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330

  “若是没杀,满清怎么就换了皇上?呵呵。”杨友芳笑道。
  听同门竟然干出这样的大事,胡成栋就连连叫好。接着说道:“大侄子跟了这么厉害的师父,你得请俺们喝酒。”
  “酒已经带来了。”杨友芳打了个手势,八极门的人立刻抬进来几坛酒,还有许多吃食。
  胡成栋立刻叫来梁山八极门的人,把吃食拿下去做了,摆开了酒宴。
  酒席上其乐融融,众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杨友芳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本想在酒席上和胡成栋说些事情。然而胡成栋吃喝的开心,竟然没有时间。等吃喝完了,胡成栋倒是喝醉了。
  第二天中午,胡成栋才起来。杨友芳赶紧前去,总算是能谈些正经事。
  听闻杨友芳是想请胡成栋这边领路,解决清军在梁山的人马,胡成栋眼珠转了转,“杨兄弟,这个有点难为兄弟。兄弟俺从来不和官府掺和,带着你们打了官府的人。万一官府知道以后派人来打俺们。俺们咋办?”
  “兄弟,都督打满清官兵就没输过。清军背会杀光。咋了?这些人能从地里蹦出来找你们麻烦?”杨友芳大惑不解。
  不管杨友芳如何解释,胡成栋就是各种推三阻四,始终不答应。
  杨友芳觉得里头有猫腻,索性直接问道:“恁想要啥?说说,别让俺猜,俺猜不住。”
  胡成栋嘿嘿一笑,“杨兄弟,俺们都帮你们到这里,不给俺们封个官么?”
  杨友芳听了这话,心中感叹。自己的侄子杨望富之前就说过这样的可能,那时候杨友芳还觉得侄子想太多。胡成栋这种山野之人不该有这么大胆,没想到事情还真如杨望富所说。这位胡成栋兄弟开口就索要官职。
  再谈一阵,胡成栋左说右说就是要官。杨友芳无奈,只能告辞。
  回到临淄,杨友芳见到霍崇,就大骂胡成栋不地道。弄得霍崇都稍稍怀疑杨友芳这是想指桑骂槐。不得不劝道:“杨大哥,这事算了。只要他们不投靠满清就行。”
  “他们敢!”杨友芳气的大喝。
  霍崇不得不又劝了几句,接着说道:“对了,杨大哥。这边正在征集水手,准备前往倭国开辟贸易线。衣服都做好了,剩下就需要挑选些能打的。”
  杨友芳一愣,“现在再能打,还能比火枪更能打?”
  说是这么说,杨友芳干起来却是飞快。在梁山遭到了地头蛇刁难,让杨友芳憋了一肚子气。但是在临淄,早在结识霍崇之前,地头蛇杨友芳就是公认的人物。
  等通过侄女钱清的关系结识了霍崇之后,杨友芳的地位随着亲戚朋友的地位提升,得到了快速拔高。
  只是传出去话,五六天里就来了六七十号人。听闻是要走海路,还是出去千里地,一部分当即被劝退。便是如此,也剩下二十几个与八极门颇有关系的年轻小伙。
  再对这些小伙进行了考校,杨友芳选出来十二个,送到了侄子杨望富那边。
  杨望富原本是临淄县县令,此时已经又回去接受培训,据说要放济宁州知州。虽然是叔叔派来的人,不得不见见。杨望富只是让他们给杨望富带信,这些人是要去即墨,参加冯玉宽那边的队伍。
  听闻竟然是冯玉宽老哥哥主持此事,杨友芳亲自带去去了即墨。到了即墨,几次打听,才被带去了海边的造船厂。
  海风中,就见冯玉宽正领着人督造船只。瞅见杨友芳,赶紧过来。此时大汉政权已经下令割了辫子。不过头发这东西并不会疯长,此时冯玉宽只有半寸长的头发。因为不再剃头,一头夹杂不少白发的脑袋,让冯玉宽看上去和之前大不相同。
  兄弟两人见面,只是说了几句,冯玉宽就叫上杨友芳和年轻小伙一起去“换衣服”。
  这种衣服与满清时代的衣服大不相同,虽然是对襟,腰间却有一条宽腰带,中衣是对襟纽扣衬衫。毛子分两种,一种是无翅的乌纱帽,一种是周边有很大边缘的大帽。
  山东小伙子们本来个头就高,穿上这一身,威风凛凛,仿佛是从画里走出来的。
  人靠衣服马靠鞍,杨友芳大声称赞,心里面都想给自己来一套。
