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330

  “哈哈。你这话一听就是读书人的话。先验主义啦!”霍崇笑道。
  高庞一个激灵,被这话重重扣动了心环,“请先生教我。”
  “这样吧。我觉得你悟性不错。去拜见一下长信道长,看看跟着他的思路能否有突破。”
  “……我想做些具体的事情。”
  “那就先去拜见一下长信道长,再给你分配工作。”
  有了霍崇的指示,高庞前去拜见了长信道长。长信道长在临淄有处大寨子,是被剿灭的进士家族的房子。被道长请进屋内,就见到处挂了许多星图。
  “道长在观星?”
  “高老弟也懂这个?”
  高庞赶紧礼貌的答道:“只是听说过高人懂这个,没想到今日竟然见到了道长这样的高人。”
  “你这就口不对心了。老弟,这等事信就是信,不信就不信。所谓听说,不过是忽悠老道我。”
  高庞被如此率真的话怼的哑口无言,突然觉得长信道长有些地方与霍崇惊人的一致。
  想了一阵,高庞索性问道:“道长,可否讲讲最近有什么……看到的。我就是图个新鲜,想听听。”
  “紫薇星大变,帝星坠落,气运全然偏移。”长信道长爽快的讲述着自己所见。
  高庞想了一阵,试探道:“是因为雍正死了?”
  “你这小子怎么和霍崇学的。亏得他赞你有才气!”
  被这么无情批评,高庞却如抓到救命稻草一般,连忙躬身行礼,“请道长指点。”
  “指点……有用么?”长信道长叹道。不过片刻后,他又叹口气,“你觉得,若是霍崇听到我方才的话,会怎么回答?”
  “……不知。”
  “若是霍崇,他要么一句不说,要么就问,什么是紫微星大变,什么叫气运偏移。”
  高庞有点搞不明白了,这话听起来也是某种敷衍。不过这么回答的水准的确比高庞的话要高些。
  “蠢材!人人都被大道裹挟,大道到哪里,我们就被带到哪里。我等所见,乃是我等所得之道。霍崇有自己的道,我有我的道,对也罢,错也罢。要么就不管不顾,要么就学一下。你这样的蠢材,将别人的道看到的事情,来解释证明你的道。没有比这更蠢的!”
  高庞又是一阵战栗,再次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可将长信道长所讲的与自己的心境印证,却发现又驴头不对马嘴,仿佛有层无形却异常坚固的屏障挡在其中。明明目力所及就是一片新境界,偏偏死活过不去。
  “道长,霍先生命我向道长请教……”
  “蠢材!说这有何用?吓唬我么?”长信道长皱着眉头打断了高庞的话。
  高庞只觉得一阵委屈,难道在长信道长面前,求教都成了错误?
  长信道长也很是不快,不过他平息了一下情绪,叹道:“小子,我见过的读书人里面,真的读明白的,霍崇算一个。听霍崇说过些雍正的事情,老道觉得雍正也算一个。霍崇说,这叫改造过自己。姑且就用他的话吧。还有,就是钱清那小姑娘,七杀命格,虽然遭逢大难,却没死,反倒遇到霍崇。七杀遇紫薇,化为权。这小姑娘慷慨豪迈,遇事果断。算是半个。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原因,都有一事甚是可取。大道将他们带到哪里,他们就按照自己所得之道坚持走下去。绝不问前方是何处,也不在意当下是何处。你们读书人就莫名其妙,所读所学,都是一个对错。我等都不过拾得大道一鳞片爪,若说对错,皆是荒谬。你读的那儒家的议论,哪一句话没被证明过是错的?”
  被攻击到儒家本体,高庞不乐意了,“道长高论,小子真心佩服。不过儒家所说,小子读起来觉得感同身受,茅塞顿开。”
  “让你茅塞顿开的是描述。只言片语就讲出当时之事,你当然觉得是对。可那些议论,那一句没有被证明错过。抱着几千年前的旧事,刻舟求剑,怎能有对!”
  高庞愣住了,突然间,那层无形障壁好像就这么破裂了。面前这个看着只会搞怪力乱神的老头子竟然向高庞说出了那些江南明儒们都不曾言明的道理。
  令高庞生出共鸣的并非是那些圣人的微言大义,而是那些短小描述中内在的东西让高庞生出感悟。而这些感悟恰好与圣人们的微言大义相似或者接近而已。
  豁然开朗之际,高庞翻身跪倒,向长信道长致谢。
  不等高庞开口,长信道长已经说道:“小子,我不知道你明白了什么。不用讲,不用谢。那都与我无关。你起来,我有事要你做。”
  高庞连忙应道:“请道长吩咐。”说完,才站起身。
  “我懒得写。霍崇也是个读书人,只读的懂你们读书人用的言语。我将观天所见讲给你,你记下来交给他。”
  “小子愚钝。若是记错了……”
  “你写错了,那就是霍崇命该如此。我懒得给霍崇讲,便是他,讲起这些不过是徒费口舌,驴头不对马嘴。”
  高庞一时理解不能。仔细想了,却突然就明白了,大笑道:“哈哈,命该如此,果然是命该如此。妙啊!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百二十一章
民心的渴望(四)
  正如长信道长所料,霍崇看了高庞写的关于观天的结果,觉得和没写区别非常有限。
  按照上头所写,紫薇大变,帝星坠落。气运偏移,有分解之势。
  如果隐去所有观天的内容,再把关键字替换掉,那就成了雍正朝廷的整个核心被搞掉,打断了满清的政权整理阶段。
  没有雍正铁腕整顿,满清的财政与吏治应该会一蹶不振。当然全然偏离了霍崇知道的那个轨道。
  至于满清分解,霍崇是真的希望满清原地爆炸,四分五裂。但是会怎么分解,霍崇的情报网到现在只是覆盖了山东大部与一小部分河北。即便满清分解,霍崇也不可能知道。
