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330

  毕竟最大的包袱已经抛给了胡悦,京城外城便是被清军占领了,也不用野战军主力担忧。那么野战军就可以全心全意对付野地里的清军。
  此时四路人马已经三面包围了清军。围三缺一乃是围攻战的要害,无论如何都得给敌人一个逃走的选项。
  华夏军这边布置阵地,整顿部队。过了中午,炮击开始了。清军在进攻路线上设置了不少据马什么的,炮兵们一顿炮也没能摧毁多少。却至少能确定把隐藏其中的清军打乱了。
  之后先头部队立刻排开阵列,长长的兵线在军号与哨子的指挥下,向着清军阵地出发。目的就是先把阻碍进攻的那些路障什么的都给清理掉,为之后的猛攻扫平障碍,让华夏军可以毫无停滞的一路冲到清军阵地前。
  部队最初的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工兵们跟随着步兵行动。等步兵推进过之后,就挪开路障。那些埋在地下的木桩则斧头猛掉。地上的坑洞用工兵铲挖了土填上。
  就在此时,清军的炮兵开始轰击。华夏军也没有冒着炮弹继续工作,迅速撤了下来。等清军炮击结束,就再次前进。
  清军的火炮乃是厚重的铁炮,而不是华夏军的青铜炮与铸铁炮。从历次战斗中缴获的火炮来看,清军的火炮为了保证强度,炮身铸造的十分厚实。这办法的确有用,却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冷却起来非常难。
  青铜散热本就快,而且韧性比铁强了太多。直接浇水也没啥问题。华夏军开发的铸铁炮比青铜炮便宜很多,而且铸铁炮也能铸造的很薄。韧性大大胜过满清的炮,同样散热快很多。
  等清军的火炮轰击停下,负责观测的人员看了看表,时间果然是清军传统轰击的极限了。接下来,清军再继续炮击,就要冒着炸膛的危险。部队再次上前继续清理路障。
  所有的行动都如之前战争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那样,路障终于清理的差不多了。清军的火炮才急急忙忙的又开始射击。部队一路撤下,给冲击的主力让开道路。同时,华夏军的炮兵们也开始了轰击。登时就把清军炮击的气焰给压了下去。
  就在隆隆的炮击中,华夏军的炮兵们还不断将火炮趁着冷却时间向前移动。炮兵队长们扯着喉咙让炮兵们不要太靠近炮身,避免被烫到。便是如此,不少炮兵新兵还是在忙乱中不小心接触到炮身,被烫的哇哇叫。
  但这些都是小事。华夏军很快就准备好了阵列,随着各路号声响起。各团,各营,旗帜全部举起。部队排着整齐的队列,在哨子声中高抬腿向前走去。
  这动作若是被霍崇看到,定然要苦笑。与阅兵式中PLA那种步伐相比,这种动作就充满了西方味道。但是这步伐还真不是学习洋鬼子,而是完全发自华夏军。
  地面永远不会太平,大腿抬高,能最大限度避免绊倒。虽然PLA绝对能轻松吊打华夏军,但是华夏军却也不是没有什么能与另外一个时空的PLA相比。
  论起排队枪毙的实战经验,华夏军完全可以抬起头,对从未有这样经验的华夏军表示自己的自豪。
  就迈着这样看着有点怪异的步伐,华夏军的队列压向了清军阵地。
  越过了路障区,对面烟熏火燎的清军在烟雾中已经能看的相当清楚。不管是华夏军与清军,指挥官都命令部队开始放排枪。
  后装火帽枪对前装燧发枪,这场本该发生在187X年的战斗,在1733年的直隶大地上爆发了。
  如华夏军以往的经验,清军真的不行。然而清军此时的火力比起几年前可是强了太多。毕竟在华夏军的强大压力下,西北清军完全抛弃了火绳枪,将西方送来的最先进的燧发枪技术用到了装备清军部队上。
  对射中,清军不断倒地。华夏军也承受了巨大压力,官兵们在横飞的子弹中不断倒地。甚至不少旗手也中弹,军旗歪倒。
  然而华夏军哪里肯退让,立刻有人接替了旗手,高高举起军旗,立于队列前面。
  军旗乃是部队的指挥,当军旗向前挥动之时,官兵们就要跟着本队旗帜一起冲锋。
  受命不动,是要执行站纪律。这是每一名华夏军人都接受过无数次的教育。
  双方之间的烟雾随着每一次射击都增加一点,就在身影逐渐模糊之际,就见清军这边的阵列终于扛不住。
