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330

  看这帮人如此蛮横,高家还想软磨。却没想到工作组的人继续说道:“告示上已经写的清楚,若是不交摊丁入亩的银子,我们就按照老规矩,抓人走。县里的大牢怎么处置,你们应该看过告示吧?”
  这话让高家年轻人更怒了。大汉政权的告示写的超清楚。凡是因为欠税被抓的人,不用担心。大牢里不会虐待他们,不过每天都要收住宿费、管理费、伙食费。甚至连数额都写明白了。到时候从大牢里领人,得先把这些钱给结清。
  如果满清官府还有点顾及脸面,只是私下黑钱,这帮大汉政权的人就是直接明抢。甚至因此而沾沾自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但是高家连满清都不敢惹,哪里敢对大汉政权动手。见工作组这般油盐不进,只能乖乖的给他们家几千亩地交了钱。高家的土地是按照每亩地六钱银子交的摊丁入亩钱,五千亩地就是三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心疼的高家上下几乎眼泪都要出来了。
  在高家之外,大汉政权针对民众的工作组们则聚集了百姓,讲述着针对劳动人民的宣传内容。
  完全不用刻意丑化,只用将地主士绅们做了什么讲给百姓,百姓立刻就听得极为认真。
  士绅们从百姓身上诈钱的手段早就成了套路,百姓们苦于实在无法解决。当下终于有人告诉大家,大家受苦了,大家不该这么苦。就已经让大伙感受到面前的人很可能是自己人,至少眼前的这些人并不是站在地主士绅那边的人。
  等工作组说完,百姓们已经急不可耐的问道:“老爷……”
  “别叫老爷,告示上可说的清楚!俺们大汉是要大家过好日子,叫同志,同志!”
  “这位……哥哥,你们说这么多,要是地主们不租地给俺们,俺们该咋办?”
  “办法有三个,第一,离咱们这里有二十里,那边的逆贼跟随满清和咱们大汉打仗,他们打败之后,地都被收了。大伙可以到那边去种地。第二,若是不肯去那边的,不想离开家的,咱们大汉会把这边不适合种地的山坡什么的搞林场,大家在那边干活,也有收入。第三,咱们大汉这边本就有许多差事可以做。大家可以先试着去干一干。若是觉得可以,不种地也没事。”
  “不种地,俺们吃啥?”百姓们搞不明白了。
  “这就得看咱们大汉的手段,粮食,统购统销!”
  对霍崇来说,这些东西完全是早就习惯的生活。但是对雍正六年的山东百姓而言,工作组描述的生活真的没办法想象。
  不仅是高家庄,各地工作组都发现了这样的局面。百姓们虽然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但是给他们指出一条全新的道路之时,却只有少数人才会参加。
  钱清看到这些报告,气的眉毛差点都立起来。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中也有人忍不住骂道:“这是不识好歹!”
  虽然有些同感,钱清却记得霍崇在会议上所说,当即就批评了这位干部。
  训的那位低头认错,钱清就觉得事情不应该如此。既然霍崇最初完全是出于善意,为什么百姓还是不肯听劝呢?
  想到这里,钱清叫来了俩俩,“你多久没回家了?”
