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330

  不成想原本随处可见的清军虽然还在,却是来回走动。其中的将令却一个都不见。
  刘统勋拦住住几队清军,然而清军里面职务最高的也不过是把总。虽然对刘统勋的正二品官府以及珊瑚珠的顶戴以及双花翎十分尊重,却把出兵的决定权都抛给了根本不见踪影的将令身上。
  被如此软磨硬泡,刘统勋只想拔出剑来杀几个清军立威。不过刘统勋毕竟是文官出身,虽然放过兵,真的提剑杀人也不是他能办到的。更何况刘统勋此时赤手空拳,根本没有兵器。
  就在这样心焦之时,刘统勋突然想起了兵部。抛下这些牛皮糖般的清军,直奔兵部而去。到了门口,就见门口戒备森严,大量清军堵在门口。见到刘统勋过来,率军的清军游击插手行礼,“刘中堂,尚书大人正在商议军务。还请刘中堂先回去,等军务商议完,属下就进去禀报。”
  既然连把总都不敢杀,刘统勋更是没有胆量杀旗人出身的游击。看着密密麻麻的清军堵在门口,刘统勋这才明白了自己这汉人中堂也就是皇帝弘昼在的时候才看着地位尊崇,当城内没有皇帝的权威可以让刘统勋借用的时候,刘统勋只是个汉人官员而已。
  气恼绝望的刘统勋只能回到了他的官署。此时刘统勋还不死心,每隔一段时间就派遣人去兵部那边,看看兵部的会议何时结束。每次手下回来的禀报都一样,兵部还在继续开会。
  直到深夜,兵部尚书岚桂才到了刘统勋官署之外求见。如果是平日里,刘统勋早就睡了。此时刘统勋就硬撑着,靠在椅子上睡。同时要部下们随时叫醒他。
  等兵部尚书岚桂到了刘统勋面前,见到刘统勋竟然穿着整齐的时候,神色间露出些讶异来。
  刘统勋当然知道官场上的破事。岚桂此时来求见,就是想刘统勋已经睡下。只要刘统勋的部下说“中堂大人已经睡了”,岚桂就可以立刻走人。等天亮之后,岚桂有的是办法来应对刘统勋的召唤。
  既然好不容易逮住了岚桂,刘统勋也不商议,立刻下令,“岚桂尚书,我命你立刻派兵出去剿灭乱民。”
  岚桂陪着笑答道:“呵呵,中堂大人,今天天这么晚,出去之后会遭到伏击。平白折损人手。等天亮,天亮之后,一定派兵出去。”
  “果真?”刘统勋喝道。
  岚桂虽然遭到了呵斥,却一副不和刘统勋计较的神色,“这等事后怎能诓骗中堂。明天天大亮之后,定然出兵。不过中堂也不要太急,城内的兄弟们也是个人。若是不小心些,陷入乱民围攻,再让满城被破,咱们可都没办法向皇上交代啊!”
  刘统勋不成想自己这中堂反过来被兵部尚书给威胁了。这气不打一处来。可兵部尚书岚桂是用皇帝的名义,是用满城的安危来威胁刘统勋,刘统勋只能生气。也不能真的把岚桂如何。
  等岚桂走了,刘统勋气的坐在椅子上坚决不去床上睡觉。他就要在这里等着看清军何时出动。然而岁月不饶人,便是21世纪营养好锻炼多的社畜,在996下也精疲力竭。而刘统勋所在的清朝,可预期寿命也就是50岁。快35岁的刘统勋不知不觉趴在桌上就睡着了。
  直到发觉到手臂酸麻的刘统勋醒来,就见天光大亮。好不容易坐直,刘统勋只感觉手臂脸颊仿佛木头,又有种麻木无力。好不容易缓过来劲,才突然想起清军出兵的事情。
  等刘统勋赶到城门附近,都已经快上午11点了。却见清军已经排好队列,竟然是真的要出场的架势。刘统勋心中倒是有些讶异了。
  等城门一开,清军列队而出。刘统勋上了城头,却见兵部尚书岚桂竟然也在城头。见到刘统勋,岚桂笑着迎上来,“刘中堂,我看你休息的可不怎么好。”
  “这等时候哪里还能好好睡!”刘统勋不快的答道。
  岚桂摇摇头,“刘中堂,你是金贵人。当然觉得什么事都是大事。你看这些当兵的,都明白不知道哪天就要死。他们每天都想,反倒疲沓了。要是觉得他们吃得好睡得香,那是因为他们懒得去想生死。”
  “你这是何意?”刘统勋被这段很有道理的话弄糊涂了。
  岚桂叹道:“中堂,我说这些是想让中堂明白。大家其实都有难处。”
  刘统勋怒道:“城内的汉人都要被杀光了。这就不是难处了么?”
