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330

  除此之外,还有临清、济宁、胶州3直隶州,8个散州。
  如果不算这些经常变化行政划分的州,只考虑行政划分更加稳定的行政区,整个山东下辖96个县。
  光是这就有了一百多个行政首长的事务官职务,要是把政务官职务也算上,那就是将近250个一把手与二把手。
  争抢这些职务并不令人讶异,若是没人想争抢这些职务倒是怪事。
  “清儿,把你算进去,会有多少人能接受随时调换知府职务的。”
  钱清微微皱起眉头,“先生是何意?”
  “现在你们都没有达到能让我满意的知府水平。只能先把能够有这般认知的人先放到知府职务上,等以后再调动。如果是你,还有几个人,我能放心。其他人,我并不是很放心。当上了知府之后又被调离岗位,下放到地方上从事更基层的工作,很多人无法接受。”
  “要这么说,我也不能接受。”钱清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霍崇答道:“我担心的就是这个。至少你不会觉得我是看不起你。”
  钱清继续表达着自己的反对,“先生,我大概知道你的心思。可当下大家伙都知道自己能当,却定然不会让先生满意。这种时候难道不该是先生给足大家面子么。只要不让大伙丢了面子,大家伙以后调动了,也不会真的生气。”
  霍崇当时就觉得有所感悟,“你这么讲,可是很对。”
  钱清立刻高兴起来,“当然。我对先生从来都说真心话。”
  有贴心的弟子提供的建议,霍崇也觉得很高兴。与钱清聊了一阵,霍崇已经有了思路。很快,大汉政权召开了秋收之后的会议。
  霍崇直接在黑板上贴上了准备好的工作责任,与会的上百名当下的核心成员们也都拿到了同样的印刷文件。
  先不讲任命官位的事情,霍崇各个县,各个州,各个府要承担的工作详细讲述给众人听。刚讲到不足三分之一,已经有人开始忍不住打起了哈欠。而另外一些明显有意争取职务的人员脸上都有些畏难的神色。
  果然得给大家面子,见到众人的表现,霍崇心中镇定下来。之前有些钻牛角尖,只想着如何进行人事调动。如果从尊重大伙的角度来看,让众人明白职责所在,自然就能让一部分认清事实了。
  先停下讲述,霍崇问道:“大伙知道咱们必须把山东的职务承担起来么?”
  大伙纷纷点头,“咱们都是吃苦的人,知道被那些狗官和士绅欺负是什么滋味。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以前山里有恶龙,每年吃人。终于,众人合力为一位英雄准备盔甲,打造兵器。由英雄去杀了恶龙……”
  霍崇讲述起勇者杀了恶龙,最后自己却因为过着恶龙的生活,最后自己变恶龙的故事。
  讲完之后,这帮平日里就很喜欢听故事的家伙们都沉默下来。看得出,这个故事给他们不小冲击。
  便是知道大伙其实不爱听这样的寓言,霍崇还是得讲清楚,“俺知道,很多人恨地主和士绅,是因为吃过他们的苦头。但是这不等于大伙就不羡慕地主坐拥大量土地,靠着土地剥削,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咱们革命,不是让咱们自己对地主取而代之,而是要打破这个循环,让大家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个道理人人都听过,现在俺再问一次,大伙到了现在,可否还愿意跟着这个道理走?”
  雷虎眼见钱清要先呼应霍崇,抢在前头喊道:“都督,俺愿意跟着道理走。让人人都过好日子。”
  钱清瞪了雷虎一眼,跟着喊道:“先生,俺一辈子都追随先生。先生指到哪里,俺就打到哪里!”
  然而立刻表示追随的人远没有之前打仗时候那种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时候多,立刻表示坚决支持霍崇的竟然只有三人之一多些。经过思考之后,表示完全服从霍崇的也不过三分之二。
  还有三分之一竟然迟疑着不吭声,可见他们是有自己想法的。
  胡悦已经对旁边的人喊道:“王维昌,你现在就不听都督的话了么?”
