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330

  “他们都进城了。”堂兄打着哈欠答道。
  “进城买东西?”
  “不是啊,官府派人来,说是你要他们都搬去城里住。房子什么都给备好了。你爹娘带着你哥哥弟弟他们都去城里了。”
  听到这话,宋成廉只觉得浑身一软,差点跌坐在地上。这一路上也没啥事,自然就会瞎想。越想越觉得自己老爹不靠谱,就他那平日手段,恨不得对佃户剥皮拆骨,榨干最后一点钱财。而且老爹谈起那帮士绅,羡慕的口水都要流出来。现在老爹当了官员家属,天知道要怎么利用这个身份。
  现在确定老爹已经去了城里,可就太好了。
  堂兄把宋成廉引进屋内,安排他睡下。睡得正深沉,就有人晃他。宋成廉觉得十分不快,带着起床气喊道:“别动俺。”
  耳边就传来堂兄的声音,“是你让俺叫你。”
  宋成廉这才想起自己的确这么说过,忍着起床气爬起来,黑着脸去找凉水洗脸。洗完脸之后心里面还是不高兴,又抽了一根烟。结果还是不行。最后宋成廉不得不狠狠拧了自己的大腿,剧痛下突然间就有了精神。
  这时候宋成廉想起自己太傻,兜里有清脑的药物。拿出来在鼻子下面涂了一点,一股清冽刺激的感觉从鼻腔直通脑门。添加了薄荷与樟脑的清凉油转瞬就驱逐了睡意,恢复了精神。
  使用这种在倭国卖的极好的清凉油恢复精神,宋成廉脑子更灵光起来,先拉着堂兄道歉,“哥,可别生俺气。俺就是起床气大,可不是生你的气。”
  “你才睡了两个时辰,跑了这么远路,可是辛苦了。”堂兄倒是很豪爽的表示不计较。
  宋成廉在倭国待了些日子,对人性的认知深刻不少。堂兄说是不生气,可宋成廉不能当堂兄不生气。赶紧给堂兄送上两包烟,给塞了些钱,堂兄这才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吆喝他媳妇给宋成廉做饭。
  这中间,宋成廉赶紧询问。才知道宋成廉“直系亲属”被接走去了城里,家里的地还有房子什么自然都要拿出来。
  土地国有,房屋属于个人财产,不能分。堂兄说到这里,试探着问道:“工作队说,你签了一个什么文书?”
  “是。财产安置文书。”宋成廉答道。
  “工作队说,不能空着房子。得有人住。俺就搬过来了。”
  听堂兄这么讲,宋成廉算是完全放下了心。房子什么的虽然也心疼,但是前往倭国之前已经知道霍崇下令搞什么“城市化工业化”,起码城里给分房。宋成廉本来就不待见家里,也就认了。
  堂兄这边大概是见宋成廉不纠结房子的事情,就问起别的事情,“兄弟,官府给了俺们土地证,可俺还是觉得不放心。这地真的不让买卖么?”
  “肯定不让。地是用来种的。不适合种粮食,可以种树,种草。村里头工作组应该说了土地保护吧。”
  “说了。就是说要修水库,还说了什么水库下雨的时候会被泥土冲进去,所以要在水库边上种很多树木和草,把土抓住,那叫什么来着……”
  “减缓水库淤积速度。毕竟浇地还得用清水么。”宋成廉把培训时候讲述的内容背了出来。
  “对对对,就是这个。”堂兄连声答道,看来工作组是讲过课的。
  然而赞同之后,堂兄就有些唉声叹气的说着土地若是不能买卖,分了地也没赚到好处。
  听得宋成廉心中一阵阵的不快。虽然上政治课的时候很是不爽,但是宋成廉却觉得搞明白很多事情。土地若是买卖起来,那和地主又有什么分别呢。
  正想说点啥,突然心念一动,觉得明白了堂兄的心思。宋成廉说道:“哥,朝廷有制度,工作组有工作组的顶头上司。我可不能管他们。若是管了工作组的事情,俺的顶头上司可就要拿俺说事。到时候俺可就吃不了兜着走。说不准就要丢官。俺是真的帮不上你。”
  堂兄立刻继续试探起来,“兄弟,你就不能偷偷说么?”
  宋成廉见自己抓到了关键,马上答道:“哥,管这些工作组的人,直接听都督的话。你觉得是我大,还是都督大?”
  堂兄听到这话,忍不住嘀咕起来。但是很明显他还能懂谁更大的道理,嘀咕一阵后,堂兄鼓起勇气问:“兄弟,你说的都督是皇上霍崇么?”
