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330

  种福平台挑选出来的人员都进行集中学习。普通人员进行初级训练,初级班向中级班提升,中级班开始学习高级班的内容。
  在这方面,霍崇并不避讳,他明白的告诉这些选择追随自己的年轻人,“满清好歹有百年沉淀。大家生气勃勃,前途无量。可比积累,咱们还是和满清有差距。这个差距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弥补。”
  在这样的时候,工作几乎是要论分钟来计算。情报部等到了淄川县十家进士家的消息都送到,这才把报告在课间递给了霍崇。
  霍崇看完,也没有批示。等课间休息结束,就把这份最新报告当做了案例。
  听闻淄川县已经控制了十家进士家,下面传出一阵叹息。进士,在这个时代代表着荣誉、地位、权势。是眼前这帮学员们必须仰视的对象。他们被大汉军控制,真的是令学员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听霍崇介绍完情况,并且说出了霍崇自己处理意见,立刻有学员问道:“先生,为何只处决艾家,其他九家都放他们走?那九家可是袭击了咱们的人。”
  “这就是我把此事当做案例的原因。我要给大家讲咱们处理事情的一个思路。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霍崇大声讲述着。
第一百四十四章
懵圈的山东士绅(三)
  数学没办法反应出现实的复杂,但是数学可以把某种固定条件下的内容显示出来。
  霍崇把二十万八旗军,四十万绿营兵的基本条件列出来,又讲给了一众学员们,八旗与绿营的组织模式。满清的两大兵源都是父死子承,专业吃这一路。
  能打仗的八旗加绿营兵,再加上满清官员和有功名的人员中能打的,总数大概有三百万。
  说完,霍崇再扫视一圈这学员。想拥有概念并不容易,眼前这批人里面不少都是因为没有概念而面露不解。
  当然了,这帮人里面并没有人一脸无所谓。事关自己的生死,大家都很认真的想学会霍崇教给他们的知识。这也是为何这些人能被选出来成为学员的原因。
  “我等之前杀了三千清军。大家算一下,若是杀三百万清军,需要杀多少次?”
  面对这个问题,早就心算过几千上万次的霍崇简单就得出了结果。一千次。
  然而面前的人员里面可没有这样的经历,尤其是没什么计算到百万和千这样位数的经验。经过一番计算,总算是有人先给了个数字……还是错的。但是最终大家基本都算出了正确数字。
  “一千次。一千次。咱们杀了这三千清军,前后就算是三个月。一年12个月,大家算算,需要多少年才能杀三百万人。”
  这个数学题对于这帮没有在小学里面经历过大量训练的年轻人就有点难,倒不是数字难,难的在于理顺关系。
  很快,就有人得出了一个数字,250。
  等大多数人勉强算出250年之后,众人有点觉得不对劲,又不太敢说。最后还是有人惊讶的说道:“250年,那不已经死了么?”
  此言一出,哄堂大笑。这下大家总算明白不对劲在哪里。
  霍崇微微一笑,大家能明白就好。等笑声结束,霍崇才根据冷酷数字结果为基础开始做新的讲述。
  而这个案例在之后的培训课上成了一个经典案例。
  在不同的课堂上,大汉培训部门对学员们讲述着为何要这么做,“我们不可能强行改变那些人的自我认知,我们能做的是给他们选择的机会。而这种选择,是建立在对某种已经发生和存在的事实之上。争取人民的支持,首先得让人民知道我们做了什么,那些人做了什么……”
  部队把这帮人绑了,在他们的家乡游街。游街过程中公开承认他们袭击了大汉军队,失败后被俘。
  有些进士家族的人表示绝不会屈服于逆贼。很快,他们就明白了很多手段能让人生不如死。几轮用刑,哪怕是为了摆脱痛苦,这帮人还是屈服了。
  带着一种逆反的激情,游街的进士家族成员以及参与袭击的附庸,一遍遍大声向家乡父老讲述他们主动袭击大汉军人的壮举。
  “谁是我们的敌人,追随满清的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劳苦大众。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呢敌人知道,我们是他们的敌人。而我们认为的朋友,也就是劳苦大众并不知道,我们是他们的朋友,我们把他们视为朋友……”
  霍崇让被俘的九家进士家各自派出去两个人,让他们拿了进士家的求救信去济南城。
  此时的山东巡抚陈世倌正在准备一场更大的剿灭战,听闻“身陷匪区”的进士家族派了人来,就知道事情不对头。他很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九家的信很简单。既然这帮人袭击了大汉部队,大汉部队就不可能容下他们。
  大汉军队并不喜欢滥杀,所以将这些人驱逐出大汉军队控制的地盘。陈世倌愿意派人去接,那是最好。如果不派人去接,大汉军队只能在某个时间内将这些被驱逐的人送到某个地方。押送过程中,大汉军队可以保证这些人的安全。等到大汉军队自行脱离,那些人就得听天由命了。
  山东巡抚陈世倌看的都气哭了。堂堂进士,堂堂进士,竟然被一群泥腿子撵狗一般撵走。这算是什么!这算是啥!
  可陈世倌也不敢当做没看见。九家进士家,若是真的出了什么差池,陈世倌没办法向那些人交代。光这数量就够陈世倌喝一壶的。
  大汉军队押送这些人离开故乡的时候,这帮人哭哭啼啼。乡亲们却没有显出格外的伤心。作为乡亲,被迫应大汉军队要求,派出去点年轻人护送这些老爷们,已经算是尽了乡亲的情谊。
  本就是这帮人主动袭击大汉军队。大汉军队是可以当时就把他们全给杀了。
  押送非常顺利,交接的也很流畅。进士家族的人离开汉军押送部队的本队前,都在各自家族的声明文件上签字,证明在雍正四年二月初,他们是自愿脱离大汉军队押送,跟着眼前的官军离开。
  “我们在工作初期,不能让人民太过于惊骇。也就是说,在不违反前面几项原则的基础之上,我们尽量要得到人民的理解。我们做的事情,得是在人民理解程度之内的事情。但是,面对侵害人民的人,人民觉得不敢,甚至是不该动手的人,我们就要替人民毫不留情的动手!”
