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这个时候贸然北上怎么看都是不智的行为。
如果不继续往临清方向去,也不能留在原地。朝廷追剿的大军很可能已经在路上,继续留在这里就是等死。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刘良佐一时也想不出太好的办法。
“要不,我们干脆调转方向杀去登莱吧。”
刘泽清眼神一厉,高声道。
“登莱?”
刘良佐直是一愣。
“既然陆路走不通,我们就走海路!”
刘泽清毕竟做过山东总兵,对山东的整体情况十分了解。
“如今朝廷为了防备清军南下,肯定会在德州一代布下重兵。相较而言,登莱方向的兵力肯定会很薄弱。”
刘泽清稍顿了顿,继续说道:“当年孔有德等人不就是在登州浮海降清的吗。现在我们只需要去到天津,路途更近了。”
“妙哉妙哉啊!”
经由刘泽清这么一番分析,刘良佐也觉得奔去登州走海路去津门是个十分好的选择。
朝廷千算万算也不会算到他们会突然调转方向往东去。
可他刚兴奋了没多久,就皱着眉头道:“可登州如今有那么多船吗?”
三万人不是个小数目,要把这些人都装进船里怎么也需要一千艘船。若是放在天启年间登莱水师刚刚建立时这当然不是什么问题。可现在登莱水师早已不复存在,刘良佐很担心登州没有足够的船只供他们浮海逃命。
“战船也许没有那么多,但渔船有啊。”
刘泽清嘿嘿一笑道:“我们这又不是打海战,什么船都能乘!”
对啊!他们此行只是为了逃命,是不是战船又有什么紧要的。战船不够就抢渔船啊,刘良佐就不信了,偌大个登州就凑不出供三万人乘坐的船只来。
“好,那就这么定了。泽清老弟,我们就往登州去!”
……
……
“皇爷,捷报,捷报啊!”
朱慈烺正在翻看一份江西吉安府送来的奏疏,司礼监秉笔太监刘传宗便欣喜若狂的跑了进来。
朱慈烺很少见刘传宗这么失态,将手中奏疏放下沉声道:“可是山东来的?”
朱慈烺以为是黄德功和神策军合力击败了刘良佐、刘泽清,心道这也不算什么,用得着这么激动吗?
“皇爷,不是山东来的捷报,是河南,河南啊。开封光复了,开封大捷啊!”
刘传宗跪倒在地,将捷报高高举过头顶道:“奴婢恭喜皇爷,开封光复了!”
朱慈烺心中一动。
前不久高杰刚刚诛杀睢州许定国,这才过去十几日便打下开封了?
朱慈烺预料到清军在河南的实力会很薄弱,却没想到会这么弱。开封再怎么说也是仅次于洛阳的大城,高杰这么轻易的拿下开封,证明清军在河南真的没有多少兵力。
朱慈烺一把拿起奏疏展开来看,越看越是欣喜。
原来高杰在此次攻打开封的时候运用了朱慈烺秘授的火药炸城法。
事实证明这个改进版穴攻的法子十分好用,按照高杰奏疏中的原话:将开封城的城墙炸塌了十数处。
若是换做其他人,肯定会认为高杰的奏疏中有夸张的成分。但朱慈烺不会。
因为火药炸城的威力只有他最清楚。
太平天国攻打南京的时候,就是用了黑火药炸城,把红衣大炮都轰不开的城墙炸开,从而占据了南京。
开封虽然也是雄城,但城墙的坚固程度肯定不比南京。
既然南京的城墙都可以炸开,那开封的城墙被炸开十几处也就斯毫不稀奇了。
虽然朱慈烺知道黑火药炸城的威力,但毕竟没有在实战中检验过。此番高杰利用此法拿下开封,等于是让朱慈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高杰在奏疏中除了报捷外,还以诚惶诚恐的语气请天子下旨,是否继续北进。
对此朱慈烺还是很满意的。
高杰能够在大胜之际毫不跋扈,把朝廷和天子放在首位,实在很难得。
