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330

第二百三十一章
满汉的南北夹击(五)
  明国的船只又来贸易。除了将军装作不知道之外,这件事很快在江户上层圈子里传开。
  和明国贸易从来都不是啥为难的事情,倭国素来欢迎与明国的贸易。从清国消灭了明国之后,倭国的“唐船贸易”总量大跌,种类更是暴跌。此次明国船队带来的二日醉,让不少倭国上层都垂涎欲滴。
  七十年没有喝过的好酒,终于要恢复供应。倭国上层欣喜之何如。
  当然这也是倭国人弄错了。他们也没有喝过五十度的烈酒。更何况霍崇送来交易的乃是苦艾酒,除了酒精成份,里面的植物成份严格遵循传统苦艾酒的“圣三一”成份,也就是茴芹、茴香以及洋艾。
  这三种植物都很廉价,但它们都比较富含脂类,某种意义上算是香料。
  然而倭国上层却得面对一个为难的事情,这支明国船队明显是来讨说法的。按照他们所说,倭国的长崎奉行对大明船队开炮了。这些明国人要找将军讨说法。
  一旦明国的船队代表见到将军,这就意味着此事必须有人负责。毕竟对方是长崎奉行,将军此时明显不想因为此事就让长崎奉行切腹谢罪。
  商议之后,这边的大老提出了个看法。如果倭国派遣水军歼灭了大明。船队,在这茫茫大海上,谁能知道明国船只来过?明国也不知道他们的船到底来过哪里。
  这个建议得到了不少上层支持。便是有不同意见的,也只是认为应该俘虏明国船只。
  大佬们形成了这个激进解决思路,就有人询问该由谁承担起执行这个思路的重任。之后每个人都发现,包括自己在内,无一人表示出哪怕一丝一毫承担这个责任的意愿。
  每一个大佬也都知道,自己之所以认同了那个激进手段,固然是因为明国船只看着十分孤立,感觉打了他们也不会引发什么后果。更多理由则是因为打明国船队的说法,是可以不用引发倭国内部变动。
  不引发变动,就不会承担什么责任。不用承担责任,就不会失去什么。
  认同对明国船队下手,以及绝不承担进攻明国船队的军事行动指挥权,都是为了满足这个目的。
  最后事情还是没谈出什么结果,大佬们只能把事情撂在这里。
  大汉船队注意力一直放在江户的港口,却发现江户港口竟然没反应,好像大汉船队根本就不存在一样。
  这可就引发了讨论。便是梅乾这种毫不在意战斗的,也有点没办法。的确有人提出进攻江户港,让倭国知道厉害的建议。
  然而大汉军队乃是良家子们集结起来的军队,提出这个建议的之所以敢这么讲,完全是因为在应对手册里面的确有这么一条建议。这就是支撑这兄弟鼓起勇气的所有动力。
  发言建议的尚且如此,其他人自然是反对。此事就这么过去了。
  又等了几日,海上出现了船影。看起来竟然是几艘大船,光看体型就比大汉的船队大得多。
  等能够看清船只旗号,船上雇佣来的西班牙水手喊道:“那是荷兰船!”
  “荷兰船?”梅乾听说过,这是第一次见到。
  西班牙水手已经喊道:“阁下,他们一定是和咱们交战来,请下令备战!”
  梅乾倒是不太认同这么武断的说法。不过孤身在海上,这话也不能完全当做耳旁风。这边下令之后,大汉船队立刻做起了准备。
  没多久,两艘三桅大船出现在大汉船队面前。船只靠的越近,双方就看到越清晰。望远镜中,荷兰船只上高耸的桅杆,密密麻麻的索具,还有那些巨大的软帆,都令大汉海军们紧张兴奋起来。
  冯玉宽本来不是作战人员,把他安排到比较安全的位置。现在冯玉宽也跑上甲板,仔细看着这两艘大船,情不自禁的感叹道:“真的是大!”
  话音未落,就见对方的船只两侧仿佛是拉下了窗户,露出一个个的方形缺口。
  对方做出这样的举动,大汉军队已经知道事情真如西班牙水手所说,战斗不可避免。
  梅乾喊道:“升作战旗!准备战斗!”
  旗舰上的信号旗升起,其他军舰上也随之升起了接到信号的旗帜。虽然炮位数量没有葡萄牙人的船多,大汉军舰上的炮口挡板也被拉下。
  最关键的是,三艘军舰船首的十斤炮全部做好了准备。
  梅乾生平第一次使用链弹,下令的时候声音都有些抖。炮手们并在意什么炮弹,大家缺乏海上炮战的经验,对什么都有些不安。
  这边见到对方进入射程,梅乾一声令下,旗舰上的火炮开火了。
  链弹是海上常见的炮弹种类,两个铁球中间用一根大概不超过两米的铁链连接,发射目标不是人,而是对方船只的风帆。
  敌人的风帆,甚至桅杆都无法有效抵抗链弹的威力。只要能破坏其一,就能让敌人的船只丧失动力。之后就可以围绕着敌人开炮,看看是哪些幸运炮弹命中敌人的船只,最终击沉它。
  但是这玩意毕竟需要看运气,三艘船各发射了一发链弹,结果都没命中。运气最好的一发,那旋转犹如风车的链弹也有十几米才能碰到荷兰人的风帆。
  这边没办法,只能继续发射。却不曾想,荷兰人船队就这么绕了个弯,掉头跑掉了。
  那熟练的驾驶技术令大汉海军人员目瞪口呆,根本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才能让那么巨大的船只能有如此的机动能力。
  然而此时的荷兰船只上,舰队司令马西米准将眼瞅着大汉军舰并没有追击过来,也心有余悸的大骂道:“幕府那些人竟然敢诓骗咱们,他们说那些船上的竟然是中国人!”
