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1283

  “爸爸的红颜知己?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孙祖杰挥挥手:“小丫头片子,没事少八卦,周阿姨是爸爸的初中同学。”
  “嗷……”晨晨发出了长长的怪笑声:“原来是同学呀!”
  晨晨转身凑在杨希的怀里:“那妈妈有没有发现爸爸和周阿姨有联系呀!”
  “当然发现了,而且还有很多!”
  “这样呀,看来爸爸也不老实!”
  晨晨说完,又凑到孙祖杰身边说道:“爸爸,你要老实交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孙祖杰不得不咳嗽了两声:“好了,好了,看电视!”
  杨希突然乐不可支的笑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孙祖杰出来了。晨晨看了一眼孙祖杰现在的样子,又看了看电视:“还是现在的爸爸更帅一点!”
  孙祖杰火了:“什么帅不帅的,你在高中都读了什么!电视要看就看,不看就关掉,别唧唧歪歪!”
  晨晨被骂的莫名其妙,杨希却捂着嘴笑得更厉害了,晨晨狐疑的看了看两个人,突然指着孙祖杰说道:“爸爸,你不会真跟周阿姨有什么吧,要不然怎么会恼羞成怒!”
  孙祖杰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反而毫不在乎地说道:“我们当然有关系呢,还给你生了一个弟弟,满意了吧!”
  孙祖杰说完,晨晨反而释然的笑了笑,不以为然地说道:“爸爸也喜欢胡说八道了!”
  杨希顿时有些傻眼,孙祖杰表面上板着脸,心里却莫名的轻松起来。杨希摇摇头,继续看起了电视。
  杨希看着电视上那些档案,转移话题问道:“祖杰,这些东西现在还留着吗?”
  “唉,要是他们没有把这些留下来就好了,也省了这么多麻烦了。”
  “怎么了?”
  “当初布置研发任务的时候,进行过课题分解,我嘛,也是画蛇添足,怕他们不明白,所以既有文字描述,又有PCR的示意图。
  而且后来写论文的时候,为了专利权,通讯作者是华投研究院,结果就这么把自己给套进去了。”
  “哈哈,你把PCR的理论写得这么清楚,这个奖当然要颁给你。就算你把周琼她们换成别人,PCR还是可以弄出来,要我说给你是给对了。”
  孙祖杰听完,还没有说话,刚才被熊了一顿的晨晨突然说道:“周阿姨原来叫周琼,好名字。爸爸,那我的弟弟叫什么名字呀?”
  看着姑娘又活过来,开始嬉皮笑脸,孙祖杰有些无可奈何,杨希则笑着问道:“你就这么想要个弟弟呀!”
  “当然了,有个弟弟多好玩呀!我做饭的时候,他可以帮着我洗菜!我累了,他可以帮着我捶腿!”
  杨希没好气地说道:“懒鬼!你周阿姨家就有一个弟弟,你到美国就可以看得到!”
  “原来这样,那到时候我可要好好看一看!”
  孙祖杰听完,不由自主的看向杨希,杨希则看着纪录片,突然问道:“祖杰,你这一次到美帝,也把周琼请回国吧,如果她愿意的话。”
  “啊,为什么?”
  “一个女人带着孩子不容易,而且我听说她的学术成就挺高的,咱们国家这么缺人才,她还是回国好,贡献大一点。”
  孙祖杰叹了一口气,并没有说话,就在这时,纪录片的第一集结束了。孙祖杰回头看了一眼晨晨:“晨晨,电视也看了,该去看书了。”
  晨晨心满意足的离开之后,孙祖杰低声说道:“你跟孩子说这些干什么?”
  杨希摇摇头:“祖杰,晨晨慢慢也大了,有些事情也该让她知道了,你也就这么两个孩子,日后有个照应也好!”
  孙祖杰想了想,点点头:“现在不行,还是等过两年再说吧!”