  前线军旗挥动,部队放完了最后一轮排枪。军官们抽出佩剑,指导员们则率先取下刺刀反过来套在步枪上。哗哗声中,单纯的火器部队转化成了能同时执行火器与近战的部队。再装上一发子弹。华夏军随着旗手向前冲锋。
  杀声震天,部队平推向前,攻到了清军阵地前。就在此时,本来清军到腰部的工事后,突然冲出了大批手持长枪的清军。
  这变故让前线官兵都是一愣,但是双方距离如此之近,完全没有机会再研究是怎么回事。随着武器的碰撞声,双方军队开始了惨烈的肉搏战。
  阿嚏!霍崇打了个喷嚏。揉了揉鼻子,霍崇继续看着战报。芜湖清军行动起来了,河南清军也从洛阳出发,正在越过巩义,试图冲入郑县。
  在新中国,巩义真不是啥不得了地方。
  〖巩义,由河南省直辖,郑州市代管,位于河南省郑州、洛阳两市之间,介于东经112°49′~113°17′,北纬34°31′~34°52′之间,属温带季风气候,总面积1043平方千米。2018年,巩义市辖5个街道,15个镇,市政府驻紫荆路街道,常住人口83.83万人。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巩义市男性常住人口为400350人,女性常住人口为384892人,总计785242人。〗
  〖历史上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始置巩县。1991年6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巩县,建立巩义市。巩义市有北宋皇陵、巩县石窟、巩义窑址、慈云寺石刻、康百万庄园、张祜庄园、刘镇华庄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另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巩义市境内有郑西高铁、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S314沿黄快速通道和通车的中原西路、地铁10号线横穿东西,焦桐高速、237省道纵贯南北。〗
  〖北宋皇陵是历史上首次集中设置的帝王陵区。它主要位于巩义市西村镇、芝田镇、回郭镇和市区,埋葬了除钦、徽二帝之外的7位皇帝,计有: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宋太宗赵炅的永熙陵、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宋英宗赵曙的永厚陵、宋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宋哲宗赵煦的永泰陵,加上赵匡胤之父赵宏殷(追谥为宣宗)的永安陵,俗称“七帝八陵”。另外,围绕八陵还葬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勋臣墓,形成了一个面积达156平方千米的帝王陵墓群。〗
  〖巩义市有北宋皇陵、巩县石窟、巩义窑址、慈云寺石刻、康百万庄园、张祜庄园、刘镇华庄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另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其中,有1500多年历史的北魏石窟是丝绸之路申遗的东端起点,其飞天、帝后礼佛图是国宝级文物;北宋皇陵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两大帝王陵墓群之一,北宋九帝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掠走外,其余七帝均葬在巩义,陪葬他们的除了皇后、妃嫔、王子、王孙,还有寇准、包拯、高怀德等臣,占地160平方千米;杜甫故里和杜甫陵园是诗圣杜甫诞生之所和安息之地;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七年的青龙山慈云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寺庙,有“少林共祖,白马同乡”之誉;康百万庄园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兴盛了12代400多年。〗