  岚桂无奈的摇摇头,“中堂,那些汉人人数本就不比乱民少,他们若是都起来打。就算是不压着乱民打,起码也不会吃亏。会被打成这样,还是他们自己不中用。”
  “不中用?”刘统勋又有些怒了。可他这次却不敢说啥了。满清知道自己八旗人少,只能分而治之。既然要分而治之,自然要让人多的少受偏袒,人少的给点好处。汉人人多,就被满清更加重视。
  乱民人少,若是有了冲突,往往就更会闹。这样,西北官员就以乱民们不读书,没规矩为理由,相对轻判。甚至是轻轻放过。
  这么一代代积累下来,乱民们自然是越来越凶悍。说起来这也是朝廷造成。
  此时把责任推到汉人不中用上,也亏得岚桂能说的这么轻描淡写。然而刘统勋若是抨击,那就不是抨击岚桂,而是对朝廷的制度和满人那点小心思进行抨击。便是自认为忠臣的刘统勋也不敢这么讲。
  岚桂见刘统勋的气焰总算是被打下去了,就叹道:“这次已经知道了敌我,乱民定然不得好死。还望刘中堂能与我们一条心,好好守住西安。把这乱民给剿灭了。”
  刘统勋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不过这岚桂所说的话,明显是要刘统勋老实,不要再用中堂的身份对满人指手画脚的意思。
  清军出了满城作战,当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战果。刘统勋本就不懂打仗,也没敢说什么。只要清军开始镇压就好。
  就这么连过了两天,到了第三天头里,满城内突然点起所有人马。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许多看着就是准备投入战斗的汉人也出现在兵部。刘统勋也被请来,见到这些人,刘统勋瞅他们的身形气色,应该是些有地位的。
  岚桂起身大声说道:“此次乱民作乱,杀了许多人。罪不容赦。此次定要将其斩草除根。朝廷绝不会放过乱民,此次所灭的乱民,其家里财物,朝廷与诸位四六开。朝廷拿六,诸位拿四。诸位兄弟,刘中堂也在此。当可做个见证。”
  刘统勋不成想自己又被岚桂给算计了。然而事情至此,就见那些前来的人等都目光灼灼的看过来。尤其是那些汉人,他们眼中仿佛燃烧着火焰,让刘统勋感觉自己好像被火烧般。
  既然被逼到这里,刘统勋开口说道:“诸位,乱党当杀。不过……”
  说到这里,刘统勋就发现自己不自觉的就开始转移起来。竟然是想说并非乱党的就不要杀。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刘统勋有些吃惊。
  之前刘统勋觉得自己对于乱民可是从来不容情的,与霍崇作战的时候,抄袭各种顺治时代的狠辣手段。便是要将山东杀光都无所谓的感觉。怎么当乱民不是汉人的时候,刘统勋突然就有了慈悲之心。又不要伤及无辜了呢!
  正心中讶异,却见众人依旧目光灼灼的看过来。刘统勋把心一横,说道:“尚书所说的没错,本中堂向大伙说。乱民的家产,定然给诸位分四成,决不食言!”
  说完之后,刘统勋就见众人纷纷点头,看来他们所在意的就是这个。
  刘统勋看了岚桂一眼,只觉得这家伙其实比刘统勋之前想的要厉害些。至少岚桂是真的在办事,而是也抓到了参与剿匪的本地汉人的心思。虽然请了刘统勋来,也没有难为刘统勋,给了刘统勋充分的空间来卖好。
  难道……之前是错怪了岚桂不成。
  不管刘统勋怎么想,这边的剿匪人马轰隆隆的开出了满城。之前三天里,城内燃烧的火头一度没了。然而这些人马开出去没多久,又有火头燃起。喊杀声从远处传来,证明了激战已经开始。
  这次刘统勋在城头待了几乎一天一夜。就听战斗的声音竟然没有停止过。从白天开始,竟然整晚都没有停歇。等刘统勋熬不住,回去睡了。醒来时候都快晚上。
  到了城头,发现战斗竟然还没有结束。
  然而这番激战持续到第三天早上,有人前来禀报,城外来了数万人,都是从各地云集来的乱民。刘统勋大惊,他此时才发现竟然没想到还有这等事。
  却见兵部尚书岚桂双目圆整,喜道:“果然来了,我还以为他们不来呢!”