  “有快一年了。”
  “去你家看看。”钱清命道。
  俩俩家正好在青州,到了俩俩家里,就见她的家人正在准备农具和种子。
  虽然不知道钱清是谁,但是俩俩的爹娘很清楚这位从马上下来的女子不是一般人。赶紧上前迎接。
  钱清先和俩俩的家人拉了一会儿家常,就直接问起为何大伙不相信大汉朝廷的政策。听了这个问题,俩俩的爹娘一时不敢吭声,倒是俩俩的堂兄试探着问道:“钱大姐,俺听人说,朝廷要是回来,就会抓俺们这些人。”
  “哈哈。按你这么讲,朝廷胆子还挺大。”钱清有些无奈的嘲讽两句。
  “俺们家俩俩都跟着你们当兵了,天下太平了,俺们当然听朝廷的。现在,俺们也不踏实。”
  俩俩家其他人也不说啥,让钱清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小看普通百姓们对于满清朝廷的敬畏。毕竟么,满清统治山东都六十多年了,霍崇只是一两年时间,难免大家担心霍崇能坚持多久。
第二百一十九章
民心的渴望(二)
  钱清的报告并没有让霍崇感觉有什么不妥。放下报告,霍崇继续与冯玉宽聊起了造船的事情。
  听完冯玉宽的描述,霍崇尝试将自己最近在这方面的消息统一起来,“冯大哥,山东能造的船不过七八丈长,对吧?”
  冯玉宽见霍崇语气中明显对这不满意,叹道:“霍兄弟,能造这等船,还得看运气。能不能找到好木料。若是没有好木料,五六丈长的船都不好说。”
  “俺要是能提供二十丈长的龙骨,就能造出大船喽?”
  冯玉宽无奈的摇摇头,“霍兄弟,俺知道你心急。人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别急。要是急就能急出来,俺比你还急。”
  “我不急。急要是有用,我就急给你看。我是说真的,要是有十丈长的龙骨,就能造大船了吧?”
  “霍兄弟真的能给俺十丈长的龙骨,俺就给你造出大船。”
  一丈大概是3.4-3.5米。十丈就算是35米。在满清时代,这就是顶级大船。内河船只基本用平底,又不用特别担心大风浪,对龙骨要求不是很高。
  海上风浪大,必须得做成尖船底。对于龙骨的要求就非常高。非得有巨大的树木才能做出超长龙骨。但是几十米的大树在中国极为罕见,哪里能轻易寻到。
  说完这个龙骨,冯玉宽又与霍崇谈起了蒸木料之类的事情。木料会变形,越是大木料变形越大。蒸木料能够在短期内让木料变得可用。
  霍崇听了这些之后也没多说什么,看过关于蒸木料的资料后,具体操作当然不会让霍崇亲自去干。但是大概技术要点并不是啥问题。
  听完冯玉宽所说的内容,霍崇最后说道:“冯大哥,俺之前也说了些大话。这样,先造五丈的船。”
  冯玉宽长长松了口气,“冯兄弟,你这么说,才不是为难俺。十丈大船,俺开都没开过。更别说造!五丈长的船,也得造一年多。这一年多里头,可是不能让人打过来。”
  “冯大哥放心,兄弟俺知道。造船的地方俺也定下了,就在即墨。”
  即墨就在青岛附近。清朝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允许德国在山东建立殖民地,德国人占据了青岛,让青岛出名。
  早在青岛出名前将近两千年,即墨就已经建城了。当年六国伐齐,齐太子逃窜到即墨,即墨大夫出城作战,战死。但即墨并没有失守,使得燕国没有能够消灭齐国。
  现在即墨县属莱州府胶州,胶州已经被霍崇占据。现在是即墨下辖青岛地区,而不是21世纪时候即墨隶属于青岛。
  冯玉宽知道那边有一个巨大的海湾,水面比较平稳,乃是个造船的所在。就答应下来。
  这件事有了路数,霍崇这才召集了关于最新土改情况的会议。
  土改没有想象中振臂一呼八方呼应的场景。真正情况如钱清在地方上所见,地方上都知道了,也很兴奋,却没什么人真正投入的局面。
  “先生……都督,是不是咱们再杀一批士绅?”胡悦问。
  此言一出,高庞立刻向胡悦投以不友好的目光。霍崇索性问道:“高庞,你想说什么?”