  宋成廉赶紧强调,“对。就是皇上管着管工作组的人,俺不管这些。俺更不敢管。管了就是个死……”
  确定家里没事,宋成廉等马夫醒了,吃完饭就往回赶。这一路辛苦,在马上半睡半醒的走了一路,总算是在时间内赶回到临淄。
  这次就没啥好担心的,先美美的睡了一觉,这才去报道。
  负责的人脸色严肃,在名单上找出宋成廉的姓名,等他签字之后就说道:“去五号会议室。”
  五号会议室门口站着好几个神色严肃的军人,进去的人有点熟,等宋成廉坐好,上头的人就说道:“咱们分批来说,你们先到就先说。大伙都是地主出身,这次得格外说清楚。土改遇到些问题,地主家就是一块。”
  宋成廉偷看其他人,见大伙都板着脸,毫无笑模样。就知道事情绝不会向着令人开心的方向去。果然,上头的官员继续讲述起来,“咱们都看过白毛女吧,戏里面讲的就是要打倒土豪劣绅。土豪劣绅凭什么在乡里为非作歹,凭什么欺男霸女?就是因为他们有人。那些同样是地主士绅的官员们给他们撑腰。如果杨白劳不还钱,就会全家被官府抓走。这个在《小红杏》那出戏里头就有演,爹被折磨死,女儿被卖掉。或者卖给地主当丫鬟,又或者卖去妓院……”
  这话听得宋成廉一阵阵发冷。回想替代自己去倭国的家伙口风极为严密,竟然是有这样的背景。
  但是回想自己,的确从来没有纵容家里人这么干过。那么是什么人如此大胆,竟然能被上头将他们与“土豪劣绅”相提并论了呢?
  讲了这些听着就危险的话题,上头的人问道:“咱们也不用瞒着,大伙都是地主出身。所以才专门叫到一起开会。我问你们,你们都回答。为啥要把你们叫到一起开会?”
  沉默了一阵,终于有人怯生生的答道:“因为俺们是地主?”
  上头的人板着脸,看着不仅是不高兴,而是非常不高兴。
  宋成廉心念一动,开口说道:“因为我们是自己人。”
  上头派来的人一拍桌子,“对!因为咱们是自己人,所以才要把大伙叫到一起开会。若不是把咱们当自己人,那就不会说得这么明白!”
  一众地主出身的干部都松了口气,片刻后已经有人问道:“那要俺们做什么!只要说了,俺们就会做!”
  其他人当即明白了重点,纷纷跟着喊道:“朝廷要俺们做什么,俺们都会做。”
  大家人人表态,上头的人脸色起码恢复到严肃,而不是之前的严峻。向着屋内这帮地主出身的干部讲述发生了什么。
  原来是早期的一批军属们与早期工作组因为关系勾结在一起,在乡里分地的时候搞了不少事情。又借着“势力”在乡间各种跋扈,直接成了新的土豪劣绅,恶霸一样的存在。
  在新一批的工作组到了地方之后直接与工作组起了冲突。工作组的年轻人不信邪,照章办事,又揭发了这些人的恶行。直接导致地方上这些人攻击工作组,除了流血冲突之外,还闹出了人命。
  甚至不是一个地方,已经知道了就在好几个地方死了十几个工作组的成员。
  这事情被霍崇知道了,直接开始清查。有些事情若是没有被掀出来倒也罢了,一旦被掀出来,直接引发了震动。
  宋成廉听得有些肝颤。杀害工作组的人,这些人得多大胆子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
  光是听就觉得骇人,再想想,宋成廉觉得背上冒汗。
  这么多年仗打下来,华夏军队战死的人并不多。普遍认为工作组成员的地位在普通士兵之上,杀害工作组成员。那是只有不要命的与华夏朝廷公开敌对的敌人才会这么干。
  华夏朝廷对于敌人可是从来不会手软,非得歼灭不可!
  “……都督说了,这次的事情不株连。但是这次的事情也不能只杀了那些坏人就拉倒。这次非得讲清楚,政治工作要不要放到第一位!敢这么干的,背后都有人。这些人都是打过仗立过功的人。为啥会出这样的事情,应该不是他们故意要杀工作组的同志。而是大伙心里面其实不觉得政治要摆到第一位。只要不把政治摆到第一位,在土改这个根本政策和亲人、朋友之间有了冲突,只要他们感觉自己的面子挂不住,他们就觉得土改这个基本政策可以改,他们自己不能受气!大伙觉得呢?”
