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525

  圣军师沉默了一会,反问道:“如果你拿到一柄号称削铁如泥的宝刀,要不要找块铁试一下?”
  “造反和宝刀是两回事。”
  “两回事吗?当今皇帝掌权以来,尤其贪恋大权,几乎要将所有事情都抓在自己手里,为什么?皇权就是宝刀,他觊觎已久,终于到手之后,自然要试刀,要到处劈砍,效果越好,越要找硬铁再试。我们造反的理由,与此相似。”
  圣军师越说越无礼,金纯忠哼了一声,“不准你拿陛下做比较。”
  “哈哈,好一个忠臣。算了,我懒得说服你。这回的酒肉一般,下回带好的。”
  “下回?”
  “我累了,吃饱喝足之后得睡一觉,下回我跟你说说写书者的事。”
  圣军师倒下就睡。
  金纯忠无法,收拾空壶、空盘离开。
  兵部、刑部审问栾半雄时,金纯忠需要在场,因此隔了一天才能再去见圣军师。
  自从见过皇帝之后,栾半雄就再也没开过口,对所有指控不承认也不否认,一副生死由命的模样。云梦泽公开造反,也用不着太多口供,刑部只是走走过场,逼得不严。
  圣军师却打开了话匣子,一见到金纯忠就说:“你怎么才来?我准备了一肚子话,只能对着墙壁说。”
  圣军师一边吃喝,一边讲述。
  “此书是谁写的?什么时候写成的?淳于枭是真名还是假名?谁也不知道,我们几位知情的望气者动用诸多力量查找真相,最后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一种结论认为,《淳于子》这本书写于大楚定鼎之初,因为里面提到了大量的前朝弊端与楚、齐、赵三方争霸的内容,后者更是论述“造反”的主要依据:韩符是亡命之徒、庄垂是一方大豪、陈伦是世家后代,三种人如何在众多造反者当中脱颖而出,在书中占据很大的篇幅。
  另一种结论认为,此书成于近代,作者没准还活着,他有意不提当代之事,正是为了掩人耳目,书中有一篇《强弱》,专门论述看上去最为强大的皇帝如何漏洞百出,没提具体人物,看上去却很像是在说武帝。
  两种结论谁也说不服对方,圣军师是后一派,武帝驾崩之后,大楚急剧衰落,在他看来,正是《强弱》篇所预言到的情况。
  “‘强者求刚,刚则易折’,遇到平庸的皇帝,大楚会慢慢强大,然后慢慢衰落,遇到武帝这样的皇帝,兴盛得快,败亡得也快。武帝一朝的臣子,个个明哲保身,都不爱管事,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金纯忠冷笑一声,“可你们还是失败了,一败涂地。”
  “一败涂地,望气者已经所剩无几,否则的话,就算死,我也不会向你说这些。”圣军师长叹一声,又躺下了,还剩小半壶酒没喝。
  金纯忠收拾好东西,“栾半雄声称‘书能杀人’,他在书中给杨公设下了陷阱。”
  “改天再说吧,我现在没心情。”
  金纯忠没有强求,与皇帝一样,他也不太相信杨奉会上当。
  接下来几天,金纯忠很忙,几乎天天留在刑部,旁听一项项判决。
  刺驾与造反都是不可赦的重罪,上百人因此被叛死刑,首犯栾半雄十日后处斩,圣军师等要犯也定在同一天陪斩,剩下的人则按正常程序秋后处决。
  云梦泽群盗即将烟消云散,朝廷的关注重点已转为如何治理那片沼泽,以免其再度成为盗匪的藏身之地。
  皇帝从狩猎场回宫的第二天,金纯忠才腾出空来,又带着酒肉去见圣军师。
  圣军师情绪不错,鼓掌欢迎,锁链哗啦啦直响,开怀大吃大喝,甚至邀请金纯忠加入。
  金纯忠婉拒,“我吃过了。”
  “嗯,反正你好吃好喝的日子多得是。”圣军师这回细嚼慢咽,吃过之后,将杯盘推开,“有书就有写书之人,直到现在,我也相信写书者还活着。栾半雄大概就是要用这一招诱骗杨奉去找写书者。”
  圣军师伸了个懒腰,今天不打算长篇大论,“杨奉不会上当的,没准他对这本书的了解比我还多。”
  “什么意思?”金纯忠察觉到圣军师话中有话。
  “按照《淳于子》这本书记载的手段,我们游说诸侯、大臣与强盗,几乎步步成功,唯独到了造反这一步,失败了。你可以说我们时运不济,也可以说当今皇帝出人意料,如果不是他当皇帝,我们很可能就成功了。”
  圣军师紧紧抓住锁链,脸上的神情仍不甘心,“望气者时运不济,和当今皇帝掌权,都与同一个人有关。”
  “杨公?”金纯忠既吃惊又觉得可笑,“你想说杨公就是《淳于子》的作者?”