第三百七十六章
礼部新气象(十二)
  乌尔班一路东进,越过巩义,直奔郑县。在山地末端,就见一片大平原在眼前展开。
  郑县这里乃是黄淮平原的西部,在山地除了见到山,就是岗。在这里,视野中的地面依旧有起伏,然而视野尽头却是一条模糊的细线。这条细线就是天与地面的交界线。在山地中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能有这样的风景。
  这边已经有人送来了粮食,却是后世以康百万著称的康家。这家人已经在本地兴盛了百年之久,当然是人情熟络。见到官军前来,也不敢有丝毫对抗。而且康家作为士绅,也乐见朝廷剿灭逆贼。
  可送了这么多粮食,也没见到乌尔班。这位满清将军正在全心全意准备接下来的战争。清军一路前行,很快就找到了很好的地形。也就在清军找好了与华夏军交战的场所之时,华夏军已经出现在清军的视野之中。
  黄土平原上,乌尔班纵马奔驰,督促着清军的土木工事。清军占据了河流附近,方便取水。水是最重要的需求,只要一天没水,任何军队都扛不住。
  以水源为布局,清军与华夏军开始对峙。华夏军在河南驻扎了七万人马。这次留下了五千人马留守开封与几个重要城市,其他全都出动与清军决战。
  丁帅民与李昊等人等人都是参加过演习,表现出色的年轻一辈军官。也是最早成为军级指挥官的年轻军人。所以部队就奉命打头阵。后勤处的李昊也看了地形,就忍不住叹口气。
  在演习中被演习司令部判断为“叛徒带领清军端了司令部”,所以没能‘活着看到胜利’的丁帅民笑道:“不就是大伙想看他们怎么打。咱们就好好打,让清军知道咱们的厉害。”
  李昊可没有这么乐观,在大平原上根本没有要害之地可以据守,双方就要在这里自由的野战。然而其他部队并没有立刻靠上来,摆明了是因为之前得罪了河南战区司令的事情而心有顾虑。
  留守开封的河南战区司令就觉得等清军散开也挺好。清军越分散,部队数量就越少。华夏军单兵战斗力远高于清军,各部队进行分散作战,看着是更加有赢面。
  然而讨论的结果让战区司令大大不爽。因为丁帅民为首的年轻人都希望来次决战,彻底解决前来的清军。丁帅民的理由是,如果清军各路作战,华夏军就得撵着清军跑。未免太累。
  哪怕是战区司令认为清军一样会很疲惫,各部队也觉得这个想法的确靠谱,支持了丁帅民的决定。
  而李昊则提出了一个看法,如果能一举歼灭清军,河南的华夏军就能调动部队前去增援其他方向的战场。让清军散开,难免会让河南省的战役时间拖长。
  人人都想立功,而且人人都不想拼行军。最后礼部召开的会议上,战区司令的建议硬是被否了。气的司令就留在开封,等着看这帮家伙们在礼部的指挥下能打出个什么结果来。
  或许是因为如此,各个部队的心情大不相同。至少先与清军交战的就成了丁帅民率领的部队。
  叹气归叹气,华夏军开始了准备。一个军三个师。平原作战靠怼人,一个满编师有近万人。一个军三个师,部队总数到了三万。占了这次进攻部队的一半左右。
  情报不断传入司令部,丁帅民在司令部里面听着消息不断传来,战争进程就如参谋部所判断的那样,执行的相当公式化。有些令人意外的只有清军在工事上投入了更大努力。
  他们挖出了齐腰高的坑道,部队就单膝跪地,在里面进行射击。
  这种掩体的做法还是华夏军先搞出来的,挖出这样的浅壕沟用以遮蔽子弹,效果那是非常好。
  “他们能挖,咱们也能挖。”丁帅民冷冷的答道。
  果然,华夏军的工兵们挥动工兵铲,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不断挖沟。一条条沟蜿蜒缠行进,直奔清军的阵地而去。黄土平原上土质松软,一铲子下去就是一铲土。
  华夏军中不少都是安徽人,安徽籍的工兵们对这样的土质赞不绝口。