别管他心里是不是真的这么想的,只要面子上做出来就值得表彰。
北伐当然是要继续的。开封一克,洛阳、怀庆、卫辉便都可攻取,河南北部若一拿下,山东、河南就能连成一片。即便满清拿下了山西,关中,仅仅靠这数省也完全无法和坐拥大半个天下的大明拼消耗。
当然,朱慈烺没有盲目乐观道认为高杰可以犁庭扫穴,直捣黄龙,光复神京。
清军主力虽说都调去攻打山西、陕西,但京畿附近肯定还是留有不少的兵力的。因为顺治皇帝已经迁都,多尔衮和豪格也在,至少有上万的精锐驻守京畿。
这些人可不是绿营军,而是满洲精兵,实力还是很强的。
加之河南等地又要分兵驻守,即便高杰攻到了京畿,也已是强弩之末。
一旦战线拖长,粮秣补给就会出现问题。高杰以疲兵伐清,却是占不到什么优势。
当然,试着把兵力推进到北京城郊是可以的,这样可以威慑满清朝廷,让他们投鼠忌器。
……
……
“一拉金嘞嗨唷!二拉银嘞嗨唷!三拉珠宝亮晶晶,大海不负抲鱼人。撑船哪能怕对头风,晒鲞哪管太阳红!要摸珍珠海底钻,要抲大鱼急起篷。”
一大早登州府红螺湾的渔民就扯起嗓子喊起渔歌出海捕鱼。对于渔民来说靠海吃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虽说出海捕鱼很苦,渔民称之为十煞:所谓有风吓煞,无风摇煞;有雨淋煞,起暴饿煞;热天晒煞,冷天冻煞;两脚奔煞,肩胛挑煞;三杠拉煞,老少哭煞。
但好歹辛劳一天能够换得一顿饱饭,在乱世能够活下去便足够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袭杀登州(一)
吴老九是红螺湾资历最老的渔民之一,他祖上三代都依靠打渔为生,对于登州周遭海况十分了解。
在吴老九看来大海有时候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闹起脾气来你得顺着他哄着他,绝对不能跟他对着来。
渔民开海的时候都会海祭,就是为了让大海顺心。只有大海顺心了,他们才能有好收获。
吴老九今年四十整,有一个妻子三个女儿。
一直没有儿子是吴老九的一个心结。在他看来女孩子毕竟不比男人,出海这等辛苦的活儿不一定能做的来。
可渐渐的,随着女儿们的长大他的这一看法也随之改变。
三个女儿都很能干,不光能帮着他修补渔网,分拣鱼虾,甚至能够和他一起出海打渔。
吴老九自然是十分欢喜,一身的手艺总算有了传人。
他也想明白了,将来招上一两个上门女婿,即便没儿子日子照样过!
这年头吃不饱饭的灾民多的是,随便给口吃的让他做啥不行?
上门女婿?哼,算便宜他了!
吴老九一边哼着调子一边收网。
据他捕鱼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一网鱼虾很不少。
卖了鱼虾再给女儿婆娘扯上半匹步做几件新衣裳!
待网全部收起后,果然没有让吴老九失望。渔网之中满是蹦跶的海鱼,间或夹杂着几只螃蟹。
嘿嘿这种黑壳螃蟹老幺最喜欢吃。吴老九嘴角一扯,露出一排黄中带黑的牙齿。
将鱼虾全部装到木桶之中喂了水,吴老九便急着调头返航。
从这里到红螺湾最少也得两个多时辰,他得赶在天黑之前回去。
看着波光粼粼的大海,吴老九心情大好,又哼起了渔歌调子。
“一拉金嘞嗨唷!二拉银嘞嗨唷!三拉珠宝亮晶晶,大海不负抲鱼人。撑船哪能怕对头风,晒鲞哪管太阳红!要摸珍珠海底钻,要抲大鱼急起篷。”
这渔歌号子是他父亲教给他的,他父亲则是他爷爷教的。祖祖辈辈的打渔人哼着一样的调调,扬帆起篷,抛网收网,日出而渔,日落而归,过着靠海吃海的日子。