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330

  钱清负责记录流程。就是把工作步骤都记录下来,并且执行步骤引发的结果记录下来。
  到了晚上,她的房间里依旧亮着油灯的光。霍崇觉得钱清还是太辛苦了,就敲了敲门,“老七,早点睡了。”
  “嗯。”钱清应了一声,脚步声响,钱清却开了门。此时院子里没人,钱清低声问道:“大师兄,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心事?”霍崇楞了楞,随即叹道:“我已经没心事了。想明白了。”
  这几天霍崇的确不时的考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得到的结果其实很令人失望,因为这个结果是“怕是没用的。”
  怕死要是有用,世界上大概绝大多数人都能活到天荒地老。因为怕死是人类的本性,想到死亡,人类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这大概就是新中国与这个满清时代的最大不同。新中国无论如何都会让退出的人活下去,但是在满是清代不太有这样的可能。不管是否自愿,被卷入之后就得走到底。按照统治阶级定下的规矩,走到底就是死。
  知道了怕也没用。霍崇就得考虑自己到底要怎么才能建起自己的势力。
  冷静思考的结果是冷酷的结论。霍崇离开山东之后就寸步难行,带着钱孤身跑去外地,就只有怎么死的问题。也就是说,霍崇只能在山东这个舞台上开始玩命表演,直到死亡宣布霍崇下台为止。
  想到这里,霍崇就觉得压力极大,却听钱清说道:“大师兄,俺会全力帮你。”
  心中一暖,霍崇答道:“谢谢。”
  “大师兄救了俺,俺也只能做这些。”钱清的声音里也有点感叹。
  霍崇心中一阵冲动,钱清在这帮师弟中是独一无二的,霍崇不想让钱清作为师妹存在。
  转身面对钱清,霍崇问道:“钱清,我不想让你当我师妹。”
  “啊?”钱清呆了呆,看上去被吓到了。过了片刻,钱清低下头,用细微的声音答道:“全凭大师兄安排。”
  “钱清,我要收你做我的弟子。我要把我的一切都教给你!”霍崇严肃的说道。
  此时霍崇只觉得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收弟子,要收优秀的弟子。当生平的努力终于凝聚成某种知识与认识的时候,哪怕是敝帚自珍,也希望能将这些自己努力的结果传承下去。
  血缘固然重要,但精神上的传承更加重要。尤其是遇到一位优秀的孩子,看到自己的一切知识与认识都有很大可能被继承,那种冲动与渴望就更加强烈。
  钱清低着头不言不语,就在霍崇等的有些心急的时候,钱清抬起头,翩翩的向霍崇跪下,“师父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霍崇坦然的接受了徒弟的叩拜,心中甚至有些不解自己怎么能如此轻松的接受。但是霍崇觉得自己就是能接受。如果让钱清继续做自己的师妹,就意味着钱清的师父是那个懦夫刘叔。这不仅是对钱清的侮辱,更是对霍崇的侮辱。
  钱清三拜之后,霍崇拉起她,“明日我就将此事告诉众人。以后你就是我的弟子。”
  “这……”钱清有些迟疑。
  “怕什么?我敢收徒,难道就不敢让人知道不成?”霍崇不快的说道。
  “一切都听大……师父所命。”钱清很快的纠正了说法。
  “以后只要我在,每天都会给你讲述些知识。另外,你既然作为我的大弟子,督促其他人学习的事情要由你来做。”
  “大……师父,你上次说教授我武艺。”钱清低声说道。
  “前一段我的确忙,可还有另外一件事,教授武艺就需要从基础知识弄明白。你以前的确有根基,却还是不够。你做了我的弟子,这件事我也放心了。”
  第二天,霍崇宣布了收钱清当了大弟子,这帮少年青年们虽然都很惊讶,却也没有出现那种觉得“女人怎么能当徒弟”的愚昧反应。倒是有不少人直接嚷嚷着,也要给霍崇当徒弟。
  学徒和徒弟还是不同的。学徒么,就是某种奴工。最后能得到的不过是“学历”证明。就是霍崇在学徒关系结束之后,给学徒证明,他们在霍崇这里接受过培训。
  但是徒弟就等于有学位了。霍崇不仅要帮助徒弟证明其能力,还要帮徒弟获得与这种能力相应的地位。
  霍崇当然希望徒弟越多越好。不过这帮人距离钱清的文武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霍崇对众人说道:“你们不用觉得俺偏心钱清,等你们认够了字,武艺上达到一定水平。俺就收你们做徒弟。”
  “认字俺不行,武艺还比不过一个女娃子么?”有人在人堆里低声抱怨着。
  霍崇直接指了指那名少年,“刘三,你出来。”
  刘三倒是不害怕,大步走了出来。
  “先说清楚,若是打输了。不能记仇。不能觉得你输给钱清,是因为钱清不好。你听明白了么?”
  “霍爷,你真让俺和她比试?”刘三立刻兴奋起来。
  “当然。不过还是那话,你不能记仇。”
  “她不记仇才好。”刘三笑道。
  霍崇笑了笑,让众人让开空间。钱清与刘三面对面站在圈里。刘三此时倒是不好意思了,先说道:“俺不会用力打你。”
  等刘三说完,钱清才问道:“你说完了么?”
  “说完了。”刘三应道。
  钱清这才突然发力,冲向刘三。一个简单的摔跤动作,就把刘三给摔倒在地。
  周围的少年青年们一个个都被惊到了,随即发出一阵哄笑。
  刘三满脸通红的跳起来,向着钱清又冲了过去。钱清随便抵挡了几下,抓住刘三手臂,直接给他来了个背摔。这下刘三被摔的够呛,好一阵才爬起来。
  哄笑声中,霍崇大喝一声,“谁再笑,俺可就要打人了!”