  收起这份东西,霍崇决定把这些都忘掉。虽然长信道长的确是个得道之人,不过霍崇认为那是世界观。至于长信道长认识世界的手段么……霍崇是真受不了。
  此时的京城,老十三不知道为何,突然觉得背后一阵阵发冷。好像有什么东西透过他已经羸弱的身体,带走了老十三身上不少热量。
  看着面前泪流满面的弘昼,老十三强打精神,“弘昼,此时你可不能乱说。不,你要像你皇阿玛一样,一言不发。”
  “十三叔,我现在只信你。”弘昼说着,用手背擦去了泪水。
  老十三心中难过。方才弘昼说是老八派人杀了雍正,接着问老十三,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宣布以后重用老八。
  这话定然不是十六周岁的弘昼自己想明白的,而是他身边的人讲给弘昼听的。既然弘昼都知道了,不用说,这样的留言一定在京城里传开。
  老十三早就已经反复考虑过这件事,说是老八干的,感觉实在是太抬举他。若是老八有操纵霍崇杀了雍正的能耐,老八早就有能力用别的手段干掉雍正。
  现在天下对霍崇有点了解的人都说,是雍正逼反了霍崇。老十三正好是亲自见到雍正怎么决定搞掉霍崇,现在老十三才明白,整个朝廷里头硬是没一人有雍正的眼光。不管别人怎么说,老十三是真的替雍正抱屈。
  雍正只是听到霍崇的行迹,就明白了霍崇要造反。若是朝廷里头其他人真有和他们地位匹配的实力,早就该看出霍崇的野心。
  想到这里,老十三就让弘昼坐下。将这件事作为问题,向弘昼提问。
  弘昼想了一阵,脸上不觉露出迟疑之色。
  “说出来,不用担心。十三叔不是考你,只是与你商议此事。”
  “是。十三叔。”弘昼颇有礼貌的答道:“十三叔,我以为,霍崇早就要反!”
  老十三心中惊喜,虽然弘昼只有十六周岁,但是这见识已经不差。
  带着欣喜,老十三催促弘昼讲述理由何在。就听弘昼解释道:如果霍崇没有早早准备造反,而是如其他人所说,是忠于朝廷。那钦差到了淄川县,霍崇就该束手就擒。毫无反抗之力。
  既然霍崇在极短时间内就已经打的官军大败,说明霍崇当时已经有了能够大杀官军的实力。试想,一个真正忠于朝廷的人,怎么可能手中拥有这么强的兵力。练兵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正是如此。”老十三连连点头。
  见自己得到了十三叔的认同,弘昼继续说道:“十三叔。我觉得……阿其那就是霍崇背后之人。”
  老十三连连摇头,“弘昼,你皇阿玛如此英明,即便是因为不知道霍崇行迹,没注意到。也能一看看穿。难道你八叔和什么人勾结,你皇阿玛就不知道么?这件事不会错。”
  弘昼神色为难,明显不能接受这个解释。不过他并没有反对,而是试探道:“十三叔,难道现在他们就不会勾结么?若是……八叔说赦免了霍崇,霍崇难道就不会替他打仗?”
  “不会!”老十三斩钉截铁的说道:“若是这么做,老八就名不正言不顺,必然被所有人讨伐。连你十四叔都不会放过他!”
  弘昼想了想,却不说话。
  老十三不得不向这个刚十六周岁的孩子解释当下局面。虽然这很可能没什么用,甚至会出现不好的成效。但是当下局面,老十三必须将弘昼当做一名成年人来看。弘昼已经没有机会再和孩子一样撒娇了,大清的江山,爱新觉罗家的未来,就要系于这孩子一身。
  之前作为雍正的心腹,老十三知道雍正的真正所图。整顿吏治,削除王爷的势力,与其说是雍正的目的,不如说是雍正的手段。雍正的确对这两者深恶痛绝,但是雍正的目的却已经高过这个单纯的个人好恶。
  通过打击这些人,雍正要将所有权力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完成真正入历史书中所说的那种大权在握的皇帝。
  康熙的确是个非常英武的皇帝,但是雍正和老十三私下谈起,都觉得康熙还是没有摆脱建州的传统。也就是康熙是用分权的方式来保证他的权力。
  既然已经坐了天下,那就必须用集权方式将一切掌握在唯一权力者,也就是皇帝手中。什么皇子互相牵制,什么群臣推荐太子。
  这些都是瞎JB搞。
  皇帝就是皇帝。言出法随,金科玉律。一言令人生,一言使人死。
  正以为拥有了这样的无上权力,皇帝才能统领天下兆民,实现皇帝的宏图伟业。
  给弘昼讲述着雍正的真正抱负,老十三突然间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
  老十三知道四哥雍正相信自己,所以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真的是发自肺腑。其实只要大臣也能真正明白这点,他们同样可以得到这样的恩宠。
  年羹尧不就是雍正做出的榜样么?不管别人怎么说,雍正对年羹尧的宠爱都没有丝毫变化。然而年羹尧终究气量狭小,无法承担这样的恩宠。最后自寻死路,真怪不得别人。
  就在这泪眼中,老十三突发奇想。若是事情能够再来,雍正转而青睐霍崇。以霍崇表现出来的惊人才干,与之前潜伏时候的无比隐忍。霍崇能否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支撑起雍正的理想呢?
  “十三叔,我明白了。我再不回提及八叔。不过当下那么多人说十四叔,他们真以为太皇太后会下懿旨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