  说到这里,马西米准将觉得气不过,干脆用日语骂道:“他们的良心……大大的坏啦!”
  船上其他人员也连连点头。怪不得马西米准将愤怒,对方的链弹一出,荷兰人就知道事情不对头。这是欧洲战法,绝不是亚洲的战术。
第二百三十二章
满汉的南北夹击(六)
  一追一逃,两艘大船组成的荷兰船队以及三艘小船组成的大汉舰队已经行驶出了江户外的海湾。
  大汉海军在海湾中几次差点撵上荷兰船队,大伙更加全神贯注,想着能解决对方。
  没想到驶出海湾,荷兰船队的航速突然发生了变化。大汉船队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虽然拼命的追击,对方巨大的船只在视野中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小到几乎看不见。
  冯玉宽知道这是真的追不上了,就劝道:“回去吧。”
  船队司令梅乾刚开始看到打跑了荷兰船队,心里面只想着追上去击沉对方。现在见到对方操船的技术远比大汉船队更强,心中也生出了怯意。
  大汉船队调转船头返回江户的海湾。停泊在之前的位置上,一众人讪讪的下了锚。冯玉宽心里面喜忧参半,喜的是这帮小子们总算是得到了教训。忧的是这帮小子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股子自以为是,明显被这打击弄得太消沉。
  冯玉宽不得不劝道:“你等以后多走水路,船就开的快些……”
  正以年长者身份劝说,负责瞭望的已经喊起来:“有倭国船开过来啦!”
  众人连忙过去看,果然见到几艘倭国小船靠了上来。木下一郎此时负责引路,为他的上司乘坐的船只引路。
  这位上司在登船前还有些激动,此时也已经破罐破摔的心平气和起来。
  之前一些提都不能提的大佬撺掇荷兰船“前来剿匪”,一度被认为是精妙举动。然而荷兰船被大明船只撵的乱跑,这立刻引发了上层的恐慌。
  三艘大明小船并不是啥问题,问题在于,如果三艘大明小船在江户外的海湾内大闹起来,那就一定会被将军知道。那时候可就是问题了。
  既然如此,倭国上层马上就做了决定,并且立刻执行。既然大明船队是来贸易的,就在这江户把这次贸易搞定。下次让他们前去长崎交易就好。
  大明船只每次交易需要时间,在这宝贵的空窗期之内告诫长崎奉行,要他别再瞎搞。
  本来已经想着搞不好就得有谁切腹谢罪。没想到眼前的大明船队与传说中的大明海商差不多,他们目的倒是挺简单。就是做生意而已。
  看了大明的货物,尽量让心情平静的上司也不觉得动心。大明海商带来的产品中,50%是兔皮内衬,30%竟然是食物。那是一种美味的甜点,价格居然比倭国市面上的大米都便宜。仅仅是这一方面,就让木下的上司动了心。
  当天晚上,吉原中又进行了一次会议。一众高层分享着大明商人带来的甜点与果酱,以往是吉原店家提供饮食,反过来的情况并不多。
  所有人,不管男女,都对这两类食物赞不绝口。会议商议了很久,第二天,将军正式得知了消息。大明海商再次前来倭国贸易,现在已经抵达江户外。
  将军之前是否得知了这个消息,没人敢确定。众人将六类大明运来的商品样品送到将军面前之时,正式见面就结束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会发生什么其实已经可以想象,不过在倭国,这等事情非得由将军下令才行。
  第二天,将军没有再提及此事。一位身份地位看似不高的家老下达了命令,在江户建立贸易战点,大明运输的产品中的食品、衣料用毛皮、二日醉、皮革,就必须到江户的港口进行贸易。
  倭国各地都要给幕府上供,大汉这边需求的,铜、硫磺、松香、水银,江户都有。双方的价格都非常公道,可是把冯玉宽高兴坏了。
  船队交易完,拔锚起航。回到即墨的青岛港,立刻通知临淄那边来运货。此时刚到雍正六年的六月。
  在梁山那边,原本暂时停止进攻的部队突然得到了消息,恢复进攻,立刻执行。
  这边的负责人杨望富看到来前线视察的是高庞,心里面就有些不待见。却只能尽量客气的请高庞吃饭。饭桌上询问怎么突然下达了新消息,高庞被逗乐了,笑道:“冯玉宽冯先生从倭国回来,带回大量硫磺。这就能打仗了。”
  “啊?”杨望富不明白。
  高庞只能继续说道:“有充足的硫磺制作火药。不至于打着打着没火药用。”
  “火药竟然不够?”杨望富大惑不解。
  高庞被杨望富的这种反应弄得很是不解,随即听到杨望富不快的说道:“那些造火药的都干什么去啦!”
  本来高庞还想说点啥,此时却也闭口不言。倒不是高庞与大汉政权中制造火药的部门之间有什么特别的交情,之所以不说话,是因为高庞对这种态度完全不能接受。
  制造火药的部门不过是一个制造部门,有原材料,他们就能生产。没有原材料,他们就得停工。若山东遍地都是生产的材料,这些生产部门不可能不生产。
  这杨望富如此说,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高庞实在是无法理解。
  在前线看了一圈,高庞回到了临淄。被警卫员领进办公室,就见霍崇满面笑容的看着文件。高庞连忙凑趣,“都督为何这么高兴?”
  “没想到重新建立与倭国的贸易线如此简单。”霍崇说着放下了文件。
  高庞只觉得霍崇这人的想法往往太过于天马行动,高深莫测。但是高庞能理解霍崇的喜怒哀乐。
  到了基层这么几个月,高庞也开始能理解基层百姓的喜怒哀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