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330

  片刻后,祠堂前就剩下了张老爷和张老爷家的人,或是气愤,或是恼怒,或是害怕,或是茫然。表情各不相同,但是束手无策的模样倒是完全相同。
  充分欣赏了这些人的形状,高庞站起身,向着百姓那边去了。与其看着这群被彻底抛在后面的士绅,高庞更想看看那些跟着大汉政权行走的百姓们会怎么做。
  振臂一呼,八方回应。高庞只是在史书中看过这样的词汇,竟没想到有朝一日居然能亲眼目睹。
  在高庞看不到,更是不知道的高家祠堂前面,高老爷的脸色比张老爷更难看几分。当百姓们得知水源根本不是高老爷家的,立刻跟着队长走了。有些高家人经过高老爷面前之时,想起这两天给高老爷家抬水浇地的事情,气的一口啐在高老爷面前,大声骂道:“不要脸!”
  高老爷脸都要气绿了,他家里年轻气盛的后生哪里受过这样的气,扑上来就和那人打。其他同样受了抬水浇地尿气的高姓百姓冲上来就加入战团,一时间众人打作一团。
  不过这次斗殴已经不是高姓百姓与其他小姓百姓打生打死,而是姓高的人中,穷人与富人打了起来。
  毕竟穷人人数多得多,等队长赶过来制止了斗殴,分开众人。高老爷家的人挨了不少拳打脚踢,这些攻击中大多反倒是来自围在一边打太平拳的穷人。
  高老爷家的年轻后生指着那些看似若无其事的穷苦高姓,气的怒骂道:“你们跟着反贼走,迟早有一天会千刀万剐!”
  这话一出,气的队长一脚把高老爷家的这厮踹的连退几步,倒在地上。高老爷知道自家人说错了话。这话若是在家骂,大家都很痛快。可当众说,可是要死人的。
  也不再装光棍,高老爷连忙挡在队长面前,哭丧着脸哀求起来。
  好在副队长还保持了一点冷静,怕打死人,最后拉走了队长,而穷人们急着浇地,也跟着走了。看着地上的亲人痛苦呻吟,高老爷心中生出无边的怒火,只希望那些蒙古八旗的骑兵能够立刻出现,把大汉政权的民兵队长,连同姓高或者不姓高的所有穷鬼一起杀绝!
  如果能出现这样的局面,就算是高老爷也被连带砍死,都不会让高老爷感到有什么失望。
  这么一个全无天理的世界,毁灭吧!
  然而世界虽然全无天理,可蒙古骑兵始终没有出现。反倒是穷人们修了水渠,甚至修了拦河的水坝,将河水全部引去灌溉穷人们望天收的土地去了。
  若不是高老爷前几天很是雇了人给高家土地浇了水,位于已经干涸的河道两侧的高家良田反倒要没水可用啦!
  每一个地方都传来了差不多的消息。无一例外,穷人们都跟着能提供灌溉的大汉政权走了。即便是以前对大汉政权毫无兴趣的百姓,也显示出了足够的决断力。
  人性的贪婪,霍崇见识的多了。人性的黑暗,霍崇更是亲自体验过。但是这种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事情,霍崇只是听说过,也曾经想过自己要努力通过项目干一次。
  然而在21世纪,但凡觉得自己在某项技术上有了什么惊天突破,其原因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资料文献读的不够多。
  然而在1728年,霍崇终于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真正实现这个时代想都不敢想的人民渴求。
  这感觉实在是太好,好到霍崇都生出高唱国际歌的冲动。
  制造火帽,提炼单宁,不过是满足了霍崇个人的需求。当科技终于让几百万人感受到变化,享受到好处。这种满足感真的非常非常纯粹。
  闭上眼,享受了好一阵这种自我的心情,霍崇睁开了眼睛。
  既然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接下来要做的就非常简单。今年的农闲时节尽量征集良家子从军,扩编军队。秋收后就要向南扩张领土。
  满清的末日来的越早,对中国就越好!