  说完,岚桂转头对刘统勋笑道:“刘中堂不用担心。城内早已经准备好人马,本官出城迎敌,请刘中堂在城内等消息。”
  没多久,数百骑兵书与几千始终待在满城内的清军在岚桂带领下出城去了。满城内陷入了安静之中。刘统勋感受到了这般安静,不禁打了个寒颤。心中的不安升起。
  在城内有许多清军的时候,刘统勋觉得这帮人留在城里是不尊号令。等清军开出去作战,刘统勋终于害怕起来。偌大满城内人马已经不多了,若是再出意外的话……
  经过前后五天的血战,西安的作乱的乱民终于被彻底镇压。城外前来的乱民援军被岚桂彻底击败。数千官军撵着数万溃散的乱民追杀,斩首过万,俘虏近两万。尤其是骑兵一路追杀,几乎人人马鞍旁都挂了好几颗各路乱民首领的脑袋。
  至于城内乱民更是几乎全歼。得知竟然还有乱民没被杀光,刘统勋都有些讶异。
  在岚桂陪同下,刘统勋前往那些乱民所在。就见西安城内处处都能见到火烧的痕迹。至于尸体与尸体碎块更是随处可见。最初刘统勋还有些受到惊吓,之后也见怪不怪。
  这西安城的布局还是唐代模式,主要是“坊”。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修缮而成,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其中宫城为君,为皇帝所在,皇城为中央衙门所在,外郭城则是臣民的居住生活区,实行“里坊制”,街坊以道路划分,采取类似闾里的形式,也叫做“坊”。街道笔直,街道圈出的方块区域内则是用围墙围起。有点21世纪居民小区的味道。
  到了乱民居住的几个坊,就见乱民黑压压在外面跪了满街。旁边如狼似虎的清军手持兵器在旁边,仿佛要随时动手。乱民们各个跪着,双手放在地面,身体匍匐,连头也不敢抬。竟然是一副老老实实听天由命的架势。让刘统勋竟然有了点好感。
  若是汉人的话,便是老实跪下,也无法摆出这样的姿势。乱民就完全不一样呢。
  直到刘统勋到了他们前面,让为首的出来说话。这才站起几个花白胡子和白胡子的。
  到了刘统勋面前,几人又给跪下了,“大人,大人。这次闹事,俺们坊都自己封了。不让自己的人出去,也让外面的人进来。俺们没杀人,也没害人。也没藏人。求大人饶命啊!”
  听首领几句话就把事情说的如此清楚,刘统勋讶异间竟然有了些赞许,就问道:“真的?”
  话说出去,刘统勋却发现自己是真的想就此放过。顶多是小小惩戒一下。然而刘统勋又发现,若是在山东有这样求饶的,只怕他就不会放过了。
  自己这是怎么了?刘统勋不禁皱起了眉头。
第三百九十一章
西安之变(九)
  大清的兵部尚书岚桂扫视了这些跪地的乱民,目光随即转回到中堂刘统勋身上。刘统勋心中一凛,只觉得岚桂的目光里没有丝毫的“人情味”,那是冷漠到令刘统勋感觉定然要出大事的无所谓。
  就在此时,岚桂说道:“刘中堂,若是有本地汉人具名联保,应当是没有出来作乱的吧。”
  “啊?”刘统勋愣住了。片刻后他猛然理解了岚桂的意思,有些佩服的同时,却也觉得岚桂这手段着实狠辣。
  西安城的汉人遭到如此惨烈的杀戮,此时又在官军率领下完全掌握了西安城。这些幸存汉人若是认定哪些乱民没有参加作乱,那定然是没错的。
  可亲人遭到杀戮,这些被杀戮的人能认同的乱民又能有几个呢?
  可这等事只能想想,刘统勋知道自己并不能反对岚桂。不想得罪参与镇压叛乱的汉人固然是原因之一,此时若不能让汉人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朝廷就得承担起汉人们的滔天怒火。
  更重要的原因是,岚桂是满人。满清的制度是六部,按照常理,六部该有六位尚书。然而满清这边就很有趣,名义上有十二位尚书。
  六部,可能很多人下意识认为六部最高长官是尚书,那么肯定只有六个尚书。
  满清却并非如此,在满清官制重,除却地方机构以外,中央机构中除却一些特殊官职,都为复职,也就是说有一汉员的话,必有一满员。
  这自然是为了更好的拉拢汉人势力,因此设置了复职,以这种方式来拉拢,来平衡朝局。
  虽然看着名头相同,实际却不同。六部中的各司,每司掌印的为满员,主稿的则为汉员,也就是说实权在满员手中,办事的则是汉员。再通俗点来说,就是满员可以决定事情,拥有决策权,汉员只管按吩咐办事就是了。
  刘统勋虽然是中堂,在这西安城内真正掌握兵权的无异是这位满人兵部尚书岚桂。在皇帝弘昼御驾亲征的当下,岚桂等于是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
  岚桂看着客气,只是他比较会做人而已。刘统勋真的要按照管制的上下尊卑来调动岚桂,那就是刘统勋自己太幼稚。
  此时的刘统勋对于满清到此时还抓着满清分离的政策当然不满意。然而再次确认了事实的刘统勋干笑两声,“呵呵,尚书所言是正理。”
  这边岚桂得到了名义上的中堂刘统勋的认同,当即下令将乱民分成小队带出来。
  乱民本就十分抱团,眼见清军拉人,先是一阵恳求。清军们刚与乱民血战过,哪里会给他们好脸色。片刻后,已经有乱民跳起来反抗。
  不等清军下杀手,已经站出些白胡子花白胡子,穿着比较好的人怒骂着让那些人跪下。经过这些人叽里咕噜一阵乱骂,那些尝试反抗的又跪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