  “要不然很难解释杨奉为何这么了解望气者,朝廷之中也只有他盯着我们不放,皇帝的登基也与他大有关系。我越来越相信,他才是真正的下棋者,我们与皇帝,都是他的棋子。我就纳闷一件事,杨奉在与谁对弈呢?”
  “谢谢你的酒肉,我可以安然赴死了,如果你有心,或许会替我们盯着杨奉。”
  圣军师倒下,再不开口。
  金纯忠茫然失措,不明白圣军师是在说真话,还是在用望气者“顺势而为”那一套,随口编了一个故事,巧妙地引诱自己收拾杨奉?
  或许这才是“书能杀人”的本意。
第四百四十六章
宰相人选
  东海王隔了一天才去向皇帝报告情况,以显示自己与平恩侯夫人不是太熟悉。
  “进宫求情的人不少,平恩侯夫人也来了,但她说自己只是随波逐流,主导者另有其人,是左察御史、吏部尚书冯举的夫人,最后也是她的一句话起了作用——陛下今日劳动勋贵子弟,日后也得照此对待皇子吧?”
  皇子尚未出生,受到的关注比父亲过去十几年得到的还要多。
  韩孺子问道:“他们向谁求情?”
  东海王以苦笑作为回答,有些事情他是不能说的。
  韩孺子明白苦笑的含义,其实他已经猜到,只是需要确认一下。
  左右无人,东海王上前小声道:“陛下打算怎么办?”
  “军令如山,朕不可能让‘子弟军’提前回京。”
  “当然,可是数十位朝廷命妇来求情,宫中一点反应也没有,显得……太无情了吧?”
  韩孺子十分为难,他不希望母亲干政,但也不希望外人以为慈宁太后毫无权力,母亲多半生都在受苦,理应享受到众星捧月。
  “你有什么主意?”韩孺子既使心里有了决定,也要先问一下别人的想法,这是他从书中学到的帝王之术,已经养成习惯。
  东海王却要尽量揣摩皇帝的真实想法,“除了不能提前回京,陛下能做哪些让步?”
  “重赏?他们只是行军,不是打仗,并无战功。”
  东海王笑道:“那些命妇在意的也不是战功,而是自家子孙的身子骨能不能受得了,嗯……”
  东海王瞥了一眼皇帝,放弃猜测,直接道:“陛下或许可以允许‘子弟军’携带仆人,让行军途中稍微舒适一些。”
  “携带仆人是将领的权力。”
  “陛下若是一点让步也不做,那就简单了,发一道圣旨,要求各家勋贵与各位大臣管好自家女眷也就是了。”
  韩孺子笑了笑,“让朕想想。”
  东海王适可而止,没再多说什么。
  当天中午,韩孺子回寝宫与皇后一同进膳。
  皇后这两天显得有些心神不宁,韩孺子吃过饭,不经意地说:“皇后前晚提起‘子弟军’,朕一直在想,朕做得或许真有些过分。”
  有太监、宫女在场,韩孺子称“朕”,崔小君也要遵守规矩,起身退后,回道:“我只是随口一提,陛下不必放在心上。”
  “‘子弟军’父兄皆是朝廷栋梁,朕的确应该多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军令如山,不可更改,而且‘子弟军’已经出发五天,想追回也来不及了。不过倒是可以允许各家派去仆人,许多子弟都还年轻,第一次行军,需要有人照顾。”
  崔小君面露喜色,目光中还有一点疑惑,“陛下仁慈,各家必定感恩戴德。”
  “仆人最多两名,两千人的军队,回京的时候可不要变成几万人。”
  崔小君笑道:“该有限额,陛下是不是需要有人上书陈情,然后再颁布旨意?”
  “那样最好。”
  皇帝极少主动追加或改动旨意,那会显得不够稳重,在程序上,皇帝总是面对诸多意见时的裁决者。
  朝廷的反应出人意料地快速,当天下午就有几分奏章送上来,宰相申明志特意将它们挑出来,派人送到凌云阁。
  皇帝的批复很快也回来了,开恩允许各家向军中派去仆人。
  大批仆人其实就跟在“子弟军”后面不远,一直不敢进入军营。
  旨意到达兵部,连夜以急信发出,追赶正在途中的“子弟军”。
  事情至此告一段落,韩孺子却对冯举感到不满,一个有可能成为宰相的大臣,其夫人竟然进宫向太后说三道四,冯举若是知情,有放纵之嫌,若是不知情,则治家不严,无论哪种情况,他都不适合执宰朝纲。
  韩孺子还想与母亲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慈宁太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爱自己的儿子,可她的一些做法却在帮倒忙。
  这两件事都不急于进行,韩孺子被另一个消息牵住了。
  金纯忠见过圣军师之后,发现自己骑虎难下:不将望气者的话当真,日后若是真的发生什么事,自己负不起责任;如果当真,又可能上钩,成为望气者的报复工具。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金纯忠决定还是向皇帝如实汇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5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