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330

  忍住这样的感受,霍崇直奔大门处。就见厚重坚实的朱漆大门竟然没被炸碎,可见木料到底有多么优良。
  然而这种木门本就不是为了应付现代战争,虽然冷兵器时代,它们能够坚持好一阵。但是在好几斤烈性炸药的冲击下,朱漆大门上被炸开了一个大洞,通向圆明园内的道路就此洞开。
  杨明德班长也在队伍之中,大门被炸开,他跟着战友们从中间就冲了进去。穿过弥漫着刺鼻硝烟与尘土味道的门洞,就见门洞里头横七竖八倒了不少清军。看样子这帮人完全没想明白躲在坚固的大门口已经完全没用了。
  抽出四支左轮中的一支,杨明德将开始击毙眼前那些被震到在地的尚在挣扎的侍卫亲军。战士们一同动手,很快就贯彻了“圆明园内,一个不留,全杀了!”的命令。
  冲出门洞,就听到枪响。原来是城墙上的侍卫亲军正躲在上头向下开枪。
  各个排长指挥着班长们马上还击,片刻就把城墙上头的敌人杀的七零八落。等霍崇和炮兵们一起进了圆明园,城墙上奔走的军人脖子上都有着醒目的红领巾。
  圆明园并非是简单的由围墙给围出一大片空地,在空地上修建建筑。圆明园作为一个地理名称,整个园子内由好多围墙隔成一个个的单独院落。
  正准备向里面杀,外面拖出来几个官员。官帽此时已经掉落,露出他们的金钱鼠尾。加上官员们一个个面露惊恐,看着有点像是戏台上的演员。
  “带进来干什么?”霍崇很是不解。
  “先生,他们说自己知道雍正在哪里,有话要对你说。”
  “哦?”霍崇看了看这几个人胸前的画。
  准确的说,那不叫画,那叫做“补子”。明、清两代,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行的图案,叫补子,它是用来区分官爵大小(官品区分)的。
  其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早期的官补较大,制作精良,文官补子均用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补子却只用单只立禽,而武官还是用单兽,各品级略有区别。
  一瞅这几人胸前的仙鹤、锦鸡、狮子,稍微有点研究的霍崇笑道:“还是一品二品大员。啧啧,你们知道雍正在哪里么?”
  见霍崇如此,大员们脸上都露出震惊。大概是没想到有人竟然能这么淡然的对他们这些大人物和雍正发出这么淡然的嘲讽。
  霍崇没空玩审问的把戏,就对着最左边的大员问:“雍正在哪里?”
  那人想说话,却说不出口。霍崇举起左轮,对着他油光锃亮的脑门就开了一枪。那脑壳上立刻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洞口。
  也不再看,霍崇转头询问新的“最左边”的大员,“雍正在哪里?”
  这人嘴张的比方才那位大员要打了那么几分,却还是张口结舌面红耳赤,说不出话。
  呯!霍崇继续执行着自己发出过的命令,“圆明园内,一个不留,全杀了!”
  屠杀的确是很惨烈的事情,但是霍崇下达这样的命令并不是针对与特别的个人。天知道圆明园内都有什么人。
  这园子里头定然有被冤杀的,不过哪个庙里面没有冤死鬼呢。
  至少,面前的这些大员,一个都不用想活。
  对着第三个“最左边”的官员抬起左轮,霍崇问道:“雍正在哪里!”
  这人终于喊起来:“皇上在宫里,不在这里。”
  听这人因为激动,声音都嘶哑了,霍崇确定在死亡威胁下,这人的激动完全是真心。
  “请问这位大人,如何称呼?”霍崇笑道。
  “我……我是张廷玉。”
  “哦!听说过!”霍崇看着眼前这个有着漂亮胡须的家伙,如果没有这个金钱鼠尾,老家伙应该是挺帅的。
  “请问,你……难道是霍崇么?”张廷玉试探道。
  “哦!张大人是真的聪明,不愧能在史上留名的人物。”霍崇赞道。自己此时已经是满清的棉甲装束,这红领巾本身在这个时代并无特别的含义。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张廷玉真的挺猛。
  “我只是听闻你手下提及。”张廷玉答道。
  “呵呵。”霍崇忍不住干笑。原来自己想多了。忍住尴尬,霍崇问道:“张先生,你说雍正在皇宫里,对吧?”
  “是!是!皇上在宫里!”张廷玉连忙确认。
  “多谢!”霍崇答道。手指扣动扳机,一枪结果了张廷玉。
  旁边那人惊呼道:“衡臣!”
  霍崇对着这人问道:“雍正在哪里?”