第二百二十七章
满汉的南北夹击(一)
  阳春三月,说的是阴历三月。山东巡抚塞楞额接到了文书,他被任命为坤隆朝的户部尚书。得到这份公文的第二天,塞楞额大人已经出现在前往京城的道路上。
  这趟走的速度之快,可以说急急如惊弓之鸟,惶惶如漏网之鱼。直到过了大清河,确定霍崇没有派兵来追,塞楞额大人才算是松了口气。然而这并没有让塞楞额的进行速度降低,他一路进了京城,立刻前往当下拜见满清朝廷里掌握真正实权的十三爷。
  好在十三爷还记得塞楞额,而且户部尚书前来拜见应该有点优先度。总是,塞楞额穿过了在十三爷的怡亲王府外那些等着求见的人,被侍卫引入府中。
  到了十三爷面前,塞楞额赶紧跪倒,“奴才给主子请安。”
  “起来吧。”老十三答道。赐给塞楞额个板凳,老十三就询问起山东的情况。塞楞额知道自己在山东毫无建树,更是几乎仰霍崇鼻息活着。既然十三爷问起,他就挑拣最有成效的讲,“奴才回禀主子。最近一个月,陷于霍崇之手的各地上,士绅纷纷派人前来送信,请求朝廷发兵剿灭霍贼。一旦王师抵达,他们愿意作先导。奴才已经将这些人的名字都记录下来,这是清单。”
  能让士绅们在朝廷遭遇如此大难之时依旧保持忠诚,无疑是大功。塞楞额早就将名单准备完备,士绅的所在、籍贯、姓名、家室,全部调查的清清楚楚。他们派人送来的信也都专门装好,分类放入一个箱子里的各个小盒子中。如此清晰分类就是为了方便检看,眼见十三爷看完名录,又随手抽出几封信看了。塞楞额紧张的等着十三爷给他一个评价。
  老十三将书信原位置插回去,这才赞了一句,“辛苦了。”
  塞楞额心中大定。只要得到十三爷认同,塞楞额的前程就有了保证。
  不等塞楞额说电啥,就听老十三继续问道:“塞楞额,你在济南,对霍崇手下贼人的军纪评价如何?”
  塞楞额有些为难,想了片刻,他站起身给老十三跪下了,“主子,奴才是真的想让霍贼军纪涣散,想让霍贼的手下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引得天怒民怨,自取灭亡。可奴才实在是不敢对主子说瞎话。”
  “大胆讲!我绝不会怪你!”老十三命道。
  塞楞额连忙将他所知道的说了出来,“霍崇做了许多歌曲,其中有一首乃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其中讲述的都是霍贼手下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霍贼命他们日日都唱,以明纪律……霍贼手下也不全是良家子,也有作奸犯科之辈……奴才听闻有一有功军官酒后强暴女子,女子家人只求那军官娶了那女子,不让那家人名声受损。霍崇却抓了这军官,还是当众将这有功的军官处决……”
  杀死强暴妇女的军官之事真不是塞楞额编的,但是又被塞楞额加工了一下。因为这名军官就逃到了济南城,塞楞额对霍崇军中各事的了解都是从这名军官处审问出来的。
  但是当塞楞额发现他书房书桌上不是何事被放了一封书信,封皮上写了“霍崇拜上”的落款之时,当是还是山东巡抚的塞楞额就知道,自己只要在济南一天,就必须在大部分事情上对霍崇言听计从。
  在这封信里面,霍崇,或者冒霍崇名字的家伙要求塞楞额将逃入济南城的大汉军官交出来。塞楞额实在是没办法,从这名军官这里问出了所有情报后,才将此人偷偷交给了霍崇派来的人。后来霍崇还写信来表示赞赏塞楞额的明智选择。
  当然,这等事自然无论如何都不能讲给怡亲王听。
  把自己知道的大概讲给了怡亲王,塞楞额又从取出厚厚的一份卷宗,“主子,奴才已经把知道的都写在里头。”
  说了一句之后,塞楞额发现怡亲王竟然在发呆,只能再次轻声喊道:“主子,主子。”
  “呃。”怡亲王这才缓过神来,接过了塞楞额递过来的东西。也没多说什么,就让塞楞额退下。
  从怡亲王府中出来,塞楞额只觉得浑身清爽,仿佛生出翅膀就能飞上天。自己再也不用考虑山东,再也不用被战争吓得……跪倒……
  塞楞额随着一众等在怡亲王府外的官员一起跪倒,向着现在的两位太皇太后钦点的顾命大臣中的另外一位跪下。已经有人高声喊道:“奴才给十四爷请安。”
  塞楞额跟着众人一起喊道:“给十四爷请安。”就额头顶住地面,不敢抬头。就听得脚步声响,十四爷走到了怡亲王府门口。就听守门的喊道:“十四爷,刚进往里请……”
  见到十四爷进去了,不少官员起身后离开。十三爷与十四爷这兄弟两人一旦谈论起来,也不知道要谈论多久。现在天色已经不算早,不如就回去吧。
  至于塞楞额更是早就要离开,赶紧一路往吏部去。不过他忍不住想,十四爷怎么会前来见十三爷了呢。原本这两人不该是死敌么?
