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330

  没错,拿破仑在成为皇帝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出色的炮兵专家。针对炮兵做出了许多射击技术的创新。
  虽然霍崇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装备,但是霍崇相信,自己这十六人一组的炮队起码比满清的炮兵要先进的多。
  就在此时,清军的步兵们随着号令开始进发。霍崇所在的位置乃是河南总兵的正面。就见参加过之前战斗的老兵们一个个握着火枪,精神焕发。
  而那些新来的山东民众就没有这样的勇武,即便没有惊叫,没有逃走。从他们身上依旧能感受到强烈的不安。
  就在此时,霍崇这边的十五门炮开始轰击。这下,山东老乡中终于传出了低声的惊呼。
  这沉闷的炮声带来的压力,可不是那些春节的炮仗能比拟的。
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面而行的双方(六)
  “站着别动。咱们自己人打枪,怕什么!”
  听着队长们向着新兵们的呼喊,霍崇想回头看,又忍住没回头。既然队长们依旧在承担责任,就没必要给他们施加毫无意义的压力。
  不过在整个战场上,霍崇的注意力完全放倒炮兵与后队新兵上。对于在最前线的部队,霍崇反倒没太关心。因为霍崇相信这些打了四五仗的部队,就清军这点水准,不可能正面击破由空心方阵构建成的前军。
  果然,战局的发展与霍崇的想象一样,清军的火绳枪队列上前。不等这帮人点火,大汉火枪兵们的火帽枪就开始发威。
  清军火绳枪也称为鸟枪,意思是可以击中飞鸟。这种火枪枪管细长,但是长度不一。霍崇缴获的几千只鸟枪从一米多到两米的都有。
  霍崇的火枪就源自这些鸟枪。将一只鸟枪的枪管切割成85厘米左右的两根铁管。外面用烧红的熟铁条缠绕包裹,再用水力镗床和淬火的高碳钢刀具将枪管内壁进行修整。
  由于枪管变短,这种修整难度可比满清修整一米多近两米长的枪管要轻松太多。便是如此,霍崇准备了好几年,缴获又格外多,这才勉强弄出了五千多支火枪枪管。
  至于其他的就简单多了。在中国并不缺乏适合制作木枪托的木料,很多东西都是小件。由于枪管是双层的,相当结实,套筒刺刀的套筒部分可以制作的更大更厚,也就是说,更坚固。
  对于大汉军队的装备,霍崇问心无愧。剩下的就要看军队自己的表现啦。
  与霍崇想的相同,满清的鸟枪吓唬普通百姓还挺管用,与真正的军队对射,立刻就显露出问题来。距离一远,准头基本没有。
  霍崇这短管步枪,因为枪管短,理论上射程不足。不过霍崇为了防止技术外流,并没有制造锥形子弹。但是偷偷命令核心技术人员在枪膛内拉了两根膛线。却依旧使用了圆形弹头。
  仅仅这一点机密改动,加上还算可以的枪管内部加工,短枪管的准头大增。而射速更是清军的十倍以上。
  缴获自清军的火药加工成的颗粒火药在火帽引燃下剧烈燃烧,火药气推动了同样从清军那里缴获的铅制成的弹头。清军一排排的被打死打伤。
  反观清军,前排倒地,后排根本没有补上。那些清军站在更安全的距离上射击,因为距离远,准头更惨。那边响了起码几百枪,霍崇这边连一个受伤的都没有。
  霍崇看着队长们一个个被战场上轰鸣以及一边倒的战斗刺激的无比兴奋,扯着喉咙对着部下发号施令。因为休息不够,霍崇则捂着嘴打了个哈欠。
  这个动作也不知道被谁看到了,还好死不死的写了日记。反正后世影视作品中,只要出现这个经典的打哈欠的动作,那不用说,一定是大汉军队正在处于绝对优势。
  现实中也是如此,双方的战斗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霍崇的军队接连打了好几场千人以上规模的胜仗,在习惯战场的程度上并不比对面的清军更弱。
  正因为双方都不是近现代那种千锤百炼的军队,这一点点的经验差距更呈现出数倍的加成效果。
