时间后,其它时间再也没见过。
朱标拉着朱樉的手亲热的聊了几句,随即又把旁边的李节介绍给他,而李节也急忙向朱樉行礼道:“臣李节拜见秦王殿下!”
“不必多礼,你就是大哥的女婿吧,听说连父皇都经常夸你,今日一见倒也的确一表人才!”只见朱樉打量了李节几眼这才开口道。
“秦王殿下谬赞了!”李节也十分谦虚的道。同时他也在悄悄的打量着这位秦王殿下,只见朱樉和老朱、朱标一样都是魁梧的身材,但长的却不像老朱,而是颇为清秀,据朱标说朱樉长的更像马皇后,现在看来的确有些女相。
“大哥,我在城中已经准备了酒宴,今日咱们定要不醉不归!”朱樉这时再次豪爽的对朱标道。
朱标当然也是大笑着答应,随后兄弟后人携手进到车中一起回城,李节不好进车中打扰,于是骑马走在车旁,不过就在这时,他却忽然注意到一个有些奇怪的人也出现在马车旁边。
第两百零七章
初见蒲城郡主
朱樉进马车陪着朱标聊天,他带来的护卫当然也跟着队伍一起前行,其中几个亲卫就跟在马车后面。
本来这一切都很正常,只不过在朱樉的几个亲卫中,李节却注意到一个人,主要是这个人长的实在太漂亮了,肤白如玉五官精致,看起来就像是白玉雕刻出来的人儿一般。
不用问,这个侍卫肯定是个女子,而且还是个年纪不大的少女,毕竟李节的眼睛不瞎,更不像后世的某些电视剧里一样,女人把头发盘起来换上男装,其它所有人立马都认不出她是个女人。
事实上女人想要装扮成男人并且让人认不出来,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女人本来长的就像男人,而且声音与举止也都和男人差不多,否则根本不可能存在认不出来的情况。
“侍卫中出现一个女子,这个秦王真会玩,出行的时候还要把小妾带在身边?”李节也不禁在脑子中吐槽道,据他所知,有些武将在出征时,就会让自己的小妾打扮成男子的模样跟在身边,朱樉身为塞王之一,常年统兵在外,有这样的习惯也正常。
不过朱樉来见朱标还带上女子就有些离谱了,毕竟只是出城迎接一下,又不是要他出征,这要是被人禀报给老朱,恐怕朱樉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就在李节打量着侍卫中的那个少女时,忽然对方目光一转,竟然也看向李节,两人四目相对,这让李节也有些尴尬,毕竟自己盯着人家一个少女实在有些失礼。
不过就在李节刚想低下头把目光移开,却只见那个少女竟然十分大胆的冲他一笑,这让李节也更加不好意思了,当即转头看向一边。
然而就在这时,却忽然只见马车的车窗打开,朱樉从里面探出头对那个侍卫打扮的少女叫道:“蒲城,过来快给你大伯行礼!”
朱樉的话一出口,那个少女也立刻提马上前,然后英姿飒爽的在马上向车中的朱标抱拳道:“蒲城拜见大伯!”
“你……你这丫头怎么……”车中的朱标看着马上的少女也震惊的张大嘴巴,好半天才认出来对方正是他的侄女蒲城郡主,当年她一直生活在京城,三年前才离开,只是三年不见,蒲城郡主却完全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
马车旁边的李节听到这里也瞪大了眼睛,这个少女竟然是朱樉的女儿蒲城郡主,也就是朱玉宁的堂妹,他来的时候,朱玉宁还特意交给他一封厚厚的书信,就是送给这位蒲城郡主的。
“二弟,你也太胡闹了,怎么让蒲城穿成这个样子出门?”朱标在震惊过后,很快就向朱樉不满的教训道,毕竟这个时代一般人家的女子都不怎么出门,更别说一个堂堂的郡主了。
“大哥你别生气,蒲城虽然是个女子,但她却比男子还要强,现在我府中的事宜,有一半都是她在替我打理,这次她听说你要来,也是高兴的不得了,非要吵着来迎接,我拗不过她,只能让她一起来了。”朱樉在说到蒲城这个女儿时,脸上也露出宠溺的表情,看得出来,他对自己这个女儿的确是十分的喜爱。
李节看到这里也更加惊讶,之前他明明听朱允熥说过,蒲城郡主与朱樉的关系并不好,主要就是因为朱樉打老婆,也就是蒲城郡主的母亲,为此她还曾经咬过朱樉,结果差点被朱樉打死,这也是她后来去京城的原因,可现在他们父女的关系怎么变得这么亲密了?
朱标估计也和李节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在听到朱樉的话时,整个人也明显的愣了一下,甚至还认真打量了一下朱樉的表情,确定他说的并不是反话后,这才让他终于确信,朱樉与蒲城郡主这对父女的关系真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想到这里,朱标也不由得大感欣慰,毕竟长兄如父,他是真心的希望自己的弟弟们都能家庭和睦,这也让他把蒲城郡主抛头露面这种小节抛到一边,当即大笑道:“没想到蒲城你还有这种本事,早知如此,当初我就不该放你走,留你在詹事府帮我办事了!”
“大伯说笑了,堂姐的学识胆略胜我百倍,就看您敢不敢用了!”蒲城郡主这时也毫不拘束的和朱标开玩笑道。
听到侄女提到女儿,朱标也立刻想到了什么,当即向旁边的李节招手,这让李节也立刻上前,朱标也一指他再次向蒲城郡主道:“看到没有,他就是你未来的堂姐夫!”
“我知道,大名鼎鼎的靖海伯李节!”只见蒲城对李节也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两只大眼睛也弯成了月牙,随即她才向李节行了一礼道,“蒲城拜见姐夫!”
又一个肯叫自己姐夫的人,这让李节也十分高兴,当即也是笑着还礼道:“郡主太客气了,我来之前公主托我给郡主带封书信,还请郡主稍候,我这就去取来!”
“堂姐的信!太好了,姐夫你快拿来我看!”蒲城郡主闻言也再次激动的道,她和朱玉宁不但是堂姐妹,更是好闺蜜,甚至可以说,朱玉宁是她这辈子唯一的朋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