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330


第三百六十八章
礼部新气象(四)
  “陛下竟然以为这是沟通能力不足?”龚宇大感讶异。
  “对,沟通能力不足。我格外在意部队的事情,还有礼部的事情。沟通的基础是对交流用的语言有相同的认知。部队里面各种方言,虽然整顿过几次。还是不够。而且对相同的词汇理解更是大大不同。文人为什么那么容易沟通,不管是山东的读书人,还是江浙的读书人。他们沟通早就有了固定的词汇,什么四书五经。若是当了官,又有一套东西。这些东西距离咱们的礼部成员太远了。高庞、还有你们,其实说的都是文人的那些。很自然用文人想的那些解释。和工农兵相距太远!必须用人民能理解的话构建一套咱们礼部的话。”
  龚宇被霍崇的提议给惊到了,罗义仁却已经拍案叫好,“这办法好!”
  见罗义仁明显跟着霍崇的思路走,龚宇觉得有些不甘心,连忙说道:“陛下,这是不是绕了远路。”
  “你要是非得想着每个人都要读十年八年书,那看着的确是绕了远路。可从眼前的局面看,只要礼部的人能够说工农兵都懂的话,这就解决了现在的问题。”
  龚宇只觉得这提议太功利了,甚至有种令龚宇非常不能接受的感觉。不试图把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讲给大伙,却要抛开这一切,用百姓们的话建立起新的一套。那也太下里巴人了。
  罗义仁此时又是大赞,“阳春白雪是老爷们的事,百姓们就是下里巴人。我们礼部的工农兵就是下里巴人,我们就要说下里巴人的话。”
  “这……这……是不是有些自轻自贱了!”龚宇情急之下憋出这么一句。然而说完之后,龚宇立刻后悔了。霍崇可从来不待见士绅文人的。
  “呵呵。”罗义仁冷笑起来。
  就在龚宇着急之时,就听霍崇笑道:“呵呵,满清打天下的时候有什么文人。不少是字都不会写的文盲。我们这边普及认字,难道还不如满清么!礼失求诸野,工农兵既然是礼部的根基,礼部就必须说工农兵的话!”
  龚宇知道这件事不可能有别的解决方案了。罗义仁身为礼部尚书,他的决定只要能通过礼部会议,就足以在礼部强制执行。更不用说霍崇要推动。皇帝要推动,龚宇定然不能拒绝。若是干的不好,龚宇的前程也要受到极大影响。
  然而龚宇还是觉得不舒服。心中折腾了一番,龚宇把心一横,“陛下,若是如此,我以为那就开始招降纳叛吧。那些有能力当官的,就给他们官做。礼部正好扩大规模,用各部门的礼部支部和总支部来应对这局面。”
  罗义仁不禁皱起眉头,“哈?你这是何意?”
  龚宇没搭理罗义仁,而是看向霍崇。虽然霍崇坚定的要让华夏朝廷说下里巴人的话,龚宇却觉得霍崇无疑是个真正的文化人,还是个有深厚学问的文化人。既然霍崇是个文化人,他就一定能明白龚宇的意思。
  果然,龚宇见霍崇咬着嘴唇,盘算着这个建议。过了一阵,霍崇叹道:“这么搞的确可以。不过我对礼部还是没那么有信心。毕竟……每次革命,地主士绅都篡夺了革命成果。”
  龚宇赶紧劝道:“历朝历代打天下的时候都要招降纳叛。陛下以后用礼部同志将这些人逐渐替代掉不就好了么!难道陛下还真信得过这些人不成?”
  “那倒不是。我担心的是,现在咱们华夏朝的同志们认知还是旧时代的那套,觉得当了官就是威风。那帮人会把风气带坏啊!他们是真的能当官。”
  龚宇继续劝道:“我等让他们当官,不就是让他们为朝廷效力么!”
  说完,看霍崇还是迟疑。龚宇又看向罗义仁。就见罗义仁竟然也是一脸的不认同,可是把龚宇气坏了。以前罗义仁和龚宇等人探讨如何造反的时候,可是坚定支持招降纳叛,也提出过很详细的如何甄别筛选的办法。合着罗义仁当上了礼部尚书,就变成了礼部利益第一位了呢!
  罗义仁看到了龚宇看过来的目光,明显是明白了龚宇的心思,那股子不退让的劲头稍微消退了些。
  过了一阵,罗义仁说道:“龚处长,我等都是礼部的人。以后治天下的乃是我礼部诸位同志。以前我的确是想用那些人,现在真觉得那些人与我礼部格格不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那些人难道是傻子么!他们不知道咱们信不过他们么?他们知道!他们肯定知道!罗尚书,你效忠陛下,当然是因为陛下乃天纵之才,光是这等光明磊落,便是豪杰也未必能有。非得大智慧不可!可你就没有坚信为陛下效力,也能与国同休的小小心意不成?天下这么多聪明人,难道放着大好前程不做,偏偏要走那独木桥么!”