  大汉军队眼见敌人被打的东倒西歪,战斗意志更加高涨。清军则是越打越蔫,越打越向后退。而且清军的火绳枪所用的火药烟雾很大,此时清军阵地上已经被一层颇为浓厚的白烟遮蔽,只能看到些阴影绰绰的身影。
  就在霍崇觉得清军或许会退却之时,就听到一阵隆隆的马蹄声。河南总兵果断的派出骑兵起来破局。
  “炮兵!”霍崇下令了。
  之前炮兵搞了一番射击,却都“打偏了”。因为霍崇本就不想用炮兵解决清军,万一把清军一开始就打跑,反倒是最美效率的选择。
  此时清军骑兵冲击的路线正好在炮兵方才的施设方向上,战马撒开四蹄狂奔而出,迎面就飞过来一顿三斤重的炮弹。
  霍崇以前不明白,都是实心炮弹,不会爆炸。三斤重的炮弹其实和一斤重的炮弹没啥分别。经过现实的实验,霍崇才明白问题在哪里。
  现在的炮膛承压能力不足,所以更粗大的三斤炮能把炮弹打出去的更远。三斤重的炮弹动能明显是一斤重的炮弹的三倍。光是射程,三斤重的炮弹就能飞的更远。破坏力也更大。
  果然,就见一发命中了敌人的炮弹先将一名倒霉清军的脑袋如同敲西瓜般咋碎,接着又将一名挨着这倒霉蛋的清军砸下马。光是被三斤炮碰上,就足够骨断筋折。第二名清军也基本算是死定了。
  每一个炮组都是十六名成员,尤其是为首的几位都得有初小水平,也就是小学四年级水平。起码知道什么叫做三角形,四边形。即便还没能力学会三角函数,却也听过类似课程。知道炮弹轨迹是一个弧线。
  放起炮来,也很是回事。霍崇索性快步到了炮组那边,看着他们炮打清军。
  其中几个炮组负责观察和定炮位的人员让霍崇相当满意,至少在这次实战中,他们的那种感觉是对路的。
  或许是霍崇并没有过度干涉指挥员们的工作,等霍崇见到清军落马了三四十人,全部骑兵向着远方拨马逃走之时,这边就响起了冲锋号的声音。
  大汉军队前排的步兵们抽出套筒刺刀,往粗大的枪口上一套,跟着挥舞着阔剑与左轮手枪的队长们向着清军阵地冲去。
  清军早就被大汉军队的火器打的摇摇欲坠,再无坚持下去的心思。此时见到大汉军队如狼似虎般的发动了冲锋,最初还留在阵地上。
  等大汉军队冲到他们近前,再来一轮齐射。清军立刻崩溃了,扭头就跑。大汉军队生龙活虎的用刺刀刺杀着跑得不够快的清军,把清军撵的跟丢下手中的所有武器,没命的向清军大营方向逃去。
  看着这场战斗,霍崇心中着实又松了口气。这果然是满清军队面对欧美近代军队的表现。
  既然满清不可能在武器上有进步,更不可能在工业上有发展。霍崇大概明白了自己之后的重点方向。
  造出更厉害的武器固然很有用,但是这已经不是最优先的目标。如何将眼前这些能战敢战的军队数量大量增加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第一百六十七章
迎面而行的双方(七)
  当前来剿灭霍崇的两万清军被打死了一千多人,飞也似的逃亡各自大营之时,霍崇认为战斗已经完成了开始的结束,进入到结束的开始。
  战事已经进入到战前规划的最优局面,剩下要做的只是执行已经完成的规划。霍崇能说的只剩下“小心行事,不要大意”而已。
  对于清军而言,他们反倒认为战争只是刚开始。即便稍有挫折,也算是知道了霍崇的底细。终于可以根据现状进行策划了。
  不光武将们这么想,连济南城内的文官也这么想。山东巡抚陈世倌听闻霍崇来了,先是吓了一跳,随即就高兴起来。全然忘记了自己前两天用“霍贼已经派遣人马前来”的借口压制总兵的事情。
  在陈世倌看来,距离济南城十几里的山东、江苏、河南的三个大营里头有两万人马,都是积年老兵。霍崇再凶悍,也不过是刚崛起没几年的本地大户,更是个坐寇。
  这前有坚城后有重兵,霍崇覆灭不过是须臾之间。
  陈世倌下令济南城城门紧闭,守城的人马都上城墙防御。不要让霍崇溃散之时有机会进入济南城。
  等啊等,等了一天。外面竟然根本没有新的消息传来,陈世倌不解,便是霍崇负隅顽抗,官军一时歼灭不了霍崇,至少也得送点消息到济南城来吧?难道这帮官军们的仗就打得如此顺利,全部余力都用于追击霍崇,根本没办法派人回来么?