  “俺都想给自己来一套!”冯玉宽叹道,“可惜,这是给官府的人穿的。”
  “俺这些人都算是官府的人了?”杨友芳大喜。他之前因为外甥女与侄子都是大汉官府的人,自己反倒不愿意加入。
  毕竟那时候霍崇才那么点人,杨友芳也怕失败。等他发现事情已经完全超出想象,再想成为官府的人,已经不那么容易。更何况杨友芳又不屑于从小跑腿的干起。
  自己又能推荐一批人当了官府的人,杨友芳只觉得心中大大满意。忍不住对冯玉宽说起梁山的胡成栋那厮有多可恶。
  冯玉宽只是听说过胡成栋,没打过交道。只能劝道:“那种没眼力的人,不用搭理他们。想混个官,又不想给霍兄弟出力。呵呵。不过杨老弟,这次霍兄弟说了,倭国那边和满清打了几十年交道,咱们突然去,得小心。你可得挑好人。找能打的。若是被倭国人抓了送给满清,咱可不是把人给害了么。”
  “对对对。对了,胡大哥,这衣服叫啥啊,是官服么?”
  “这个。霍兄弟说,叫飞鱼服。是以前大明锦衣卫的官服。真好看!”
第二百二十九章
满汉的南北夹击(三)
  铁骨木壳的船只建造的极快。早在雍正元年,霍崇的炼铁厂除了制作轴承等机械设备之外,就开始偷偷尝试铸造大型铸件。等霍崇开始造反后,更是不在乎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投入。
  当煤气热球机开始替代蒸汽机,给炉内容积超过三立方米的反射型冶铁炉提供各种动力之后,大型铸铁件的生产到了新高峰。
  在雍正六年五月,也就是雍正死后的半年,已经备好材料部件的第一艘铁骨木壳船就下水了。铁龙骨长十五米,比预计的还多出来一米多。上面每两尺,就安装一对铁肋。整条船的船壳所用木板宽度都不超过10厘米左右。船壳采用双层外壳,下面的密封舱比例比纯木壳船更大些。
  双层甲板的上甲板船头安装一门线膛十斤炮,甲板两侧安装十门炮弹一斤重的速射炮。中层甲板上两边各安装四门带滑轨的五斤炮。
  动力是双桅杆硬帆,船帆用剑麻纤维织成。另外,船只两侧还安装上了明轮。
  这船开出去,试航了几天,乐得冯玉宽等海上老手们在甲板上直蹦。船帆轻便结实,不管多大风都没问题。明轮能起到很好的转向辅助,甚至能够在逆风的时候提供动力。
  便是对新船的驾驭还有许多不熟悉之处,光是靠了操帆就让这帮兄弟们感觉太爽了。
  此次同时开造了四艘。有一艘问题比较多,只能先进性调整。冯玉宽急急忙忙就赶回来,请求趁着夏天的东南风前往倭国。
  霍崇正好接到了已经在梁山搞掉了七八个满清山寨的消息,不得不答应冯玉宽的请求。
  倭国好东西真不少,譬如松香,硫磺,铜,水银。这些可都是战争物资。
  满清虽然落后,但是不傻。趁着霍崇实力不足以夺取梁山之时,修建了不少堡垒。再烂的堡垒也有相当防御力,大汉用了极大的技术力量才把10斤炮运到山地,轰塌石头围墙。
  虽然人手损失降低到极限,但是物资消耗是巨大的。非得快速获得补充渠道不可。
  得到了命令,大汉舰队立刻出击。因为是去倭国,每艘船上都塞了五十多人。
  船上升起大明旗帜,驶上了海商们习惯的航线。便是十年没跑过,冯玉宽还是轻车熟路。旁边的船长与参谋们捧着小本本,记录着冯玉宽所说的种种。
  冯玉宽老怀大畅,回忆着自己年轻时候的峥嵘岁月。等他吹了几天,总算是有心情搭理一下做派全然不同的年轻人。却见年轻人更多的是摆弄各种航海设备。
  询问之后才知道,这是从西班牙人那里弄来的全套航海设备。叫什么六分仪,经度测量之类。
  冯玉宽之前就和年轻人一起接受了很多地理与天体知识培训,毕竟是跑过那么多海路。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体,冯玉宽能够接受地球是个圆球的概念。
  万有引力也能理解一些。月圆之夜的天文大潮,是可以用月球靠什么引力,把海水拉起的。
  但是冯玉宽总是没办法理解,为啥地球这么一个圆球能漂浮在虚空之中。难道圆球他就不会掉下来么?