  宋成廉听得点头,回想自己堂兄就在前两天所说的话,还真的是如此。
  但是堂兄一个农民,想多弄地,想能够通过买卖土地赚一笔,那是堂兄的想法。
  宋成廉是管事的,如果宋成廉不支持土地国有,私下里弄出些什么来。可不就是“不讲政治”么。
  想明白了这些,宋成廉更有些害怕起来。宋成廉听过霍崇的课,知道霍崇在土地政策上绝不会妥协。而且霍崇的性子也是不会在大事上妥协的性子,所以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就过去了。
  想到霍崇此时有可能的愤怒,宋成廉就有些肝颤。觉得上头派来的人所说的未免太客气了,客气到令人都不敢相信。所谓“不株连”会是真的么?
  此时的霍崇正在与委员会的开会。钱清的脸色平日里是粉色,当下虽然没有呈现铁青般的色泽,却也没了血色,白的有些吓人。她冷冷的问道:“先生,这些人真的不株连么?”
  其他人听到这话,大多屏息凝神的听。大伙都知道钱清这“大姐”的称呼可不是白叫的,这么多年来给霍崇当助教,从早期开始追随霍崇的人,都听过钱清的命令,听过钱清的课。
  收拾起敌人来,钱清可不会留情。
  霍崇倒是没有这么肃杀的心境,“株连是为了吓唬人。吓唬人要是管用,怎么会有咱们这些人在一起。吓唬是吓唬不住的,而且所谓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吓唬要和收买配对,才能有用。我不会这么做。”
  讲完这些,霍崇又把阶级关系讲给众人……
  就生产资料占有关系而言,人们可以被划分为所有者与非所有者;就生产过程中作用而言,人们可以被分为指挥者(管理者)和被指挥者;就分配结果而言,人们可以被分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一般而言,在私有制条件下,所有者总是(直接或间接的)生产指挥者和剥削者;而非所有者总是被指挥者和被剥削者。
  但是并非在任何情况下,这三者总是完全吻合的:所有者可能因为不雇工而不是剥削者或剥削程度微不足道(如小私有者),非所有者也可能对生产拥有一定程度的管理权、指挥权(如经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判明一个人的阶级归属呢显然,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是我们进行阶级划分的唯一正确的标准,霍崇讲完原理,继续当下的局面,“所以,诸位。想掌握生产资料不是错。而是真的认清楚了这个事实。然而我们要搞土地国有,就是要针对这个生产资料所有权。”
第三百一十五章
纪律的目的(一)
  委员会上,留在临淄的众人神色并不是那么好看。听了霍崇对于资本来了一段一如既往的讲述,大伙起码装作认真听。譬如杨望富就一声不吭,因为出事的县里面的县令就是杨望富推荐的人。
  作为老部下,杨望富认为宋庆坤是非常不错的兄弟。为人勇敢,忠诚,有情有义。
  霍崇讲述的内容并没有变化,关于资本的内容早就听过。杨望富考虑着到底怎么应对宋庆坤的事情,如果可以的话当然希望宋庆坤没事。杨望富只是没想出来怎么才能有效达成目的。
  “……同志们对正常人期待拥有主导权,而主导权则与社会中的资本挂钩,有了认知么?”
  霍崇问完,大多数人都表达了认同。却还是有人貌似不够明白,譬如土改的干事曾静。
  曾静看来是很认真的试图理解霍崇所说的一切,老兄皱着眉头说道:“主公啊,俺不是很明白。虽然主公不认同朱熹,更不认同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可主公所说的这些之间的关系是如何?”
  “如果想让人办事,就得给报酬。因为谁都得活下去,想活下去,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一旦要提高生产力,就得交易。这么说能明白么?”
  曾静听完想了想,有些不太有信心的点点头。
  “那就说的更浅显一些,如果没有金属农具,靠人力和木质农具耕地,体力消耗大,身体更加疲惫。靠耕牛加金属农具耕地,不仅体力消耗小,比单纯人力加木质工具耕地,那是又快又好。对吧?”
  “是。”曾静这次点头非常爽快。
  “然而又要能把牛养的膘肥体壮,还训练的听话能干。又要懂得开铁矿,冶铁,打铁,且不说一个家族只怕是没这份能力。如果身处没有铁矿的地区,空有这一身能耐,也做不到。这个世界上至少现在还不存在无中生有的家伙。这么说,能明白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