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330

  现在最理解不了的,倒是那帮霍崇手下的喜怒哀乐。就如杨望富得知了火药生产再不是问题之后,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反倒是莫名的怒了。高庞是搞不明白杨望富到底怎么想的。
  高庞没兴趣打小报告,也没有提及杨望富的事情。只是说道:“既然恢复了对倭国的贸易,以后火药产量定然大增。”
  “未必。”霍崇摇摇头,“木炭,咱们这里有椰子壳烧制的最好的活性炭。硫磺有了,剩下就是硝石。沤硝需要大量的尿液,这个只能靠进一步加强管理。在城市中多修公厕。”
  高庞被逗乐了。与霍崇交流就是这么简单。目的、解决办法、解决要点。都讲述的十分清楚。若是霍崇怒了,高庞反倒更明白霍崇的想法。于是高庞问道:“都督接下来要我做什么?”
  “你在南边认识的人多,我想让你往南边联络,看看南边的心思。”
  只是一句话,高庞就明白了霍崇的想法,“是写信,还是派人?”
  “你现在并不为满清所知,有没有胆量亲自回去看看。”
  “可否让我先看完秋收?”高庞提出了请求。
  “好。”
  霍崇所部重新在梁山发动进攻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京城,弘昼只能催促老十三,是不是先把岳钟琪派到南边去。老十三听到这个要求并没有立刻回答。
  看着老十三的神色,弘昼低声问道:“十三叔,是不是有人说用汉人打旗人,是大逆不道?”
  老十三脸上露出了欣赏的神色,“皇上,你真是天资聪慧。”
  “十三叔。若是有什么要我做,请十三叔直接讲。”
  老十三正想说话,却咳嗽起来。弘昼连忙命太监给老十三捶背,这一咳嗽就是好一阵子,咳得都有些撕心裂肺,仿佛要把自己从里头给咳出来。
  气得弘昼对太监大骂,“没用的东西,捶背都不会了么!”
  老十三缓过劲来,对弘昼摆摆手,弘昼大步从座位上走下来,一脚踹飞了还不知道赶紧避开的太监,亲自给老十三捶背,同时说道:“十三叔,你可不能倒下,你若是倒了,我还能靠谁。”
  听侄子说得如此诚恳,老十三叹道:“皇上,咳咳……那些人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皇上一定得有自己的主见。咳咳……那些话,若是在康熙朝说,就未必没道理。在你皇阿玛那时候说,就是胡说八道。咳咳……”
  “十三叔,为何这么讲?”弘昼很是不理解。
  老十三对自己的侄子,当然要说大实话。在康熙朝,满人虽然是皇帝的奴才,却是比汉人更高贵的存在。所以旗人可以去杀汉人,却不能有汉人杀旗人的事情。若是有了,那就是尊卑不分,翻了天啦!
  在雍正朝,皇帝努力大权在握。旗人身份比汉人高贵,这不等于旗人就可以因此不能干。雍正肯定是心向旗人,可雍正在意的是谁能听话又能干。这种能力划分是雍正第一考虑对象。
  说到这里,老十三又咳嗽起来。此时那帮太监们已经去请了御医,弘昼赶紧把御医叫来,老十三抓住弘昼的手腕,“皇上,让臣再说几句。”
  弘昼只能让御医先停在远处,低头听着老十三说什么。
  “皇上,臣觉得先帝的做法才是对的。若是不能干,又再多人也没用。那霍崇能在先帝手里逃出性命,是个极聪明的人。对付这样的人,非得能干的。”
  弘昼也低声说道:“十三叔,现在太多人不想动八叔。难道得我等和霍崇拼个你死我活,却让八叔看笑话么?”
  “臣想过,若是不行。就用团练。”老十三低声答道。
第二百三十三章
满汉的南北夹击(七)
  清军从梁山撤退的速度超出霍崇想象。战报上,杨望富写的已经很抒情了。抒情到霍崇在安排年度秋收计划的时候,专门把钱清叫来,把这东西给钱清看。
  钱清看完,只是问了一句,“先生,要不要俺去揍他?”