  此时见到年轻人操纵的设备,冯玉宽心中感叹。自己真的是老了,完全搞不明白年轻人们都在弄什么。
  此行目的是长崎,也是这时代日本最重要的海港。不管是中国船,或者是荷兰与其他船只,都要在长崎港停泊。
  这座重要的贸易港口位于日本九州西边,距离上海不过900公里。
  船队直奔这里,冯玉宽很快就见到了熟悉的地形,欢喜的指引着船只向平日交接的位置出发。
  刚到本该有倭国船前来引水的地方,就听长崎港内警钟大作,岸上已经有诸多人马在奔跑。甚至连跑台上都有了动静。
  冯玉宽惊了。没听说倭国与中国打仗,以前船只到这里都是好好的,怎么今天突然就动刀动枪了。
  船员们也没见识过这样的场面,大部分年轻人都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另一个国家的土地,甚至不知道倭国这边是在做军事准备。
  命人下帆,停船。冯玉宽决定再等等。
  此时长崎港内,长崎奉行是真的被新来的消息给吓到了。他跑到炮台上,拉开望远镜。果然如手下所说,准备进港的船队由三艘船组成。船只本身的造型已经十分奇怪,和普通中国船只大不相同。反倒是与欧洲船只有些类似。
  这倒是罢了。在桅杆上飘扬着旗帜被海风吹的飘扬起来,上面斗大的汉字,“明”!
  旗帜的样式,还有上面的文字。这乃是大明的船只!六十年了,自从大明在倭国的郑芝龙离开倭国之后,大明船只又到了长崎港外。
  “阁下,会不会是……大明水军?”旁边的部属紧张的问。
  这遣词造句就完全有了倭国风格。所谓“大明水军”,绝不是字面上的大明朝廷正式海军,把倭国语言翻译成汉语,就是“大明海盗”。
  长崎奉行一听,觉得有些道理。大明灭亡了几十年,不少明的遗臣逃到了倭国生活。奉行小时候就见过。
  现在突然又出来一队悬挂着大明旗号的船只,怎么都可疑。想到这里,奉行突然有了主意,命道:“开几炮!”
  如果对方是海盗,见到长崎对他们开炮,大概就知道自己被识破。应该就灰溜溜的走了。
  在倭国,事情本身是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去打搅别人。把事情捅上去,无疑就是打搅了别人。打搅了同级,会被人记恨。如果不幸打搅了上级,大概就可以准备切腹自尽了。
  冯玉宽等着等着就感觉事情不对劲,怎么倭国炮台上的大炮被推到了炮楼外头了呢?
  这边同行的海军人员也很是不解,就询问冯玉宽,“冯爷,倭国人这是何意?”
  “只怕想对咱么开炮?”冯玉宽解释的也不怎么自信,他同样是第一次看到倭国炮台这么反应。
  “开炮?”舰队司令是个叫梅乾的青年,跟着霍崇有五年了。听到这话,梅乾当即喊道:“蒸汽机!启动!炮兵,到位。一旦倭国人开炮,就把他们炮台掀了!”
  风帆动力的蒸汽船立刻行动起来。等船只都启动起来,炮手们做好了炮战准备。这边倭国的炮台才放出来第一炮。
  炮弹飞到距离大汉船队船只五十几米远的位置落水。梅乾有点不明白,这五十米,是还需要五十米才能打到大汉海军的船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