  呼喝声极响,少年与青年们都愣住了,场地上鸦雀无声。
  在这样的沉寂中,刘三脸涨的通红,向着钱清猛扑而上,钱清一个箭步,抢入刘三身前,一个肘击命中了刘三。刘三再也承受不住,歪歪斜斜倒在地上。
  霍崇不想让孩子们真的打出仇怨。走到圈内,大声说道:“这次钱清赢了!你们看清楚了么?”
  少年和青年们都是山村的孩子,哪里见过真正的格斗。此时一个个脸色难看,却没人敢说多什么。
  “把他扶起来。”霍崇对钱清命道。
第六十九章
种福宝(九)
  康熙五十八年年末,济南府各县官员都前往济南,等待朝廷的评定。关于评定内容早就有些消息放出来,哪些知县的评定比较高,那些评定比较低。大家其实有了准备。
  淄川县吕知县在同级的宴席中无疑是最被瞩目的那位。淄川县位于山区和平原交界处,并不算是富县。然而吕知县不仅完成了该上缴的税银,甚至还根据“摊丁入亩”的政策,超额完成了税收任务。
  满清考核官员的基本标准就是到底上缴了多少税,如果该交的税银有10%没交上,知县评定就是不及格。吕知县能在同僚面前坦然自若,自然是他能超额完成任务。
  到了发布评定的日子,山东知府李树德升堂办公。先将缴纳税银的清单向官员公布,那些不及格的就低下了头。李树德没有先发落他们,而是指着吕知县说道:“皇上对摊丁入亩甚是在意,此次吕知县评定为上等。尔等当以吕知县为榜样。”
  不少人很是羡慕,也有不少人神色复杂。好不容易熬过了这次评定,有些官员就想请吕知县喝酒聊天,从他这里讨教些手段,然而吕知县却被李树德李知府叫去。只得作罢。
  吕知县此时正坐在李知府面前。大概是因为吕知县是正牌进士出身,所以这屁股就在椅子上坐了至少三分之二,虽然谈不上坐实,也比另外两位屁股稍微粘了椅子的县令要稳当许多。
  “此次户部点名要你前往京城述职。想来对吕知县你甚是在意。”李树德淡定的说道。
  吕知县心中得意,却什么都不敢说。面前的李树德李知府乃是正黄旗出身,皇上的奴才。虽然进士地位很高,却还是没办法与皇帝的家奴相比。
  另外两位知县是第一次听到这消息,眼中都露出羡慕。去京城述职,那必然是得到格外的重视。保不准吕知县就直接留在京城升官了。即便没有立刻升职,升职也指日可待。
  李树德接着说道:“这两人办事用心,可还是不得要领,吕知县走之前和他们聊聊。”
  既然上头有令,吕知县也不能推脱。离开知府这边,吕知县就与两人去了家酒馆。济南府的酒馆见的官多,三位老爷前来,马上安排了清净的雅间。
  三人放落座,其中一位立刻自我介绍,“我乃蒙阴县县令。听闻吕知县治理有方,求着知府安排,让我能与吕知县亲近亲近。”
  另外一位乃是牟平县知县,是海州府下的一个穷县。
  见两位穷县的县令这么着急,吕知县觉得知道了两人的来意。无外乎寻求能足额收取税银的手段。
  反正到京城也会说同样的内容,吕知县就不再卖关子,直接将摊丁入亩的要点讲给两名知县。“朝廷讨论摊丁入亩,总是怕惊扰士绅。然而摊丁入亩却有几个好处,淄川县试行两年,地价已经低了许多。”
  蒙阴县县令一听地价低,与牟平县县令对视一眼,随即苦笑道:“吕知县,蒙阴县的地价从来就没高过。这里本就在蒙阴深处,想卖高价也不可得!”
  吕知县自得的摇摇头,“地价低了,士绅就能买地。士绅买地,这摊丁入亩便好收税。”
  “可朝廷不乐见兼并。”牟平县县令连忙问。
  吕知县忍不住笑了。什么不乐见兼并,官员们哪一家不兼并,良田千亩万亩的官员家族少了么?
  不过这话当然不能说,吕知县只是问道:“赋从何来?”
  很明显,两位县令作为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员,这书读的可不咋样。竟然没听明白。吕知县不得不耐着性子向他们解释,如果不向土地收税,把官府累死,也不可能完成税收。
  两位县令明白了这个之后,不仅没有欢喜,反倒表示了反对,“吕知县,这不就惊扰了士绅么?”
  吕知县轻笑一声,“当然惊扰了士绅。所以吾等要告知士绅,租无所出,赋从何来。地租收多少,乃是士绅的事情。官府总不能管吧。”
  这么一说,知县们有点明白了,却还是愁眉苦脸。“吕知县,牟平县本就穷,若是再任由士绅涨地租,只怕是不妙。”
  “连片土地的税银就要定的高。”吕知县说出了自己的秘诀。说到这里,吕知县不由得想起了县里最近崛起的兼并大户霍崇。这厮在淄川县的宅子那边原本就有几十亩地,又收了周围的地,已经有了连片的两百多亩地。
  吕知县把霍崇这种连片土地的地税提高,加上了火耗银子,一亩地收霍崇一钱银子。据说霍崇在临淄县也弄了两百多亩地,那边的知县也如此处置。结果呢,照样没啥问题。这些土地上的田税照样收的不错。
  大将军王出征之后,还一直从霍崇这里购买琉璃火。这种税逢百抽五,霍崇又养驴,养驴就要交钱。再加上霍崇制作琉璃火与琉璃器的作坊。淄川县一年就从霍崇这厮身上收取了将近千两银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