  老十三已经不把老十四当做死敌了。大清到了这个时候,实在没有了一点内耗的本钱。老十四虽然糊涂,却也有糊涂的好处。就是只要让老十四觉得事情对头,他就会一路干下去。
  见到老十四来,老十三也没有多话,只是给老十四上茶,然后等着老十四主动开口。果然,老十四率直的说道:“霍崇进军梁山。你以为守军能守住么?”
  老十三没说话,只是把塞楞额收集的霍崇军资料递给老十四。老十四只看了不到一半,就怒道:“这是谁写的,一派胡言!”
  “胡言在哪里?”
  老十四立刻说道:“不过是一名有功将校睡了个女人,就将其公开处决。霍崇是疯了么!重罚就可,硬是杀了,岂不是要失了军心!更何况他们这规矩,哼!”
  “十四弟,若是霍崇真做到了呢?”老十三问。
  “这些东西真能做到!”
  老十三叹口气,哪怕是到了现在,老十三依旧认为雍正是最能看透霍崇的人。就在霍崇进京刺杀雍正之前,雍正在和老十三一起吃饭的时候,罕见的叹息,“若是年羹尧在就好了。”
  对于性子极为坚毅的雍正来说,说出这样的话是极其为难。便是这样的心境下还能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雍正确信霍崇是堪比年羹尧的名将。
  带着无奈,老十三说道:“年羹尧死前对霍崇评价极高。以年羹尧治军之严,只怕他的兵就能做到。”
  老十四虽然吃过年羹尧的亏,但是对年羹尧评价极高。听老十三如此讲,一时说不出什么。沉默片刻,老十三说道:“那我去梁山督战。”
  “不行。十四弟,京中不能没有你。”老十三立刻用极为信任老十四的语气说道。这话是半真半假,老十四作为顾命大臣,有个闪失,就会对大清造成重大影响。而且老十三也不敢完全相信老十四。毕竟在那条战线上驻扎了十万人马,若是其中有那么一部分心术不正,老十三可不想统领着密云大营的八旗和老十四再来次决战。
  “那……把岳钟琪放出来,让他督战。你觉得如何?”
  “嗯。可以。”老十三同意了老十四的建议。
  差不多就在此时,在盛京沈阳的老八打开了一封密信。信中内容不多,几眼就看完了。虽然没有抬头,没有落款。不过里面的约定的暗号证明,这是霍崇亲自写的。内容很简单,依照约定,霍崇对梁山地区发动了进攻。
  便是靠了霍崇得以逃出逼死的命运,老八还是感觉弄不明白霍崇。至少在老八看来,霍崇这个人认真的简直是有点莫名其妙。对于任何承诺都绝不含糊,更不打折扣。譬如这次,霍崇只是要求老八提供种马,并没有提出其他过份要求。哪怕是必须先出兵,霍崇也执行的非常彻底。
  这样的作风让老八感觉到说不出的寒意,且不说双方以后注定会有交战。光是这种性格,就令人着实不安。老八知道,自己以后肯定会找机会坑霍崇。等那时候,自己又会面对霍崇什么样的报复呢?
  但也来不及考虑这么多。老八把信投入火盆,等纸烧成了灰烬,老八去了皇宫。这里是努尔哈赤的皇宫,也是满清兴起时最重要的城市。
  弘晳已经成年,完全不用由老八担当顾命大臣。盛京朝堂上没什么汉人,除了旗人就是蒙古人。这些年弘晳早已经私下读完了霍崇写的檄文,看得出,弘晳明白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说,除了康熙之死还不明不白之外,弘晳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与霍崇的檄文对应,找到了他相信的真相。
  当然了,知道真相的一个重要当事人也在盛京的朝堂上。他就是隆科多,也就是被认为有可能谋害了康熙的人。不过当下局面里,没人提及这个尴尬的问题。
  老八给弘晳躬身行礼之后,大声说道:“皇上,臣愿意带兵前去大凌口,夺了那边的马场!”
第二百二十八章
满汉的南北夹击(二)
  梁山县位于鲁西南,处于山东省的泰安、济宁、菏泽和河南省的濮阳四地市交界处。
  这地方最出名的历史乃是水泊梁山,自打《水浒传》问世之后就天下皆知。八极门的首领之杨友芳带着人前来之时,心里也有点小不安。
  山东本就不缺好汉,说是人人练武的确夸张。人人都可以通过两个人的联络,就认识些练家子,却是现实。
  本地八极门的首领胡成栋热情的接待了杨友芳。两人聊了片刻,胡成栋就询问起霍崇进京刺杀雍正的事情。杨友芳立刻得意起来,他的侄子杨望富就参加了这场战斗。作为霍崇的二徒弟,为老师霍崇立下大功。
  “你们还真杀了皇上?”胡成栋还是有些不太敢相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