  高庞起身答道:“启禀都督,还有诸位……同志。我们若是杀士绅,大伙只知道咱们要杀士绅,杀士绅和百姓没啥关系。他们当然不会站在咱们这边。见咱们以一己之私大杀特杀,只会担心咱们啥时候杀到他们头上。咱们是要百姓站到咱们这边,不能靠吓唬百姓。”
  胡悦眉毛一扬,“俺们都做到这样了,让百姓们少受了多少苦楚。他们怎么还是不知道咱们的好!”
  高庞摇摇头,“俺觉得百姓们知道。他们若是不知道,怎么会把咱们当了官府!”
  “啊?”胡悦不高兴了,“俺们打跑了满清官府,俺们当然就是官府了!他们若是不服,自己相当官府,就来试试么!”
  这次不用高庞说话,霍崇就已经听不下去了。
  之前见到天理教那么坚定的认为“杀了皇帝,天理教总舵主就能当皇帝。跟随天理教总舵主的那些人就可以按照之前的约定封官进爵,公侯万代”。
  霍崇觉得见识到了天底下起码也是排名靠前的大笑话。没想到这竟然不是笑话。胡悦所说的这些,只是在天理教的逻辑后面加了一部分,就是大汉政权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压制所有敢反抗的人。
  如此念头也就是把戏文级别的幻想,推进到蛮夷们用武力征服一切的狂想。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不得了的进步。
  挥手让高庞坐下,霍崇起身问道:“胡悦,按你方才的话,咱们做个逻辑推导。”
  听霍崇提起逻辑,不少与会的人都皱起眉头。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对大伙可是太痛苦了。
  好在霍崇这次并没有提出极为复杂的逻辑,只是根据胡悦所说的事情做了个逻辑模型。
  “按照你这个逻辑,打赢就是对的。若是如此,满清不也打赢了么?既然满清打赢了,为什么那么多山东前辈前仆后继,死在抗清的事业上?既然满清对了,难道山东前辈们都错了么?”
  这话一出,胡悦也不敢吭声了。山东反清极为坚定,明末山东榆园农民起义,一直打了十几年,坚持到顺治快死的那年才被残酷屠杀镇压。
  虽然过去了六十年,四十几岁以上的山东本地人老年人对此依旧耿耿于怀,对于满清毫无好感。
  霍崇在山东起义,并没有遭到来自民间的反对,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为逻辑形式简单明快,与会众人也理解了霍崇对胡悦的批评。
  霍崇继续说道:“咱们发檄文,说满清率兽食人。这不是随便找个由头。若是咱们的逻辑和满清一样,都是率兽食人。区别只是满清领着几条狗,咱们领着大批豺狼猛兽,领着魑魅魍魉。因为咱们打赢了,所以咱们就不是率兽食人?满清不把自己当人看,也不把咱们当人看。咱们自己有点骨气,要把咱们自己当人看。”
  胡悦赶紧说道:“先生,俺说错了。俺只是觉得高兄弟就是一个劲瞎说。啥也没干成,俺觉得他这么说,不地道。可没有想过先生说的那些。”
  既然胡悦说了大实话,瞬间,会议室内的气氛又变得对高庞不利起来。大伙看高庞的眼神就恢复了不对劲。
第二百二十章
民心的渴望(三)
  会议结束之后,高庞黑着脸就出门去了。这帮霍崇的部下都对他比较排斥,言语间各种嘲讽高庞没啥实际能耐。
  气鼓鼓的在自己屋里坐了好一阵,高庞下了决心,站起身去见霍崇。被领进去,就见霍崇正在批文件。看着霍崇沉稳的看着文件的模样,高庞心中一震。这才是他最期待的未来,身居高位,大权在握。便是进京刺杀皇帝,依旧坦然自若,仿佛只是出去春游。
  沉默的看了一阵,就见霍崇批完一份文件,放下笔,抬头问道:“有什么要说的?”
  “都督。我想做些具体的事情。”
  “好啊。你也学到了些东西,也该去试试学到的是不是对的。”
  高庞听到这话,觉得有点受到小看。忍不住说道:“难道都督教的东西就不对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