  那人鼓动腮帮子,呯!的一枪,就在他张口想啐霍崇之时,被霍崇一枪击毙了。
  不仅霍崇在杀,整个圆明园内枪声大作。不时夹杂着炮击与爆炸声。
  官员、侍卫、亲军、宫女、太监。所有人被无情的杀死,每杀一个看着装束如出发前画册中描述的非雍正的人,战士们心中的焦躁就更急了一分。
  同样焦急的还有雍正。枪声大作,雍正最初还以为是谁没事提前放鞭炮。等那声巨响,雍正才明白事情不对头。
  侍卫们立刻打探,很快就逃回来说,外头冲进一群造反的八旗,见人就杀。
  雍正听闻八旗造反,一时间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下令调集人马来剿灭。
  侍卫们倒是建议护送着雍正先冲出去。雍正觉得有理,便直奔远离枪声的北门方向冲去。刚到北门,就听到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震得雍正脚下发软。
  片刻后,果然有许多穿着棉甲的八旗军从破裂的宫门冲了进来。侍卫们与造反的八旗军对射,烟雾升腾中,八旗军立刻占了全面优势,将侍卫们打的七零八落。
  没死的侍卫只能护着雍正往回逃。后面造反的八旗军看到有这么一伙人,立刻紧追不舍。
  现在雍正总算逃入了一个暂时好像安全的院落,然而雍正却发现这里并没有刻意藏身的地方。在追击中,雍正的手下慌不择路,把雍正带入了一处严丝合缝,平整清雅的院子。
  在这里,雍正和他的奴才们呈现出正大光明,顶天立地的姿态。除了床底下和柜子里,想藏都没地方藏。
  雍正看着乱找藏身之地的侍卫与太监,心中只能期待着外头的京营能够赶来救驾。
  然而一个念头浮现出来。已经有八旗造反,这些京营里面又有多少人是他们的同党呢?
  京营并没有如雍正所想的造反,甚至与雍正想的不同,京营这边已经接到了有人送来的消息,说是发现了圆明园一带好像有贼人活动。
  京营又不是捕快,怎么可能听到消息就出动。再说这大冬天的,谁也不想出去。
  直到圆明园这边果然是枪炮声大作,京营八旗中的各营才有了些反应。首先就是巡逻的人马,见到圆明园竟然有事,立刻向圆明园赶来。
  穿过街道,刚走到一处。突然间地面上火光闪动,本就不平坦的地面上突然猛烈爆炸开来。不仅是地面上,路边看着和破烂桶子一样的东西也猛烈炸开。
  碎铁片暴风雨般袭向官军,即便有棉甲护身,照样没什么用。锋利的铁片即便没有立刻致命,也让清军立刻失去战斗力。
  那些被爆炸直接冲击到的人轻则骨断筋折,重则立刻丧命。
  然而赶来的京营八旗并非只有这么一队,另外一队则是经过一片有钱人的宅子区域。突然间,一条小通道里面被推出几辆奇怪的车子。上面的火炮立刻就向着被厚厚墙壁夹在街道中的八旗军猛烈开火。
  三斤重的炮弹在极近距离上一发过来,这条线上十几人就犁过去。
  大汉炮手们以每分钟两发炮弹的速度对着进入埋伏圈的清军猛烈开火,街边胡同里头的大汉步兵则用步枪和左轮近距离射击。
  当这支八旗军的后面也被封死,坚固的大宅墙壁就成了这支清军的棺材板。不管清军怎么尝试打破,都只能被墙壁拒绝。
  不到十分钟,两百多名八旗军被彻底歼灭。
  按照平素里京城的巡逻规律,短时间内,至少是一小时内,已经没有八旗军能赶来。
  这支并没有参与袭击圆明园的大汉军队稍加整顿,就离开了这修罗场,直奔他们的目标,六部存放公文的所在。
  这支大汉军队刚走,一队穿着各异的人就到了这里。他们是天理教人马,听到动静,过来支援自己人。
  看到满地清军的尸体,以及满地的装备。这帮人大喜过望,纷纷拿起八旗的武器。有些甚至摘下八旗的军帽戴在头上。
  一行人发声喊,继续向着皇宫方面杀去。
  河北天理教总舵主李四海已经下令,攻下皇宫,杀了皇上。自此天理教总舵主当皇帝,其他天理教人等就可以按照之前的约定当上大官。
  泼天的富贵就在前头等着,此时又意外得到了武器装备,大伙还等啥呢!
  上吧!
第二百零九章
搏命(五)
  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六部的总称,据说是从周开始。
  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自此,真正意义上的六部才算出现。
  皇城的前门叫大清门。大清门外,正阳门内俗称棋盘街。大清门内,天安门外的长廊叫千步廊。清代中央各部院衙署,基本上都位于正阳门以内,皇城千步廊两侧。其中銮仪卫、太常寺、都察院、邢部、大理寺等位于其西侧,(今人民大会堂附近),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等则位于其东侧(今历史博物馆附近)。
  天理教作为直隶与京畿地区的秘密教派,实力不容小觑。京城本就是大城,然而往城里塞进来千把号人而不被发现,这个着实难以想象。
  千把号人突然拿着武器在京城里杀了起来,这份威势的确相当可观。棋盘大街上突然涌出些人,直奔到紫禁城门口。
  紫禁城并非只有大门,也并非永远的关门落锁。要是这么干,住在紫禁城里头的人就的饿死。
  这边门口的侍卫、太监看到日常运蔬菜的人在这天运来了蔬菜,也有点小感动。正在检查,跟着推车的几名壮汉突然拔出家伙就动手。
  侍卫太监只是堪堪挡住,却见靠近紫禁城的棋盘大街上突然涌出好多人,直奔这小门而来。情急之下侍卫想快速砍死眼前的壮汉,用招立刻就快了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