  罗义仁大大的不高兴。说起搞阴谋,罗义仁觉得龚宇也是把好手。想利用钱清婚事证明忠诚的,不用说,龚宇肯定出力了!这等事后怎么龚宇倒是摆出一副大忠臣的嘴脸来!
  正想嘲讽两句,就听啪的一声,原来是霍崇拍了桌子。罗义仁赶紧看向霍崇。
  却见霍崇没生气,只是一脸无奈的叹道:“这次便赌上了!我礼部定然要加强教育,断不可被那些人带偏了!”
  罗义仁刚想说话,就见龚宇抢了先,“陛下,招降纳叛的那些人只能当文官,断不可让他们从军。华夏军内只要尽快完成礼部建设,那些人若是有丝毫的异心,就看他们脑袋硬,还是我华夏军的子弹硬!”
  这下罗义仁也说不出什么来。的确,镇压文官很容易,一纸文书就能让他们滚蛋,或者干脆下狱处决。只要军队在礼部治下紧随霍崇,又有钱清压制着军中众将,文人们掀不起什么风浪。
  自古造反的都是武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文人们哪里有什么造反的本钱呢!
  罗义仁便大声说道:“陛下交代的说出工农兵的话,臣定然竭尽全力推行下去!”
第三百六十九章
礼部新气象(五)
  坤隆四年六月,在芜湖驻扎的江宁将军富察·傅清得到了两个消息。
  好消息真的好,御驾亲征的弘昼终于攻破了盛京。在盛京由老八立的皇帝弘晳逃出了盛京,不知所终。弘昼最大的敌人,八爷。却在弘昼攻破盛京之前就染病身亡。
  江宁将军傅清甚至觉得,正是因为老八的意外死去,才弘昼能够趁着盛京军心大乱之际攻入盛京。
  好消息之外的自然不是好消息。弘昼下令傅清再次进攻江宁,一雪去年的失败。
  傅清是真做好了“与国同休”的心思,然而傅清的部下们貌似并不这么坚定。
  “将军。当年我大清入关,一路扫荡天下。既然皇上夺回了盛京,这入关的路已经洞开!”
  “是啊!将军,我等还需打造火器,训练兵卒。”
  傅清并没有生气。这帮人的想法很容易理解,当年多尔衮铁骑入关,扫荡华夏。乃是以南下入关的清军为主力,傅清这等人马,只是个偏师。
  现在傅清若是先进攻江宁,那就成了傅清承担进攻的重担。为朝廷吸引华夏军的压力。部下们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决不能这么干。
  众将议事也没达成一致,傅清回到后账,好几位幕僚忧心忡忡的劝道:“将军,我等万万不可再攻打江宁。不如我等派兵去安徽。”
  有人领头,其他的幕僚也纷纷表示赞同。“贼人盘踞江宁已经三年。此时江宁城已经全然从贼。我等再次攻打,只怕还是打不下来。”
  傅清不置可否,静静的听着。幕僚们的看法也非常一致,华夏军之前在江宁立足未稳,傅清十几万人马尚且损兵折将,徒劳而返。现在华夏军不仅更加稳固,甚至攻破了福建。再次攻打江宁,只怕战局更加不利。
  等幕僚们说完,傅清让他们下去。此时心情更加糟糕,傅清忍不住猛拍桌案,发泄着对局面的不满。
  不管是部下或是幕僚,都太令傅清失望了。此时若是不能趁着击破盛京,士气大振的时候发动猛攻,难道等着霍崇继续按部就班的扩张势力不成?
  回想霍崇这些年作乱,完全呈现出“坐寇”的风格。流寇可怕之处在于四处流窜,引发天下动荡。然而流寇们虽然凶恶奸猾,却只能到处走,始终没办法占据一地。
  只要流寇们占据一地,立刻就会失去锐气,同时引发内部的动荡。到时候朝廷派遣人马进行围剿,能确保流寇们无法做大。
  坐寇们看着四平八稳,不温不火。然而坐寇真的是得尺有尺,得寸有寸。江宁城这么大,没有十万人,根本守不住。可当下霍崇盘踞三年,江宁城就成了官军不敢轻易进攻的所在。更不用说近十年来,霍崇得到的土地,还从未丢被官兵夺走过哪怕一个县。
  今日丢三城,明日丢五城。再这么下去,天下只会被霍崇给蚕食殆尽。
  确定了这些,傅清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再与霍崇一战。然而决心下了之后,傅清就觉得有些心虚。真的能打得过华夏军么?