  霍崇被逗乐了。自己的大徒弟绝不是开玩笑,只要霍崇答应下来,钱清就会跑去梁山,把她的表兄弟痛打一顿。
  “清儿,这是两码事。望富这么干,是想让我高看他。孩子们都这样啊。你不也是想让我高兴么。”
  “我和他不一样。他是做不到,我只管能做到多少。”钱清立刻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哈哈。”霍崇被自己徒弟逗乐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起来,霍崇感受到了老父亲才能感受到的欢乐。
  不过霍崇没敢让自己沉浸其中,“清儿,杀雍正之前,你知道我怎么判断的。”
  钱清立刻应道:“嗯。先生觉得满清一阵慌乱之后,会急急忙忙的派兵攻打咱们。咱们趁着他们慌乱之际,几次会战,就打的满清起码损失十几万人。先生,都是那老八胡作非为,让满清没有犯傻。”
  “这事不能怪老八。我小看他了。本来我以为老八会在京城夺权,没想到,没想到。不过这结果其实更好,今年秋收之后,只要咱们能组建五万人的野战军,满清来二十万人,也是来送死。今年秋收之后,我们就要沿着运河南下。就如当年秦国一样,远交近攻。得尺有尺,得寸有寸。”
  “这……不就是高庞所说的那些?”钱清神色看着就相当于微妙。
  “聪明人就是这样。”霍崇故意试探道。
  钱清嘴唇不自觉的抿着嘴唇,脸上神色相当有意思。
  “清儿,你有地方比高庞聪明得多。聪明人分两种,一种是能聪明到自己身上,一种是聪明不到自己身上。这高庞能不能聪明到自己身上,我还不能确定。”
  “先生,你教给他那么多。都不教给我。”钱清突然就和霍崇撒起娇来。
  “给你讲过,你当时听了二十分钟,就说,继续听课和挨打,你宁肯……”
  “啊~~~~”钱清一声大叫,打断了霍崇对过去描述。
  霍崇还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这么为难,只能哈哈笑几声,不再刺激钱清了。
  笑闹片刻,霍崇收起玩笑的心情,“清儿,未来咱们要坐天下。望富这么做,对咱们的事业有害,对他成长也有害。若是你见到他,不要训他,要教育他。我是想,以后每个人不能比我差!他干过的事情,我也干过。我干的可比他溜。我不干了,是因为我觉得这对谁都没啥好处。你要是训他,那就把这段话先讲给他听。”
  这边霍崇开始内部教育,那边满清朝廷里头开始了攻讦。河南巡抚田文镜本就是众矢之的,此时守梁山的清军里头,起码有三成都是南阳镇的人马。
  眼见打不过大汉军队,这帮清军果断的撤退。满清朝廷里头立刻开始对田文镜的新一轮猛攻。李绂虽然没死,却是罪人。弘昼上台之后,李绂与谢济世在内的一众没有特别恶性,只是因为弹劾了田文镜,就被雍正下狱的官员们再次起复。
  李绂毫不犹豫的再次对田文镜实施了弹劾,弹劾理由很简单,“当次之时,田文镜不去安抚军心,以令其再战。反倒将罪责推到官军,令军心浮动。若是官军哗变,全是田文镜之责……”
  弘昼虽然理论上没有亲政,老十三其实已经开始全面培训。希望让弘昼尽快能担当起重任。弘昼看完了李绂的奏折,眉头已经皱起。然而老十三已经因为身体不行,实在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去打搅,不得以,弘昼就请教了老十四。
  老十四看完李绂的折子,一脸不高兴的想了想,“不如就让李绂做河南巡抚。”
  “为何?”弘昼觉得这不是自己的感觉。
  “回禀皇上,既然李绂觉得田文镜不行,想来他大概就能应对这局面。让李绂做河南巡抚,那些攻讦田文镜的官员也能消停些。”
  弘昼忍不住说道:“十四叔,此时不该是找能应对局面之人么?”