  华夏军们前线人员已经不是猫着腰,而是把自己隐藏在沟里,靠匍匐前进的训练内容前进。这也是年轻军人们与老派军人的分别。老派军人将排队枪毙玩的十分熟练,手下各路团长、营长、连长、排长都安排的是他们认可的人。不怎么认可老家伙的年轻人想获得新的机会,就只能依靠全新的战术。
  在演习中,年轻军人能出头天,靠的就是用战壕延伸,先击破了优势敌人中的左翼,才有和敌人拼死一战的机会。如果双方都是排队枪毙,无论如何都无法完成那次演习。
  听报告说,清军的反应依旧与预测的那般保守。依旧以排枪来对付华夏军的进攻,丁帅民微微皱起了眉头,觉得这么说也不太合适。保守指的是绝不改变老派的方法,清军的表现在华夏军看来的确是“华夏军级别的保守”,然而从清军角度,他们的改变可是够大了。
  尤其是清军在没有火帽的情况下,还坚持把火绳枪都替代成了燧发枪。这进步无疑是飞跃,可见清军现在的将令不仅不保守,甚至是很激进。
  看丁帅民竟然没有跟着嘲笑清军,司令部里想借着这个缓和一下气氛的众人都不再提这个,紧张的等着新消息的同时,开始根据进行的程度准备接下来的应对计划安排。
  计划是战前就做好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相应的标志性事件,每一个节点也有接下来的诸多不同情况的应对。这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参谋们殚精竭虑,做方案都要做吐血了。
  正在此时,有通讯员冲进司令部禀报道:“报告,一支部队已经冲进了清军阵地,然后突然被包围了!”
  “啊?”众人都有些惊了。
  华夏军冲进清军阵列,接下来就是砍瓜切菜的大杀特杀。以往都是如此,这次怎么会有部队冲进去就被包围了。清军这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么?突然就变的这么能打了?
  不等问清楚,又有通讯员冲进来,“报告,前线部队已经与清军陷入激战。十五师师长询问,要不要开始全面冲锋!”
  众人都看向军长丁帅民。丁帅民差点就把突击的话喊出来,然而话到嘴边了,还是觉得不对劲。最后他强忍住冲动,命道:“把之前陷入敌阵的部队救出来。先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时外面炮声隆隆,便是年轻军人也能判断出哪些是清军打过来的,哪些是华夏军打过去的。华夏军的火炮正在猛烈轰击,但是清军的炮兵也在顽强的反击。
  又打了一阵,炮声才消停了一些。又过了一阵,这才开始停顿。丁帅民已经等不及了,叫上警卫员就直奔十五师阵地。
  就见十五师这边正往回抬人。担架一抬接着一抬,丁帅民与身边的官兵都变了脸色。如果不是在演习中不得不搞出过这样的场面,华夏军可从来没有承担过这么大的损失。
  此时见到担架上伤员们血肉模糊,丁帅民一时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弄错了什么,此时的全军正在参加一场军校进行的演习。因为在华夏军老兄弟们的经验中,华夏军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伤亡。
  到了十五师师部,师长孙存仁额头上大汗淋漓。热固然是一方面,可他是真的急的满头大汗。见到丁帅民,孙存仁当即冲上来喊道:“清军搞了陷阱,他们用阴的!”
  丁帅民也不回答这个问题,直接命道:“不用给我说,先把撤下来的人叫来,让他们说!”
  “没撤下来多少。两个连陷进去,只撤下来了不到十个。还都有伤。送去医院啦!”
  “那你怎么知道清军用阴的?”丁帅民喝道。
  被这么一喊,孙存仁倒是有点冷静下来,“我先问了几句,大家都说清军用阴的。”
  “去医院问!”丁帅民大喝。
  天色晚了,双方各自收兵。华夏军司令部里面人头攒动,参谋们按照问出来的情况,开始画最新清军阵地布置。在他们忙碌之时,各师来的首长与礼部成员在下面议论纷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