  在临淄县城,公审大会的台前挤了几百人。在后面,看热闹的更多。
  其实公审是想在县衙召开的,结果前来的人数太多,超出了县衙能容得下的人。出于安全考虑,也出于让愿意前来观看的人都能看到的想法,公审才从县衙里搬到了外头。
  靠近公审台子的人群情激愤,负责审案子的大汉军人则尽量用提纲内的部分,这公审提纲开始霍崇发过来的。
  艾家意图袭击大汉军,摧毁大汉军队在临淄县城的组织。镇压了这场反扑的大汉军是很想审问这帮人怎么会狗胆包天的袭击大汉军队。
  可霍崇给的提纲里基本不怎么谈这个问题。艾家的手段是在城内纵火,先引燃那些普通人家的茅草屋,利用火势蔓延,烧了更多人家的屋子,来制造更大的混乱。
  所有问题都围绕着人民在意的事情,取证、求证,都是艾家是不是主动和故意去烧城内百姓的房子。
  有个家伙的回答中,艾家甚至考虑到了艾家都是砖瓦房子,比较耐火。便是全城大火,艾家的房子也能屹立不倒……
  淄川县城的百姓们在意的不是艾家为啥要反对大汉军队。大汉军队和满清狗咬狗,百姓们顶多看个热闹。此事与他们有何关系呢?
  可百姓的房子被烧,可就与百姓们关系紧密,紧密到牵扯了百姓们的身家性命。
  听到问询越来越证明艾家是故意烧大家的房子,在百姓中响起一阵阵“杀了他!杀了他!”的呐喊。呐喊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响亮。
第一百四十五章
关心则乱(一)
  阴历二月的天,中等人家也已经将火盆去下。京城大宅明亮的房间里,铜火盆还在发挥热力。
  “连那霍崇都知道……毒杀的事。”
  “唉……民间说法……公道自在人心吧。”
  “霍崇的师父一家已经押解到京城,投入了天牢。我已经遣人问过他,这是他的口供。”
  纸张声响,又安静下来。之后每过一阵,传来一声翻动纸页的动静。等读完了霍崇老师刘叔等人的口供,屋内沉默片刻。
  “这人不用留。”
  “都除了?”
  “把这个人除了。”
  “遵命。”
  刘叔并不知道自己竟然有幸住进了年羹尧大将军住过的单间。此时的他除了后悔,还是后悔。
  之前被兑字门门主抓了,霍崇助他脱困。刘叔再次选择逃离,而不是向自己的徒弟霍崇低头,求收留。霍崇造反,整个山东都被惊动。泰安的官府突然出动就把刘叔全家给抓了。
  如果自己没有走,起码还能在霍崇的保护之下。
  心中懊悔,肚里空空。自从被抓,就没吃过一顿饱饭,这一路上也没给刘叔吃什么东西。刘叔只觉得浑身虚的要命。天牢里冷的要死,缩在草铺上,刘叔连发抖的力气都没了。
  “吃饭了!”狱卒在牢门口喊道。
  刘叔勉力爬起,就见狱卒放下了好几大碗米饭。刘叔扑上去端起米饭,却想起自己的儿子们。他放下碗,小心的问道:“这位官爷,俺儿子有饭吃么?够吃么?若是不够,把俺的分给他们些。”
  狱卒喝道:“费什么话!你们是钦犯,皇上点名要审你们。快点吃啊!吃饱了好有力气受审。”
  刘叔知道受审不是什么好事。可此时肚子太饿了,他端起碗就吃。觉得死也要当个撑死鬼!
  吃饱了饭,刘叔只觉得身上舒服了。人老了,几碗饭下去都吃的极撑。可饿了这么久,就是管不住。
  躺在草铺上,刘叔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梦里手脚突然就施展不开,挣扎几下竟然醒了。再看自己,竟然仰面朝天,手脚都被绑住。昏暗的灯火下,绑住手脚的绳子都向栅栏处延伸。
  几个蒙着脸的人已经抬了一个大麻包过来,稳稳当当放在刘叔胸腹之上。麻包里不知道是沙子还是别的,沉甸甸的,压得刘叔再动弹不得。
  想开口询问,胸口在沉重的压力下呼吸都不通畅,更是一字都说不出口。
  那几人静悄悄的走出牢房,只有带上牢门的时候才发出些声音。之后,天牢里再次陷入一片沉静。
  第二天,天牢向刑部递交文书的时候禀报,霍崇的师父年老体弱,一路上受到不小摧残。昨晚在天牢里死了。
  刑部很是重视,专门拍了人带着仵作前来检验。只发现刘叔四肢僵硬,浑身无伤,死了。
  当然,也不全然无伤。譬如手脚位置还有些伤口。不过押送之时给刘叔上了枷锁与脚镣,有些皮肉伤才是正常。
  第二天,雍正想起这件事,询问刑部的时候,刑部禀报刘叔已经死了。但是刘叔的儿子们还挺欢实,正在审问。
  雍正只觉得这刘叔死的太不是时候,却也没有多想。看了刑部送上来的口供,里面的内容让雍正皱起眉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