第五百九十一章
获奖
  连续几天,上午采访,下午工作,晚上还要回家品尝女儿的作品,孙祖杰过得相当充实,睡觉也睡得很香甜。
  他舒服了,其他的人都着急的不得了。按照惯例,诺贝尔奖的公布是在十月,所以国庆节过去了,大家都一天天的数时间。
  最高层得到的消息最完整,此时从瑞典传来的消息显示这一次确实是十拿九稳。各种迹象表明孙祖杰之所以得到了这个荣誉,跟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奖励有关。
  欧洲认为中国坚定的走在了开放的道路上,而且此时欧盟成立的谈判十分顺利,欧洲各国也想与美帝别一别风头,加上现在中国与美帝闹得不愉快,那么他们就正好可以拉拢中国。
  欧洲各国认为未来是一个多极化的国际社会,欧洲是一极,中国人有希望成为其中的一极,但是美帝现在是唯一的超级大国,那么几个有希望成为一极的势力联合起来制约一下美帝就很有必要了。
  所以欧洲不顾美帝的反对做出了这个友好的姿态,当然这也跟美帝没有全力阻拦有关,因为银河号美帝虽然霸道了一把,但是出了那么个大Bug,他们也有必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当然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微不足道的原因,那就是PCR的价值已经太明显了,再不颁奖有可能会影响诺贝尔奖的声誉。
  即便如此,中国高层还是十分紧张,申奥不也是十拿九准吗?所以结果没出来之前,谁也说不准。
  终于这一天到了,瑞典宣布的结果第一时间就被传到了中国,然后所有的电视台同时插播一条紧急新闻,中国科学家孙祖杰获得1993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发明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
  顷刻之间,中国举国沸腾,而孙祖杰所在的中关村办公室电话声更是响个不停,他的呼机也不断有资讯传了过来,那几个小时内接线人忙得一塌糊涂。
  孙祖杰早就料到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好让办公室来接听,而他则是带着研究中心的主要领导一起迎接闵总的到访。
  当天晚上七点,孙祖杰人生第一次上了新闻联播的第一条,这是长达五分钟的新闻片段,里面有闵总亲自来到高新产业研究中心向孙祖杰表示祝贺的镜头。
  新闻联播紧接着播放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主题的主笔文章,这篇文章将会出现在第二天的群众日报。
  而在七点半天气预报之后,则是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报道,孙祖杰这段时间受到的专访被剪辑之后播了出来。
  而孙祖杰当日采访一开始的那个小插曲出人意料的没有被删掉,显然孙祖杰的想法也许在一些人看来会有些不合适,但是却比较符合欧美的价值观,中国希望展现出这样的姿态。
  再说了孙祖杰也说得很有道理,也符合重视人才的说法,非要让人才伤痕累累,非要让人才舍弃小家,国家才能发展起来吗?这样做,毕竟太过极端了。
  长达两个小时的专访让中国人第一次对孙祖杰有个非常全面的了解,幼年时的艰难,年少成名的喜悦,横扫日本的骄傲,意外受伤的大度。
  然后就是成年之后的一些事情,孙祖杰以非常轻快的语气回忆了他搞机电厂时重视售后服务,又想方设法挖人的情景,让人明白为什么今天的华投集团会在这两块搞得这么好,原来他们的老大在二十岁不到的时候就尝过甜头了。
  孙祖杰一向喜欢藉着采访的名义打广告,所以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在采访中详细说了欧派电子的发家过程,顺便给欧派的诸多电器产品打了打广告。
  当然这篇专访也回避了不少东西,比如他在日本搞东搞西,比如他是怎么一步跳到港岛的,比如他在港岛又做过什么,都没怎么提及。
  只不过专访的核心内容是PCR,所以孙祖杰不得不继续重复他当年的谎言,因此那本小说在这次专访播出之后一下子就火了,京师的军队出版社不得不加印,以至于孙祖杰在1993年年底收到了一笔意外之财。
  孙祖杰是在家中和杨希一起看完了专访,看完之后,杨希感慨地说道:“祖杰,虽然说我早就习惯了你的神奇,但是今天重新看了一遍,我还是觉得你这一路走过来不容易,太不容易了!”
  “也没那么困难,事实上最难熬的是小时候,饿肚子呀,朝不保夕,挺过那一段就好了。
  要说不容易,真正不容易的是咱们国家的老百姓,三十年前和现在相比差距太大了,咱们能平稳过渡下来,才是真正不容易呀。”
  杨希点点头,孙祖杰想了想说道:“赶紧睡吧,明天我们就要出发去日本了,后面可是一个多月的车轮战,不休息好可不行!”
  就在诺奖消息公布的第二天,孙祖杰很是低调的带着一个代表团开始了他的环球访问,这样正好可以避开国内的热潮。
  因为他的获奖,日本接待的待遇明显提高了不少,来机场欢迎的人群中不仅仅有日本的棋界和政商界人士,甚至科技界的名人也来了不少。
  孙祖杰非常娴熟的接受了欢迎,在回到宾馆时,杨希有些感慨地说道:“日本人这一次好客气呀!”
  “呵呵,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日本又不是没有见过诺贝尔奖,我估计他们是有什么想和他谈的?”
  杨希听完笑了起来:“我想起来我们第一次来日本时的情景,你也是这样扫兴!”
  “同是东亚国家,路数一样,我要是不明白,我当然猜得出来!”
  就在赴倭的第二天,孙祖杰在倭京大学发表了演讲,他感谢了日本各界的热情接待,说了一大通有友好的话。
  他重点阐述了他的高新产业发展理念,并且对日本的财团模式很是夸奖,说是很符合东亚各国追赶阶段的发展模式。
  只不过孙祖杰在演讲中也对日本进行了一番批评,他认为日本中小企业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这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创新。
  另外孙祖杰认为日本企业太执着于搞自己的一套,太想自己制定游戏规则,不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技术和专利,但是日本本土市场并不大,这样做极有可能被大国排除在外。
  听着孙祖杰的讲演,下面就座的日本政商界人士开始悄悄地议论起来:“川本君,你怎么看孙君的评论?”
  “孙君可能是希望我国在技术转让上更加大方,不过他的见解,鄙人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这些年,我们很少看到索尼这样的企业迅速崛起,反而美帝那边多了不少,甚至于中国人也有天翼集团,这值得我们深思呀!”
  “川本君,您说得虽然很有道理,但是日本只是一个贫瘠的岛国,要想发展壮大必然抱团,再说我们也有一些不错的小企业,比如任天堂的发展就很好。”
  川本点点头,表示认可,这时渡边先生接着问道:“川本君,您这一次过来并不仅仅是听一听演讲吧。”
  “当然,我想见一见孙君,并且说服他支援本田汽车进入中国,渡边君,您应该也是同样的意图吧。”
  “中国人太狡猾了,他们没有筹码硬要制造出筹码,这让我们非常为难!我们必须打破那条该死的合资政策!”
第五百九十二章
无奈和愤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12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