  王维昌一惊,立刻喊道:“胡说,你胡说什么!”
  “我胡说什么?都督已经下令,你为何不听!”胡悦喝道。
  霍崇立刻打断了胡悦的质问,虽然心里面更认同胡悦的忠诚。不过霍崇还是希望能够让会议遵从集体会议的模式。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霍崇既然不准备搞满清那套,就必须让大伙有个发言的保障。否则就成了满清朝廷那种上头皇帝一声令下,下面各种口头上叫好,实际上按照自己的私利各种折腾。
  王维昌见霍崇出来主持局面,当即说道:“都督,俺是你的人。当然跟你走。只是俺一回家,村里人就说,俺都是个营长了,没挣到钱,也没分到地。很多人都说俺是不是瞎吹的,其实俺没有当上营长。如果俺当上了营长,总是得不一样吧。”
  霍崇心中大大不快,虽然也知道这帮部下们追求个人利益,却没想到这么早就有人开始出现如此淳朴的要求。王维昌还真是个典型。
  可王维昌的要求并不算错,在这个时代,在任何时代,如果好人没有收益,好人没有好报,那谁还肯出来当好人。
  正想着怎么收拾王维昌,却见钱清已经有发言的意思。霍崇心念一动,想起了钱清之前说过“要给足大伙面子”的话。刚听到的时候,霍崇只是觉得这关于大伙对于职务的追求,现在看,还未必如此。
  “钱司令,你是不是想说点啥?”霍崇点将了。
  钱清立刻起身说道:“先生,这些兄弟们的确错了,当下咱们还不能松劲。山东虽然不小,和满清相比不过是一省之地。都督说过,咱们得杀了三百万敌人,才能打下天下。到现在满打满算,咱们就算是杀了三十万吧。才十分之一。只是咱们毕竟拿下了山东,总得让兄弟们的功劳被人知道。人活名,树活影。就算是没有东西,总得先有个名声。现在不少兄弟,觉得自己在乡里都没能活出个名来。”
  听钱清这么讲,那些没有立刻表示支持霍崇的人员立刻表示赞同,王维昌大声说道:“都督,俺最气的不是落到了啥,只是不想被那些人看不起。”
  霍崇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讲。如果自己手下所图的“面子”就是这个,那霍崇只怕还真的给不起呢。
  如果只是图点土地,只能说这帮家伙期待过上地主的生活。然而这帮人图的是名声,那就是追求地方上话事豪强的地位。地方豪强就是地头蛇。这样的要求已经甚至远超地主们的地位了。
  该怎么应对这帮人的要求呢?霍崇心中盘算起来。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丰厚的收获(二)
  在长信道长面前坐下,霍崇说道:“我有些事情弄不明白。”
  “你上次请我喝的花草茶不孬。”长信道长驴头不对马嘴的提出了他的看法。
  霍崇一愣,怎么长信道长这次提出如此直白的要求了呢。稍稍混乱几瞬,霍崇思路一阵跳跃,登时觉得拓展开来。
  让警卫员回去取来两份过去的花草茶与最新的花草茶,霍崇再整理自己的思路。
  每一个人都是需要回报的,霍崇看似没啥要求,只是因为他所期待的成果已经超出了他部下所有人的需要。创立一个国家。
  也就是说,霍崇的追随者们所期待的回报来自国家产生的利益。霍崇所期待的回报则是产生这些利益的国家。或许这就是霍崇看不惯一些事情的原因吧。
  有了这个思路,霍崇只觉得很疲惫。也不再多想,直接坐着发呆。没想到长信道长主动问道:“你上次拿来的望远镜,能做的更大么?”