  六月十五日,雷虎得到了消息,清军得到了两湖的粮食之后,准备再次进攻江宁。
  看完报告,雷虎意兴阑珊的不予置评,只是命令司令部做好战争准备。工作交代给别人,雷虎骑上马,前往江边散心。
  司令部里面的人都不敢吭声,等雷虎离开之后,众人才偷偷的说着最近不少高级别的家伙们心情好像都不是特别好。
  甚至有人不知靠着哪里来的勇气,说出了“还真是红颜祸水”的话。
  不过这话一出口,其他人立刻别开脸,甚至直接离开办公室。看得出,背后说钱清与霍崇婚事的话,让大多数人都十分的畏惧。
  雷虎心情无比低落。穿过江宁城的时候,对周围的一切完全视而不见。就这么空空荡荡的走到了江边,才因为一阵江风吹来,抬起头看向眼前的滚滚江水。
  钱清的心事并不是什么秘密。雷虎虽然不喜欢打听人隐私,却也不至于不知道。然而雷虎一直有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期待。毕竟自己的竞争对手并非是其他将令,而是霍崇。霍崇之前并没有要回应钱清心意的样子。
  那么雷虎在其他对钱清有意的将令中间……至少雷虎相信自己有优势,还是很大优势。
  现在一切都完了。雷虎不禁对霍崇都有些怨怼之心。
  吹了阵江风,雷虎突然生出个冲动。或许此时自己回到徐州,再与钱清谈谈,此事还有峰回路转的余地。
  这念头越来越强烈,雷虎只想现在就动身。
  又过了片刻,雷虎回想起这些年中所见的钱清。每次钱清看向霍崇的目光,面对霍崇时候的态度,那里面的深情毋庸置疑的发自内心。钱清是真心爱慕霍崇,并非是被霍崇胁迫。雷虎是多么希望钱清是用这样的眼神看向自己啊!
  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雷虎悲痛之余,又怕人看到。只能跳下马,顺势抹了把眼泪。可眼泪不争气的滚滚而出,雷虎只能把警卫员们抛在后面,自己向江边走。任由江风吹面,吹干脸上的眼泪。
  警卫员们对视几眼,都没有上前。只是在适当的距离护卫着雷虎,却不去打搅这位司令发泄着自己的伤痛。
  远在徐州的钱清也已经得到了清军的消息,她对于弘昼竟然能击破盛京颇有疑问,就询问霍崇:“先生,西安朝廷竟然这么能打么?”
  “他们若是入关,应该让在京城的那些人很高兴。兄弟们总是想立功啊!”
  听霍崇如此说,钱清不禁莞尔。只要在霍崇身边,就不会感觉什么特别的压力。这是钱清最喜欢的安全感。
  心情轻松,钱清就问起“潜越蓟门”到底是怎么回事。
  霍崇没想到钱清竟然也对这件事有了兴趣,忍不住苦笑,“清儿,我所图的又不是袁崇焕,而是东林党。”
  钱清点点头,“我知道。只是以前不明白大明怎么就这么突然间土崩瓦解,还觉得清军很厉害。现在打了这么多年清军,觉得清军不过尔尔。此时虽然相信先生所说,东林党从国家角度来看就不是好人,然而不成想这帮人竟然如此废物!崇祯死时说,大明的朝臣都是亡国之臣,此言竟然是真的!”
  霍崇觉得国家弄到这个地步,崇祯当然要负责任。只是历朝历代之中,在正史中记载的亡国之君,只有商纣王与崇祯是自杀殉国。与满清覆灭时候的丑态相比,崇祯还真的是刚烈英武。所以批评崇祯的话就说不出口。
  正不知道该怎么讲,就听钱清稍稍压低了些声音,“先生,我对此事在意,也是为了咱们的孩子。他们断然不能让袁崇焕这样的家伙的给坑骗了。这才想听陛下说说。”
  霍崇心中一震,扭头看向钱清。
  军中的发型有规定。男子统统是军中短发,就是三毫米圆寸。从最高统帅霍崇,到普通士兵,全部一样。
  女性则是齐颈短发。钱清是端庄的鹅蛋脸,留着这样的短发,看着还是小姑娘一样。然而听着钱清的话,却是一种充满了母性的感觉。而且钱清的目光沉稳坚定,虽然成亲不多久,感觉就颇为不同。
  一时感动,霍崇却说不出安慰的话。只能把这件明末著名的事件再给钱清讲了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