  老十四苦笑一下,“皇上,若是年羹尧还在,臣觉得就有能应对局面之人。此时臣以为,鄂尔泰或许能当重任。不过鄂尔泰却是公认能用在北边的人。再说,若是鄂尔泰不幸败了,朝廷再让鄂尔泰去对付霍崇,他再败了,朝廷怎么办?”
  这些日子以来,弘昼听过不少人都说年羹尧能对付霍崇,早就听的心中恼怒。此时实在是忍不住,就说道:“十四叔,很多人这么讲,是不是想说先帝用人不慎么!”
  老十四楞住了,第一时间,他觉得弘昼竟然有点雍正的意思,不光要杀人,还要诛心呢!
  可再想想,老十四也有些迟疑。他发觉自己内心真的在嘲讽雍正。大用年羹尧是雍正的错,毫不留情的杀了年羹尧还是雍正的错。
  弘昼理解到了这点,不生气才怪。
  “皇上,臣……有错。”老十四叹道。
  弘昼果断答道:“十四叔能这么说,就是咱们满人的好汉。朕不以为十四叔这么想有什么奇怪。”
  老十四听弘昼这么讲,觉得心里挺舒坦,多年来淤积的闷气也消散一点。
  就听弘昼继续说道:“只是当下要对付的是霍崇,总得拿出个办法。霍崇乃是坐寇,最怕的是给坐寇时日,任由其扩张。李绂参田文镜,朕以为只有一事说的或许有理。就是田文镜只是斥责惩处官军,如此做,只会让官军更是离心离德。朝廷要的不是这些,朝廷要的是能打胜仗的人马。”
  既然弘昼说的都是正经,老十四就把自己最近所想的一个思路拿了出来,“霍崇如此善战,乃是他甲坚炮利。这些都得朝廷赶紧铸造火炮。最近一年,朝廷已经督造了几千火炮,不少已经基本造成,此时当与霍崇一战。只是这战还得有个先后次序。”
  “十四叔肯帅兵北上?”弘昼直接问了核心问题。
  老十四听到这里,嘿然不语。他心里头对老八十分不满,在老八逃出京城之后好些天,老十四都觉得是老十三害死了老八。
  等消息传来,老十四才知道自己竟然被老八给耍了。这份恼怒让之前对老八的所有好意全部化作乌有。
  但是让老十四率军去杀老八,老十四还是没办法接受。
第二百三十四章
变天了(一)
  高老爷家大门紧闭。除了高老爷家之外,这一代家家户户都没有关门,越是穷人家反倒忙活些。
  董阳家就是穷人的典型。场院的篱笆稀疏的能让一头猪随意进出。由于他家没有猪,倒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低矮的土坯墙斑驳破旧,房上的茅草十分稀薄。瓦片更不到一半。
  在这样的局面下,董阳不仅建议家里人盖新瓦房,还开始着手准备,令村里都十分讶异。
  盖新房之前得各种准备,小木料村里其实不缺。关键是那一根梁木。所谓挑大梁,指的就是支撑起房顶的重量的那一根横梁。穷人家里柴火都往往不足,更别说置办起那一根梁木。
  除此之外,还要提供给帮着建房的人提供饮食。盖房是力气活,你得给大伙吃饱喝足。
  关注董家这穷人盖房的人很多,其中想看笑话的可不少。
  只是秋收在即,众人都要忙活自己的事情。所谓开镰收割,指的是先把镰刀打磨好。还要准备晒麦子,脱壳,之前要准备的事情多得很。穷人更是如此,不少东西都得借。
  董阳家参加了供销社,几个月来,董家人不忙的时候就去供销社下开办的作坊里干活,就见此时他家镰刀、绳索,框子,铲子啥的放了许多。竟然不比中农差。
  日子一天天过去,绿油油的麦穗尖端终于有些发黄,让整个村子期待的情绪到了顶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