  霍崇本想说这个得看技术,突然思路跳脱,打趣的笑道:“道长,你若是学了天体物理学,对于世界的看法就会不同了。硬生生改变你的认知体系,只会让现在的体系崩塌。”
  “是俺徒弟对这个感兴趣。”
  “哦。”霍崇觉得这回答就正常了。随即听道长继续说道:“俺上次试过把你的天体物理学融合到俺当下的认知里,的确发现了崩塌。俺已经想出了所以然。要不要听听。”
  霍崇揉了揉鼻梁,从震惊中缓过劲来后只觉得来了兴致,赶紧请教。
  长信道长的描述并不玄妙,他告诉霍崇,新的观测工具只是显现出更多现实。就如某人被杀,或者很多人就被杀。就说冥冥之中有天意。
  假如真的存在天意,天意之上又有什么呢?或者说,天意又是基于什么道而存在的呢?
  将观测手段的提升纳入到认知体系之后,长信道长重新整理思路之后,获得了内心的再次圆融。
  “妙啊!”霍崇大赞。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霍先生就是太渴望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若世间已经被一切充满,那就寸步难行。”
  霍崇觉得这话真是太好了,然而和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却有种奇妙的隔阂。索性把自己关心的事情讲给长信道长,道长没回答,让道童把一名穿着道袍的青年叫进来。向霍崇介绍道:“这是俺的师侄,明玉。是他想学着造更好的望远镜。”
  明玉立刻行礼,“无量天尊,贫道见过霍先生。”
  霍崇打量了明玉道长一下,他长相没啥格外过人之处,只是双目明亮的令人喜欢。如果这样的一双眼睛,或许真的能造出不得了的望远镜吧。
  “明玉道长,现在俺们的力气都花在造普通的望远镜上,那种望远镜用来装备让部队。若是明玉道长想造出更好的望远镜,就得自己学了制造技术,自行制造。不知道长觉得可以么?”
  “中!”明玉道长爽快的答应下来,倒是让霍崇有些讶异。
  说到这里,警卫已经取来花草茶。霍崇也没有说啥,把两包都给长信道长留下,就起身告辞。
  长信道长送到门口,分别前开口说道:“霍先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既然乡下已经容不下那些人,何不让他们进城。在霍先生身边,空间大得很。”
  霍崇稍稍一愣,已经明白了道长给的建议。谢过之后就赶回了衙门。
  道长给的方案是真的好,然而霍崇并没有激动。高人未必能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高人本来研究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并非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
  霍崇只觉得心情安定,立刻召开了高层会议。听完霍崇要开始建设城市的说法,包括钱清在内的众人都跟听天书一样。只有高庞尽力尝试理解发生了什么,“都督是想建城?”
  见到又是高庞提出像样的问题,霍崇是真的有些失望。如果可以的话,霍崇是真期待自己的其他部下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
  此时却不是启发的时候,霍崇直接讲述起结果,“不是建城,而是建设城市。城市是一种生活,而不是找个安身之处……”
  霍崇没有费事,只是简单的讲述完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与农村的分别,随后告诉众人,“今年开始准备,最晚明年就要开始动工。”
  看了看困惑的众人,霍崇选择了众人能理解的话题,“以后大伙都要把家迁移到城市来住,既然我已经把城市描绘的这么好,若是自己人都不来住,岂不是在诓骗大伙么。”
  听到这话,一众高层总算是建起了直觉的感受,会场里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高庞并没有很轻松,他当然知道城市可以居住,可以生活。然而这种生活绝非是霍崇描述的“城市是一种生活”。
  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呢?既然霍崇都这么讲了,高庞倒是颇为期待。
  一时间,高庞想起了江南的城市,想起了自己曾经前往参加科举的京城。那都是巨大的城市,人口众多,生活其实并不容易。如果不是老师在那些城市,高庞并不觉得城市生活有什么好的。
  高庞回想起老师,他的老师却不想回想起高庞。然而坤隆元年八月,江南的桂花已经开始了,香气萦绕在陈铭泰的宅子里,一众前来拜访的家伙们都有子弟前去参加京城的科举。
  与去年主要招收满人进士的恩科不同,今年是正经科举,各路人等都期待自己的子弟能够考上进士,光宗耀祖。
  看陈铭泰不说话,大伙忍不住,有人说出了大伙期待的问题,“陈公,不知此次会考什么题目,陈公又中意哪一位学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