  如果三大营里面的清军总兵们知道陈世倌如此想,大概是想与陈世倌同归于尽吧。
  霍崇的作战在总兵看来简直是无比邪门。退回大营的清军们立刻做了新布置,利用大营的简易围栏安置火枪手。即便霍崇的火器凶猛,至少也得一步步走过来吧。却没想到,霍崇这狗贼竟然和老鼠一样,开始挖坑了。
  就在清军等着霍崇进攻大营的时间里,霍崇却围绕着清军大营挖了一条浅浅的沟,将清军大营全部围住。
  等清军发现霍崇竟然搞这个,连忙组织突围。反倒被藏身在沟里的霍崇人马打的伤亡惨重,一路逃回大营。
  虽然距离济南城不过十几里地,可这条沟将清军死死困在里面,连一个人都逃不出去。没办法,清军只能期待济南城会派遣援军从背后袭击霍崇。两下夹击,应该能解决霍崇这狗贼。
  然而第二天,清军大营之间互相发消息,想邀请三大营的统领都到江苏的总兵这里开个会,商议一下如何应对。结果派去的人竟被打死。清军三个大营各派遣人马查看是怎么回事。这才愕然发现,霍崇这晚上然没有歇着,趁着夜色又挖了两条沟,硬生生切断了三座大营之间的联系。
  现在三座大营完全被分割,成了三座互相能看到对方的孤岛。
  在霍崇这边,部队正将火炮运送到山东大营附近,准备从这个人数最少的大营入手。
  众人眼见清军陷入重围,又知道汉军火炮的威力,各个都十分振奋。干起活来不用催,就是精神百倍。
  跟在霍崇身边的一众人都急不可耐的询问霍崇何时进攻。霍崇指着正在逐渐进入炮兵预设阵地的炮兵们答道:“得让炮兵开路!”
  雷虎也很兴奋,不过神色间却有些苦闷的感觉。霍崇忍不住多看了雷虎几眼。
  见霍崇神色如此淡定,雷虎索性问出了心里的疑惑,“先生,俺觉得先生的庙算实在是太厉害。以前光听说庙算决胜负,没想到竟然是真的。不知先生可否教给俺庙算。”
  “雷虎。那你得先弄明白,你心里想的庙算和真实的庙算不同。而且我军的庙算与满清的庙算也不相同。孙子兵法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所说就是如此。”
  霍崇忍不住掉几句书包,周围的人就围上来听热闹。霍崇只能停下说法,命令众人赶紧工作。虽然理论上清军已经完蛋了,不过真正的战斗中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也许此时几百里外的满清北直隶军的总兵正拼命往这里赶呢。
  济南城内的山东巡抚陈世倌实在是等不了,直接派人前去大营联络。没想到派出去一队,就消失一队,派出去两队,就消失两队。
  陈世倌实在是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此时他终于开始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怎么事情的发展好像跳出了他的想象之外。然而陈世倌还是没想到一个问题,或者说他在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完全遗忘了一个事实,霍崇出现在这里本就已经超出陈世倌想象之外了。
  最先明白山东讨伐军已经要完蛋的人不在三大营里。虽然被霍崇围住,三大营的总兵们都观察到霍崇手下虽然火器凶猛,但是人数真的不多。总兵们都觉得若是自己拼死突围,霍崇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陈世倌么,只是感觉事情好像出现了奇妙的超出预期的迹象。但是他并没想明白这种迹象意味着什么。
  真正明白的反倒是在京城。老十四看完了老八送给他的最新情况,想了一阵,脸都白了。他忍不住大声说道:“这些总兵们竟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死地了么?”
  喊完,老十四看到面前八哥的奴才认真的听,登时觉得自己不小心把要紧的事情说了出来。不过这话也没办法收回去,就不快的说道:“你把这话带回去给八哥,他在朝堂上讲给皇上和大臣们听,定然能让这些人知道八哥的聪明!”
  老八的奴才听到这话,本不想说点啥。但是想到他的主子这些年承受的种种,实在是忍不住,就说道:“十四爷,你是不是觉得八爷日子过的很滋润?”
  被变相禁闭了四年的老十四不快的答道:“八哥已经是廉亲王,皇上还能把他如何?”
  老八的奴才实在是忍不住,就将八爷这些年受到的折磨挑重点给老十四讲了。便是选出真的不能忍的事情,老八的奴才还是说了半个多小时。
  等说的精疲力竭说不下去,老八的奴才才停下来喘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